大合康健

@brmaker

Public team

Community (0)
No community contribution yet

Joined on Apr 12, 2022

  • :::info 「肌肉、肌腱與韌帶」,是眾普遍知道的軟組織,新觀念是加上包覆這些軟組織的薄膜,統稱為「肌筋膜_Myofascial」。 肌筋膜類似香腸的腸衣,裡面包覆身體許多部份,在不同部位有不同名稱,本文僅對肌肉、骨骼系統來看,筋膜除提供保護與支撐之外,也負責傳遞身體的訊號,(包含:動作、拉力、張力、壓力…等)。 筋膜沾黏,可以想像成穿著濕衣服,除了體感不舒服之外,也會限制動作的幅度。 人體做動作所牽連到的肌肉區域,整理並分類其經過的路徑規則,稱為「筋膜線」。 :::
     Like  Bookmark
  • :::info 淺背線分為左右兩條,在矢狀面上維持姿勢與傳遞動作的主要路線。 正常的生理作用是避免身體向前傾倒; 當淺背線發生障礙時,會造成身體姿勢的過度後傾。 ::: 在肌肉部分需要較多慢縮、耐力型的纖維, 筋膜部分也具備特別耐重的薄膜與束帶, 如: 阿基里斯腱(Achilles tendon)、
     Like  Bookmark
  • :::info 測線的功能是平衡前側、背側與左右兩側的姿勢, 時常以協調的方式穩定軀幹及腿部, 以免在活動時發生結構變形的情況。 :::
     Like  Bookmark
  • :::info 螺旋線在姿位上將身體以雙重螺旋的方式圍繞起來, 以協助維持所有動作平面上的平衡。 當螺旋線發生失能時,會影響其他經線的基本功能。 :::
     Like  Bookmark
  • :::info 深前線的基本結構為筋膜,在結構上構成身體筋膜的「核心」,矢狀面上在淺背線和淺前線的中間,額狀面上在左右側線的中間,並且被螺旋線和功能線環繞,其肌筋膜幾乎為緻密筋膜及慢速耐力型肌纖維。 深前線影響呼吸作用 在呼吸時擴張與放鬆中穩定胸廓,最後平衡脆弱的頸部與沉重的頭部。 深前線影響行走節律 從下而上提起內側足弓,穩定腿部包含髖部的每個節段,從前側支撐腰椎,環繞形成腹腔與骨盆腔 :::
     Like  Bookmark
  • :::info 刮痧古稱砭法,看似簡單,卻有複雜的學理,為六法之首。 砭法又分為:刮痧、揪痧、捏痧、吮痧、放痧、拍痧。 中醫治病六大療法:砭、針、灸、藥、按蹺、導引。 刮痧、拍痧為民間常用手法,搭配十二經絡原理,加強調理效果。
     Like  Bookmark
  • 1. 單腿站立體前曲 2. 長坐位觸摸足趾 3. 主動直腿抬高 4. 被動直腿抬高 5. 俯卧位向後擺動 6. 仰卧位雙膝觸胸
     Like  Bookmark
  • 1. 2. 長坐位觸摸足趾 3. 主動直腿抬高 4. 被動直腿抬高 5. 俯卧位向後擺動 6. 仰卧位雙膝觸胸
     Like  Bookmark
  • 1. 仰卧位頸椎主動屈曲 2. 仰卧位頸椎被動屈曲 3. 仰卧位寰枕關節主動屈曲 4. 仰卧位頸椎主動旋轉 5. 頸椎被動旋轉 6. C1 - C2 旋轉 7. 仰卧位頸椎後伸
     Like  Bookmark
  • 1. 俯卧位上肢主動運動 2. 俯卧位上肢被動運動 3. 仰卧位上肢交互運動
     Like  Bookmark
  • :::warning FMS 是簡單易懂, 用來設計賦與檢篩查的力量。該檢測使用 4 個基本篩查方法, 通過創建一個系統來補捉疼痛和功能障碍。由於測試的基礎模式形成了運動和專項運動的基本屬性, 建議在健身和運動訓練之前進行篩查測試。 FMS的 7 項測試分為初級測試和高級測試兩組 初級動作模式 交互伸展模式 仰卧位交替抬腿模式 軀幹穏定俯卧撐模式
     Like  Bookmark
  • 1. 頸椎 2. 上肢 3. 多節段屈曲 4. 多節段伸展 5. 多節段旋轉
     Like  Bookmark
  • :::info 參考文件 : 功能性動作系統: 篩查、評估與糾正策略 編著 : Gray Cook、Lee Burton、Kyle Kiesel、Greg Rose、Milo F.Bryant 主譯 : 周維金、丁宇、鍾毓賢 ::: :::danger 人體活動的障礙、不適感及酸痛, 本質上來講是缺乏對身體運動的理解才是問題的根源。良好的運動、健身與保健需關注整體的動作模式, 觀察人體區域相互依存模式, 著重於糾正運動功能障礙而不是針對疼痛。 整體動作模式不應該僅在口頭上, 應該用科學和專業的眼光加以思考及規範, 綜合評估動作模式, 不僅僅關注於身體某一部位、關節活動度和運動要素。
     Like  Bookmar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