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
or
By clicking below, you agree to our terms of service.
New to HackMD? Sign up
Syntax | Example | Reference | |
---|---|---|---|
# Header | Header | 基本排版 | |
- Unordered List |
|
||
1. Ordered List |
|
||
- [ ] Todo List |
|
||
> Blockquote | Blockquote |
||
**Bold font** | Bold font | ||
*Italics font* | Italics font | ||
~~Strikethrough~~ | |||
19^th^ | 19th | ||
H~2~O | H2O | ||
++Inserted text++ | Inserted text | ||
==Marked text== | Marked text | ||
[link text](https:// "title") | Link | ||
 | Image | ||
`Code` | Code |
在筆記中貼入程式碼 | |
```javascript var i = 0; ``` |
|
||
:smile: | ![]() |
Emoji list | |
{%youtube youtube_id %} | Externals | ||
$L^aT_eX$ | LaTeX | ||
:::info This is a alert area. ::: |
This is a alert area. |
On a scale of 0-10, how likely is it that you would recommend HackMD to your friends, family or business associates?
Please give us some advice and help us improve HackMD.
Do you want to remove this version name and description?
Syncing
xxxxxxxxxx
OCF 自編:成長史
2014 開放文化基金會以協助社群發展為目標,在多個臺灣開源社群的支持下誕生
社群除了帳務之外,仍有很多工作是可以互相協助、資源共享的,且若要持續推動開源,勢必要在政府、業界、學界、社群… 等多方關係人之間遊説,於是社群開始出現成立財團法人組織以方便行事的討論。
2014 年 6 月,在 g0v 村長高嘉良(clkao)「挖坑」(意即找事情並鼓吹志願者去做),眾多社群夥伴四處奔走發聲、捐助創始基金之下,開放文化基金會向台北市政府文化局提出申請並成立,並邀請臺灣各地不同領域的社群的熱心貢獻者擔任董事,形成多元的 OCF。

圖片:當時的討論文件。擷取自網路截圖。
2015 非營利組織生存不易,OCF 舉辦了第一次烤山豬募款餐會、和凝聚社群之力的 CONCOM 聚會
OCF 成立初期最需要的就是彙整資源,把人找來出力、請大家幫忙捐款、對於基金會可以做的事情,提出各種想像,我們需要凝聚四散各地的社群夥伴,一起把力量集中起來,而美食是最能讓 hackers 集中力量的誘因…「何不食山豬?」g0v 村長高嘉良(clkao)的 一語成讖,OCF 就在建國啤酒廠舉辦了第一次的募款餐會。


圖片:烤山豬募款餐會活動現場照片,由志工所拍攝。@開放文化基金會。
凝聚開源社群之力的 CONCOM 第一次由 OCF 和社群合辦,在這裡我們會討論社群的資源共享交流和未來的發展,是除了在網路上之外,唯一能夠線下串連各地社群,專注在討論跨社群共同事務的重要活動。

圖片:CONCOM 參與會眾合影,CC BY @othree。
圖片:初代 OCF LOGO 是由志工 Muka 與劉雁設計,CC BY @開放文化基金會。
2016 開放的風氣在臺灣迅速擴展,OCF 與多個組織共同召集民間參與全球開放政府夥伴聯盟峰會
2017 善用開放科技來體現數位人權與網路自由已是國際趨勢,OCF 展開了更深度的國際組織交流之路與臺灣公民組織培力
我們開始加深與國際盟友的合作關係,積極參與各個國際會議,如 TICTeC、RightsCon、APRIGF 亞太網路治理論壇、Coconet 東南亞數位人權營隊… 等,交流之外也把臺灣經驗帶到國際。我們鼓勵公民和民間組織使用開放科技來協助倡議工作,提倡開放資料的重要,同時也更加注重網路自由與數位人權,國際組織同樣也關心的事情。我們與國際組織舉辦 Civic Tech Fest,為亞洲首見、為期一週的公民科技大會,包括學術型研討會、工作坊及多元週邊會議。

圖片:Civic Tech Fest 活動合影,CC BY @MySociety。
OCF 開始和 Civil Society Cyber Shield(CSCS)社群合作,串連臺灣的科技、資安社群、亞洲人權團體、國際相關組織合作,協助彼此較少交流的資安社群和社運工作者,為亞洲第一線人權工作者及 NGO 設計資安培訓計畫。

圖片:「東亞及華人社群人權工作者資安隱私保護工作坊」活動照,@開放文化基金會。
2018 唯有採用開源軟體去分析、開放原始資料的分析假帳號報告才能被信任,所以 OCF 打造了 PTT ID PROFILING 專案
2019 回歸開源樂於分享的本質和協助社群發展的初衷,OCF 開始了開源貢獻者快速通關、開源教教我、OCFLab 三個專案
OCF 推出資訊匯集的平台,串聯「開放源碼、開放資料、開放政府」三大核心,為大家帶來更多新想法,彙整科技與社會議題資訊,用開放分享的方式傳遞給大眾。

OSCVPass (開源貢獻者快速通關)正如其名,只要向 OCF 提出開源貢獻獲認可,即可申請各個活動,如:COSCUP、SITCON、MOPCON、g0v summit、PyCon TW 的開源貢獻票,快速簡化流程。
開源教 (The Openists) 是開放文化基金會所草創的非宗教活動,我們認為持續地鼓勵群眾,樂於共享、開放自己的知識、技能、理念甚至只是心得感想,讓全人類都能夠自由地開放近用、觀摩學習,如此佛系又理念的開放共享的精神,稱他是一個精神理念、是一個教義,一點也不為過吧。那幾年,開源教真的教會了我很多東西呢!

圖片:開源教活動
2020 沒人開始討論就從 OCF 開始,我們和眾多民團發起了開放政府與國會的相關培力工作坊與倡議、也和社群們合作開始了網路自由每月小聚
開放政府培力
開放國會行動方案
網路自由小聚
2021 開源的精神希望科技永續發展,社群同樣也需要培養新血,OCF 開始了引領新手入門的開源新手村、開發了開源星手村桌遊
開源新手村
開源星手村桌遊
2022 隨著科技發展,數位人權越來越重要,OCF 和民團一起發起數位晶片身分證的修法建議連署、發布數位人權排名和開放政府研究報告、數位防禦手冊,同時也發起了國際會議獎助金鼓勵民眾對於國際事務的參與
eID 連署
RDR 數位人權排名
開放國會研究報告
數位防禦手冊、培訓工作坊
國際會議獎助金
2023 我們擴大舉辦了數位公民研討會,分享該國際數位威權的狀況和該如何防禦,同時透過跨科技與藝文領域的夏日派對,把 OCF 理念擴展給更多人
數位公民研討會
夏日派對
2024 今年 OCF 發表了研究國際與臺灣組織面臨的困境,和如何持續提倡數位人權和網路自由工作的報告,同時,我們持續要將這些觀念,透過十週年的開源祭活動傳達給更多人
現在,你就在這裡,看完這個展覽,如果你也認同我們在做正確的事情,現在開始,和我們一起把這些理念發送出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