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CF 開放文化基金會

@OCFTW

Open Culture Foundation

Public team

Joined on Dec 1, 2022

  • 2023 之前的共筆請至: https://hackmd.io/75rmGtgfRe2UhKCYpIRc3Q?edit 歡迎加入線上討論區獲取最新資訊 緣起 Coffee and Circumvention 是一個由 "Internet Freedom Festival (IFF)" 發起,串聯全球各城市的網路自由社群聚會。 台北場聚會響應全球多個城市,在每個月第三個週四,由社群自發組織定期聚會討論網路自由議題。我們歡迎學生、上班族、科技人士、藝術家、記者或任何對數位人權、網路隱私、網路安全以及開放科技有興趣的朋友加入我們。 為方便初次參與的人了解台北場聚會討論過的議題,本篇將歷次講者願意公開的講題資訊整理於此。 :::warning
     Like 5 Bookmark
  • 你現在是一位長期推動開源與 InnerSource 的顧問,準備替我產出簡報草稿。 主題案例:🟡《{{案例名稱}}》 投影片範圍:🟡{{起始頁}}–{{結束頁}} 頁 請逐頁列出下列欄位,全部用 Markdown 表格格式輸出,絕不省略欄位: 欄位 內容 大綱 ← 列出該頁要呈現的標題與 2–3 行重點敘述
     Like  Bookmark
  • 引言 隨著開放資料(Open Data)風潮席捲全球,各國政府紛紛制定相關法律政策,發布操作指引與手冊,並在實務中推動資料開放。本文將深入比較臺灣、韓國、德國、歐盟層級、法國與美國在政府開放資料方面的作為,包括法規政策背景、指引手冊特色,以及實際落地機制與案例。透過比較分析,各國如何支援第一線公務員、在地化設計以促進政策落實,並針對臺灣潛在的盲點提出建議。 一、各國開放資料法律與政策背景 各國推行開放政府資料通常由資訊公開法律奠基,再透過行政命令或專法具體化為開放資料政策。以下分別說明: 1. 臺灣:從資訊公開法到行政院開放資料原則 臺灣的開放資料推動以2005年施行的《政府資訊公開法》為基礎,賦予民眾請求政府提供資訊的權利。2012年11月8日,行政院第3322次院會決議積極規劃政府資料開放 e政府服務平台營運中心。隨後於2013年2月訂定 《行政院及所屬各級機關政府資料開放作業原則》 ,要求各機關依該原則主動開放資料 (國家發展委員會主管法規共用系統-最新訊息內容) (e政府服務平台營運中心)。該作業原則明確定義了開放資料的範圍與條件(如開放格式、機器可讀、無償授權等) (國家發展委員會主管法規共用系統-最新訊息內容) (國家發展委員會主管法規共用系統-最新訊息內容)。2015年政府公布《政府資料開放授權條款(1.0版)》,提供統一的開放授權架構,方便資料使用者自由利用政府資料。2019年行政院再次修訂開放資料作業原則,強調以**「政府資訊公開法」為基礎極大化資料開放**,並結合民間創意活化應用 (國家發展委員會主管法規共用系統-最新訊息內容)。總體而言,臺灣以 行政命令與授權條款 形式推動開放資料政策,逐步建立制度化基礎。 2. 韓國:公共資料法制化與政府3.0政策
     Like  Bookmark
  • Open Culture Foundation (OCF) has long supported Taiwan's OSS community, promoting open-source principles among enterprises and government agencies through initiatives like OSPO and OpenChain. Notably, OCF had assisted KKCompany in obtaining Taiwan’s first ISO/IEC 5230 certification at 2022 and driven the "Public Money, Public Code" initiative by training government staff on open-source practices. We're excited to share that OCF contributed to localizing the GGI Handbook into Traditional Chinese, leveraging glossaries and technical expertise gained from our three-year localization project involving Taiwan's government, industries, and communities. Our proficiency in integrating Weblate with Markdown to produce PDFs effectively solved font compatibility challenges between Traditional and Simplified Chinese. Additionally, we had a valuable opportunity to train translation interns from NTU's Department of Foreign Languages, who actively collaborated in handbook translation, significantly enhancing their practical skills and community engagement. Our intern Ruei, participating in her first OSS project, was thrilled to see the handbook published! This year, OCF will transform selected GGI handbook sections into educational materials, integrating them with our interactive "Open Starter Village" board game for engaging workshops. This combined approach helps enterprises grasp open-source collaboration concepts and formulate strategic approaches. Concurrently, we're exploring ways to utilize handbook activities to assist Taiwanese government agencies in developing OSPO frameworks. The structured GGI approach provides OCF with a clear roadmap, enabling us to efficiently identify organizational needs and gradually advance open-source governance—even without immediate ISO certification. We eagerly look forward to continuing to incorporate GGI insights into our workshops and regularly sharing our achievements and progress with the OSPO Alliance community!
     Like  Bookmark
  • Screenshot 2024-05-29 at 19.19.00 主辦單位:財團法人開放文化基金會 (Open Cultural Foundation, OCF) 網站:ocf.tw ABOUT OCF 倡議的「開放科技」概念取自科技社群的協作分享文化,期待在未來的數位社會每個公民均有平等參與的機會。透過「開放原始碼」、「開放資料」、「開放政府」三個方向著手,希望科技發展及其打造使用方案的過程中,便能將社會脈絡、多方利害關係人納入考量,以減少應對新興科技衝擊所需付出的社會成本。 OCF 希望透過開放科技小聚,持續公開與各界 CSOs 夥伴們及社群的夥伴,一同關注與探討相關議題,並試著串聯得以合作的機會,以促成開放科技在台灣的在地形成共識。
     Like  Bookmark
  • FOSDEM 展位負責人您好, 歡迎來到 FOSDEM!我們很高興能夠在今年接待您的專案。 請花點時間閱讀這份資訊文件以及行為準則(https://fosdem.org/practical/conduct/)。 展位位置 展位將設置在校園內五個建築內: ​​​​K 棟:上層(+2 樓)與下層(+1 樓)走廊 ​​​​H 棟:下層樓層
     Like  Bookmark
  • 他的舉辦方式,先是讓每個工具開發者用 5 分鐘不准使用簡報的報告。 接著下午讓大家提出需求 https://github.com/oss-review-toolkit/ort https://www.nokia.com/open-source/
     Like  Bookmark
  • CHAOSS 主要分為四個部分 Software: Cregit Grimorielab Prospector Augur Metric: Assets: Communuty: 社群經營 Context 教育議題 101 課程的架構
     Like  Bookmark
  • 社群自由展區|💪大家一起來參展吧! 這個展區是特別為社群朋友們建立的,歡迎當天到現場展出,在臺灣社群發展的過程中或者你現在正在推動事務中有沒有「特別」想要和大家分享、展示的物件(可以是穿到破的紀念 T-Shirt、第一次慶功宴的酒瓶、開會的肯德基發票...等等) 提供者聯繫方式:請填寫大家可以識別與聯絡的到的方式,如有隱私個資顧慮可先填寫共筆後,與我們聯繫 :::info (填寫範例 1) 名稱:COSCUP 2009 的 Nokia 小貓袋提供者:雁子 特殊故事: 展出方式:[x] 當日攜帶實體
     Like  Bookmark
  • 起源 為什麼要辦這個展? 展區一:開源大事記|時間軸呈現 ✍️共筆:國際開源發展史 - 展出資料已截止收件,歡迎持續貢獻網頁留存 ✍️共筆:臺灣開源發展史 - 展出資料已截止收件,歡迎持續貢獻網頁留存 OCF 自編:成長史 展區二:臺灣與國際鏈結 ✍️共筆:開源繁星錄
     Like  Bookmark
  • 在這個展區中我們希望刻劃出臺灣和國際事件的時間軸,讓交織和互相作用的社群與科技發展線合而為一。 ::: success XXXX 年:空白範本(有缺的請複製)影響: 連結或圖片: ::: :::info
     Like  Bookmark
  • 在這個展區中我們希望刻劃出臺灣和國際事件的時間軸,讓交織和互相作用的社群與科技發展線合而為一。 社群成立 or 第一次聚會 / 討論的時間?成立或聚在一起的原因? 社群為臺灣的開源發展貢獻了什麼?有什麼影響力? 你認為有哪些重要事件 / 重要社群影響了臺灣的開源發展? :::info (範本)2003 ~ 2015 年,OSSF 自由軟體鑄造場成立影響:因政府自由軟體推廣政策而生的中研院研究計畫 影響:文章、社群活動、場地 連結或圖片:https://zh.wikipedia.org/zh-tw/%E8%87%AA%E7%94%B1%E8%BB%9F%E9%AB%94%E9%91%84%E9%80%A0%E5%A0%B4
     Like  Bookmark
  • 小時候,我都是看他的部落格(聽他的 Podcast)(看他的 YouTube)才知道自由與開源的!那些臺灣開源環境的促成者,我們一起來把他們記錄下來。 (須提供網路上搜尋到的公開資源) :::info (範本) 林信良 (良葛格)提名者:ROCK 知名貢獻:良葛格學習筆記 照片或相關 link:https://www.ithome.com.tw/caterpillar 提名者想說的話: :::
     Like  Bookmark
  • 【作者: 何建明、劉政】 2003年09月25日 星期四 瀏覽人次:【5919】 資訊科技已經成為產業、政府、學術、研究單位的重要基礎建設,隨著資訊科技的快速發展,社會大眾已經邁入了嶄新網路化社會的階段。高度網路化後,在個人電腦及網路的應用上,「視窗、Office、IE」就是「電腦、網路」的觀念已經深植到大多數人的腦海中,但除了商用套裝軟體之外,事實上還是有許多撰寫自由軟體或開放源碼的朋友們不停地努力著。在這些朋友的努力下,自由軟體與開放源碼,以及所衍生出的自由開放、智慧分享的文化意涵,將在網路化社會的相關議題與建設工作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自由軟體精神與價值 在談台灣自由軟體社群現況與發展之前,讓我們先來了解何為自由軟體?自由軟體的「自由」意涵,是指可供使用者自由地修改、散佈(free to modify and distribute)的軟體。使用者有權利對軟體原始碼(source code)做修改,但也有義務公布其修改後的原始碼,以利其他使用者可以再次增修與散佈。這樣的共享理念與運作方式,並不是最近才被提出,早在二、三十年前就已存在,當時的軟體工程師,習慣把自己撰寫出來的「好玩意」分享給其他朋友,因那時候懂電腦的人並不多,「圈內人」喜歡自由散佈程式原始碼,分享經驗交流心得。 1984年之際,一位名叫Richard Stallman的麻省理工學院研究人員,提倡要推動一個大家都能夠自由使用的各式軟體,把它命名為「GNU計劃」。1991年底,一位叫做Linus Torvalds的芬蘭大學生,在386 PC上撰寫了一個稱為Linux的作業系統核心,並放到網路上讓大家分享使用,因為Linux自由與免費的特性,深受電腦玩家的歡迎,使用人數也呈倍數增加,1999年使用Linux的人數已到1200萬人。目前Linux在各資訊領域的應用,如伺服器系統、叢集式運算、嵌入式系統、資訊家電等,已扮演日趨重要的角色。
     Like  Bookmark
  • 可能要設定一下篩選機制,此機制將影響版面故事敘述模式 國際的軸線 開源之所以在世界上逐步被看到,還有個關鍵有哪些工具、 1985 自由軟體 1998 瀏覽器選擇
     Like  Bookmark
  • 2014 開放文化基金會以協助社群發展為目標,在多個臺灣開源社群的支持下誕生 社群除了帳務之外,仍有很多工作是可以互相協助、資源共享的,且若要持續推動開源,勢必要在政府、業界、學界、社群... 等多方關係人之間遊説,於是社群開始出現成立財團法人組織以方便行事的討論。 2014 年 6 月,在 g0v 村長高嘉良(clkao)「挖坑」(意即找事情並鼓吹志願者去做),眾多社群夥伴四處奔走發聲、捐助創始基金之下,開放文化基金會向台北市政府文化局提出申請並成立,並邀請臺灣各地不同領域的社群的熱心貢獻者擔任董事,形成多元的 OCF。 截圖 圖片:當時的討論文件。擷取自網路截圖。 2015 非營利組織生存不易,OCF 舉辦了第一次烤山豬募款餐會、和凝聚社群之力的 CONCOM 聚會 OCF 成立初期最需要的就是彙整資源,把人找來出力、請大家幫忙捐款、對於基金會可以做的事情,提出各種想像,我們需要凝聚四散各地的社群夥伴,一起把力量集中起來,而美食是最能讓 hackers 集中力量的誘因...「何不食山豬?」g0v 村長高嘉良(clkao)的 一語成讖,OCF 就在建國啤酒廠舉辦了第一次的募款餐會。 烤山豬活動1 烤山豬活動2
     Like  Bookmark
  • (註:本文件所稱「開源」或「開放科技」,泛指依照國際組織自由軟體基金會與開放源碼促進會所認可,依照自由軟體 Free Software 與開放原始碼軟體 Open Source Software 授權條款釋出之軟體,或可稱「自由與開源軟體」,為方便讀者閱讀,統稱為「開源」或「開放科技」。) 我們希望透過國內外歷史事件的大事記、各位手邊的參與社群老照片、10 或 20 年來的研討會紀念 T、貼紙等物件,展示臺灣開放原始碼社群的成長軌跡。從 1980 年來自國外的開源活動影響,到臺灣在地社群的第一場討論,你和你的社群夥伴,是從開源的哪個地方開始,用你們的方式在這個展覽裡,留下臺灣自己的社群足跡。 其中可能包括重要技術社群會議如:藝立協、ICOS、OSDC 的出現、國際開源界的象徵人物 RMS 來台的文字或影像紀錄、SITCON, COSCUP, HITCON, MozTW… 等等。展覽亦會展出臺灣在開源領域的重要貢獻者和事件,讓大眾了解開放科技在各個領域的展現,以及開源文化的重要性和影響力。 ◩ 左右現代科技的開放原始碼運動是如何發生的? ◩ 開源科技社群如何迅速在臺灣遍地開花? ◩ 哪些人一起在這個領域貢獻良多?
     Like  Bookmark
  • 組織英文名稱組織中文名字: 組織國家: LOGO Link: 給 OCF 10 年一句話期許: 組織英文名稱 組織中文名字: 組織國家: LOGO Link:
     Like  Bookmark
  • :::info [name=rockhung99] [name=yanyiyi] :::
     Like  Bookmark
  • OCF 提案列表 盤點現有量能,凝聚跨部會開放資料發展共識 開放資料平台增能,強化回饋蒐集能力,進而提升運用便利性 開放資料標準升級,提升資料可用性及再利用性 公開高價值資料評估與決策既有程序,據此建立民間建議徵集並納入相關程序之機制 就既有開放資料諮詢小組發展成可納入公民參與監督的管道 其他提案追蹤 OGP 2024.03 民間提案 by: Jothon[target=_blank]
     Like  Bookmar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