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prog2017
「你我在 21 世紀都該以專業獲利 (技術授權、商業模式、顧問諮詢),並非一味出賣勞務」 – 2017 年秋季課程簡介和注意須知
平行式思考可讓寫作變得更有效率,作者不必等到整篇文章構思完成後才開始寫作,而可以先把構思比較成熟、材料比較完整的文字段落先行記載下來,這時也先不必花太多時間顧慮用字遣詞,或者文章的組織與結構。
一般習慣上技術報告或論文都有以下的基本結構:
章節標題訂定一個重要的原則是要有「敘述性」,讓讀者能夠望文生義,而對章節內容有所期待。像是「第一章 簡介」、「第二章 文獻回顧」這樣的標題可能太過籠統,「第一章 多重障礙者運動機能訓練科技輔具研發背景與目的」、「第二章 科技輔具研究文獻探討」便比較有敘述性。
在建立研究的動機、凸顯此研究問題的重要性時,常需引用文獻、數據客觀地支持作者的論點。在技術報告中文獻的引用有許多功能,除了建立研究的整體動機、凸顯此問題的重要性之外,文獻回顧也可對此領域的研究分門別類作一整體瞭解,除了避免重複別人已經做過的研究工作外,更可以具體指出哪些部分研究還沒有作,或是目前作得不夠完整,有繼續研究的必要。另外在敘述研究方法時,也常需引用研究文獻中既有的方法或數據,或使用文獻中的例子重複執行,與之比對,證實本研究之效果
參考資料: 技術報告撰寫的基本原則, Webcache
回顧第 1 週課程 重新理解數值 的「電腦不是只有二進位」一節,提及了 Ternary numeral system 和 Balanced ternary
工具: Base Converter
$ mkdir -p ~/workspace
$ cd ~/workspace
$ git clone https://github.com/sysprog21/balanced-ternary
$ cd balanced-ternary
$ make
~/workspace
目錄看到新建立的執行檔 b3k
,測試方式如下:
echo 0 | ./b3k
┌───┐
│ │
└───┘
0
更換為 27
, -27
, 9
, 和 -9
,觀察其輸出: (或者執行 make check
命令)
├───┐ ┌┬──┐ ┌───┐ ┌───┐
│ │ │ │ ┤ │ ├ │
└───┘ └───┘ └───┘ └───┘
(27) (-27) (9)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