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淑惠等人將網路遊戲成癮者分為四種特徵,其中一項為:「因為沉迷於網路的遊戲世界裡,所以開始荒廢學業,或已經以玩遊戲為中心,無心再繼續於本身的課業,而進一步影響到生活。」(p.279)
凃嘉玟將網路遊戲成癮症狀區分成了三個學派,分別為行為學派、精神分析學派、人本學派。以下簡述:
行為學派:認為網路遊戲成癮是一種制約的反應,網路遊戲會帶給成癮者成就感、歸屬感,而成癮者多數未必能從現實生活中得之。故強烈追求。
精神分析學派:認為玩網路遊戲已成為成癮者逃避現實生活的一種機制。
人本學派:認為之所以成癮是因為人在閒時生活中需求不被滿足,故在網路遊戲中找尋能滿足的機會。(p.29)
世界衛生組織(WHO)已將網路遊戲成癮病理化(第11版《國際疾病分類》的「精神疾病」當中),並有相關之判斷標準與病程。
成癮研究發現,成癮之心理因素可能包括人際焦慮、抑鬱症狀、自尊和情緒低落等負面心理狀態(p.7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