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ckMD
  • Beta
    Beta  Get a sneak peek of HackMD’s new design
    Turn on the feature preview and give us feedback.
    Go → Got it
      • Create new note
      • Create a note from template
    • Beta  Get a sneak peek of HackMD’s new design
      Beta  Get a sneak peek of HackMD’s new design
      Turn on the feature preview and give us feedback.
      Go → Got it
      • Sharing Link copied
      • /edit
      • View mode
        • Edit mode
        • View mode
        • Book mode
        • Slide mode
        Edit mode View mode Book mode Slide mode
      • Note Permission
      • Read
        • Only me
        • Signed-in users
        • Everyone
        Only me Signed-in users Everyone
      • Write
        • Only me
        • Signed-in users
        • Everyone
        Only me Signed-in users Everyone
      • More (Comment, Invitee)
      • Publishing
        Please check the box to agree to the Community Guidelines.
        Everyone on the web can find and read all notes of this public team.
        After the note is published, everyone on the web can find and read this note.
        See all published notes on profile page.
      • Commenting Enable
        Disabled Forbidden Owners Signed-in users Everyone
      • Permission
        • Forbidden
        • Owners
        • Signed-in users
        • Everyone
      • Invitee
      • No invitee
      • Options
      • Versions and GitHub Sync
      • Transfer ownership
      • Delete this note
      • Template
      • Save as template
      • Insert from template
      • Export
      • Dropbox
      • Google Drive Export to Google Drive
      • Gist
      • Import
      • Dropbox
      • Google Drive Import from Google Drive
      • Gist
      • Clipboard
      • Download
      • Markdown
      • HTML
      • Raw HTML
    Menu Sharing Create Help
    Create Create new note Create a note from template
    Menu
    Options
    Versions and GitHub Sync Transfer ownership Delete this note
    Export
    Dropbox Google Drive Export to Google Drive Gist
    Import
    Dropbox Google Drive Import from Google Drive Gist Clipboard
    Download
    Markdown HTML Raw HTML
    Back
    Sharing
    Sharing Link copied
    /edit
    View mode
    • Edit mode
    • View mode
    • Book mode
    • Slide mode
    Edit mode View mode Book mode Slide mode
    Note Permission
    Read
    Only me
    • Only me
    • Signed-in users
    • Everyone
    Only me Signed-in users Everyone
    Write
    Only me
    • Only me
    • Signed-in users
    • Everyone
    Only me Signed-in users Everyone
    More (Comment, Invitee)
    Publishing
    Please check the box to agree to the Community Guidelines.
    Everyone on the web can find and read all notes of this public team.
    After the note is published, everyone on the web can find and read this note.
    See all published notes on profile page.
    More (Comment, Invitee)
    Commenting Enable
    Disabled Forbidden Owners Signed-in users Everyone
    Permission
    Owners
    • Forbidden
    • Owners
    • Signed-in users
    • Everyone
    Invitee
    No invitee
       owned this note    owned this note      
    Published Linked with GitHub
    Like BookmarkBookmarked
    Subscribed
    • Any changes
      Be notified of any changes
    • Mention me
      Be notified of mention me
    • Unsubscribe
    Subscribe
    # 《海之歌》背景设定 [toc] ## 写在前面 ## 「魔法」与「科技」 《奥秘》中最后借阿罗纳克斯之口说出了全作的题眼 ——「魔法」与「科技」不过只是一件事物的一体两面。在本作中,这两种力量的本质,都是物质与能量的分解与重组(钢之炼金术?),而前者依靠的是感情,后者是将前者通过机器进行的模拟。当然,与《奥秘》不同的是,本作中的核心冲突并不在于这两股力量之间的矛盾与对抗。 ## 关于「海洋联盟」 > ![](https://i.imgur.com/tEx54NI.jpg) Figure: 「海洋联盟」之地图 经过长久的 <del>内</del> 混战,半岛诸国的国力都受到了空前的损耗,此时,刚刚产生产业革命萌芽的 Migward 的君王认为自己的国家需要时间休养生息,并且东方的内陆帝国 B 才会成为真正的日后隐患,因而通过谈判促成了,海洋七国的联盟。 > <span style="font-size: 60%;color:#E22F01">内战多用于一国之内,此处是否略显不妥?另,历史告诉我们,在战争中更容易出现技术的大批量突破,而战争结束后,往往各得利者就开始分蛋糕了。此处几个王国更合理的背景大概是:虽然技术在战争中得到了飞速发展,但人民不满意战争,甚至军队中都出现了反战的情绪,因而为了稳定民心,国君决定轻徭薄赋、稳定民心。具体细节可能根据国家背景不同而相异,但除了威权国家,这种方向应该是比较科学的。—— 澪</span> ## 关于「学院」 作为十四年前联盟和平协定的一部分,在西海岸三国国境线的交汇之处,选择一块山麓之地规定为中立区域,不隶属于任何城邦。学院旨在促进联盟之间交流产业革命的科技成果。为不同种族、不同文化的新生一代之间开辟一片可以促进交流的土壤,以维持联盟未来的稳定,学院吸引来的是新生来自各个城邦的精英和贵族继承人。今年学院举办的第十届新生,安琪拉区域作为刚刚被迫于 Migward 签订协定的贸易伙伴,加入了联盟,也首次有学生参加 Swartz 学院 的新生入学仪式,这个人就是我们在船中回望着自己家乡的伊莎贝拉公主。 > <p style="font-size: 60%;color:#E22F01"> > 对于学院,我们是否应该略着笔墨,交代其一开始自由的原因,同时也能简要介绍几股势力。同时,也可以插叙或者表明三股建立势力的自己的算盘。比如说明教师的来历,表明虽然是三国共治,但其中定有派系等等。同时,还要用恰当的侧面描写,表明伊在国中实际的地位,为以后的做好铺垫。 > —— 澪 </p> 现世中,因疫情和地缘政治的缘故,全球化的理想在近年几近破产,留学交流的通道也正在不断关闭。倘若我们都只生活在自己的世界中,族群间的隔阂变会不断加剧,进而加剧世界的分裂。游戏中的「学院」的宗旨亦为促进联盟内不同种族与族群之间的交流之可能。 但「学院」的理想最终因政治的介入而破产。 ## 关于「安琪拉」 > ![](https://i.imgur.com/5On6N4n.jpg) [Figure: 安琪拉群岛之地图](https://twitter.com/MinakoOikawa/status/1262283697518194688) 安琪拉(Aquaria)自然是出自 07 年的独立游戏节最高奖项作品[《安琪拉之歌》](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AE%89%E7%90%AA%E6%8B%89%E4%B9%8B%E6%AD%8C),本作中的伊莎贝拉也是类似奈亚那样会使用「歌声」进行战斗的存在。 #### 安琪拉战记 《安琪拉战记》是一本记载伊莎贝拉祖母米涅娃的史诗(Retro Game),是一部突突突的故事,从米涅娃从囚牢中被声音唤醒,随即取得神枪,并依次击败了,巨型海螺,巨型章鱼,巨型乌贼,深海巨鳗,深渊𩽾𩾌,精灵神官 和 远古极寒巨兽的回音 七个 Boss,最终统一安琪拉诸岛的故事。 如果有能力做《蔚蓝》或者《血污》里的那样先行一个 8-Bit Retro 小游戏的话,会有一个以此为背景的银河城游戏。 ## 概念 ### 水源机 类似蒸汽机,其能量来源为水。有效率低,做功冲程损耗严重、能量转化率低,且会造成无法处理的水源污染。 PS:出处或可参见[《此时此刻的我》](https://www.bilibili.com/bangumi/play/ss2206)中的「要塞海利嵨」。 ## 王国 据历史记载,许多种族都发源于南亚,不过因为战争与气候变迁,许多种族不断迁徙,最终形成了现在的局面 ### 海洋王国 #### 背景: 欧洲历史悠久,水草肥沃,确实让中部偏干旱缺水的国家眼馋,但由于有阿尔卑斯、乌拉尔、高加索山脉的环形维护,这里几乎没有经历过外敌入侵。而更多的是欧陆战争,从几次英法百年大战,到欧陆法德争锋……欧洲人已然在风雨中学会了团结民族以御外敌。现在欧洲似乎进入了短暂的和平,但其平静海面下的暗流又有谁知…… #### 特性: 以坚毅勇敢的兵团出名,他们可以化用几乎所有兵器、使用变化莫测的战术。同时,他们之中还有传说中可以呼风唤雨的法师。 #### 细分 ##### 学院三国 - 英国 > 种族:人类 > 天赋:谈判 300年前产业革命诞生地,国力迅速发展并扩张,但内部有隐患,最终国家走向分裂发生了内战,内战中的双方动用了大规模战争机械,造成了水源机的污染泄漏,最终回到了黑暗时代。 ##### 学院三国 - 荷兰 > 种族:人类 > 天赋:贸易 新兴的海洋国家,小国寡民。趁英国内乱时,以强横的海军以迅雷之势扫平了侵扰沿海地狱的海盗,在海上建立起了贸易网络,最终取代了英国在联盟中的地位。其以收过路税为主要经济收入,海军为其主要控制手段, ##### 学院三国 - 法国 > 种族:蜥蜴人 > 天赋:艺术 产业革命前的强国,但因为地缘,受到山外的势力的牵制,而选择妥协。 ##### 欧陆 - 瑞士 > 种族:木精灵 > 天赋:沉稳 意图保持中立。 ##### 欧陆 - ?? > 种族:暗夜精灵 > 天赋:潜踪 木精灵的死敌。 ### 中亚n国(借壳教团) #### 背景 中亚地区气候极端,这里的人民无不骁勇善战。短刀猎枪在他们手中竟能发挥出极大的威力。他们渴望战斗,渴望战争,因为他们远不满足于自己现在所做的环境,他们需要扩张与征服。 目前来看,他们还无力跨过山脉天险,但欧洲这片肥沃的土地他们确实觊觎许久,不知道北下进攻东亚之举是他们的目的,还是故意为之而麻痹欧洲呢? #### 特性 绝对强悍的肉体,拥有强大的环境适应能力与特殊状态抗性。其疾风如风,徐如林,侵略如火,不动如山。 #### 细分 ##### ??? ### 南亚n国 #### 背景 南亚是一片广袤的大陆,它虽然远离欧洲,但欧洲人却不敢忽视来自南亚的威胁。历史记载,欧洲仅有的几次被外来势力入侵中,南亚的兽人联盟便是其一,他们强横的武力、对环境的超强适应性,来自矮人的战甲与武器更是让他们如虎添翼。若矮人与兽人联盟,其实力之强横可能需要大半个大陆的国家联合才能抗衡。 不过兽人自成吉思汗死后,被侵略的地区纷纷反攻,他们都很担心,会不会出现第二个成吉思汗,又给大陆带来一番腥风血雨,因而定下了许多条约限制兽人的发展。现在的兽人,作为政体很弱小,但其强悍但个人实力仍然让他们有着一定的做为。 算来自条约签订后,已经过去三百年了。德意志都能进军莱茵兰,兽人会不会已经摩拳擦掌了呢? ~~海外的势力希望塑造成类似 「三体」 那样的或者游牧民族那样的感觉。一直没出现,但是压力一直存在。~~ #### 细分 ##### ??? > 种族:矮人 > 天赋:机械 最早发明了水源机的地方,但由于知道这种机器的缺陷,而选择了保护环境。 ##### ??? > 种族:兽人 > 天赋:围猎 之前的内战中损失巨大,一蹶不振。 可以塑造一个一反大家对兽人印象的角色。 ## 大陆通史 ### 传说时代 传说,这里原先并未有大陆,只是一片深不可测的海洋。而海中有着许多可怕的生物,他们或是拥有强横的肉体,或是掌握诡异的魔法。而在海的最深处,有两只巨兽,一只巢穴在地壳下,一只巢穴在极寒乱流中。他们平时多在睡眠状态,偶尔苏醒觅食,也是相安无事。 有一日,他们进食之时相遇,不知是因为天性不和还是因为什么其他的原因,两者大打出手。熔岩巨兽一附一仰,一片一片的地壳便被掀起,无数熔岩奔涌而出。而寒潮巨兽则舞起海水,疯狂的撞击海床,想要把熔岩巨兽能够藏身的地方全部击碎。 不知过了多长时间,无数生灵的尸体被熔岩裹挟着沉寂下来。才形成了现在人们所生活的大陆。而在这个过程中,许多生命被为了躲避可怕的水下战斗,而迫踏上了陆地,渐渐进化,形成了现在的种族。 海中的生物,仍然是如此神秘。因为想要探索大海边际的人从来几乎没有归还。加上海边渔民中,有人声称看到了海怪,人们把海洋看作恐怖的未知与力量的代表。人们相信,如果能征服大海,就能获取无尽的财富与力量。 > <div style="font-size: 60%;color:#5566EE"> > 这个创世纪的过程让我想起<a href="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Ts411o7UQ/?spm_id_from=333.788.videocard.2">《塔西利亚故事集 —— 世界》</a>。或许在序章的结尾处,需要安排伊莎贝拉释放了一个强大的召唤海怪的法术摧毁了整支舰队,一来可以展现伊莎贝拉前期法术力量的强大,也可以给后面人类捕捉伊莎贝拉建立伏笔。 > —— 镜 </p> ### 半信史时代 #### 兽人登陆 兽人作为第一批登陆的种族,在大陆还未成型的时候便在陆地定居。当时他们面对着地震与海啸,为了适应这与海洋迥乎不同的氛围,他们进化出了强横的肉体,以保护自己能在这风暴中存活下来。而兽人仍保留了一部分水生生物的特点,在大陆未完全成型时,他们仍可以捕鱼为生。 #### 精灵登陆 随之而来的是拥有一定魔法能力的精灵一族,他们选择的登陆地点距离兽人有一定距离。此处有一定的早期裸子植物,精灵们对这种不同于藻类的绿色生物非常好奇,于是精心呵护,在过程中,他们发现自己的魔法能力被植物渐渐同化,进而有了一定掌控植物的能力。 #### 蜥蜴人登陆 作为海底爬行动物的一支,蜥蜴人深谙分割敌人,逐个击破的道理。他们选择了个体力量薄弱的精灵人类一族处登陆,并不时夜袭村落,抢走粮食与生活物资,甚至会留下几具尸体。因为他们来去如风,因而成为精灵头疼的一大问题。 #### 人类登陆 人类旋即登陆,他们选择的登陆地距离精灵聚居地并不远。人类在水生时,有着稍强但肉体和一定的魔法能力,但遗憾的是,他们在登陆后,似乎因为水土不服体质恶化,魔法能力迅速消失,人类不过是比精灵稍微强壮一点罢了。不过他们很快便发现了另一条出路,便是与精灵合作。人类与精灵合作抵御蜥蜴人的掠夺,才终于有了一点成效。 #### 矮人登陆 当矮人登陆时,陆地几乎已经被占领的七七八八。他们一开始选择在精灵的南方登陆,却被人类精灵的联盟不断向西部赶。他们在迁徙的过程中也因干渴与饥饿损失了许多同胞,等到他们看到兽人和海洋的时候,他们绝望了,认为自己又会被再一次驱逐。 与想象不同的是,兽人虽然强横,但并不无理。他们也不想自己独享如此广袤的世界,便对矮人伸出了援手。矮人感激涕零的在南亚定居,并开始在河边农垦。矮人与兽人此时相处的非常融洽,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 #### 蜥蜴人之灾 虽然人类与精灵已然非常谨慎的防御,但在某一夜,许多执勤的岗哨都感觉到了异样。但过了一段时间一直相安无事,人类与精灵就没有放在心上。殊不知,蜥蜴人已经摸清楚了他们布哨的位置与接班时间,他们只是在等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行动。 在这样的一天夜里,蜥蜴人以迅速端掉了所有的岗哨,并成功的潜入村镇,不仅取走了所有的资源,还将许多熟睡的人类杀害。 蜥蜴人的所为与精灵的高高在上让人类十分愤怒,因而他们决定武装自己,不再受欺负。 #### 科技同盟 人类思忖再三,把主意打在了矮人身上。矮人拥有一定的科技力量,不需要魔法造诣与强横的肉体就能形成一定的战斗力。因而,人类向矮人发出了交易的请求,并在交易中把自己描绘成受到精灵压迫的可怜种族,当时对矮人的攻击也不是出于本意,因而需要力量来反抗这种压迫。 矮人选择了相信人类,于是把相当数量的武器装备与科技产品都卖给了人类。 #### 关于精灵的传说 人类自然不甘心如此,他们和矮人建立了一定的交流,因而获得了一定的科技水平。人类首领借精灵内部矛盾,在一次灾难中,向给精灵聚落附近的水中投毒,并嫁祸精灵本身。部分精灵在使用魔法的时候便被毒素沾染,在毒素的作用下,部分精灵的皮肤也变成紫罗兰色。精灵王并不清楚其原因,认为是部分精灵修习了有违精灵祖训的黑暗魔法,因而下令要将他们驱逐出境。内有原本不和的事端,外有人类挑拨,精灵很快就分裂成几股势力。而人类为了销毁证据,更是把所有参与者全部灭口,因而这也只是老百姓口中的传说,是真是假,不得而知。 #### 暗夜精灵的形成 在被驱逐的过程中,这部分精灵惨遭登陆蜥蜴人的屠杀,族群几近灭族。不过,在反抗的过程中,他们发现自己的魔法力量已然不来自熟悉的植物,而是来自于夜晚的星星与月亮。他们感受到了这种力量,并不断的研习,终于重新获得了足以与其他种族抗争的力量。但他们不会忘记自己被驱逐的屈辱和被蜥蜴人屠杀的恐惧,因而他们记恨着木精灵与蜥蜴人。 #### 矮人与兽人的若即若离 兽人自然是知晓矮人与人类的交易的,但当兽人得知这场交易有可能是引起精灵一族灾祸的元凶后,决定与矮人一族断绝亲密的往来、不再把他们看作亲人。 #### 海精灵的流放 伊莎贝拉的族群便是远古被放逐精灵的一支,在漫长的放逐过程中,伊莎贝拉的祖先被囚禁在了一处海底的遗迹,直到伊莎贝拉的祖母受到遗迹中精灵的呼唤,从沉睡中苏醒,最终不尽驱赶走了囚禁她们的精灵,也击败了统治周边水域的海怪,最终统一了安琪拉诸岛,这段故事被记录在一本名为《安琪拉战记》的壁画中,在伊莎贝拉被插管躲藏在乡下的期间,曾经从其托本书中汲取过精神恢复的力量。 > <p style="font-size: 60%;color:#E22F01"> > 我感觉这里把人类黑的有点过了,但确实也很难想象一个如此弱小的种族如何在这么多庞然大物中求得生存的(( > —— 澪 </p> ### 信史时代 #### 黑暗时代 ##### ad1 - ad500 大陆东部 兽人部落纷争不断,他们几乎没有和平的时间,不是在准备战争,就是在战争中。他们的目标便是大陆中南部的部族,因为战争对于他们来讲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损失——兽人并不看中牺牲,他们认为战死是光荣的。而在这个时期,占据主导地位的种族是狼人。 矮人依旧不问世事,他们安心得种地、酿酒、研究,天地间充裕的魔法气息让他们的科技飞速进步。他们发现了金属与初类型的非自然力,这些东西让矮人获得了强大的力量——面对那些武器还是打制石器或磨制石器的兽人,这种优势让兽人不敢轻易进犯。 大陆南部 因为一直受到兽人的掠夺,他们痛定思痛,决定依靠天险建立马奇诺防线,但这势必是一个长久的工程,防线是否能起到应有的效果,还将等待时间的验证。 同时,由于他们各项天赋都不突出,因而他们会相信许多事情都是来自神的旨意,从此,他们开始有了信仰。 欧洲 欧洲诸种族并未建立起真正意义上的国家,但也因为几大山脉但保护,而没有遇到过除了欧洲以外的敌人。在战争中,他们对于力量的渴求逐渐增强,加之精灵奇高的魔法造诣,部分精灵找到了一个可以沟通大地深处魔法元脉的可能…… #### ad501 - ad1000 大陆东部 在一次与大陆南部的战争中,兽人因为错误的情报而误判攻势大败,南方诸族乘胜追击,狼人损失惨重,节节败退,最后狼人一族似乎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中。(只有少数的族裔似乎仍在隐秘的黑暗处隐藏自己,为狼人埋伏笔,同时可以有共济会的那种感觉?)兽人部族中,鹿人凭借魔武双修取而代之,他们变幻莫测的图腾魔法让许多部族被迫臣服。 而此时的矮人虽然魔法天赋愚钝,但仍然在充沛的魔法气息的帮助下,发现了可以增加盔甲结构强度的方法,其本质是刻画法阵,利用相应魔法力量增幅效能,但对于矮人来讲,他们无法理解这种细微的差别,便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以「魔纹」称呼这种可以加强力量的图案。 大陆南部 因为这次胜利,马奇诺防线被一度搁置。各国认为这是神的佑护,因而开始大兴土木,建造圣地(刷大预言家,雾),各国的神官神术开始初步发展。与魔法不同的是,神术的施展是脱离于魔网的,所以其效用比之魔法则微弱许多。但在魔法天赋不高但大陆南部却足以创造出盲目的崇拜。 欧洲 暗夜精灵在一次魔法实验中,无意间实验出了一种利用魔法元脉增幅魔法效能的技术,因其威力巨大且对施术者本身有巨大损害,而被暗夜精灵称为「禁咒」。在仇恨团结在一起的暗夜精灵中,禁咒的使用方法很快传开,几乎人人都摩拳擦掌,意图报半信史时代的一箭之仇。 同时,对魔法几乎一窍不通的蜥蜴人也在人类和矮人的帮助下渐渐发展出文明的初步。他们有着四通八达的地下交通网络和一定的社会组织。 #### ad1001 - ad1500 大陆东部 在鹿人的光环增幅下,兽人一族迅速统一,并形成了可观的战斗力。他们曾经试探过矮人的真正实力,结果发现矮人只要凭借城墙与武器固守,兽人并不能占的多少便宜,虽然围城也能迫使其投降,但要求速战速决、以战养战的兽人来说,还是不值得。因而他们又把目光放向了大陆南方——那曾经折戟沉沙的地方。 大陆南部 由于教权的空前强大,南部形成了独特的神权政体——各国的国君都需要教皇的洗礼承认,才能正式掌权。同时,百姓也广受神术的恩泽,许多善良的神官每天都在大陆上奔走,用自己的神术驱散病痛,为人们带来健康。 欧洲 蜥蜴人发现了自己巢穴的某处有一段能源源不断发射能量的矿脉,其附近的矮人魔纹能发挥更大的威力。因而他们也开始研究这种神奇的力量,并以此能量开发出了一套运行在整个蜥蜴人巢穴的动力体系。这些掌控着控制技术的蜥蜴人渐渐的掌握了比其他蜥蜴人更多的权利和资源,他们建立起自己的寡头政体。 同时,暗夜精灵中几个强大的法师组成了提瑞斯法议会,以代议制的传统组织起暗夜精灵,准备着自己的复仇计划。他们凭借匿踪潜行的能力,基本摸清了蜥蜴人的巢穴结构,同时也对木精灵的几处人口聚居区进行了详尽的探查。 人类因为力量薄弱,只是偏居大陆一隅,他们与矮人依然保持着一定的交流,但总体实力依然不足以与其他种族抗衡。 而木精灵则难得的度过了一段安稳的时期,木精灵从海中带来的「世界之树」初步长成,与世界之树沟通最顺畅的木精灵加冕为王,禅让制的实君制就此确立。木精灵王因为与世界之树有着密切的沟通,因而拥有着强大的力量。 ##### 重要事件 - 莱茵兰突袭 约ad1379 在光环与丛林的双重掩护下,兽人昼伏夜出,只用了半个月就绕过了布满岗哨的平原,直捣马奇诺。期间也有被发现的时候,但兽人凭借魔法的增幅,很快便追上了信使,将其斩于马下。即便仍有漏网之鱼,兽人的奔袭速度,也几乎与信使持平。 马奇诺的布兵还未得到任何消息,兽人的部队便趁夜从未建成的防线后包抄了过来。其中的士兵几乎全部在熟睡中被摸了脑袋,此一捷让兽人信心大增。借马奇诺的粮草补给后,兽人留下了少量部队留守马奇诺,便又向西南突进。 可怜信使好不容易赶到马奇诺,但迎接他们的确是留守但兽人队伍,几乎所有侥幸赶回的信使都殒命于此…… 不几日,兽人便至最靠近马奇诺的重镇,几乎是同样的手法,城镇中的士兵便被缴械。许多平民都被强制迁徙,赶回兽人部族做奴隶。 兽人就此收兵的决定是明智的,他们的补给几乎全靠战争,因而不足以支撑长距离的战斗。而且在向前进,或许会出现被夹击的局面,这对习惯于游击的兽人非常不利。 此刻的南部,部分神职人员认为是自己先前的行为引来了神的愤怒,特地派兽人来惩罚自己。因而他们之中部分人忏悔自己的荒淫,抵制腐朽的生活,建立起苦修教派。而仍有部分人坚持认为神创造的这些东西就是为自己服务的,这部分人也建立起自己的天赋教派。在这样的神权政体里,两派系开始了倾轧与斗争。但坚持建设马奇诺防线500年不动摇但战略却是少有的共同认知。 #### ad1501 - ad2000 大陆东部 ##### 重要事件 - 元脉震爆 暗夜精灵在月圆之夜率先对木精灵重镇桑梓林地发动了突袭,他们借由暗夜魔法反制了许多木精灵的力量,进而对失去魔法后几乎无反抗能力的木精灵大肆屠杀。直到天明,桑梓林地几乎被鲜血染红。 而得知此消息的木精灵反应明显慢了一拍,他们只能在远处保护侥幸逃出桑梓林地的木精灵。同时,木精灵王借由世界之树的力量加强了防御,使得暗夜精灵无法再对其他重镇造成严重伤害,暗夜精灵只得把进攻主力投向蜥蜴人。 蜥蜴人皮肤虽然对魔法具有一定的抗性,但他们的巢穴却并不足以抵挡禁咒的威力。在战争中,几位暗夜精灵施展的禁咒几乎摧毁了大半巢穴(大量遗迹)。蜥蜴人节节败退,退守最后的能量之源。 暗夜精灵疯狂的攻势显然是要将蜥蜴人赶尽杀绝,蜥蜴人绝望之际,引导他们的能量之源过载,向暗夜精灵投射出巨大的能量冲击。暗夜精灵没有想到蜥蜴人能使用如此强大的力量,提瑞斯法议会的守护者全员出动,使用反褶禁咒把大部分魔法能量偏折到另一个方向。但仍然有小部分能量在这片土地宣泄,结果是这片土地几近干涸、寸草不生,几乎所有议会但守护者就此殒命。 慌忙中,大部分能量被偏折向了世界之树的方向。木精灵王也没有想到天地间会有如此强大的能量,世界之树遭到重创,木精灵王也被重伤。 因为魔法的两大元脉在这场战斗中都受到了重创,因而天地间魔法力量渐渐的消散……

    Import from clipboard

    Advanced permission required

    Your current role can only read. Ask the system administrator to acquire write and comment permission.

    This team is disabled

    Sorry, this team is disabled. You can't edit this note.

    This note is locked

    Sorry, only owner can edit this note.

    Reach the limit

    Sorry, you've reached the max length this note can be.
    Please reduce the content or divide it to more notes, thank you!

    Import from Gist

    Import from Snippet

    or

    Export to Snippet

    Are you sure?

    Do you really want to delete this note?
    All users will lost their connection.

    Create a note from template

    Create a note from template

    Oops...
    This template is not available.


    Upgrade

    All
    • All
    • Team
    No template found.

    Create custom template


    Upgrade

    Delete template

    Do you really want to delete this template?

    This page need refresh

    You have an incompatible client version.
    Refresh to update.
    New version available!
    See releases notes here
    Refresh to enjoy new features.
    Your user state has changed.
    Refresh to load new user state.

    Sign in

    Forgot password

    or

    By clicking below, you agree to our terms of service.

    Sign in via Facebook Sign in via Twitter Sign in via GitHub Sign in via Dropbox

    New to HackMD? Sign up

    Help

    • English
    • 中文
    • Français
    • Deutsch
    • 日本語
    • Español
    • Català
    • Ελληνικά
    • Português
    • italiano
    • Türkçe
    • Русский
    • Nederlands
    • hrvatski jezik
    • język polski
    • Українська
    • हिन्दी
    • svenska
    • Esperanto
    • dansk

    Documents

    Tutorials

    Book Mode Tutorial

    Slide Mode Tutorial

    YAML Metadata

    Contacts

    Facebook

    Twitter

    Feedback

    Send us email

    Resources

    Releases

    Pricing

    Blog

    Policy

    Terms

    Privacy

    Cheatsheet

    Syntax Example Reference
    # Header Header 基本排版
    - Unordered List
    • Unordered List
    1. Ordered List
    1. Ordered List
    - [ ] Todo List
    • Todo List
    > Blockquote
    Blockquote
    **Bold font** Bold font
    *Italics font* Italics font
    ~~Strikethrough~~ Strikethrough
    19^th^ 19th
    H~2~O H2O
    ++Inserted text++ Inserted text
    ==Marked text== Marked text
    [link text](https:// "title") Link
    ![image alt](https:// "title") Image
    `Code` Code 在筆記中貼入程式碼
    ```javascript
    var i = 0;
    ```
    var i = 0;
    :smile: :smile: Emoji list
    {%youtube youtube_id %} Externals
    $L^aT_eX$ LaTeX
    :::info
    This is a alert area.
    :::

    This is a alert area.

    Versions

    Versions and GitHub Sync

    Sign in to link this note to GitHub Learn more
    This note is not linked with GitHub Learn more
     
    Add badge Pull Push GitHub Link Settings
    Upgrade now

    Version named by    

    More Less
    • Edit
    • Delete

    Note content is identical to the latest version.
    Compare with
      Choose a version
      No search result
      Version not found

    Feedback

    Submission failed, please try again

    Thanks for your support.

    On a scale of 0-10, how likely is it that you would recommend HackMD to your friends, family or business associates?

    Please give us some advice and help us improve HackMD.

     

    Thanks for your feedback

    Remove version name

    Do you want to remove this version name and description?

    Transfer ownership

    Transfer to
      Warning: is a public team. If you transfer note to this team, everyone on the web can find and read this note.

        Link with GitHub

        Please authorize HackMD on GitHub

        Please sign in to GitHub and install the HackMD app on your GitHub repo. Learn more

         Sign in to GitHub

        HackMD links with GitHub through a GitHub App. You can choose which repo to install our App.

        Push the note to GitHub Push to GitHub Pull a file from GitHub

          Authorize again
         

        Choose which file to push to

        Select repo
        Refresh Authorize more repos
        Select branch
        Select file
        Select branch
        Choose version(s) to push
        • Save a new version and push
        • Choose from existing versions
        Available push count

        Upgrade

        Pull from GitHub

         
        File from GitHub
        File from HackMD

        GitHub Link Settings

        File linked

        Linked by
        File path
        Last synced branch
        Available push count

        Upgrade

        Danger Zone

        Unlink
        You will no longer receive notification when GitHub file changes after unlink.

        Syncing

        Push failed

        Push successful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