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om 上次會議
【想一想】
Rosalind:今年花了很多時間在編輯身上
小聚社群有建立起來
編輯經驗變好,也有使用者了
明年想要好好研究我的使用者與編輯behavier
好好跟工程師許願
Bil:
今年花了很多時間減少累積的謠言
多多認識不同的編輯
希望明年能增加其他活躍的編輯朋友
GGM:我覺得我們PR做得很好
有分成幾塊,一個是國際上的組織,政府的機構,LINE也知道我們也開始談合作,社群也是。
明年想要好好寫程式
Gore:試著把SEO調整了
追加了評論的回覆功能投票與回饋
明年想做TAG的機制
蝴蝶:
做了一些打雜的事情,處理網域,弄一些使用者分佈。
想快點把開放資料做好
Lucien:
今年
// Logo, 文章, UI, chatbot flow
明年
不同聲音的連結平台。
讓不同的聲音被看見,讓討論基於客觀事實。
最終目的:
養成台灣人民
使台灣公眾事務討論乃至於民主發展,不被外來勢力給輕易影響。
明年目標
Open dataset https://github.com/cofacts/rumors-db/issues/10
Quora 是專業領域的查詢網站,
有點像是打廣告的感覺,所以有意願上來
QUora可以看到這個人回的醫學相關,可以了解他有醫學背景。
像是專業領域的廣告牆,我們可以朝Quora方向走,尤其醫學相關會有需要很多醫學專家。
像是 mygopen 與蘭姆酒吐司就會上來像是廣告。
我們可以架一個 stackexchange for 事實查證,因為這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用用他們的 framework 應該可以。只是不知道他要不要 license。
GGM: 可以在推播訊息之前,勾選放到主頁,讓後進來的人知道我們每兩個月會辦這樣的活動。
MrOrz: 但是我們沒有人力去回應留言。我覺得要 po 主頁就要有人回。
GGM: 可以另外發一篇主頁文章,說我們暫時沒有人力回應。
獎助金執行團隊目前正在規劃明年的獎助金,因為期程有點趕,關於宣傳的部分要請大家幫忙「 一句話支援 g0v grant」這件事:
請給我們推薦獎助金的一句話(可能的思考方向:g0v grant給你的啟發、帶來的改變、計畫有什麼成長、團隊有什麼成長,或者你以後會對獲獎的這件事下什麼註解?),還需要照片3-5張,詳細說明與上傳請至:https://hackmd.io/MwMwnAJgDAjGIForCmBAWAHGAbAswARgKwIDsxMZApgMa0CGUDATMUA=?view
希望大家可以在11/27(一)前上傳,我會努力地提醒大家~
Bess
「自從加入g0v grant之後,考試都考100分,朋友也變多了。」
「grant 對我們的曝光很有幫助,讓我們接觸到很多相關的資源。」
「有錢好辦事」
「有明確的目標一起前進,比較能凝聚團隊的向心力。」
「與其他單位談合作的時候,對方會知道你是受過專家審查肯定的專案。」
「每個月都會被盯進度、每四個月就要上台」
照片:
https://photos.app.goo.gl/yQfGaMGix9fOX85v1
1119 小聚記錄:https://hackmd.io/s/Hy27w6CJM
Bil:
那要擋掉蘭姆酒吐司與 mygopen 進入謠言資料庫,說他們的 已經查證過的嗎?
GGM:
但這樣會變成是我們幫 mygopen 與蘭姆酒吐司背書。這跟擋 porn site 不太一樣。
BIL:
可是他們傳 mygopen 與蘭姆酒吐司進來,像是要跟我們分享。
他們傳進來我還是用 mygopen 與蘭姆酒吐司回應。
GGM:
他們傳進來,可能是讀完了蘭姆酒吐司,然後想要知道真的假的。
MrOrz:
我們可以提供一些統計,例如說這個網域出現在回應多少次,讓使用者在傳進來之前可以有更多的資訊來決定還要不要傳進來。
Bil:
我覺得要分出傳進來的動機,如果是分享的話我們就不應該要處理,像是秘書。我個人不是很想看大家分享的文章,我的人生還很美好,希望可以用來幫助更多人。
像是這篇:https://cofacts.g0v.tw/article/AVyuKyEpyCdS-nWhuag8
GGM:
應該要改 wording 讓使用者知道傳進來是要查證。
或者是我們要說,如果不照規定的話我們就會有些限制之類的。
Bil:
如果我們去查證謠言查證網站,那如果其他人覺得我們的查證有問題,那又傳進來,那我們要查證嗎?套套邏輯嗎?
比如說主流媒體,
我覺得主流媒體查證是我的底線。
主流媒體自己應該要會查證,但現在可能沒有查證,所以我還是會做查證。只是我也只是拿別的主流媒體來回應這個主流媒體。
GGM: 那你會想要黨主流媒體嗎?
Bil:
那就像是分享新聞而已,大家或許不是會想要懷疑主流媒體有錯。
R:
主流媒體放進來應該都是有懷疑啦⋯⋯
Lucien:
有些雜誌性的文章會查
GGM:
可以做說,哪些人會一直傳廢物進來。擋掉是其次,但可以做一些因應策略
R:
就是讓使用者有 credit,如果傳進來的太糟,就要跟使用者說你會有一些限制。
Bil:
我們現在在找協作者,所以我需要很多謠言來源,我們才會需要這麼多留言。我覺得現在已經夠多了
GGM:
但我們還是會需要新的文章
Bil:
那我就會希望至少兩次以上進來,我才要回。例如說,氣象台的文章,我回了之後就再也沒有人回了。我希望回了一次之後,機器人可以幫忙解決其他人的問題。如果只有一個人找,我回了之後他也沒辦法找到回應,那沒有解決到問題。
GGM:
那就是坐在編輯那裡,只列出回報兩次以上的文章。可以先做這件事情。
在 LINE bot 不用改東西,他就照傳。
只列出兩個回應以上。
只是這樣就沒有達到通知的效果。
MrOrz:
只是從「無法通知一人」變成「無法通知兩人」而已啦。
這個可以跟 LINE bot 搜尋 analytics 平行做。
Lucien:
我覺得個人意見很難達成,
有時候很難找到反面意見,有些人的編輯裁量權下,會在 refernce 那裡直接打字而不放連結。
在程式要考慮以後要不要擋沒有連結的。
個人意見丟反面意見這件事情很難
R:可以放不同意見就好啊
Lucien:說公眾人物的發言,會引起群眾效仿,所以公眾人物不應該作出狂妄或是無知的,他用的是演講,講川普。
(找了一下,發現有時候會被標成不在查證範圍)
Bil: 我覺得要有公眾性的才會是個人意見,例如說會影響第三人權利。
R: 第三人有點難界定。假設說現在馬英九還在執政,然後假設他外遇,然後人就說他不是個好總統。但其實這是私領域的事情,不影響第三人,也不影響他工作。
Bil: 雖然我們都說是私領域,但醜聞對公眾人物還是會影響。
Lucien:個人意見要找反面 case 不好找。
MrOrz: 當初 release note 裡面是描述成,如果編輯很想反對,但找不到客觀的錯誤的話,那就可以使用不同意見。
當初是因為一些同性婚姻的訊息,很想要讓使用者看看不同意見,所以才設計了「含有個人意見」。
但如果是心靈雞湯或笑話,編輯覺得不太需要給人看不同意見,那就標成不在查證範圍就好。
Lucien:
例如這個就很難找
https://cofacts.g0v.tw/reply/AV_TbvbXyCdS-nWhujdh
MrOrz:
我覺得不在查證範圍就好。
From 上次會議
@lucien lee
你們喜歡的東西會不會離LINE的User太遙遠
可以放一些行銷的
Deck 已交
By MrOrz. 希望可在大松前寫完,讓大松的人看。
Anything else we should mention?
Gore:
你會想要一個「已讀」的 mark 嗎?用 localstorage 就好
我感覺有一點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