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ckMD
  • Prime
    Prime  Full-text search on all paid plans
    Search anywhere and reach everything in a Workspace with Prime plan.
    Got it
      • Create new note
      • Create a note from template
    • Prime  Full-text search on all paid plans
      Prime  Full-text search on all paid plans
      Search anywhere and reach everything in a Workspace with Prime plan.
      Got it
      • Options
      • Versions and GitHub Sync
      • Transfer ownership
      • Delete this note
      • Template
      • Save as template
      • Insert from template
      • Export
      • Dropbox
      • Google Drive
      • Gist
      • Import
      • Dropbox
      • Google Drive
      • Gist
      • Clipboard
      • Download
      • Markdown
      • HTML
      • Raw HTML
      • ODF (Beta)
      • Sharing Link copied
      • /edit
      • View mode
        • Edit mode
        • View mode
        • Book mode
        • Slide mode
        Edit mode View mode Book mode Slide mode
      • Note Permission
      • Read
        • Owners
        • Signed-in users
        • Everyone
        Owners Signed-in users Everyone
      • Write
        • Owners
        • Signed-in users
        • Everyone
        Owners Signed-in users Everyone
      • More (Comment, Invitee)
      • Publishing
        Everyone on the web can find and read all notes of this public team.
        After the note is published, everyone on the web can find and read this note.
        See all published notes on profile page.
      • Commenting Enable
        Disabled Forbidden Owners Signed-in users Everyone
      • Permission
        • Forbidden
        • Owners
        • Signed-in users
        • Everyone
      • Invitee
      • No invitee
    Menu Sharing Create Help
    Create Create new note Create a note from template
    Menu
    Options
    Versions and GitHub Sync Transfer ownership Delete this note
    Export
    Dropbox Google Drive Gist
    Import
    Dropbox Google Drive Gist Clipboard
    Download
    Markdown HTML Raw HTML ODF (Beta)
    Back
    Sharing
    Sharing Link copied
    /edit
    View mode
    • Edit mode
    • View mode
    • Book mode
    • Slide mode
    Edit mode View mode Book mode Slide mode
    Note Permission
    Read
    Owners
    • Owners
    • Signed-in users
    • Everyone
    Owners Signed-in users Everyone
    Write
    Owners
    • Owners
    • Signed-in users
    • Everyone
    Owners Signed-in users Everyone
    More (Comment, Invitee)
    Publishing
    Everyone on the web can find and read all notes of this public team.
    After the note is published, everyone on the web can find and read this note.
    See all published notes on profile page.
    More (Comment, Invitee)
    Commenting Enable
    Disabled Forbidden Owners Signed-in users Everyone
    Permission
    Owners
    • Forbidden
    • Owners
    • Signed-in users
    • Everyone
    Invitee
    No invitee
       owned this note    owned this note      
    Published Linked with GitHub
    Like BookmarkBookmarked
    Subscribed
    • Any changes
      Be notified of any changes
    • Mention me
      Be notified of mention me
    • Unsubscribe
    Subscribe
    # OCF APRIGF 分享會 活動網址 https://ocftw.kktix.cc/events/aprigf-sharing ## Mozilla Keyholder 開場 誰是第一次來,請舉手~ 一共有 4 位 這裡是摩茲工寮的志工場地,第一次來的話,樓上是 ocf (開放文化基金會)。三樓由摩茲資助,志工維護。摩茲在全球有 14 個社群空間。mozilla 社群空間在亞洲有3個。 mozilla 台灣社群從 2004 年開始維護 moztw.org, 和 firefox 的中文版。 我們做的事:翻譯 FIREFOX 以及宣傳 Mozilla 的理念 如果想要參與台灣的社群運作,最快的方式是加入 telegram 聊天室 加入 telegram 聊天,可以與我們交流。上面有開發、美術各種頻道。 有fb 的打卡點。 有人不願意被照相嗎? >> 都可以 我們會拍照上傳到 flickr 廁所在後面。門邊的箱子可以捐款,前面的娃娃,如果捐款到心滿意足就可以拿一個走。大家也可以捐款到 OCF。 OCF 的愛心碼: 這個空間給所有「開放」的相關活動,我們有14個志工會協助,借用場地可以參考網站。這裡每晚及週末會開放,歡迎來工作。要知道何時開放,可以參考網站行事曆。 mozzila 是非營利組織。我們的目標是維護網路的創新跟開放。 最主要產品是 firefox 想要支持 mozzilla,我會拿一個小卡片,上面有個連結,是開發者的電子報,上去可以訂閱,電子報目前是英文的。 mozilla 在九月出會舉辦開發者活動,歡迎大家來參加。 ## 主持人 ttcat 謝謝大家來參加,開放文化基金會辦的 APRIGF 分享會。 OCF 是開放文化基金會,各大開放原始碼社群共同的法人組織,比方說,社群主要是志工組成,很多時候我們需要舉辦活動,就會透過OCF來協助處理捐款。 我們也辦國際交流的活動,接待外賓跟補助學生參加國外開放相關的研討會。我們也辦跟開放政府相關的講座。也成立了 g0v.news 這次去曼谷的亞太網路治理論壇也是國際交流計劃的一部分。 今天講者要分享什麼是網路治理?有哪些重要的議程?我們也在當地辦了其它活動。 活動網頁有今天共筆,今天會有參與者幫忙記錄發言。 第一位 LY 是 g0v 參與者,談科技在救災的應用: 流程:四位講者分享 >> 綜合 QA ## LY: 科技於救災之應用 我在 Appier 擔任前端工程師。今天分享行程中的影像。 這次主要是照片,不會講太多探討的議題。 這是大會開幕,人輪流上台分享,接下來是個全女性的議程,分享與女性相關的議題。我參加了幾個有興趣的議程: 一、與救災相關的議程 (30分鐘5位講者) 第二位是曼谷資工的教授,他們做了 Dumbo & sahana 兩個系統。 Dumbonet 是發生災害的時候沒有網路時,以 mesh network 的技術,快速建立能夠通訊的 network 。現場會建一個 SSID ,有live demo 如何在無 wifi時連上這個Network 2008 年北印度有一個風災,運用了 Dumbonet 快迅建立聯絡網 連上 Dumbonet 後裡面有四個 app:social, video, 電話、sahana video 裡面有一些基礎救護的教學 VoIP (網路電話)可以提供災難時連絡的網路電話,目前只支援android 還有一個 sahana.eden 是一個災害管理系統。 現場有人測試,只要打電話進來,告訴他們地點、發生什麼緊急事件,就會有人輸入到災害管理系統。 Chatroom 裡面可以聊天 管理系統介面可以看到時間、需要管理的狀況等等資訊 下一位講者分享了尼泊爾災害的經驗,但沒有提及解決方法 下一位是日本的ESCAP的女性講者 主要在講ICT的work 這是這個議程的講者 下一場的主題是網路上的性騷擾問題,裡面提到在twitter上po了一張照片,有人轉推後加入不雅的文字,好像是有人身攻擊的字眼像"花痴"之類的議題。場上都是女性。 比起以前的英文網域,現在也有些中文的網域域名,如何用自己國家的語言來做為網域名? EAI: Email Address at your language 泰國人就分享,泰國有人名叫"凱",正好也是雞蛋的發音, 如果只有英文譯音的話,就會無法區別這些同音不同義的詞。 有中國人就有分享他們現在是怎麼使用那些中文域名、以及以前是怎麼推廣的,需要驗證甚麼東西 第一家支持中文email 網址 主席在講 IDN, EAI... 這位是吳國維先生很踴躍發言。大家也可以看到右邊有個即時字幕,我們就很好奇是人還是機器做的?發現是一間公司現場收音、人工修正。 這是現場的飲料,都是玻璃杯,現場就有人洗杯子。 這是我聽的最後一場,談印度手機專利的狀況。吳國維先生發言說,上面講的很多都是公司的政策和政府的政策,但我們關心的是某些公司擁有了個資如何使用它們。公司的專利問題並不是我們關心的。 他們在茶點時間會有人服務倒飲料。早上、下午各有點心時間,都沒有重覆的,好強。一但拿走一個,就會有人補上。永遠排得很整齊。 這是ocf的攤位。 點心會分兩個區域,有鹹、有甜。午餐是 buffet。晚上有表演。這裡也是我們吃飯的地方。 為什麼玻璃杯有趣?其實台灣這裡加價也會有,不是免洗的餐具。 ## Pellaeon: 我是開放文化基金會的員工 ### 什麼是網路治理 我先來給大家一些背景知識。 網路治理要回到網路的形成。1980年電腦不普及,只有校園有,有些學校會建內網。後來美國國防部有個計畫把不同校園間的網路接了起來,再接上了大企業、政府的網路,讓資訊交換變得方便。 網路的世界和現實世界是非常不同的,科技發展的腳步會遠遠超過法律的腳步。美國早期的網路,並沒有治理的概念,因為沒想過會大流行,只是想要方便、聊天、交換資訊,從來沒有思考過中國農村的農民也許也會想用網路。當時電腦非常貴,只有大機構有能力購買。當時也沒想過普及後會有智慧財產權的問題、網路霸凌的問題。甚至沒想過網路會像今天一樣全世界普及。 #### de facto vs. de jury de facto 先有方法和制度,才有工具 de jury 先提出工具後,大家覺得好用,才開始約定俗成的用了 有一個好用的程式,逐漸被廣泛使用,大家開始想加入新的功能,比方新的顏色、字體。如果某個人有能力,他可以在舊程式上發展新的程式,再來說服別人使用這個程式。 這個過程並沒有先有規則與法律,而是由下而上的漸漸發展。 原本的程式也許繼續發展,使用原程式跟新程式獨立成長,成為兩個不同的程式,各自聚成自己的社群。在社群中開始討論是否有一些標準,讓基本的功能可以互通,但可以各自發展。 聚在一起的組織後來就成立了半正式的 IETF ,透過討論來產生一些標準。跟隨這個標準的話,就容易與其它程式相通。 IETF 是全球任何人都可以申請加入,有一個線上的群組,每個人都可以發表意見。 #### IP 分配、域名發放、AS Number 發放 上述這些是網路上標準形成的過程。但網路持續坐大,電腦開始變得個人化,但要讓這些電腦可以互相溝通,和人的通信一樣,都需要一組地址,才能找到對的通信對象。電腦使用的地址就是 IP。 IP 是固定長度的數字,是2的32的次方。但這些地址如何分配,如何協調不會搶奪一樣的地址?或是如果一間大學有很多電腦,希望有類似的地址,誰要來分配?因為ip是有限的,如何分配就變成問題。 因此後來有了ICANN,今年轉型為IANA,作為分配ip地址的機構。 另外,網域也有它的地址,例如 www.google.com ,這也有分配的問題,如何申請,使用期限多長等等問題。還有一些網址後面是 .tw .org .com etc 這些到底是誰管理、分配呢?這就是 ICANN 的工作。 #### 網路政策 資源的分配就是網路治理的工作之一。此外,還有下面這些網路政策,也是網路治理的問題: 言論自由 隱私權 色情內容 智慧財產權 兒少保護 資訊安全 國際化 網路普及率 寬頻普及率 弱勢族群權益 被遺忘權 網路監控 ### APRIGF 議程 #### Day 0 一個教學,對網路治理有基本教學 #### day 1~3 正式議程 ### 議程分享: Cyber security incident role play ### 國際化的網域和電子郵件名稱:IDN, EAI ## Afi: 女性和青年在 APRIGF 的參與 感謝Pelleon精采的介紹。接下來我要分享我的觀察。 發現我們是沒有orgainze的分享會。大家知道APRIGF (Asia Pacific Regional Internet Governance Forum)的意思嗎? IGF是網路致理論壇,今年會在亞太區域辦一場,去年2016辦在台北,Pelleon有趣參加,我們沒去,阿端跟MG有趣,我沒去。跟剛剛分享的LY不一樣,我不是很愛拍照的人,但因為字太多怕大家沒興趣,所以挑點照片。 我先自我介紹,為何去年我沒去?我先跟大家解釋一下,我每個投影片都會放簡歷,我跟Pelleon是兩類人,我是公民社會出身,對網路致理沒太多概念,對資訊產業沒什麼理解的人。這是我剛剛LY放的照片,我事故這個攤位,我在開放基金會工作,是研究員,正在做開放政府的研究。 為什麼有這個攤位呢?等一下阿端要分享,除了論壇外,我們辦了黑客松,我是宣傳我們9月要辦世界公民科技週,我們很努力宣傳,希望讓大家有機會來台灣做科技公民的討論,去APRIGF還是聽了很多pannel,跟阿端宇庭不一樣,我更關心網路人權,像是女性騷擾,從女性角度看網路監控,青年在網路致理扮演的角色,參加的pannel比較不一樣。我很努力的找有泰國味道的圖片,這是我拍的,沒有授權問題。這是我的好朋友modirate的pannel,他們做了一個open government的報導,是這個國際組織推行的,他其實是media alternative組織推的,我們最早開始談的事egovernment,接下來就開始談開放治理,這是有一個順序的。他們就在這個論壇中有個session來談index,這個index就是要測量國家有沒有開放。其中有印尼、巴基斯坦的參與者,用這個index做國家報告。他分幾個指標,像是egovernment,有沒有提供好的網路服務,像是台灣可以點進台北市政府的網站,你的國家有沒有提供好的網站,好的網路服務,再來是eparticiaption,有沒有提供好的場域讓公民參與,以及有沒有辦法讓老人、身心障礙者都能用,或是是不是只有台北才能用網路,其他偏遠地方不能用,以及不是國家的NGO倡議組織有沒有辦法使用ICT,使用網路的服務(ict enabled civil society) ?還有法治的ecosystem有沒有辦法涵蓋更多的參與,他是很複雜的指標,既包含網路使用,也包含民間社會。 說穿了,這個報告都釋字,完全沒有視覺化,蠻差的。我們的網站比較好。他的網站就是YES OR NO,問你國家有沒有egovernment的策略呢?有就1分沒就0分。或是有個range,1~10,他沒有視覺化,我也不想放一大堆字給大家看。他現在做了5個國家,平均0.73分,事實上最低的是巴基斯坦,第二低的事印尼,還有菲律賓。他們還有做香港,香港就很高。他們有免則聲明,他說只能說有政策,但不能說政策做的怎樣,所以可能有政策但做的很爛。 這是蠻有趣的index,為何對這個有興趣呢,我們9月要出開放政府報告,就很想看他們怎麼衡量數位政府的政策。之前還有參加許多國際研討會,大家很少找到可以用的指標,很多還是1 or 0,政策執行率無法衡量。但這是跨國組織做的,所以很多國家都用。他們說結束會launch一個網站,但還沒看到。不知道台灣會不會有人有興趣弄index。 再來是講網路騷擾,有巴基斯坦、印度和菲律賓,但網路騷擾怎麼認定,沒那麼明確。菲律賓有針對女性的暴力防治法,但還是很困難在執行的層面,不是法律制定或是治理的問題,而是怎麼enforce這些法律。 有很多網路的騷擾是跨國的,所以很難追蹤,還有很多網路騷擾來自FB,有時候有些案件辦理起來,加害者可能把po文山掉了,很難追查,即使第一曾警察受理問題,再來是拿什麼證據跟FB要個人資料?台灣警察可以查IP位置,可是如果是其他國家的人,這就很難去查。有很多案例警察說很難辦,FB說除非是重大的事情,不會提供加害者的資料,這個平台提供者要介入到怎樣的地步呢?他不停的騷擾之後可能被停用,但只能做到這樣,他可以創帳號,這個問題就不斷出現。所以之後就討論騷擾、隱私權的問題怎麼平衡,有一個人提出一個很有意思的作法,能不能從社群來解決呢?法律可能很難,跨國問題,還有FB是公司,有沒有可能用社群的方式解決? 有一個Code For Pakinstan的組織做了一個app跟罷凌有關,試圖用這個方式解決這個問題,他建立FB社團,如果你被罷凌或騷擾,你可以再這個社團舉報,比如你看到pelleon被騷擾了,你可以去該po文底下回文說你怎麼可以騷擾。我覺得他們很天真,但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方式,在司法無法解決的時候。 我沒有泰國照片可以放了,所以放貓的照片。我要談的隻Y-IGF,是Youth的網路致理論壇,這是一個summer camp,在網路只裡論壇之前就先招募,幾歲以下可以參加這個青年亞太治理論壇,他們會挑一堆人來參加,不是讓青年參加IGF,而是招募起來自己辦一個,所以在IGF的時候他們也在發生,他們在教這些年輕人在多利害關係人(multi-stake holder approach)下如何討論事情,這項是夏令營,有人市政府方,有人辦也企業,一般團體,然來討論問題,很像夏令營,期待這些人在學習過程中可以學到什麼是網路治理,怎麼做網路治理,我自己覺得這是很愚蠢的事情,我是青年,我們強調青年要發聲,要培力,所謂培力就是要要把青年當有行為能力的人,怎麼會是分隔開來做角色扮演,不是更應該讓他們在大會當中,他們可能需要訓練,Pelleon可能要講ICT的歷史過程,但絕對不是自己辦夏令營來做角色扮演,而是要跟大人做討論,不是嗎?他們有個session在做青年參與,我很興奮想去看青年參與,結果大失所望覺得太愚蠢了,喪失一個青年跟大家溝通的過程,只是成果發表,年輕人來說他們談了什麼。但也有人說學到很多,但我想看到的參與方式更不同。 還有local Y-IGF,一個是香港,印尼,菲律賓也有,當地做這樣的夏令營,在這個青年的section裡面就有發表他們夏令營產生了什麼,丟出來的東西我還蠻失望的,不過他們青年是真的很青年,有國小和國中生,跟我想像的youth不一樣,香港的youth說他們用multi-stake holder方法來治療ADHD的遊戲,參加的人完全沒有科技背景,很期待會變成網路遊戲,所以用利害關係人的方式討論,有個提案。但,我還是贊圍觀只還是中國的青年分享,如果中國來談網路治理還蠻尷尬的,因為他們網路治理跟大家很不一樣,他們的青年都三四年級真的很幼齒,陣容很驚人,做一常排,報告的時候每個人講兩句話,每個人用標準中文說他們做了什麼,因為他們很小的機會提出他們的看法,但說的很有中國特色,他們做模擬聯合國,有人扮演中國政府,有人扮演公司和民間團體,討論暴力電玩氾濫,他們發現最多人用wechat跟微薄,我覺得好有中國特色,好想問他們有沒有聽過FB,很有中國特色的事辦完模擬聯合國以後,提出的事網路使用十誡,年輕人要遵守的規範,像是一天不要打電動超過2小時,大為訝異,我覺得要談網路治理不是自我規訓吧。我去查了中國網路治理發現很多好玩的東西,他們會拍影片說我要做中國好網民,小孩子一邊哭一邊說,比起網路遊戲,我更希望父母陪我玩,很訝異。中間我希望比較多尖銳或反身性的,這樣是好的嗎?這是網路治理嗎?光是結論就很多東西可以問,但他們沒有開放提問。我可以理解,很多人並沒有技術背景,所以不能做網路治理的討論,或許用這種方式比較快的進入脈絡當中。青年這邊還有很多要做的,我分享到這裡。 ## Yutin: 獨裁下的開放政府,是治理還是封鎖? 經過三位講者的壓力後先來張清涼照,我走到哪都可以coding,有個藏鏡人拍的。我還有看到海邊寫code的,不過海邊網路不好。 有個叫做阿端的人問我要不要來曼谷啊參加黑客松啊?g0v 黑客松 這是我想像中的曼谷,第一個在曼谷看到的東西就是國王去世的紀念,只要有建築物的地方就會有「靈堂」,連旅館門口都有。這個氛圍讓我有點驚訝。 泰國的政治原來不是完全民主,現在是軍政府兩三年,被抓了也不知道怎麼辦的狀況。 網路治理。airbnb & uber 在泰國合法嗎?我進了論壇發現他們的logo,是不合法的。 airbnb 表示不處理房間的糾紛,只處理法務問題。 uber 合法嗎?我問了一下當地的泰國朋友,他表示airbnb當然是違法的, 這是要關注的網路治理的問題。我問朋友airbnb合法嗎?他說不合法,那uber呢?好像搭了幾次,應該合法吧,結果遇到臨檢,司機說我們要跟警察說我們是朋友,因為uber 是不合法的。 三樓有個tcdc的新創空間,有很好的空間可以工作。 回到重點,我想提「反差」的事,有很可愛的小學生,坐一整排,用連爺爺回來的方式介紹網路治理,還有一個記者隨行,因為它有影片,大家可上去看,有個純英文的介紹,然後再說中國好網民的十誡。這個模式我在大學有遇到過,像學生會在討論大學自治法的狀況。 第二天學生們沒穿制服坐在一排,在igf裡。這個講者是台灣人,講了台灣的六個網路治理的原則,什麼校園推廣、時間自律之類的。前陣子我去參加了ogp,內容截然不同。 台灣也有做過類似的蠢事。2015年立法院三讀通過18歲下使用3c的時間不得超過半小時。 我覺得最棒的是被遺忘權的討論,非常激烈,很有對話。我是科技人,看到講者有google,fb我就會去,結果都是公關人來說話。 igf 其實不用去現場,都可以線上看直播,開會的人很少用電腦,也有講者有網路參與的。以後無法去也可以網路參與 被大量美女包圍的ly,介紹預算視覺化的案例。後面的一群泰國人在做水資源的專案。另外像afi有提到的霸凌議題,有一組在做,目前還在github上。 我的感覺是台灣相對民主,泰國相對封閉。但泰國的預算卻可以細到每個月更新,每買一杯飲料都有登記。雖然泰國似乎封閉,但人民卻願意參加黑客松的活動。 我最大的收獲是學會g0v流行語的泰文「不要問為什麼沒人做這個,先承認你就是沒有人」。 雖然泰國封閉,但它們也有很強的網路業。 攜帶式淨肛門水槍 任何廠商都有 LINE 捷運的標示,除了常見的博愛座,還有出家人的標誌。 ## TTcat: g0v 曼谷黑客松的經驗感想 好,那,謝謝四位講者,我們今天活動...還有半個小時。等一下喔。 好,所以,這個是共筆。所以,我們這次在那個地方為了宣傳活動,究辦了一個黑客松,但來的人沒那麼多。poga不在了...後來我們發現了泰國版的fumi。 然後,嗯,剛剛說的那個水資源的那個地圖,就是像這樣子,所以...其實他們還是有做出來,可以看到哪裡有污染,也是花了一整天,也有g0v的這個asia,完全是泰文版的,看不懂覺得很厲害。 這次在國外半g0v黑客松其實有蠻多心得的,筆我們想的男的地方也有筆我們想的簡單的地方,但鼓勵大家用技術的方式結合open data做工具蠻有意思的,也吸引不少人。可能未來可以向這樣子弄黑客松,或是g0v半這樣活動,用公民科技的方式做toolkits。之前只有線上聯繫,沒有事前先跟他們一起籌備,所以未來可能要多一點的前置工作。 那當然還有後續follow up的問題,今天分享到這邊,談的很多東西,像是被遺忘全,跟網路治理相關的問題,像是fake news的問題也是熱門問題,網路上的騷擾,這些都是蠻熱的議題。台灣今年半了第一次的twigf,就表示說台灣也開始有這樣的討論,這些問題不一定有定位,像是被遺忘全的section就吵的很激烈,有人因為被罷凌,一些小事,或是年輕的時候說了很蠢的話,但因為在網路上沒有辦法蕭掉,所以就求學、找工作,網路搜尋都看的到,這是否符合對一個人懲罰的比例?但也有人認為如果我們可以輕易的用背遺忘全的名義拿下來的話,很多有錢的人、政治人物就可以輕易的蕭掉他們做過不好的事情,等等。但其中討論有不同層次,比方說,璩美鳳光碟按,這件事情曾經有個主播跟人出軌,他去開房間了,被偷拍了,錄影錄下來還做成光碟片到處發送,在沒網路的時代沒講應該就忘記了,但有網路時代只要打璩美鳳出來,都是他,就算他改名,別人還是可能會拉出來,就是有這樣的爭議。像是這樣的爭議就適合大家來討論。 在提一個就是剛剛提到資訊背景問題,但是網路接觸背景越來越遠,每一個人都是網路治理的利害關係人,大家可以參與跟照顧到的人,裡面有這麼多各種層次的,看起來沒有關係的討論,也可以看到網路世界怎麼跟現實世界纏繞和連結。 今天的介紹跟引言到這裡,我們開放現場提問跟感想發言,有人要貢獻提問或討論嗎? 沒有的話就點名 RJ:剛剛有提到現場有人參加網路治理,是跟你們去的嗎?可以講一下身分嗎? afi: 那場是另外一個跟,剛剛那個是中華民國白絲帶關懷協會的,聽到中國治理以後我就回去在想我是不是有偏見,隔天剛好就他們那一場,他們就是submit一個workshop我可以自己邀請誰,剛剛白絲帶的女生一開口我就知道我不是因人廢言,因為他也是一樣在講我們怎麼自我控制,父母要跟小孩溝通,小孩不要常玩暴力遊戲,但他不是跟我們去的。 ttcat: 台灣還是很有sense的,有NII的人去,他們主辦TWIGF,還有像台灣NCC,科技會報,還有...TWNIC,台灣還是有很多跟網路相關的政府部門跟民間組織有去。 這樣有回答道嗎? RJ:他們是自己跑過去的嗎? ttcat:其實OCF才是自己跑去的,有趣的人他們歷年參加的資歷可能比我們身的多,像是網路治理議題,像是我被邀請去講eID,晶片身分證,他們已經跟十幾二十年了,不管是台灣還是國外。我們講白的事為了宣傳9月的活動,但因為跟主辨單位的organizer有認識,所以凹了一個攤位半side event,這不是常見科技社群關心的主題,但是蠻重要的,因為談到很多網路跟社會之間的問題,我不知道結論效力怎樣,如果台灣政府部門聽到了以後,他回來要推動什麼可能就會變成潛意識或是背後的參考。所以像他要是聽到要控制小孩的上網時間,他當然會這樣想,所以有不同的聲音還是很重要。像是eID政府都是說技術多好,可以給經濟帶來的好處,可是民間社會關心的事情需要我們種人來多發生。 RJ: 只是很好奇怎麼有這樣的人跑過去 ?:不好意思,我是聾啞人所以用手語來問,首先簡介我自己,我是中國人,所聽到剛剛的分享,覺得有...我好奇的事,我也震驚,在中國大陸,我不知道一些情況,我知道政府可能想要控制網路自由,不希望我們知道太多東西,會想要禁止,今天開放的議題我都不知道,很高興能在台灣聽到這些資訊。我還想說關於被遺忘全的部份,可能篇了...我自己想要說到,聾人可能被遺忘了,不事宜忘全,是被遺忘了,有很多人認為聾啞人不會參加社會活動,或是很少看到,很難讓聾人參加到這樣的社會活動。 我剛剛有聽到他們分享的時候說,我想一下,組織一下,我在台灣學了台灣手語,有兩種手語在混用....我想很高興能聽到這種資訊,台灣做的很好,這樣的社群,台灣有這樣的社群說政府哪裡做的不好,我想問的事,你們開到會議後,聽到中國代表說的東西以後,我也是網民,如果我想要做點什麼,我能怎麼做? 阿端: 在中國內還是中國外? ?: 在中國內。 雨蒼:我在中國工作過四年,我原本也覺得台灣要跟中國交流才行。去了之後才發現,中國的控制深入企業、每個人,有想議的話題,就會帳號被刪除。過往的革命可以成功,是因為國家沒有強大軍事,但現在國家都有很強的軍事,所以在沒有外國的勢力介入,是很難改變什麼的。我認為還不如期待去翻牆。因為這個關係,我就開始在台灣寫文章。因為我在中國寫的都被刪掉。我回來寫的東西 中國朋友:最近加強 VPN 的管制,對我們來說很困擾 宇庭:我比較樂觀,我很低調。大家都是地球的公民,每個人都是彼此的責任。 雨蒼:不要在中國倡議中國的東西,在台灣做 宇庭:中國政府的手是伸的到企業內的,但還是有洞,這些是比較激進的做法。igf的孩子讓我覺得有點可憐,好像是替政權做政令宣導的感覺。在中國不論是vpn,只要不是推翻政府的事,都還是有可能的。我也試過在中國架東西,有錢好辦事。但我覺得教育是很重要的。我會鼓勵中國的朋友出國看看 afi:我不認同雨蒼的看法。有一些朋友在做中國民主化的運動。有中國的朋友在做中國民主化,很努力,我們不要如此失望。像中國有很多社區型的NGO。由上而下的推翻是難的,但可以從草根用教育來影響下一代。當然不會是xx社區民主組織,但是有很多婦女的、環保的。如果你對這件是有很多興趣,我覺得還是可以參與。 雨蒼:我的想法是保存好自己的性命比較重要 Pellaeon:就網路治理來說,在中國談網路治理相對是容易,不論是全球性或區域性,都可以線上參與。應該比其它領域容易。由於網路相關的議題都在網路上,所以都可以線上參加。 ttcat:有些議題是比較不政治 MG: 我是梅君,討論到中國的時候常常提到的事網路有強,不自由,但他不是只有強的問題,像剛剛提到罷凌問題,網路能不能賣酒,更像是社會秩序文化會不會衝突的問題,不是有沒有強的問題,不同角度的人和角色會有不同看法,像我知道性別議題在中國有很強的討論,但我們很難到這樣的討論,因為中國的社群媒體跟台灣的事不一樣的世界,討論方式也不一樣,感覺討論是不自由的,如果中國朋友有興趣可以從這裡出發,累積這樣的觀念,累積多方利害關係人的討論方式,才會進入到高層次的更好的民主,更好的公民參與,不是現在就想把中國弄的怎樣,在這個階段不能下一個結論。 阿端: 剛剛有人提到VPN,管制越來越嚴格,但把時間放長一點,30年,中國社會還是筆以前開放多了,社會可能也會對許多議題感覺比較不一樣的想法,這跟網路脫不了關係,這跟人脫不了關係。他管制月嚴格,代表他發現這對國家控管有威脅,不用這麼悲觀,把時間放長一點,每個社會有不一樣的改變,台灣以前有很多的保守。 時間不多還有沒有其他問題? GD:大家好我是GD,我想講的事,治理是一個很重要的議題,很缺乏,像是技術室中立的,他可以用在幫助大家,可以用在壓迫大家,像是罷凌這些事情,政府的立場要保護罷凌的人,就要有監控手段,在工程師的立場上就是要拿隱私來換安全,資安永遠要平衡,哪些事我們要的,哪些事不要的。 很多人都想說要保護隱私,但是做下去很可能會發現發生事情的時候兼管會有問題。 阿端: 跟censorship也有關係,要知道是罷凌或是性別歧視,要對議題有審查才知道 ?: 我是法律系的學生,議題會篇人權一點,現在網路沒有專責機構,可能不適合用政策來做管制,可是當網路社會牽涉到人權,假新聞,平台業者把它弄成有爭議性的東西,或是被遺忘全的東西,你們覺得說法律要更積極的在網路世界扮演怎樣的角色? Pellaeon: 對於非常理想的駭客精神來說的話,就是有任何中央性的權威是不好的,就算他是善意的。我覺得網路難得有一個中央是的權威難以控制的地方,所以分散式混亂性應該繼續維持,對人類發展有效益。 阿端: 所以像是發生了這些事情,假新聞,人權,新聞,如果你覺得不要有中央的話處理的方式是 Pellaeon: 以這個案例來說的話,我們不能為了要去除假新聞以及消除言論罷凌去前置言論自由。 阿端: 我只是想要問每個人的看法,站在黑客精神...歐 Pellaeon: 有些準則彈藥看個案 宇庭: 其實我這次session為何都挑Google和FB,因為他們是第一線的責任。像是中國會有詐騙問題,有賭博被抓,airbnb曾經做出平等公約發給其他user,但這些social network應該要站出來定公約,公約會有國際法律的感覺,而且他們最有執行效率 雨蒼:法律人有個傾向,他們一直想知道法律可以怎麼解決問題。但事實上有很多問題不是來自法律,也不是法律可以解決的。所以很多問題應該回到社會裡去看問題的根源是什麼。法律上也許需要有一定的罰責,但不應該太積極的介入。比如毒品的問題,一個毒癮者直接用法律來處理的話,可能只是造成家破人亡,但無法根絕它的根源。我們可能更需要回到社會裡思考。 afi:網路性騷擾的問題,其實很多國家有性騷擾的法律,但是問題在於「網路時代」有獨特性嗎?有些問題是否在沒有網路時就有了?我認同法律不應該太積極 阿端: 有些國家,散佈假新聞是有刑責的,結果他們就用這個理由來處理意義份子,像是俄國,假新聞在西方世界辯論很多,關於事實的查核,對新聞機構來說是非常老的問題,但是因為很大層面影響到政治,所以常常新聞問題不符合事實,或是不時訊息,要澄清都無法達到散撥的效果,但用法律介入是很危險的,因為這牽涉到cencership的問題,這也不是網路獨有的問題,報紙要言論審查也是問題。但若是的人,老少,沒有那麼多技術背景,或是對網路世界運作不是清楚的人,或是每一個人受到不同言論攻擊的反應,程度是不一樣的,像是友人攻擊雨蒼,他可以跟人筆戰,他可能會封鎖,我就很脆弱。 像是被遺忘全,我有個姑姑過世了,但之前家裡人過世的時候,我的伯母為了遺產,就發生了家族紛爭,伯母就告姑姑,姑姑就有個被告的新聞出現在網路世界上,所以你搜索就會看到新聞,但新聞不是法律畔的結果,他是6、70歲的人,對網路不熟悉,他在中國出身,他在乎醫生的清白,你打他的名字什麼都出現,就不會出現這個,我可能不care,但他可能很難理解為什麼會在這裡,好像所有人都可以看的到,這對所有人的想像看法,跟中央是的管理,還有分散式的想像,可能有不同程度的差別。 因為我們時間沒有了,但如果你有想講的,麥克風不會關,你可以自由交流。如果你要離開,就把椅子收起來放在旁邊,謝謝。

    Import from clipboard

    Advanced permission required

    Your current role can only read. Ask the system administrator to acquire write and comment permission.

    This team is disabled

    Sorry, this team is disabled. You can't edit this note.

    This note is locked

    Sorry, only owner can edit this note.

    Reach the limit

    Sorry, you've reached the max length this note can be.
    Please reduce the content or divide it to more notes, thank you!

    Import from Gist

    Import from Snippet

    or

    Export to Snippet

    Are you sure?

    Do you really want to delete this note?
    All users will lost their connection.

    Create a note from template

    Create a note from template

    Oops...
    This template is not available.


    Upgrade

    All
    • All
    • Team
    No template found.

    Create custom template


    Upgrade

    Delete template

    Do you really want to delete this template?

    This page need refresh

    You have an incompatible client version.
    Refresh to update.
    New version available!
    See releases notes here
    Refresh to enjoy new features.
    Your user state has changed.
    Refresh to load new user state.

    Sign in

    Forgot password

    or

    By clicking below, you agree to our terms of service.

    Sign in via Facebook Sign in via Twitter Sign in via GitHub Sign in via Dropbox Sign in via Google

    New to HackMD? Sign up

    Help

    • English
    • 中文
    • Français
    • Deutsch
    • 日本語
    • Español
    • Català
    • Ελληνικά
    • Português
    • italiano
    • Türkçe
    • Русский
    • Nederlands
    • hrvatski jezik
    • język polski
    • Українська
    • हिन्दी
    • svenska
    • Esperanto
    • dansk

    Documents

    Tutorials

    Book Mode Tutorial

    Slide Mode Tutorial

    YAML Metadata

    Contacts

    Facebook

    Twitter

    Feedback

    Send us email

    Resources

    Releases

    Pricing

    Blog

    Policy

    Terms

    Privacy

    Cheatsheet

    Syntax Example Reference
    # Header Header 基本排版
    - Unordered List
    • Unordered List
    1. Ordered List
    1. Ordered List
    - [ ] Todo List
    • Todo List
    > Blockquote
    Blockquote
    **Bold font** Bold font
    *Italics font* Italics font
    ~~Strikethrough~~ Strikethrough
    19^th^ 19th
    H~2~O H2O
    ++Inserted text++ Inserted text
    ==Marked text== Marked text
    [link text](https:// "title") Link
    ![image alt](https:// "title") Image
    `Code` Code 在筆記中貼入程式碼
    ```javascript
    var i = 0;
    ```
    var i = 0;
    :smile: :smile: Emoji list
    {%youtube youtube_id %} Externals
    $L^aT_eX$ LaTeX
    :::info
    This is a alert area.
    :::

    This is a alert area.

    Versions

    Versions and GitHub Sync

    Sign in to link this note to GitHub Learn more
    This note is not linked with GitHub Learn more
     
    Add badge Pull Push GitHub Link Settings
    Upgrade now

    Version named by    

    More Less
    • Edit
    • Delete

    Note content is identical to the latest version.
    Compare with
      Choose a version
      No search result
      Version not found

    Feedback

    Submission failed, please try again

    Thanks for your support.

    On a scale of 0-10, how likely is it that you would recommend HackMD to your friends, family or business associates?

    Please give us some advice and help us improve HackMD.

     

    Thanks for your feedback

    Remove version name

    Do you want to remove this version name and description?

    Transfer ownership

    Transfer to
      Warning: is a public team. If you transfer note to this team, everyone on the web can find and read this note.

        Link with GitHub

        Please authorize HackMD on GitHub

        Please sign in to GitHub and install the HackMD app on your GitHub repo. Learn more

         Sign in to GitHub

        HackMD links with GitHub through a GitHub App. You can choose which repo to install our App.

        Push the note to GitHub Push to GitHub Pull a file from GitHub

          Authorize again
         

        Choose which file to push to

        Select repo
        Refresh Authorize more repos
        Select branch
        Select file
        Select branch
        Choose version(s) to push
        • Save a new version and push
        • Choose from existing versions
        Available push count

        Upgrade

        Pull from GitHub

         
        File from GitHub
        File from HackMD

        GitHub Link Settings

        File linked

        Linked by
        File path
        Last synced branch
        Available push count

        Upgrade

        Danger Zone

        Unlink
        You will no longer receive notification when GitHub file changes after unlink.

        Syncing

        Push failed

        Push successful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