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nged 2 years ago
Published Linked with GitHub

Hypercerts 白皮書 v0.2

簡介

什麼是超證(hypercert)?

​​​​超證系統(Hypercerts)是一個用來構建可規模化的影響力溯源獎勵系統的工具。

超證系統(Hypercerts)作為一種用於追蹤和獎勵正面影響的新代幣標準,每張單一的超證(hypercert)都代表一個獨特的影響力貢獻聲明,其中會包含以下資訊:

  • 工作範圍及其相應的影響範圍
  • 一組工作及其影響的時間段
  • 一組貢獻者:工作背後的組織或人員
  • 通過擁有超證獲得的一組權利

每一張超證本身都是一個 ERC-1155 半同質性代幣,它會記錄上述資訊作為後設資料(metadata)儲存在 IPFS 星際文件系統上。

以下是一個範例。

Image Not Showing Possible Reasons
  • The image file may be corrupted
  • The server hosting the image is unavailable
  • The image path is incorrect
  • The image format is not supported
Learn More →

超證有什麼用?

人類社會每年通過政府機構、基金會、私人捐贈和企業支出數萬億美元在公共財(public goods);然而,我們並未有效地追蹤這些注資實際上產生什麼結果,只是把自己蒙在鼓裡,一廂情願地希望它們真的能產生原先預期的正面影響。

理想上

  • 我們應該從追蹤像這樣的工作開始,這就是超證系統(hypercerts)的用途。
  • 我們應該利用超證系統的開放評估設計,來衡量這件工作產生了什麼正面影響。
  • 我們應該獎勵那些特別有影響力的工作成果,這就是公開展示超證系統和溯源性資助的目的。

透過這些步驟,我們能開啟強大的激勵作用。

理論上,溯源式資助可以:(一)激勵創作者從事具有潛在高但不確定影響的公共產品項目;(二)實現反饋循環以從成功和失敗中吸取教訓;以及(三)通過改善基於成果來提供回報的效果,吸引更多人才加入公共財的領域。

雖然我們對溯源式資助的前景充滿期待,但超證系統並沒有強加任何特定的資金分配機制,而是從追蹤應該有影響力的工作開始。此外,超證系統作為各種質金分配機制的資料庫,能促進機制之間的探索實驗和可交互操作性(interoperability)。

​​​​想要在你的專案中應用超證系統嗎?歡迎找我們聊聊,並且一起來改變影響力投資吧!
​​​​hypercerts@protocol.ai

應用情境

超證系統(Hypercerts)在創造社會影響力中是溯源資助生態系的關鍵基礎。以下概述了我們正在探索的一些可能應用情境。

簡單模式

在最簡單的版本裡,事後(溯源)資助者可以利用一個超證系統向貢獻者獎勵資金。

sequenceDiagram
    participant 貢獻者
    participant 事後資助者 
    Note over 貢獻者: 創造公共財
    Note over 事後資助者: 評估該公共財的影響力
    事後資助者 ->> 貢獻者: 給予資助
    Note over 貢獻者: 鑄造超證
    貢獻者 -->> 事後資助者: 發出超證

如果溯源資助成為常態,貢獻者能較有信心地期望創造正面影響將會(事後)獲得資助。這種期望會激勵他們主動開啟創造公共財的專案。

然而,在它成為一種常態之前,我們會需要其他工具來幫未來的溯源資助建立可靠的預期,以激勵貢獻者創造公共財,比方說像有獎競賽(prize competitions)等現有機制。

有獎競賽模式

資助者宣布根據特定標準頒發獎項,以建立對未來溯源獎勵的可靠預期。如果多個資助者在他們的有獎競賽中使用超證系統,則可以降低交易成本。

sequenceDiagram
    participant 貢獻者 
    participant 事後投資者
    participant 評估者
    Note over 事後投資者: 公布影響力獎項
    Note over 貢獻者: 鑄造超證
    貢獻者 -->> 事後投資者: 發出超證
    事後投資者 ->> 貢獻者: 接受超證
    Note over 貢獻者: 創造公共財
    Note over 評估者: 評估該公共財的影響力
    評估者 -->> 事後投資者: 提供評估資訊
    事後投資者 ->> 貢獻者: 提供資助
    貢獻者 -->> 事後投資者: 發出超證

資金池模式

小型資助者沒有足夠的資金來創建具有較有吸引力的溯源獎勵;因此,可以由多個資助者共同匯集資金,以實現更大的目標。這群人只要宣布資助的標準,並讓人有信心地預期未來確實會提供溯源式資助,就能激勵貢獻者開始朝著這些標準努力。

每個資助者都將收到一部分有影響力的超證,以追蹤他們資助的影響。

sequenceDiagram
    participant 貢獻者
    participant 溯源資金池
    participant 資助者 1
    participant 資助者 2
    資助者 1 ->> 溯源資金池: 存入資金
    資助者 2 ->> 溯源資金池: 存入資金
    Note over 溯源資金池: 宣布未來溯源資助標準
    Note over 貢獻者: 創造公共財
    Note over 溯源資金池: 評估該公共財的影響力
    溯源資金池 ->> 貢獻者: 提供資助
    Note over 貢獻者: 鑄造超證
    貢獻者 -->> 溯源資金池: 發出超證
    溯源資金池 -->> 資助者 1: 分配(部分)超證
    溯源資金池 -->> 資助者 2: 分配(部分)超證

事前與事後資助整合模式

貢獻者不能總是在沒有初始資金的情況下啟動他們的項目。當需要事前資助者時,建利一個超證系統也可以很容易地追蹤他們投入的資金及其促成的影響。

在某些情況下,事後(溯源)資助者也可以獎勵事前資助者,讓這個項目啟動。

sequenceDiagram
    participant 貢獻者
    participant 事前資助者
    participant 事後資助者
    Note over 貢獻者: 提出工作計畫
    事前資助者 ->> 貢獻者: 提供資助
    Note over 貢獻者: 鑄造超證
    貢獻者 -->> 事前資助者: 發出(部分)超證
    Note over 貢獻者: 利用(事前)資助創造公共財
    Note over 事後資助者: 評估該公共財的影響力
    事後資助者 ->> 貢獻者: 提供資助
    貢獻者 -->> 事後資助者: 發出(部分)超證
    Note left of 貢獻者: 可追加步驟:
    事後資助者 ->> 事前資助者: 提供資助
    事前資助者 -->> 事後資助者: 分配(部分)超證

背景知識

開發動機

從氣候變遷到人工智慧安全,這個世界正面臨前所未見的問題,需要我們對公共財投入數以「億」甚至「兆」計的資金來應對這些挑戰。我們既有的公共財資助,通常是以成本為基準的「補助」(grants)模式或分階段完成任務的賞金(bounty)模式。因此,增長潛力高但不確定性也高的專案往往缺乏足夠的誘因來吸引貢獻者投入,而這也會使得小型貢獻者直接曝露在付出可能不會獲得回報的高度風險中。然而,恰恰正是像這樣子的專案,常常會被預期能產生非常高的的正向價值,這時候我們當然應該努力讓它們可以獲得好的注資。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需要新的影響力注資機制來應對這個情況。當專案創造出可被觀察的影響力之後才對其注資的溯源(事後)資助(retrospective funding)模式,就是這樣的一個例子。如果專案參與者能合理預期自己創造的貢獻可以換來事後報酬,他們就有了最大化自身影響力的誘因;特別在人們預期專案能產生的正面價值很高的時候,他們會跟事前資助者(propspective funders)一樣,更願意押注付出在更具風險性的貢獻上。

要讓影響力資助系統(Impact Funding Systems, IFSs)發揮最大效力,我們需要建立可交互操作(interoperable)的資助機制、資助來源,以及影響力評估。

無論是平方投票、議價、去中心自治組織(DAO)式的投票、階段式任務賞金乃至於簡單無附加條件的補助,不同的資源分配方法各有其長處,我們並不打算把資助者鎖在任何一種特定的決策機制上。若不能包容多種機制,當一項專案有多位資助者,其溝通協調的成本肯定會變得令人望之卻步的高昂,進而導致影響力資金配置的效率無法最佳化。理想上,不同的資助人之間應該要很容易能夠協同在一起,或者刻意去資助不同專案以使得資助對象更多元。而在評估方面,評估者應該要有辦法以不同的方法來評估同一件影響力貢獻;即使這樣可能產生互現矛盾的評估結果,但仍將有助於加速影響力評估在方法論上的嚴謹和進步。

超證系統(Hypercerts)做為一個單一、開放、共享、去中心化而且可兼容於不同影響力資助機制的資料庫,創造出了足以回應前述考量的可交互操作性。每一張超證都是一件半同質性(semi-fungible)的代幣,用以記錄某件具影響力價值的工作,而且可以被再分割或者(在特定條件下)轉移。理論上,多張超證組成的一個系統既不限於只能採用單一種特定的注資機制,而且能確保無論改採用哪一種機制,系統中的每一張超證都不會被遺落。這也正是為什麼我們認為超證系統對性質上屬於事後資助的機制會特別有用。

定義影響力系統(IFS)

一個 IFS 的組成包括:

  • 參與者: 貢獻者、資助者、評估者和受益者
  • 資助機制: 贈款、獎金、溯源(事後)資助等。
  • 協調機制: 路線圖、交流論壇等。
  • 一個目標: 最大限度地創造特定領域的正面價值(影響)

目標將特定於影響區域,例如 防止人工智能帶來的生存風險將是「人工智慧安全」影響領域的目標。為了實現這些目標,熟練的貢獻者必須在有前途的項目上付出巨大的努力。此外,對於那些持續產生影響的項目,需要足夠的收入流來支付其持續運營費用和貢獻者的上行激勵。

定義 IFS 裡的行動者

類別 次類別 說明
1. 貢獻者 執行工作的人或組織
2. 資助者 事前資助者 在工作完成前提供資助的人或組織
事後(溯源)資助者 在工作完成後提供資助的人或組織
3. 評估者 偵察員(Scouts) 在工作完成前評估可能影響力的人或組織
查核員(Auditors) 在工作完成後評估影響力的人或組織
4. 受益人 該項工作具體影響的人或物

設計 IFS 應該考慮的問題

  1. 專案: 我們如何才能提高最有前景的專案得以順利執行的機會?
  2. 人才與資源: 我們如何吸引頂尖人才為最有前途的專案做出貢獻,並為他們提供必要的資源?
  3. 努力: 我們如何獎勵貢獻者對工作成果的影響?
  4. 可持續收入: 我們如何為有影響力的專案創造經常性收入流和財務上的可持續性?

如果市場以利潤最大化為導向,那麼市場已被證明在回答這些問題方面非常強大。當我們引導系統實現影響最大化時,這些答案變得更具挑戰性。特別在 IFS 中我們會面臨資金影響方面的協調和激勵問題,例如搭便車問題。

超證系統做為資料層

為了使影響力資助系統(IFS)發揮最大效益,它們應該在注資機制、資金來源和評估方面具有可交互操作性。

在此以下圖來說明一個 IFS 參與者之間的潛在動態。在這種應用場景中,超證系統可以計錄來自不同資助者的事前資助(步驟 2-3)以及事後資助(步驟 8-9)。對本專案的評估是公開的,通過所有資助者的超證記錄內容就可以找到(步驟 5-7)。事後資助者不僅可以獎勵貢獻者,還可以獎勵事前資助者(步驟 10-11)。

sequenceDiagram
    autonumber
    participant 受益者
    participant 貢獻者
    participant 事前資助者
    participant 事後資助者
    participant 評估者
    貢獻者 ->> 貢獻者: 鑄造超證
    事前資助者 ->> 貢獻者: 提供資助
    貢獻者 ->> 事前資助者: 發給(部分)超證
    貢獻者 ->> 受益者: 創造影響力
    事後資助者 ->> 評估者: 資助評估
    評估者 ->> 受益者: 評估實際受益程度
    評估者 ->> 事後資助者: 公開評估結果(特別是向事後資助者)
    事後資助者 ->> 貢獻者: 提供資助
    貢獻者 ->> 事後資助者: 發給(部分)超證
    opt
    事後資助者 ->> 事前資助者: 提供
    事前資助者 ->> 事後資助者: 轉移(部分)超證
    end

作為單一、開放、共享、去中心化的資料庫,超證系統(hypercerts)降低了交易成本,以協調和資助有影響力的工作。這很重要,因為單一資助者的最佳資助決定,需取決於所有其他資助者的資助決定。一些工作只有在提供最低資金的情況下才會有影響:影響在資金數額上是非線性的。舉例來說,建到一半的橋,其影響力肯定不及完全竣工的橋的一半。另一方面,也有一些工作可能得到了過多的資助,也就是說每額外多注入的一美元,其影響力卻基本上為零。最終,資助者希望找到每增加一美元支出的最大影響。在現行的情況下,有多位資助者的影響力注資,其協調成本高得令人望而卻步,導致影響力資本分配效率不佳。通過導入超證系統,資助行為將變得更加透明,並且可以輕鬆共享為有影響力的工作提供資金的信用。協調資金也會變得更加容易。

需要注意的是,超證系統本身並沒有解決多方注資的協調問題,而是為不同的決策和資助機制建立了基礎,如圖 2 所示。二次投票、議價、DAO式投票、階段式任務賞金和簡單無附加條件的贈助都各有其長處。超證系統不會將資助者鎖在任何特定的決策方案。

Hypercerts as a data layer for an IFS

展望未來,如果一個 IFS 之中的大部分資金最終都流向了超證系統,就表示資助者已經創造了透明度,使他們每個人都能根據其他人的資助決定來做出最佳決定。

其他參考資訊

文字

Hypercerts: A new primitive for public goods funding

  • 日期:2022年08月24日
  • 類型:部落格文章
  • 作者:Holke Brammer

Hypercerts; an Interoperable Datalayer for Impact-Funding Mechanisms

  • 日期:2022年06月
  • 類型:技術報告(草稿)
  • 作者:David Dalrymble

hypercert_tech_report

簡報 / 訪談

Hypercerts: on-chain primitives for impact markets

Impact Certificates | Evan Miyazono, Head of Research at Protocol Labs | Green Pill #21

Interoperable mechanisms for non-rival goods (Hypercerts)

其他資源 Other resources

以下是一些關於影響力證明、溯源型資助和影響力市場的前期探討:

超證 Pilot App

❗️ 測試網免責聲明

我們很興奮能與所有的協作者們開放分享Solidity API、資料模型,及一個可以鑄造和燒毀超證的使用介面等等。請閱讀下方重要的法律免責聲明。
我們不會對提供的所有資訊、程式碼與使用介面作出任何保證或承擔任何責任。
您同意自行負責與有關資訊、網站和程式碼在使用上的風險,包括財務、法律或其他方面的風險。
這只是一個協作空間與測試環境,Solidity API、數據模型、使用介面或其他任何內容均不構成出售、租賃或借貸任何資產的要約。

Pilot 網頁應用

技術文件

超證協議(Hypercerts Protocol)

超證詞彙表

📖 本表用途
明確且一致的用語和措詞能加速學習。超證有賴於世界各地專案各自就其需求採用了以後,才能產生出系統性的增益。因此,建立一套清晰的用詞原則有助於交流和協力改進超證及我們所處的世界。

詞彙 描述 不建議使用 是否為超證協議用詞?
貢獻者 做出貢獻並領取的人或組織 影響力創造者, 作者 ☑️
評估者 評估超證是否頒發地適得其所的人或組織,通常判準是超證記錄是否符合實際的工作勞務或其影響力。評估者通常以審視專案或與貢獻者討論進行評估。 -
超證碎片 代表超證可交易的部分。同樣類型的碎片可拆分也可融合。碎片以半同質形式發行(EIP-3525)。 代幣 ☑️
資助者 購買或承諾即將購買超證(碎片)的任何人。 捐贈者 -
事後(溯源)資助者 承諾即將購買超證(碎片)的資助者。 追溯資助者 -
超證 影響力領域的所有權(如針對公共財做出貢獻的獨特證明),其所有權將「貢獻者」與「影響力」在一定時間內綁定在一起。超證碎片可以從 1-n。在技術層次,超證是一個由 EIP-3525 定義出來的插槽(插槽用來填充區塊鏈的區塊)。 影響力憑證, 影響力聲明, 插槽, HyperCert ☑️
影響力 影響力並非由協定自動定義,而是經由鑄造者與資助者集體協商議決。 -
鑄造者 鑄造超證的人(通常由發行超證的專案貢獻者鑄造)。 影響力創造者 ☑️
專案 通常由貢獻者協作一或多個專案,創造影響力並發行超證 團隊 -
插槽(Slot) 重要的實行細節! 超證為符合 EIP-3525 標準的插槽,用以填充區塊鏈的區塊。每一個碎片(代幣)都位於同一張超證的插槽內。 ☑️
代幣(Token) 重要的實行細節! 代幣代表每一枚碎片,並且是超證可交易最小單位。 ☑️

*) 以上有些詞彙為超證協定中的標準名詞,有些則只是讓製作文件與討論交流更簡單的詞義說明。

Select a rep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