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wned this note
owned this note
Published
Linked with GitHub
# 共筆:臺灣開源(社群)發展史 | 💪大家一起共筆吧
在這個展區中我們希望刻劃出臺灣和國際事件的時間軸,讓交織和互相作用的社群與科技發展線合而為一。
1. 社群成立 or 第一次聚會 / 討論的時間?成立或聚在一起的原因?
2. 社群為臺灣的開源發展貢獻了什麼?有什麼影響力?
3. 你認為有哪些重要事件 / 重要社群影響了臺灣的開源發展?
:::info
* (範本)2003 ~ 2015 年,OSSF 自由軟體鑄造場成立
* 影響:因政府自由軟體推廣政策而生的中研院研究計畫
* 影響:文章、社群活動、場地
* 連結或圖片:https://zh.wikipedia.org/zh-tw/%E8%87%AA%E7%94%B1%E8%BB%9F%E9%AB%94%E9%91%84%E9%80%A0%E5%A0%B4
:::
---
[TOC]
---
## 共筆區域
### 1991-1997 開源萌芽:從 Linux 使用群開始的社群逐步鏈結
在網路撥接速度牛步的年代,臺灣逐步從與國際接軌,得以存取全球開源資源。此時搭配著 Linux 的出現,臺灣開源運動的先驅者們堅持著信念。他們透過各種管道,如 BBS 站、NewsGroup 和文字介面的 IRC 等工具,進行技術交流和知識共享。這些努力讓開源的種子開始在校園、日常生活和職場中悄悄生根,串聯起一個個對開放原始碼有熱群的人們,逐步形成社群、形成開源運動的網絡。
* 1991 年 - 教育部連接美國普林斯頓大學 JvNCnet,接上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網路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NET) 骨幹
* 影響:台灣的自由軟體開發者,才得以即時與歐洲自由軟體運動接軌。
* 1994 年 - 台灣 Linux 使用者組織
* 影響:台灣自由軟體的開發者與使用者以 User Group 的方式開始推行,最早可以追溯到1994年的「台灣 Linux 使用者組織」。同年,也開始有人在自由軟體作業系統上撰寫中文程式,如早先的 chdrv、crxvt 和 xcin 等,都在這個時期出現。
* 1995 - 從線下到線上:首次實體的開源研討會
* 影響:台灣首次校園聚集的開放原始碼研討會在 1995 年於元智大學舉行,當時靠著這些使用者組織、Newsgroup 及 IRC 的串聯推動了校園間的開源技術交流
---
### 1997-2004 網路浪潮:從繁榮到挑戰
網際網路的發展如脈動般推動著世界的腳步。Linux 基於 Apache 網頁伺服器在全球崛起,正值 .com 網路熱潮的高峰期,成為網路基礎建設的核心。Linux 這個開源解決方案逐漸成為產業界的當紅炸子雞,也促使開源逐步成為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然而,隨著網路泡沫化來臨,臺灣也面臨了國際智慧財產制裁、成大 MP3 搜查事件等挑戰。智慧財產權受到重視,加上艱難的國際局面,使政府開始重視開源。國家級計畫和教育部計畫接連推出,為臺灣開源社群奠定了下一個十年的基礎。在這段發展與挑戰共存時期,臺灣開源運動經歷了一場風雨洗禮,但最終挺立不搖,並繼續向前邁進。
* 1997 - 藝立協成立與「部落格」中文一詞的發明
* 影響:藝立協(Elixus)在台灣成立,當時網際網路剛開始普及。這是一個去中心的組織,主要推廣開放原始碼和部落格文化。
* 1998 年 - CLE
* Linux 中文介面的建立要到1998年 CLE 計畫釋出才初步達成,CLE 指的是 Chinese Linux Extension,其將許多中文程式搭配當時熱門的 Red Hat Linux 包成一個套件,讓使用建置 Linux 中文環境的困難度大為降低,CLE 當時的成果,目前仍散見於各大 Linux 散布版本中。
* 1999 年 - OSW99
* 影響:應該是第一個 open source 學術討論活動?第一屆 OSW 討論會主要探討開放源碼對台灣的影響,以及 i18n/l10n 和系統應用開發等議題。第二年,延續並深入討論軟體開發和開放源碼所面臨的法律問題。會中也討論了籌組法人或社團的計畫,以持續運作各項活動。
* 連結或圖片:https://vcenter.iis.sinica.edu.tw/watch.php?val=aWQ9TWw4QU5qYz0=
* 2000 年:SLAT
* 影響:到了2000年,國內自由軟體社群建立了軟體自由協會(Software Liberty Association of Taiwan,SLAT)這個非營利的法人機構,作為國內自由軟體社群與外界溝通的窗口。
* 連結或圖片:
* 2000 年 - 二米計畫 - 葉平、Jeff(劉政)
* https://slat.org/history
* 2002 年:ICOS 時期逐步發展為學術研討會
* 影響:在8月舉辦的研討會上,首次出版了論文集,內容涵蓋技術、社會和教學等方面。共有 12 篇精彩論文。隔年 7 月,更是有 8 篇新論文發表,以及國科會 Linux 研究計畫的成果展示。
* 連結或圖片:https://zh.wikipedia.org/zh-tw/%E5%9C%8B%E9%9A%9B%E9%96%8B%E6%94%BE%E6%BA%90%E7%A2%BC%E7%A0%94%E8%A8%8E%E6%9C%83
* 2002/1:Mozilla@Taiwan 討論區成立
* 影響:目前可考究的最早文章為 1/10 由站長 Piaip 發布的本文:https://forum.moztw.org/viewtopic.php?f=7&t=544
* 討論區上的翻譯與推廣等相關討論,促成後續 Firefox 1.0 時的正式活動與社群成立
* 連結或圖片:
* 2002/5/23:MapleBBS-itoc
* 影響:於 2002~2012 長期維護且被廣為使用的 Telnet BBS 版本;目前台灣網路上除 Ptt 外殘存的 Telnet BBS 站已知都 based 在 maple-itoc
* 連結或圖片: http://processor.tfcis.org/~itoc/index.html
* 2003 「阿里山日出計畫」的提出
* 中國推出了「揚帆啟航」計劃,大力發展Linux產業。為了不讓中國專美於前,臺灣經濟部工業局和電腦公會聯手推出了「阿里山日出」計劃。這項計劃旨在鼓勵政府在採購案中釋放更多機會給Linux 廠商,以提升臺灣在全球 Linux市場的影響力。
* 2003 TOSSUG 創立
* 影響:由Ping (pingoo)、Arne、Seventeen、Thhsieh 四位研究,台北開放原始碼軟體使用者社群(簡稱台北土虱社群),這是一個愛好自由軟體與開放原始碼同好的聚會。TOSSUG 提供了自由軟體愛好者交流的平台,推動開源技術的應用。
* 2003 年:中研院自由軟體鑄造場 Open Source Software Foundry,OSSF
* 影響:2003年,政府開始關注自由軟體商用的潛力,經濟部工業局展開「自由軟體產業推動計畫」,擴大自由軟體在台灣的應用幅度與研發能量。中央研究院資訊科學研究所接受該計畫執行社群分項工作,於該年成立自由軟體鑄造場(Open Source Software Foundry,OSSF)。
* 連結或圖片:
* 2004/9/6:moztw.org 開站
* 影響:
* 連結或圖片: https://moztw.org/news/
*
* 2004/9/4:台灣第一次的維基聚會在台北車站附近的咖啡廳舉行
* 影響:
* 連結:
* 2004/11/19~21:Firefox 1.0 記者會、研討會、Firefox Party @ 台大迴廊咖啡
* 影響:
* 連結或圖片: https://moztw.org/events/sfx/
*
* 2005 年:Ubuntu-TW 成立
* 影響:
* 連結或圖片:
---
### 2006-2012 在「鑄造場」中一同練功,開源社群逐步茁壯
在這段時間內,政府機關提供了基礎的政策支援和基礎建設。臺灣各社群力量逐漸穩固並增強,開始舉辦多樣的活動,吸引了來自各社群的發展者參與。同時,臺灣的社群開始與國外社群有更多的交流與接觸,這進一步促進了開源推動的發展。逐漸從官方主導轉向各個開源社群自主發展的階段,開源運動在臺灣逐漸蓬勃發展。
* 2006 年:COSCUP:從 ICOS 到社群盛會的進化
* 影響:COSCUP 從 ICOS 中獨立出來,成為以社群為基底的研討會。這次進化,象徵著臺灣開源社群參與者們,開始主導自己的開源活動,讓更多開源愛好者有機會交流和分享經驗。
* 連結或圖片:https://zh.wikipedia.org/zh-tw/%E9%96%8B%E6%BA%90%E4%BA%BA%E5%B9%B4%E6%9C%83
* 2006 開源開發者們集結!OSDC 2006 首次亮相
* 影響:開放源碼開發者研討會(英語:Open Source Developers' Conference, OSDC)4 月首次於科技大樓舉辦。成立宗旨為提供所有開放源碼的開發者能夠進行經驗交流,為一場多種程式的綜合開發者研討會
* 2006/11:Foxmosa 現身 @ Firefox 2.0 火狐月推廣活動 / Firefox 2 Party
* 影響:Foxmosa 形象設計 by 他踢的,亞洲開源社群吉祥物行銷之濫觴
* 連結或圖片: https://moztw.org/events/firefox2party/
* 2007/8:維基年會在台灣舉行
* 影響:同年台灣維基協會成立,背後有中研院資訊所、中華電信等單位支援年會。但由於耗盡社群能量,導致社群力量衰退,直到2010年才漸漸恢復
* 連結:https://wikimania2007.wikimedia.org/wiki/Main_Page/zh-hant
* 2007 EeePC 帶每個人都進入 Linux 新世界!
* 影響:EeePC 的問世引發了全球市場的搶購熱潮,這款小巧實用的筆電預裝了Linux操作系統,打破了消費者對傳統操作系統的依賴。這一突破性產品使得開源軟體真正走進了千家萬戶,為 Linux 在消費市場的普及開創了新局面。
* 2008/3 在 KaLUG 底下,OpenStreetMap台灣社群第一次公開活動(mapping party)
* 影響:在這之前,台灣的海岸線由在台工作的德國人繪製完成。在mailing list成立之後,三位台灣活躍份子彼此沒見過,先在線上交流台灣的地圖。
* 連結:
* 2008 年:MozTW 自由新生代高中營隊
* 影響:第一個以高中生為目標族群的營隊,旨在透過一日的營隊中學習開源的協作方式、認識創用 CC 的概念,並且讓學生嘗試翻譯在地化貢獻,進而有機會尋得未來的社群志工。第一個以高中生為目標族群的營隊,旨在透過一日的營隊中學習開源的協作方式,認識創用 CC 的概念,並且讓學生嘗試翻譯在地化貢獻,進而有機會成為未來的社群志工。迄今仍有當年的高中生服務於現今的社群與活動之中。
* 連結或圖片:http://moztw-z.wikidot.com/
* 2008/7/19:Firefox Party 3.0 @華碩電腦總部
* 影響:
* 連結或圖片: https://moztw.org/events/firefox3party/
* 2008 年:COSCUP 第三屆,真正由社群一同打造的開源研討會
* 影響:2008 算是真正開始有眾多社群一起打造開源研討會的一年。這一年除了前兩年總召們持續的投入,根據參考資料,還有 KaLug、Study Area、Zuso、Tossug、MozTW、TWJUG 以及 Ubuntu-TW,成為真正屬於社群的研討會。而在這一年之後,各種大大小小的 Open Source Conf 也開始如雨後春筍般的冒出來。
* 參考資料:https://pingyeh.blogspot.com/2009/05/coscup-2009.html
* 2010 臺灣開源社群首次國際聯名合作
* COSCUP 第一次與 GNOME.Asia 合作,開創了臺灣社群與國際社群共同辦理研討會的先例,為未來與國際組織合作辦理研討會奠定了基礎。
* 2011/2 維基台北寫作聚啟動
* 影響:新的社群成員舉行的公開活動,希望能養成新一批寫作社群。
* 連結或圖片: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Wikipedia:WPTP-Writing&redirect=no
### 2012-2020 開源力量大解封:從程式碼到社會改變的冒險旅程
在這段期間,開源人有了基地,探索開源社群如何在這 8 年間從技術發展演變為社會運動的重要推手!從反對網路封鎖到支持網路自由,再到參與大型社會運動,他們不僅靠著創新技術為自己找到了舞台,更是推動社會進步的關鍵力量。
* 2012/1:moztw.org 首頁聲援美國反 SOPA/PIPA 封網運動
* 影響:
* 連結或圖片: https://moztw.org/events/sopa/
*
* 2012/7/29:Mozilla Summer Code Party
* 影響: Mozilla 台北分公司成立後,公司與社群在華山首次聯手舉辦針對宅宅以外的一般社會大眾/學齡小朋友參加的 Open Source 推廣活動
* 連結或圖片: https://moztw.org/events/scp0712/
*
* 2012/9/15:Code Rush 放映會
* 影響: 開源社群首次包場電影院播放開源運動紀錄片
* 連結或圖片: https://moztw.org/events/code-rush/
* 2012 Python 單一程式語言主題社群的興起
* 影響: 一群喜愛寫 Python 程式語言的軟體工程師,開始每個月一次的Python技術交流小聚活動。同時該年度也正式和 PyCon 申請在臺灣開始舉行臺灣在地的研討會
* 2013 年:SITCON 第一屆辦理
* 影響:第一個以學生為本、由學生自發舉辦的開源年會。學生計算機年會自 2012 年開始籌備,2013 年 3 月在國立臺灣科技大學正式舉辦第一屆年會,那時候的 keynote 以「你想用 coding 改變怎樣的世界」為題,為學生計算機年會打開序幕。
* 參考資料:
* 訪談文章 https://matters.town/a/q1092h1u2eqz
* SITCON 十週年 https://sitcon.org/2022/
* 連結或圖片:
* 2013 開源的研討會也能使用國際級商業展會場地
* 影響: COSCUP 這一年做了成立以來最大的嘗試,轉移場地到世界貿易中心的 TICC 會議中心,為第一次臺灣的開源研討會嘗試使用國際級的商業展會場地,讓 COSCUP 被更多產業、官方看見
* 2013/6:網路全黑日
* 影響: 針對政府宣布研擬境外侵權網站封網等法案,網路社群與多個網站聯手舉行 blackout day 進行倡議
* 連結或圖片: https://moztw.org/events/blackout/
* 2013 科技人們的相約上街響應
* 影響: COSCUP 固定每年都會有 BoF 的社群響應的周邊自主科技人在洪仲丘事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通過開放原始碼工具和技術手段,協助傳播信息、組織活動,並促進了社會的透明度和公民參與。
* 2014/5:摩茲工寮 (Mozilla Community Space TPE) 成立
* 影響: 全球第一個由 Mozilla 志工獨立營運的社群空間,於台北德惠街地下室成立,持續營運至今
* 連結或圖片: https://www.flickr.com/photos/irvin/14636491345/in/pool-mozcommspacetpe/
* 2014 學生計算機夏令營傳承下一代
* 影響: 透過學生自主主辦,第一個以學生實做為核心的夏令營誕生,第一屆學員從 14 歲到 24 歲,年齡層廣泛,是多年後少數著重於開源實做的夏令營。
* 連結或圖片:
* 2015:學生計算機年會定期聚於臺灣遍地串聯
* 影響: SITCON 的學生們從參與營隊、志工的服務後,紛紛將過在開源運動中的感動帶回校園中,並與各校社團合作或成立新社團,最高紀錄甚至臺灣本島 22 個縣市皆有定期聚的紀錄。
* 2016 自由軟體鑄造場專案託管服務終止
* 自由軟體鑄造場專案託管服務將於年底終止,並且提供 GitHub 等平臺的無痛轉換工具。
* 2017 COSCUP 重回台大並嘗試成為社群為主體研討會
* 影響:從工作人員決定主題到社群們一同決定議程是什麼,從統一由志工們審查議程,到讓每個社群一同參與,這是 COSCUP 在因受限於場地限制需嚴格審稿後的轉變,重新讓每個社群來一同與 COSCUP 成就這個屬於社群的大拜拜。
* 2019/2/18:OpenStreetMap x Wikidata 第一次聯合聚會
* 影響:OpenStreetMap 台灣與同樣開放內容的社群 Wikidata 台灣共同舉行聚會。
* 連結: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893109647747249/
* XXXX 年:OSSACC - (林誠謙取名)民國 90 年 文化大學接任
* 影響:以教育工具為主的 ezgo 系統
* 連結或圖片:
### 2020-2024 全球注目:後疫情時代台灣開源與公民科技的成就
台灣開源社群和公民科技不僅應對了疫情挑戰,還持續推動技術進步和社會變革。過去 30 年來累積的社群能量,透過開源技術和公民協作,創造出無數榮耀與成就。台灣的「開源人」們不僅在技術上持續突破,更在全球舞台上展現了卓越的協作精神和創新能力。
* 2020 vTaiwan 平台的創新運用
* 影響:vTaiwan 平台持續發展,利用社交媒體和開源技術促進公民參與,讓台灣民眾能夠就重要政策進行討論和表達意見,形成更民主和透明的決策過程。
* 2021 疫情下的線上冒險:COSCUP、SITCON 與 PyCon APAC
* 影響:2021-2022 年間,面對疫情的挑戰,這些研討會的志工賴以對線上工具的熟稔,試著發展出各種有趣的服務方式。COSCUP 有四小啄們的冒險故事,SITCON 則有線上的大地遊戲,PyCon APAC 的線上場地更是集結了一代 Python 愛好者的記憶,讓線上依然有趣!
* 2022 g0v 10 週年:從黑客松論壇到同樂慶祝
* 影響:g0v 社群慶祝成立 10 週年,舉辦了包括黑客松、論壇等多場活動,吸引了眾多新舊成員參加,共同回顧與展望 g0v 的發展歷程。
* 2024 WordCamp Asia 在台灣舉行
* 影響:WordCamp Asia 首次在台灣舉行,吸引了來自各地的 WordPress 開發者和愛好者,進一步提升了台灣在全球開源社群中的地位。
---
## 後續策展編輯準則
就目前上述的共編,我們在共筆的文件中會持續保留著,但在現場展覽之中,我們會依實際展出版面的限制,依照下述標準挑選,並加以編輯展出。
* 後續展出挑選的與列出的事件,將會以「如果臺灣的開源推動」像是打一場 RPG 、在「產業」「公務機關」及「社群」的推動工作中有具體「影響力」的事情、計畫。
* 這些計畫可能是奠定了某個中心的基礎
* 如果屬於社群比較有特定意義國際人員的來訪,也會試著挑選該事件,以講述臺灣的開源與國際間的傳承、協作關係。
* 如果是屬於比較個人的成就
* 如果是屬於臺灣代表性
---
## 貢獻者條款
---
## 筆記區
這部分為大家如果有想到的各種不同內容,還不知道可以怎麼寫進去上方共筆,可以先放在這!相信會有小精靈協助試著補完
* OSSF 的歷史回顧
* https://ossf.denny.one/en/opensource-history/1893.html
* 產業的脈絡 TCA 吳練仁 LNWU
* 教育的脈絡:從
* HOHO 、郭耀煌、李漢銘
* 公部門:
* 政府:莊庭瑞或林誠謙
* 阿里山計畫:人事行政總處人事長蘇俊榮、吳練仁
* https://www.ithome.com.tw/news/21841
* [城鄉所論文](https://tdr.lib.ntu.edu.tw/bitstream/123456789/8980/1/ntu-100-1.pdf),阿里山計畫參與名單 & 會議內容細節描寫
* 2007年:EeePC誕生於臺北,引發全球小筆電市場風潮
* 臺北Linux-based創新運動推展-
* 初始(1999-2002):
* 起點:**1999開放原始碼工作坊研討會***
* 民間舉辦的Linux活動蓬勃發展
* 台灣Linux促進會(Taiwan Linux Consortium,TLC)在此時期主要致力推動Linux-based創新
* 國家介入(2003-2008):
* 2002,行政院成立「自由軟體指導小組」,並推動「自由軟體產業發展推動方案」
* 國家政策和預算上有系統地支持Linux-based創新
* **2003:阿里山日出策略會議**
* 終結或轉折(2009-2010):
* 隨著EeePC的成功,TLC和自由軟體指導小組也暫緩運作
* 臺灣資訊大廠和既有國家產業部門開始出面主導Linux活動推展
* 葛皇濱 的論文《叛碼或國碼?—台灣自由軟體運動的發展與挑戰(1991-2004)》的年表重點整理:
* 1991-1997: 蟄伏期
* 1991年: 自由軟體運動開始在台灣出現,主要以少數愛好者和技術社群為主。
* 1997年之前: 自由軟體在台灣的發展較為緩慢,主要原因是缺乏商業支持和社會認知。
* 1998-2001: Dot Com 狂潮與台灣自由軟體運動的興起
* 1998年: Dot Com 熱潮開始,自由軟體商業化模式逐漸在台灣成形。這一時期自由軟體逐漸被台灣社會認知。
* 1999年: 多家台灣公司開始嘗試採用和開發自由軟體,社群活動增加。
* 2000年: "明日報"等網路公司興起,帶動自由軟體的需求和應用。
* 2001年: 國際自由軟體社群影響下,台灣的自由軟體社群如 CLE、CLDP 開始發展。
* 2001-2004: 當自由軟體遇上國家
* 2001年: 台灣政府因美國壓力加強智慧財產權保護,社會上反盜版聲浪高漲,自由軟體得到更多支持。
* 2002年: 行政院成立「自由軟體指導委員會」,推動自由軟體研究與發展
* 2003年: 資策會提出「阿里山計畫」,預計培訓1萬名Linux程式設計人員,並推動Linux相關應用 。
* 2004年: 自由軟體在台灣逐漸被政府和企業接受,形成「國碼」形象
* 主要事件與發展
* 1998年: Dot Com 狂潮帶動自由軟體需求和應用。
* 2001年: 自由軟體社群如 CLE、CLDP 開始發展。
* 2002年: 成立「自由軟體指導委員會」,推動自由軟體研究與發展。
* 2003年: 資策會提出「阿里山計畫」,預計培訓1萬名Linux程式設計人員。
* 上面論文重點就是:
* 阿里山計畫 -
* EeePC Linux 版
* 引用論文「EeePC 一上市就引
發全球市場搶購熱潮,並在全球品牌電腦大廠的跟進下開創了全球小筆電市場。把 EeePC 視為開放原始碼創新是適當的,因為它是在微軟不願意支持的情況下用 Linux 開發出來的。雖然今天人們所使用的小筆電產品大部分都已經是預
裝 Windows 的(特別是在台灣),但是這個現象只證明了 Windows 在個人電腦市場的壟斷還無法被打破,以及作為替代性作業系統的 Linux 對於台灣廠商跨越這個巨大市場障礙開發新產品的重要性。具體的事實是 Linux-based EeePC 先
打開了全球市場,微軟才被迫在半年後開發出 Windows 的簡易版-Windows starter來進入小筆電市場。簡單地說,沒有 Linux,就不會有 EeePC,更不會有 Windows-based 小筆電的全球市場。」
* 黃金企鵝獎
民:OSW99 -> 中研院
民:2000 年 二米計畫 -> SLAT
官:可能不是?阿里山日出 (5200 萬的計畫) -> OSSF
官:OSSF -> 民:找藝立協
ilya 去 OSSF 當 PM
可以問簡信昌 hc -> OSDC.tw
hc 有辦過 PERL 大會 (YAPC)
MozTW 的 Mozilla Firefox Party https://moztw.kktix.cc/events/firefox3party
被迫去尋找下一個人
-> 本來主事者要去當兵了
FireFox 1.0
某一群社群的人集結在一起而不一樣
集結別人後來歷史的發展
MozTW 無形或有意地讓台灣的開放原始碼運動偏向非技術人(bob 的觀察)
往非技術人的擴張 -> 觀點
認同理念本身 -> 不是技術人的參與與投入
OSSF、TOSSUG 跳進來覺得可以辦理才啟動這件事。
(幫忙點火做這些東西)
Bob 當兵之餘,找了其他接替的人
TimDream ? COSCUP 的第一屆 -> 第二屆有參加到
Bob -> 本來有要做 Mozilla 協會在臺灣,沒有成果(時間因素)
Bob -> CC 前面有重要些重要的事情,應該問莊老師
CC 4.0 出了,後來沒有比較強的連結可以往下走
CC 國際的相對力道沒有 3.5 那麼強勁
COSCUP 開錯報名單超收人(必須得要思考更大的場地)
- 我們其實可以這麼多
- 必須授權的更多讓更多的人可以一起參與
- 單一場地不可行
- 議程軌必需要交錯(雙~多場地)
COSCUP 2017
- 社群議程、記者會
COSCUP 2017
- 開始有社群議程
COSCUP 2013 去 TICC
- 應該是志工社群、任何的志工社第一次有膽子做研討會的第一次
- COSCUP 必須、被迫有足夠的人力,去製造影響力
MozTW 工寮有ㄧ個基地、有ㄧ個聚點、有ㄧ個發跡之處
坑了已經 10 年 2013-now
臺灣的很多 OpenSOurce 沒有負擔、沒有收費的問題
大家要常態的去某個地方(養成社群的關鍵),沒有地方。
一開始設計規則的初衷。
Mozilla 來台灣開公司,關公司,在摩茲工寮留下許多紀念品
Irvin 專心投注在網路自由,更積極投注在議題的推動之上。
規則,會比較嚴格一點。
「持久」或許是另外一個方式、嚴謹與否的選擇。
國際的重視與否,迭代與否的對熱絡的的影響
找資訊工作者來演講,不會有太大的力向。
OSDC 的結束 -> 因此資訊圈的社群失去了一個泛用型研討會,人潮流入 COSCUP 。
P3P> Perl, PHP, Python
HC 結束後慢慢都流到 COSCUP
GNOME.Asia 2010 與 COSCUP ,怎麼和別的研討會合作
國際研討會真的夠國際。
也讓臺灣社群理解到可以和 COSCUP 合辦。
這件事本身是重要的。
社群議程 2008 就有類似的概念
包給社群扮演了特定議題,全場去包助理主持人
Mozilla 有去贊助,但沒有人來擺,有ㄧ個攤位很棒耶!
2009 感覺有社群攤位是不錯 Toomore 說要讓 MozTw
Web 那一軌。
本意更像是「大家」
2008 自由新生代
串聯了臺灣
不要只是,第一個專注學生營隊~
呂行、雪人、ANgelBoy、雁子....
OSSF 的 Workshop 有持續性,主題不是那麼 Gernal ,不會 focus 在單一族群
就是設計給的。
PF 與 Bob
辦理協會->需要法人的原因本來就是收 donate
Share 帳表的機制 -> 曾經有類似的機制。讓社群又持續下去
需要一個組織來收錢 -> 科斯高之所成立用公司 (和數位文化協會談合作沒成,一群 blogger 做起來的)
越簡單的方式比較好
ICOS -> 社群辦 COSCUP
g0v (2013)的發跡 -> BOF, 國防布 可問 ronny
CC
Wikipedia -> Wikimania 年會 2007?
直接促成了維基媒體協會的發展。
SLAT -> 成立大會在物理所
「物理所」 -> 因為對於高能物理運算很常使用
在臺灣還沒有很紅 -> 科學運算
Pingoo -> back from NASA
商業:
dot com bubble (when?) -> 作為網路紅的基礎建設 -> Apache -> 鐵達泥號的電影特效是用 Linux 算出來的
但鐵達泥的經費壓了比較低 Rander Farm 。
國外的 Linux J
https://www.linuxjournal.com/article/2494
Linux Fab 台灣網站 ,被傳要大量投資(掏金潮)
https://zh.wikipedia.org/zh-tw/LinuxFab
網虎國際 1998~20xx(?) 自行開發 Xlinux (公司有點問題) (可以訪談 marr)
- 背景:
當時 98-2000 年間 Linux .com 的熱潮,只要有關,就會有關係
- RedHat Kernal 名單如果有臺灣人的話可以去認股(傳說)
- 開網路公司 yahoo, yam, 網路基礎介紹多用 Linux or BSD
- IBM 宣布支持 Linux 把 AIX 的硬體移植讓 Linux 可以執行 -> 第一個大公司可以執行 -> 真的是商業主流(論文有)
- 2000 年(兩年內就爆掉)就一起掰了。
- OSW 當時網虎就有去
- (剛好暑假有空檔)當時聚集最多 Linux 的人就一些人一起過去。
- FoxMan 林庭志 <- 帶入國外新知
董事長蔡騏遠, 總經理李奇申
和威巨蛋開發副董事長蔡騏遠
https://www.cw.com.tw/article/5034207
Marr 1995 年開始學習 linux ,想當 BBS 的站長, Linux 裝不起來就會問~這東西以後可能可以吃飯,
1998 年因國外開始有新的公司出來
在美國實際的案例,有機會去挑戰商業公司,很有系統一系列在美國的
很多第一手的學術資料來源,有一些作法。 1997-1998 年
「打中文字」這些數據、這些方法,在美國,很多在網路上面嘴砲
「用中文寫的內線消息」
1998 年底這個 FoxMan 回到臺灣了,他加入 linux 的公司,這個消息滿特別的
有一些實戰經驗的人願意加入 Linux 公司因帶入這家公司
資策會 翔威
-
百家
有商業版的都代理到臺灣
https://www.cw.com.tw/article/5108060
社群 NewsScooper
IRC
WWW 還沒有這麼紅
1995 年大家上的多數是 BBS 站,第一批投入的人
1992 (大一)學術網路剛連接到學校
這些學術網路學校都會架設 Unix account 可以寄發信
用這個 Email 拿去註冊 BBS
中山、交大(最早有 BBS 站) 93-95 幾乎大家都連上了學術網路
1993-95 年幾乎所有學校都可以連上 BBS 站
站長都可以開討論區...
早期的 BBS 站
把封閉的站討論的內容交換到不同的 BBS 站
變成臺灣學術網路的公共財,NewsScooper 可以交換 linux 版的資訊
在政大的 Linux 版的文章,可以和其他學校同類型的版交流
1995 or 1996 年的 王齊年(已故) linux.org.tw owner
「甚麼? 不知道王齊年是誰, 去 google 一下就知道了, 在 1993 年, 距今 15 多年前, 就寫/譯過一本 "我真的用LINUX架過商業網路", 在當時跟白晉源等人都是早期催生 Linux 與 OpenSource 的人, 而王齊年是少數還努力的以工程師在 IT 努力, 雖然也是當過高階主管, 而白晉源已經成立兩家以上的公司了.」
https://www.cakeresume.com/chinian-wang?locale=zh-TW
國立成功大學, 其他, 電機工程, 1986 ~ 1992
不是個用功的學生, 熱衷參與社團活動, 同時自己架設 FidoNet BBS, 擔任南台灣轉信站
自由軟體也能用作企業軟體服務,把他的新的寫成一本書
https://github.com/linux-taiwan
2023 年 OCF 有去搶,沒搶到
留給臺灣的公共財 -> 這
PF 在 FidoNet 認識馮正清
黃昭龍(已故)元智九五年辦的
open hardware
https://yzuir.yzu.edu.tw/handle/310901000/93855
最有名的實體的大的自由軟體的「元智」學生
作者: 曾瑞源 *
* yuan@UUserv.Net.tw
http://www.study-area.org/linux/servers/newsserver.htm
95 年剛開此 1.2 - 2.0 當年很不穩,那時候很不穩都會被 BSD 的人笑
98 年 Linux 開始有商業公司支援,越來越穩
Linux 的商業化 Andriod 出來之後就飆升了
Whoswho 人才資料庫
2003 Python 聚會 - 黃敏松
板橋國中禮堂
成大 MP3 事件 2003 、同時也發現盜版軟體,是不是有東西可以用才開始推自由軟體
https://www.slideshare.net/slideshow/ss-1927374/1927374
「資訊遊俠列傳」
逐鹿網 傲爾網 (可以問 hc)
https://www.ctimes.com.tw/DispArt/tw/Apache-/Mozilla/Open-Source-Initiative-/GNU/0309251535I4.shtml
FreedomHEC 2012 概要
Freedom 硬體工程師研討會於 6月舉行,由國內外開放原始碼開發者合作籌劃,旨在推動硬體與 Linux 系統的相容性。
活動提供硬體廠商與 Linux 專家交流的平台,協助廠商低成本開發 Linux 驅動程式,並學習參與 Linux Kernel 社群,促進台灣產品在 Linux 市場的支援和銷售。
Studyarea 與鳥哥的私房菜奠定台灣開源教育基礎
Studyarea 和鳥哥的私房菜網站,撰寫了大量教學文章,成為台灣開放原始碼的重要學習資源。
他們的努力不僅推動了Linux在台灣的普及,也為開源社群提供了寶貴的知識平台,促進了本地技術社群的成長。
藝立協(Elixus)在台灣成立
1997年,藝立協(Elixus)在台灣成立,當時網際網路剛開始普及。這是一個去中心的組織,主要推廣開放原始碼和部落格文化。
https://www.ithome.com.tw/news/19013
https://medium.com/@jimmy.kcchiang/%E7%B5%A6%E6%99%AE%E9%80%9A%E4%BA%BA%E7%9A%84-open-source-%E7%B0%A1%E5%8F%B2-%E4%B8%8A-2c82730e9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