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
or
By clicking below, you agree to our terms of service.
New to HackMD? Sign up
Syntax | Example | Reference | |
---|---|---|---|
# Header | Header | 基本排版 | |
- Unordered List |
|
||
1. Ordered List |
|
||
- [ ] Todo List |
|
||
> Blockquote | Blockquote |
||
**Bold font** | Bold font | ||
*Italics font* | Italics font | ||
~~Strikethrough~~ | |||
19^th^ | 19th | ||
H~2~O | H2O | ||
++Inserted text++ | Inserted text | ||
==Marked text== | Marked text | ||
[link text](https:// "title") | Link | ||
 | Image | ||
`Code` | Code |
在筆記中貼入程式碼 | |
```javascript var i = 0; ``` |
|
||
:smile: | ![]() |
Emoji list | |
{%youtube youtube_id %} | Externals | ||
$L^aT_eX$ | LaTeX | ||
:::info This is a alert area. ::: |
This is a alert area. |
On a scale of 0-10, how likely is it that you would recommend HackMD to your friends, family or business associates?
Please give us some advice and help us improve HackMD.
Do you want to remove this version name and description?
Syncing
xxxxxxxxxx
由於留言不小心打太長,先直接奉上結論:
除了我自己和一個與我同屆的親戚,我沒有辦法給你其他例子,因此並不能保證這不是特例。
以下觀點容我以個人經驗一步一步描述,以電腦瀏覽排版。
(本文較冗長,以 Markdown 格式撰寫,基本上不會影響直接閱讀)
前言
所謂「環境」?
個人認爲是以「家庭」大於「學校」大於等於「社會」。
因此一切的一切都來自於家庭風氣、長輩期望、是否存在親戚間的比較。
這些因素將造成大部分人是否能夠在國中時期就能找到興趣。
(還有可能到高中職時期、甚至大學畢業都還對自己感到茫然)
倘若風氣不好、長輩期望就是傳統的高分第一、親戚時常來串場比較我家小孩考多好考多棒,
你說… 還有什麼空間能讓這個環境下的孩子有企圖心去探索自我?
在我沿途走來,遇到的同學估計都只會想著:
「這次段考考差了,我就沒遊戲機玩了。」
「這次段考考差了,我肯定會被罵到臭頭。」
「這次段考考差了,我肯定會被打死。」
在國中時代「找到興趣,比讀書還重要」
若以反思爲前提的話,
這個部分我深深地認同,真的。
但是,大多數人如果沒有經過其他人的開導,通常只會「順其自然」,
也就是家庭、學校、社會說什麼,那就做什麼。
環境期許你專心於當下,專心於考高分;環境認爲你不這麼做就不是乖孩子。
那… 當時我也試圖讓自己成爲所謂的乖孩子,如今我很後悔。
未在國中時期即時發現興趣,而上了高中
臺灣的社會很奇怪,若以高中職爲分界線來形容的話就是重文輕武。
從基測成績報高中職就可以知道。
以我在高雄地區、101 (or 100?) 屆 339 分來說,
報高中只能進公立墊底;但是報高職的話則是高雄高工科別隨便填。
很遺憾的是在當下我並未感到奇怪,一心只想成功讀上一間公立高中,做一個「好學生」。
然後,我覺得我浪費了三年光陰。
重蹈覆轍
高中學測成績出爐,104 屆 53 級分,又是一個要高不高要低不低的尷尬成績。
其中,由於我大約在高二下學期末才發現我想學的是資訊領域,
而資訊領域一概要求英文成績… 五科來說最爛的就是英文。
過去的模擬考,英文這科印象中沒拿超過 3 級分。
(爛到無可救藥)所以我只好拋棄原先想拿數學滿級分的「夢想」,而試圖搶救荒廢已久的英文。
(雖然那時我隱約感到這社會的畸形,但我還是想當個「好學生」)
總之不管怎麽樣,最後賽到英文 7 級分,但仍然是後標(當屆均標是 9 級)
所以基本上國立大學的資工都可以免談了(都要均標以上)QAQ
所幸當時有管道可以用學測分數申請科技大學,
於是就輾轉來到國立某墊底科大資工系了。
(註:我沒有要戰國立私立,單純家裏經濟不允許)
(再註:我也沒有要戰普大跟科大,單純就是現實所逼)
無論如何,至少我踏入了資訊領域。(然而在這之前只是張白紙)
事與願違
原以爲所謂的資工系就是整天在學著寫程式燒電路等的,
沒想到一進去就要先學一大堆阿撒布魯的課程orz
也許現在大學都是這副德行吧?我記得有人說過大學教的是通才而非專才。
但至少,至少專系科目也認真點教好嗎?
樓主不是寫程式的我就用別的東西打個比方好了:
「來,我們來學英文噢,學完 A-Z 你就可以過這門課了。」
(OS: 三小?啊是都不用教應用噢?還有進階概念也一概不提是怎樣?)
「老師,我聽說學英文還要會一些基本的單字與文法,那些怎麽不教?」
「啊,那些吼,我教了你們也不會啦。如果我放進課綱裡你們整班大概死一半。」
(OS: 這個理由能當理由?你是把專系課當通識課在教是嗎?)
課程提問:「老師,爲什麼 M 後面是 N,不能接其他的?」
(註:我上面提過,我入學前只是白紙。然後這個比方可能打得不夠貼切,將就吧)
「這個 M 吼,它就是 M,所以後面必須接 N。你如果放其他的就會報錯。」
(OS:
ㄍㄋㄋㄐㄅㄌ,你到底在講什麼?有講跟沒講一樣(崩潰RRRR))族繁不及備載…
然後在一下時,這個老師直接要我們把題庫背起來去考證照。
證照有過那課就過,否則就當。
正所謂期望越多,失望越大。此刻我已經萌生不想上課的年頭了。
後來生了一場不知名的病導致體力大幅衰減,
很多課即便想去卻只能整天病臥在床,不過那跟本文無關,就直接略過。
專題時期
在學校我不記得我有學到什麼像樣的東西的情況下,大三專題來了。
這個時候的我依然可以算是一張白紙,最多就是上面有點顏料,遠看還是白的。
而題目也不知道定什麼,就跟朋友湊一塊,跟風決定學個機器學習,
這才決定要做輛無人車之類的東西。
現在想來真是他媽的作死啊我,雖說不經一事不長一智,
不過那年我爲了拼專題,沒日沒夜的拼,
若不是實驗室冷氣強到像冰庫,我可能也直接睡在裡面。
然後最後審判時搞了一台有 87% 會開到撞牆的無人車,才在複試勉強過關。
期間又輾轉聽到誰誰誰用買的只花一萬就能在初試賽過,當下我真的氣到快哭出來。
邊緣
專題後,以實驗室的名義被迫接下一個網站開發的產學合作專案。
組員含我一共三人,預計是要在半年內搞定一套系統。
最初分配工作時,因三人都不諳系統實務開發,
故緊急之下切了個前端後端與系統整合給三人分別處理。
起先覺得沒有什麼問題,後來才發現前後端中間的膠水究竟歸誰管?
當時負責後端的組員就說這是前端負責的,我也不清楚實際狀況,就這麼過去了。
然後後端時不時就在問我這個錯誤怎麽解,那個錯誤怎麽弄,
搞到最後幾乎連後端都是我在做了orz
當時是大三下,原以爲專題結束後就能輕鬆許多了,無奈又被這案子纏上。
而且最後我仔細看看我負責的區塊,至少有七成都是我在做…
但又因爲另外兩個組員平時都很麻吉,所以我也沒說什麼,只想趕快結案。
大三升大四的那個暑假,我都在家裏趕工。
一天 24 小時,睡覺約 9 小時,醒著的 15 小時估計有 13 小時都坐在電腦桌前。
長期孤軍奮戰的結果通常沒有什麼好下場,那時我已感到心力交瘁,
連平時都不太打電話的我都主動打電話給其他組員,
告知他們這期進度會 delay,原因是我再不休息一陣子,恐怕我會作出傻事。
前面提到,我負責的部分約有七成。
因此另外兩位的部分早就完成好幾個禮拜了,趁暑假都跑出去玩了,
唯獨我在電腦前持續奮鬥。即便再怎麽麻吉的朋友也是會賭爛的。
崩潰
一樣發生在暑假,不過是快開學了。
由於 deadline 將近,幾乎所有東西都卡在我手上(廢話啊,我一人擔七成)
壓力可知甚大,甚至還有隊友時不時 LINE 過來問我說進度怎麽樣…
然後我就崩潰了,是真的意識到自己崩潰了。
我聽說借酒能消愁,遂去超商買了一手啤酒,喝了兩罐後只覺得好嗆好苦,根本就不好喝。
期間我還在程式設計版上發了這篇文章:
【問題】網頁開發之前端後端區別?
https://forum.gamer.com.tw/C.php?bsn=60292&snA=4998
把整手啤酒喝完後,除了反應變慢,走路不穩外,我根本沒有感覺到有澆到愁啊幹。
不過那天晚上倒是很好睡。
接案期間看到老師就像看到鬼一樣,因爲深知遇到他就會被問做好了嗎?什麼時候弄好?
所幸老師也是有年紀了,閱人無數,看到我那副德行估計心裡也有個底,
於是這個案子就開始延期,延到差不多總共九個月才結案。
解放與釋懷
今年六月中旬,我提出了休學申請。
理由是長期性焦慮與憂鬱邊緣,已嚴重影響上課,然後開個診斷聲明書後就通過了。
沒意外的話,預計明年二月復學。
這段時間除了吃一些抑制情緒波動的藥外,也尋求了學校的諮商中心。
在某次的諮商時,我提出了我自學時解決問題的流程後,
諮商師提出了一個我從未想過的觀點:
「研究得出,通常生病者不是抗壓性過低所導致,反而是太高;
這是相對於自身心理素質是否能夠承受如此龐大且反覆的挫敗。」
由於我對心理學沒有涉獵,
因此我並不清楚這句話是否只是諮商師暫時性的安撫,或者是真有此事?
但至少,這兩句話暫時解開了我內心中藏有很久的心結:
「我如果現在撐不下去選擇休息那就是逃避。」
「其實我只是抗壓性太低吧,同樣的問題別人都能笑着解決…」
同時也更加確定我缺乏的元素含有自信這一成分,即便早在六月上旬我就有簡短描述:
【隨記】論自信的重要性
https://home.gamer.com.tw/creationDetail.php?sn=4417587
對照:同屆的親戚
這位表姐跟我顛倒,從國中基測考不到兩百分卻賽到登記分發時的某所公立高中。
(可見名額過剩到這種地步)
基本上她一直都是有自信的人(與我相比)
然後她的家庭,是屬於相當開明的,長輩基本上都尊重也期望孩子能自主獨立。
因此干涉成績這種事除非是非常必要,否則上基本不會。
再來,他們家庭又是敢賺敢花,所以一年到頭出遊數次,我想多少也有壓力釋放。
可能隔幾年又飛去日本旅遊,反觀我到現在了連到外島都沒去過orz
後來,表姐考上了某個大學(抱歉我忘記名字了、甚至連什麼系都不記得)
我只知道她在裡面過得非常愉悅,老師都搶著請她當助教。
…
轉捩點同樣都是在大學,爲何有如此天壤之別?
我猜主要原因在於家庭環境,以及她個人的自信提供她向前闖的動力。
結語
當我發現到自己想做什麼時,那是在高二上學期末左右。
老實說,這在當時已經算是挺早確定方向的了,其他同學大多還在茫然。
說到這個起因實在特別,居然是從玩 Minecraft 裡面的紅石電路而啓發。
當時瘋到什麼程度呢?大概是這麼回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Z-GCwadJHg
有趣的是到現在大四了卻對電路一竅不通哈哈哈哈XDDDD
但我很確定我的興趣就是寫程式、鑽研程式,所以基本上方向沒有錯。
只是遇到了一個不擅長教學的老師第一次讓我在建立好心理建設前就先受到暴擊,大概是發現了興趣後去找歷年成績要求。
看到整排要求英文均標以上,對於模擬考三級分以下的人,那種強烈的無助與失落感…
所幸還有一個學期可以勉強補救,因此最終結果英文 7 級分,也算是勉強成功。
第二次讓我在建立好心理建設前就先受到暴擊,大概是大一上學期結束後。
反思這個學期我到底學了什麼鬼東西…
如果只是個人想法也就算了,無奈我的家庭環境基本上就是前言說的那種最惡劣的組成…
所以寒假返鄉,就被問東問西地,好像他們認爲學了一個學期就會修電腦一般。
(我嚴重懷疑前文提到我對大學有強烈的認知錯誤也和家庭有關QAQ)
總之就是自己與家人,各種層面的壓力。
然而我也不能一度把問題歸咎在這個社會以及過去家庭施加的壓力,
我必須承認,倘若今天我有把英文學好,那很多問題都能順利解決。
所以目前我趁休學期間在苦讀英文。
抱著可能被騙的想法,採取這個方法:
【心得】學英文背單字本?那是給蠢人做的事
https://forum.gamer.com.tw/Co.php?bsn=60076&sn=21874898
同時也要鍛鍊身體,把之前生病與搞專題弄壞的體力修復回來。
不然以後出社會是要怎麽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