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wned this note
owned this note
Published
Linked with GitHub
# 11/3 g0v Grant 期中報告前小聊天 action items
https://hackmd.io/IbCmFYCMHYDYE4C0MBm1EBYUEZvIMawBMi284AHKEbKPACb7BA==?both
## 美國國會台灣觀測站:許亞傑 #Hangout (clkao)
### 期中小聊天重點
#### ✍🏻 新資料優先
之前小聊天時有提到其實我們已經把過去法案的bulk data都抓下來了,只是來源及格式需要進一步做統整。關於法案資料這塊,當時提到幾個重要的策略:
1. **先從新的法案開始處理起**
因為這些法案具有時效性,也是最需要大眾關注的。
2. **從基本的法案內容開始上架**
雖然我們bulk data法案的格式在來源之間各有歧異,但是法案大架構(標題、簡介、提案日期、提案人、連署人、委員會)都蠻一致的,像這樣的內容就可以先在一開始就出來。
> 小結:資料這邊的策略其實就是release small and release frequent.
目前115屆(當屆)和114屆的法案都上線了。
https://dev.taiwanwatch.org/bills
#### ✍🏻 志工分類標籤分法要讓大家看到
不太清楚這個部分是指公布在網站上,還是在協作平台上公開?我們在組內工作的Dropbox Paper有分類的討論文件:https://paper.dropbox.com/doc/ihlbCQJAbBppZkKaiOLHb
因為Dropbox Paper的權限設定我覺得沒有很適合讓路人加入討論,我現在正在把主要內容都移到另一個專案的HackMD上:https://hackmd.io/c/BJKPgq5sZ
之後我們在網站上會有一區說明專案中所使用的方法,包括公開資料來源、法案分類系統及定義、台灣相關法案定義等。
#### ✍🏻 人工 input 資料建議可以開 spreadsheet,之後可以直接 csv API 抓過去。
這是一個很好的建議。因為之前都用Dropbox Paper作為專案的協作文件,但d-paper的spread sheet功能不強也沒有開放API。目前「法案分類」的工作主要還是在d-paper上,而且其實已經快要完成了。而提供志工做分類的後台已經完成,目前他們正在用新工具把資料從D-paper migrate到AWS dynamo db。
我們接下來還有法案相關性評分(也就是這個法案和台灣的相關性多高,有些法案只是順帶一提台灣而已)的工作,我們會把分類結果先放到google spread sheet,相關連結屆時也會update到專案HackMD上,提供大家參考。
![](https://i.imgur.com/n2Azxx9.png)
#### ✍🏻 先設計流程,用 spreadsheet 去 model 這個流程。
和上一點基本一樣,先求有data,然後用最minimal的方式讓這個data立刻可被前端使用。
#### ✍🏻 先手動mockup功能,讓大家有feedback。例如在地圖上有連署進度標籤。
這個部分當初其實是在講關於我們進度設計的問題。我們當初的期中目標設計是把`法案`、`投票紀錄`、`議員資料`資料收集以及索引完成,也就是你到我們網站上的話,可以看到一個有sorter & filter的表格幫助你找到你想要找的法案。但是,點進去之後的法案內容是放到期中之後的進度。這樣的缺點在於無法提供一個完整user story。當使用者進來找到想要的法案之後,理所當然地就是要點進去看法案的內容。於是我們在其中之前把進度做了調整,先把`法案`的user story完成。
User feedback的部分,當時clkao提到因為我們同時有臉書專頁在定期發布美國國會消息,如果法案內容可以優先完成的話,這樣在social media的文章中就可以提供網站法案內容的網址,幫助把流量帶到網站,同時可以開始收集使用者的回饋。目前我們正在把調整網站routing(先把其他未上線的功能關起來),以及加入social meida specific的meta tags。
#### ✍🏻 坑切小一點,讓大家可以持續參與。並有一些清楚說明文件,讓大家可以回去自己辦實體活動推廣工具。
目前`法案分類`和即將進行的`法案相關性評分`都切得非常小塊,每個志工可以可以跟負責人溝通自己想要負責哪幾個法案,完全看自己的時間和能力。之前這部分的工作之所以會有點卡並不是人手不夠的問題(非主要原因),而是前面提到的,志工的input不能立即被前端拿來使用(d-paper沒有相關API)。所以之後的工作都會先讓大家log到goolge spread sheet。
115屆法案分類d-paper文件:https://paper.dropbox.com/doc/congress-111-115-153-G4wMQ82vjdCwug3lQkQJF
### 期中Demo重點
#### 法案檢索
目前法案可以依照分類進行搜尋,也可以對特定欄位進行排序。
![](https://i.imgur.com/4GMscEs.png)
#### 法案連署人分佈圖
進入法案內容之後,可以看到該法案連署人的分佈圖。
![](https://i.imgur.com/hGs2ImR.png)
#### 115屆議員清單上線
目前115屆的國會成員(參眾議員+正副總統)都已上線。需要再把一些filters加入,以及開始做議員資料內容頁。
![](https://i.imgur.com/ICPMnfE.png)
#### 法案NLP tagging engine
雖然並沒有在原先規劃的進度中,但專案其中一位工程師以她的專長幫忙建構了一個NLP engine來幫助法案做tagging。
目前還沒有接到專案的志工網站,但可以用postman來實際跑分析了,詳細請見下圖。這個engine支援`xml`和`pdf`(如果要試pdf檔,把`isXmlUrl`改成`isPDFUrl`),因為法案的pdf都有行號,在轉成text時會把句子截斷,影響分析結果。所以後來改用法案的xml檔,不僅沒有干擾,甚至因為data都有tag,提供的資訊量更豐富可用。目前該位工程師會在日後把engine對法案做optimization。
![](https://i.imgur.com/gqrebMt.png)
### 與會人士的意見回饋
#### 🙋🏻♂️網站主視覺?
初版的網站視覺設計基本上採用的是非常簡潔的風格,因為考慮到網站本身以展示資料和各種圖表為主,所以不管是排版和色調上的使用都非常素樸以及簡單,幫助使用者能夠快速focus他們的注意力在呈現的資料內容上。
專案網站(開發版):https://dev.taiwanwatch.org/
在設計工作方面,我們大概花了將近兩個月和專案設計師來回溝通設計出我個人覺得非常厲害的logo。
專案設計日誌:https://paper.dropbox.com/doc/NLrYbsshaJL33BPfIziiO
其主要意象是`洋流`,因為我們希望這個專案就像台美中間隔著的太平洋一樣,作為兩者之間交流溝通的媒介:
1. 弧線和直線相接視覺上看起來是兩個不同的「波」互相交涉,在意義上也有不同意見相互溝通、兩方匯聚的感覺。
2. 雖然是弧線和直線的構圖,但因為相接處的傾斜角度有所配合,整體看起來在圓球中還是有洋流「波浪」的起伏感,製造出動態的感覺。
3. 兩方交集的區域疊出一個「指針」的感覺,加上logo是圓形,整體看起來有「指南針」的樣子,回應我們「觀測站」的主題。
![](https://i.imgur.com/7gcpvBF.png)
#### 🙋🏻♀️ 是否支援多語系?如中文?
i18n支援的infrastruture都已經好了,在網站右上角處可以看到切換中英文的按鈕。目前切換語言的話,可以看到網站上的文字會跟著所選語言變換,但是法案內容還沒有。這部分主要是和後端的接口還未完成,但法案的中文化我們已經在進行了,目前正在finalize法案summary翻譯的策略。
全部台灣相關法案標題中文翻譯:https://paper.dropbox.com/doc/AbkL7IPIb8WQzSy7kjx9i
> Team review:之前的的工作已經差不多了(資料建置部分),但之後的能不能再繼續延伸,像是讓大家訂閱資料、追蹤議員等,也就是後續使用流程要更清楚。現在就是資料已經有了,但沒有下一步。
:::info
原先的里程碑是將與用者互動的部分放在期中之後,但如前面所說,能夠有有完整的user story flow會立即增加網站的實用性,所以目前的計畫是在期末之前能夠有**追蹤法案議員資料**和**提供法案議員feedback**。
:::
## YA0H: Yet Another g0v Hub (ttcat)
* 聊天紀錄
* 自動、半自動去處理,不要讓 caasi 變成機器人。
* 讓 caasi 之外有人會自動下 tag。例如 bot 自己分析關鍵字,自動標記,大家再手動去調整,做完事情後有自動 summary?
* 先有關鍵字可以搜尋到專案,直接丟他們專案的 link。標示作為一種輔助。
* 做一些人力做不到的事情。例如機器人去關心棄坑,媒合人和坑。
* 機器人主動 reachout
* 機器人松:增進使用者的參與,也可以增進機器人開發者的參與。
* 媒合功能
* 結構化的整理: 先知道最後要產出的結構是什麼(坑主去填入坑頁),機器人才會去問最近要解的 issue 是什麼,對於專案的 owner 什麼東西是有利益的,最後可以變成主要去 reach,例如問坑主需要哪些人。
* 使用者:專心處理用技術找坑的人(主要是「我會什麼技術」)
* 每兩週與揪松 hangout,可以討論基礎建設,所有東西都要放回 g0v.tw
**Caasi 11/3**
* 聊天功能
1. 搜尋 log ,顯示結果包含前後三條句子,好快速查找是否該加上標籤的功能
2. 從 log 跟 nickname 建議三個標籤的功能
3. 二到三個視覺化圖表(貢獻者、討論者、時間軸)
4. 結合線上訪問結果的入坑頁
**ttcat+Cassi 11/13**
* 媒合功能
1. 期中報告以兩個 user cases 出發:新手要找坑、坑主要人更好瞭解他的專案
2. 視覺化圖表
3. 訪綱 - 入坑頁(來得及的話再做)
* 聊天功能
4. Research 未來同時接 Slack archive 去蒐集其他頻道 log 的可能性
5. CHAT BOT 相關功能約 yutin 大松時討論
> Team review:在黑客松的期中報告不明確,要再補充是否完成以上項目。希望大眾(或者至少曾參與過專案的參與者)看了期末報告之後可以很清楚 g0v 的專案。
**ronny+ipa+caasi 12/1**
![](https://i.imgur.com/jwaKgcN.jpg)
* 提案關鍵
「整理這些專案,為他們多添加一些脈絡,也許會有更多人願意填坑」。「很多專案的脈絡留在 fb 、 irc 、 Slack 的對話記錄,或是小松的過程中,沒有被關聯在一起,這計畫也希望可以把專案 repo 與這些資訊關聯在一起。」
* 整理資料
* ==fb po文==
* ==聊天(irc, slack)==
* github repo
* hackmd, hackpad
* hackfoldr
* 原始呈現
* 時間軸
* 聊天討論
* 相關的 tag
![](https://i.imgur.com/Oysu1XU.png)
* 一週進度
* dashboard 建立
* 自動產生每專案的 dashboard
* ==++整理 g0v repo 下的專案++==
* 多個 repo 問題(待解)
* 運用主 repo 的 g0v.json:描繪專案介紹、哪些 repo 是同案(待解)
* g0v org 下的案子卡西應該可以主動增改 g0v.json
* 整理非 g0v repo 下專案
* 放在個人 repo 如何匯入
* 訪談訪綱整理成文件(QQ大集)
**ronny+ipa+caasi 12/8**
==本週進度與討論==
* dashboard
* mockup: 尚未
* 專案簡介、repo、人:
* 抓 g0v.json: description, contributer, tag(先抓)
* 問題:有些專案有很多 g0v.json --> 先確定主要的 repo(先抓再調整主從)
* 共筆資料:
* hackmd, hackpad 加 tag --> 運用 g0v search: ronny 嘗試增加 hashtag
* url 加 tag(社群動態):
* twitter, fb, hackmad, hackpad 等
* 問題:開放自己寫 hashtag 混亂,不開放不精準 --> 先暫緩開發
* [g0v editor](https://g0v.github.io/editor/) 可補強、替代、連結(editor 去抓加 「網址加hashtag」的資料庫,送PR)
* 訪談 QQ 大集: https://g0v.hackpad.tw/QQ--LTnlkP6GBOV
==下週進度==
* dashboard:
* 前端框架先出
* 吃 g0v.json: description, contributor, tags
* g0v search 增加 #hashtag 功能
* 社群動態(網址加 hashtag、irc、fb 動態暫緩)
* QQ 結構大集
## 阿龜誌(ael)
- [x] * 將 wireframe、田間紀錄、APP 開發已經有的 code,做不好還在改也沒關係,先公開讓大家看。這樣會比較方便大家輕度參與。
:::info
期中前已完成push上github了
[Android單機版](https://github.com/Agriweather/agrinote-ios)
[iOS單機版](https://github.com/Agriweather/agrinote-android)
農夫也使用過了,會再持續討論和修改。
:::
- [x] * 期中可以思考以情境 demo 阿龜誌使用方法。
:::info
有帶生病的作物來做示範,用單機版的Android手機APP完成demo.
:::
- [ ] * 先以葉菜、水稻做好,其他分類可以先 beta,有警語說尚未開發完成,可以請大家回饋要選紀錄什麼,再去收集其他類別的資料。
:::info
[農務行為](https://github.com/Agriweather/Field_Record/blob/master/list/Field_Job.csv)已編完,濃縮歸類後,共56項。
會先讓大家直接去選擇,APP還是會以滿足大部分作物的農務紀錄為主,目前菇類、筍類沒有納入。展示部分以蔬菜類工作-玉米為示範。
:::
> Team review:田間紀錄的日曆,除了農友自己的記錄(照片跟天氣),希望有文字紀錄作輔助。請團隊再以文字補充。
:::info
田間紀錄的部分,會有農務工作選項清單提供選擇,另外也有「工作備註」的部分讓農友可以開放性的紀錄如性狀或其他的部分,這個部分已經有了,晚點提供畫面上來。
![](https://i.imgur.com/VRb4lYL.jpg)
(上次期中跟農夫討論完後,應該會拆成「工作紀錄」、「病蟲害」、「性狀紀錄」三種分類來記。後來我到台中跟許多農夫深聊後,自己小小的心願是希望性狀紀錄將來也能歸納,農民需要這個,目前先以文字記錄方式來進行。)
:::
## LostSAR (ipa)
* 使用者:
* 登山族群
* 消防局
* 無人機社群
* 民間搜救
- [x] * 寫好測試 SOP 讓社群自主參與:
* 記錄測試、讓飛友、山友社群自主回報,表單:地形、情況、天候、埋多深、beacon 功率規格、無人機型,可以嘗試。這樣才知道實際狀況。
:::info
https://goo.gl/RiR9UR
回報表單
:::
* 寫好 template 讓大家都可以自發協助。
:::info
github:https://github.com/lostsar/LostSAR
目前放上大部份
其它的會陸續整理修改
:::
* 網站
:::info
https://lostsar.github.io/
![](https://i.imgur.com/LQuFPrd.jpg =300x)
:::
- [x] * 期中報告:現場測試錄影影片
:::info
video 目前和之後都會放在
YouTube 頻道 https://goo.gl/mqr5Xt
:::
- [x]* 推廣
* 民間搜救無人機社群為主
:::info
12月開始會北中南先由無人機社群辦推廣活動
:::
* 重點地區測試,不必全台都親自或是發送實體 beacon
* beacon 放在登山登記處索取
:::info
這二點會在12月20日前會把確定的方案公佈
:::
* 黑客松調查意見
* 大都是關心無人機可執行授救的距離
:::info
目前一般人正常使用無人機(drone)500米-2公里
目前我們實測可到5公里-10公里間(但這需要訓練後才能達到)
未來修法(無人機法案)過,視距外需申請。
:::
* 也有關心beacon有效的使用距離
:::info
正常版藍芽4.2-5最大值為100米
不改裝搜尋裝置(天線)下,建議保守使用距離為60-100米
改裝搜尋裝置(天線)下,建議使用距離為100-300米
:::
* 詢問為何不使用手機搜尋
:::info
使用地面裝置 如:手機 易在地形干擾下有比較差的效果
但使用無人機(drone or uav),搜尋速度快。
及"最保守距離"大約是一般搜救飛行的距地面高度。
故可達到快速搜尋的目的。
:::
> Team review:請再補充SOP細節、文字說明、照片和影片等項目。
## Foodsharing Taiwan #Hangout (clkao)
* static page:
* Basic statics: to let people know what s happening like how much food picked up. Some basic statics will help potential bakeries to join. You can use a static page first
* Show the progress. You can have a digest of what features people like and demostrate the workflow.
* templates released:
* legal contracts
* Facebbok group operation procedures
* pick-up matching spreadsheets
> Team review:請補充文字說明,讓流程更清楚,包括店家怎麼參與、志工怎麼打電話等,可以預想期末要做到哪些,現在沒做到又是哪些?例如:開源參與者不足的問題、德國團隊無法專心幫忙的問題?目前決定要先找到上述問題的 solution 再撥第二期款。
## OPEN集團:曾虹文 (kirby)
* Showcase: 先將 mockup 或是整理一個個案的資料,去顯示這批資料分析可以做到什麼程度,讓大家想像。例如:現在希望往上搜到公司,再往上搜到集團。然後之後可以搜集團下有什麼公司,可能用 A 公司做重大污染,然後用 B 公司做租稅減免。下禮拜會再討論網站跟資料介接上怎麼整合。
* pipeline 寫出來,讓人可以很快地填表填好,這樣有人要接手可以很快跑起來。
:::info
目標提供數個auto-script和文件
目前資料處理包括四個步驟
1.從公開資訊觀測站下載財報(包含上市, 上櫃, 興櫃, 公開發行)-> parse -> 每個股票代號各會產生三個.json檔(非中國地區子公司列表, 中國公司子公司列表, 公司名字簡稱列表) (程式)
2.從公開資訊觀測站下載董監事資料(包含上市, 上櫃, 興櫃, 公開發行)-> parse -> 產生一個.csv檔 (程式)
3.處理中國子公司列表, 填上母公司 ->每個股票會產生一個.csv檔 (需人工)
4.統整各json and csv -> 產生集團.csv (程式)
auto-script可以把前兩個步驟串起來
文件包括:
1. how to setup
2. config definition
3. 怎麼處理中國子公司列表
後期與透明足跡整合, 需要思考怎麼自動更新
:::
* 期中報告:有沒有可能讓志工參與?期中報告也是讓大家可以加入協作,有沒有什麼地方可以分散式?不要都卡在一個人身上。
:::info
-處理中國子公司列表需要志工參與
需要有更清楚的input/output, 讓志工可以更容易上手
-協作:
希望其他人可以結合集團資料與其他類別資料(政治獻金,勞檢裁罰資料,租稅優惠..), 來呈現研究主題的集團面向
:::
* 未來:
* API
* 英文化,與各國串連
* 開發成產品?
> Team review:第2.3點請用更多文字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