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樂理

作者:張頌宇

導讀

這個系列文章主要帶你認識和聲,從垂直的「一個音(音階)」、「兩個音(音程)」、「多個音(和弦)」,到水平的「和弦行進」。準備好進入和聲的世界了嗎?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如果你是一個理解型的學習者,這些單元的順序很適合你,因為會先解釋背後的原理再帶出實際層面的應用。

反之,如果你是一個實作型(practical)的學習者,那麼可以先考慮先看每個單元練習的部分,理論等到熟練之後再去學習,這樣會比較進入狀況。

要不要練視譜?(聽覺 vs 視覺)

這其實是一個長遠的選擇與規劃,如果要走專業演奏的路,視譜(認譜)這種視覺的反應速度是不能少的練習!

反之,如果要彈奏比較流行、非古典的風格,視譜(認譜)是沒那麼必要的,只是方便和其他人溝通,所以知道概念,算得出來就行,不用認很快。但是聽覺就很重要了!因為旋律可以用聽的,和弦可以用感覺的(甚至你可以自行改成很酷炫的和弦,專業術語叫做重配和聲,Reharmonization)。

至於聽覺要怎麼練?

  1. 練習音階
    • 跟著唱、跟著想
    • 熟悉唱名、音名、級數、升降
  2. 彈奏出腦海中的旋律
    • 要跟著唱出來!
    • 先彈 C 調
    • 可以先分辨音之間高低的關係(像玩猜數字遊戲一樣)
      • 用手先比比看(比前一個音還高?低?一樣?)
    • 很多旋律的線條都是用音階來設計的
    • 久了之後手指頭就可以跟得上腦海的旋律
    • 移調之後用「首調(C 調)」來想旋律,但彈的是另外一個調
    • 這個練久了之後就可以熟悉「音程(兩個音的關係)」的感覺了!
    • 試著說出「音程」對你而言的感覺、色彩
  3. 分辨和弦(多個音的關係)
    • 練習和弦的「琶音」、「轉位」
    • 感受和弦帶來的「情緒」
      • 試著用「正面、負面」、「緊張、穩定」來分類和弦
    • 在聽音樂或練習彈奏時思考這個音相對於當前和弦根音的「音程」
      • 可以訓練對和聲色彩的掌握
    • 在彈奏的時候,故意不彈一個和弦,看腦袋會不會自動生成(腦補)
      • 就像我們會講話就代表我們已經會聽話一樣
      • 如果我們可以想到厲害和弦的聲音,就成功了!
  4. 留意音樂中的 bassline(根音)
    • 可以幫我們找到根音,知道現在和弦是否轉位
    • 用情緒辨識和弦,用根音探討轉位
    • 去討論 bassline(根音)的設計(流動性)
    • bassline 的節奏、形式常常帶出音樂的「風格」
      • 像是 Jazz 常會用 Walking Bass
  5. 認真聽歌
    • 多聽不同類型的音樂(像是 Jazz 等等)
    • 聽完歌可以分析一下這首歌的和弦行進並歸類(和弦模組)
      • 先以「自己聽得懂」的開始練習,慢慢增加難度
      • 可以自己重配一些和弦試試看
    • 分析完之後如果有厲害的地方可以學起來(採譜、記錄)

音樂三要素

和聲、節奏、旋律

和聲(垂直):透過和弦音呈現
節奏(水平):如何彈和弦、律動感
旋律(水平與垂直):音樂的流動

「音」是什麼?

Image Not Showing Possible Reasons
  • The image file may be corrupted
  • The server hosting the image is unavailable
  • The image path is incorrect
  • The image format is not supported
Learn More →

一個八度之內(從 C 到 C)有十二個音(白鍵 + 黑鍵)

音名、唱名

音名

通常用在和弦記號或一些音的「標記」上面,如同上面的圖所呈現。

唱名

唱名可以幫助演奏,也可以幫助記憶,簡單來說就是從小聽到大的
Do Re Mi Fa So La Si

音名 C D E F G A B
唱名 Do Re Mi Fa So La Ti

半音的唱名(參考用,可跳過)

音名 C C♯/D♭ D D♯/E♭ E F F♯/G♭ G G♯/A♭ A A♯/B♭ B
唱名 Do Di/Ra Re Ri/Me Mi Fa Fi/Se So Si/Le La Li/Te Ti

規則:
升半音結尾是 i(例外:Mi 沒有升半音的唱法,因為這樣就變 Fa 了)
沒有升降唱原本的名字(B 要唱為 Ti,不然會與 Si 衝突)
降半音結尾是 e(例外:Re 降半音變 Ra,因為 Re 是原本的唱名了)

Created with Raphaël 2.1.2半音的唱名、音名C Do C♯ Di D♭ Ra D Re D♯ Ri E♭ Me E Mi F Fa F♯ Fi G♭ Se G So G♯ Si A♭ Le A La A♯ Li B♭ Te B Ti 

調、調式、音階

定義

我們可以選一些音組成「音群」,把這些音按順序排好,就可以稱為一個調/調式的「音階」,不同的音當起頭也會產生不同的調/調式。
不同調/調式會有不同感覺,不同的文化也會有自己習慣的調/調式。

距離一樣,聽起來的情緒就一樣

鋼琴上的音就像是一條數線(或說像是時鐘的刻度),我們會選擇一個「主音(tonic)」當原點(中心)

音階就是相對主音的距離,如果主音不一樣,但是音階中每個音相對主音的「距離」是一樣的,聽起來的感覺就會是一樣的,例如大調聽起來都是快樂的,這就是我們常聽到的「升降 key」的道理,升降 key 後感覺不變。

大調的音彼此的相對距離是:「全-全-半-全-全-全-半」,「半」就是指半音(鋼琴上相鄰的兩個鍵的距離),「全」就是指全音,也就是兩個半音。

大調、小調

常見的調有「大調」、「小調」,當使用同樣的音群,卻拿不同的音當「主音」,就可以產生不同的「調式(Mode)」。

命名上面,我們會把主音放前面,調放後面
例如:以 C 為主音的大調我們稱為 C 大調
例如:以 D 為主音的大調我們稱為 D 大調
例如:以 A 為主音的小調我們稱為 A 小調

練習:彈出 C 大調音階(從中央 C 開始,全部都白鍵)

Created with Raphaël 2.1.2C 大調音階Do C 1 Re D 2 Mi E 3 Fa F 4 So G 5 La A 6 Ti B 7 Do C 1 

練習:彈出其他的大調音階(聽聽看有沒有彈錯)

Created with Raphaël 2.1.2D 大調音階Re D 1 Mi E 2 Fa(Fi) F♯ 3 So G 4 La A 5 Ti B 6 Do(Di) C♯ 7 Re D 1 

同樣的調有同樣的感覺,用耳朵聽來看有沒有彈錯
示範:C 小調音階有不同的感覺
如果手頭邊沒鋼琴可以用手機的鋼琴 APP(例如:隨身樂隊)來聽

如何快速找到同樣調的音階?
兩種想法:音跟音隔同樣距離、平行移動

首調與固定調

固定調:彈什麼音就唱什麼音
首調:以音階第一個音(主音)為 Do,用相對位置來唱
有相對音感的人(大部分都有)擅長首調,有絕對音感的人擅長固定調
初學音樂可以先由首調開始,但是如果要精通一定也要熟悉固定調

簡譜是用首調的記譜法,往後和弦的「級數」也會用首調表示,方便移調

通常在彈奏簡單的樂曲時,用首調來唱甚至可以比較好彈奏!
當樂曲複雜時,或是即興時,這時候還要再思考這個音相對於「目前和弦」的相對位置(音程),這樣做也可以訓練如何聽出和聲中的色彩。
以上講的都是相對音感,絕對音感只在辨識音的上面有好處,對訓練聽覺可能沒很大的幫助,所以也不用特別去羨慕絕對音感,好好練習相對音感吧!

基礎練習:彈奏旋律

選一首歌,不管原本的調,用「C 調」來彈旋律

注意事項:

  • 要跟著唱出來!
  • 可以先分辨音之間高低的關係(像玩猜數字遊戲一樣)
    • 用手先比比看(比前一個音還高?低?一樣?)
  • 很多旋律的線條都是用音階來設計的
  • 久了之後手指頭就可以跟得上腦海的旋律
  • 移調之後用「首調(C 調)」來想旋律,但彈的是另外一個調

註:一開始彈錯很多音是正常的,越練習錯誤就會越少,音也抓得比較準

延伸閱讀:泛音、音律(施工中)

介紹 1 2 3 4 5 6 泛音
音樂與數學

音程

音程是兩個音之間的「距離」(像是數線上兩個數字的距離一樣)

協合、不協和

協和(Consonance):聽起來甜美、放鬆、愉悅、可接受、
不協和(Dissonance):聽起來刺耳、緊張、不愉快、不可接受、

通常協和的音程頻率比很靠近簡單的整數比(像是

2:3 ),
不協和的音程頻率比不在簡單的整數比附近(像是
1:2
)。

補充:關於頻率比是不是靠近一個簡單的整數比可以用「連分數(丟番圖逼近)」來求得。

下圖是相對於 C 的音程的協和度(越下方表示越不協和,直線間距為半音):

音程的命名

一般用數字表示音程,數字超過一輪(一個八度)之後要加 7
例如:11 度就是一個八度加一個 4 度,15 度就是兩個八度

升降記號:
沒有加任何升降記號的是大調音階上的音(相對於 1 而言)
高一個半音,數字前加「♯(升記號)」
低一個半音,數字前加「♭(降)」
高兩個半音(一個全音),數字前加「𝄪(重升記號)」
低兩個半音(一個全音),數字前加「𝄫(重降記號)」
如果要回復預設值(沒有何升降記號),數字前加「♮(還原記號)」

音程的前綴詞:
完全(perfect):「完美」、頻率是「非常簡單」整數比的音,有 1 4 5 8 度
大(major):完全音程之外,大調上面其他的音(2 3 6 7 度)
小(minor):比「大」低一個半音
增(augmented):比「完全」或「大」高一個半音
減(diminished):比「完全」或「小」低一個半音
倍增:比「增」高一個半音
倍減:比「減」低一個半音

以下是示意圖,箭頭 → 表示增加半音:







graphname



SD

倍減



D





SD->D





P

完全



D->P





m





D->m





A





P->A





M





M->A





m->M





DA

倍增



A->DA





同音異名:
常常同一個音會有不同的表示法,這與這個音的「功能」有關,要看上下文。

練習:辨認音程
選一個音程,彈奏隨便一個音,唱出另外一個音,然後再對答案。
找到自己對音程的「感覺」、「色彩」或「形容詞」,沒有標準答案。
在學習音樂的過程中,最重要的事就是找出自己的「形容詞」!
參考:情緒語音程的對照關係音程的感覺

常用音程記憶法(熟悉三度、五度、八度可以幫助自己更快找到音喔!):

名稱 符號 別名 記憶方法
完全一度 1 主音 自己跟自己(頻率比為 1:1)
小二度 ♭2 半音 聽起來非常不協和
大二度 2 全音 聽起來有顆粒感
小三度 ♭3 - 第三音的位置,而且聽起來是負面的
大三度 3 - 第三音的位置,而且聽起來是正面的
完全四度 4 掛留音
下屬音
聽起來是協和的(頻率比為 3:4)
增四度
減五度
♯4
♭5
三全音 又叫作「Tritone」,聽起來緊張恐懼,恰巧落在八度的「正中間」
完全五度 5 屬音 聽起來非常協和,很自然、恬靜的聲響(頻率比為 2:3)
增五度
小六度
♯5
♭6
- 聽起來偏暗,不太協和,倒著數的大三度
大六度 6 - 聽起來偏亮,很像鐘聲,倒著數的小三度,常見於六和弦
減七度 𝄫7 - 等於大六度,常見於減七和弦
小七度 ♭7 - 聽起來有點不協和,有新鮮感
大七度 7 導音 聽起來不協和,很亮很刺
完全八度 8 - 唱名一樣,距離一個階層(高八度),聽起來非常協和(頻率比為 1:2)
小九度 ♭9 - 沒有小二度那麼不協和,常見於屬和弦
大九度 9 - 比大二度高一個八度
增九度 ♯9 - 常見於屬和弦
大十度 10 - 比大三度高一個八度,弦樂伴奏常用
完全十一度 11 - 多用在小和弦,大和弦比較少用
增十一度 ♯11 - 有夢幻的感覺,高八度的 Tritone,常見於屬和弦、大和弦
小十三度 ♭13 - 常見於屬和弦
大十三度 13 - 比大六度高一個八度
完全十五度 15 - 高兩個八度

比八度還大的狀況就是加 7,例如 ♭9 小九度就是小二度高一個八度(9 = 2 + 7)。
可以熟記這幾組數字:2 對到 9,4 對到 11,6 對到 13。

熟悉音程之後可以更快找到和弦!

註:首調表示的就是「音程」的概念,是相對於主音的音程。

五度圈(施工中)

在所有的音程當中,完全五度、四度是很重要的音程,我們甚至為他們做了一個「五度圈(四度圈)」!

熟記五度圈可以:

  1. 更快速的找到五度或四度的關係(例如:目標和弦的屬和弦是誰?)
  2. 知道這個大調要升或降什麼音
  3. 五度圈揭示了音程的明暗(順時針越來越亮,逆時針越來越暗)
  4. 練習和弦的時候可以照五度圈逆時針的方向下去練習

順時針(五度圈):五度上行(四度下行),多一個升記號(少一個降記號)
逆時針(四度圈):四度上行,多一個降記號(少一個升記號)
升記號口訣:Fa Do So Re La Mi Ti
降記號口訣:Ti Mi La Re So Do Fa

可以觀察到,五度圈其實就是把半音圈奇數的部分與對面的音對調而得來的!

完全五度在琴鍵上的快速找法:
橫跨一條線的,找跟自己同顏色的鍵(距離差不多大調的五音)
例外:橫跨兩條線(楚河漢界)的,有兩組(B♭ F、B F♯)

如何熟悉音程?(施工中)

先記得如果沒有加升降的話會是什麼音程(標黃色的是有加升降的部分)
例如:C-E 是大三度,D-F 是小三度,F-B 是增四度(♯4),B-F 是減五度(♭5)

以下的表就列出了沒有加升降的話會是什麼音程,也是在大調中需要升降的音,這個表同時也可以拿來記憶調式(一魚多吃!),是用五度圈(順時針)的升記號口訣:Fa Do So Re La Mi Ti 來排列順序。

調式與音程(由亮到暗,沿著五度圈排列):

調式(mode) 1音 2音 3音 4音 5音 6音 7音
Lydian 1 2 3 ♯4 5 6 7
F Lydian F G A B C D E
Ionian(大調) 1 2 3 4 5 6 7
C Ionian C D E F G A B
Mixolydian 1 2 3 4 5 6 ♭7
G Mixolydian G A B C D E F
Dorian 1 2 ♭3 4 5 6 ♭7
D Dorian D E F G A B C
Aeolian 1 2 ♭3 4 5 ♭6 ♭7
A Aeolian A B C D E F G
Phrygian 1 ♭2 ♭3 4 5 ♭6 ♭7
E Phrygian E F G A B C D
Locrian 1 ♭2 ♭3 4 ♭5 ♭6 ♭7
B Locrian B C D E F G A

留意的點:
現在這個音相對於根音是第幾個音,升降是什麼?
這個調式裡面有誰要升降?比上一個調式多「降」了誰?

基礎練習:彈奏音階(施工中)

左右手一起,彈兩個八度的音階,把十二個調都練一遍。
邊彈的時候要邊唱(唱名),腦中要想音名、升降、度數(第幾音)。
熟悉「固定調」唱名之後,也要練習「首調」唱名。

只要彈得順都好,指法可以參考哈農。

觀察(7 音音階):
彈音階時大拇指都是彈白鍵!
右手黑鍵開始、左手黑鍵結束時,用食指
3 個一組配 4 個一組
只有一個八度時,最後不用再轉一次

和弦

和弦 =(超過)兩個音以上之間的關係

我們要有一個觀念:和聲是一個要用長時間討論的東西,所以討論的時候會注意到這個和聲的特色、功能是否清楚,所以會有一些限制。不過要注意的是,和聲並不完全等於音階,因為音階要用短時間來討論的,限制就更少。

此外,「調」也是由和聲來決定的(終止和聲),不是音階,所以必須用「長時間」的角度去看。

基本的和弦討論大都是一個調上面隔一個音隔一個音這樣組成的
(假設最低的音是和弦的第 1 音,那接下來就是 3 5 7 9 11 13 音)
我們說和弦的第幾音是在講「位置」,而實際上的音是在那個位置附近的「音程」。

為何要這樣(用奇數位置)討論和弦?
因為如果間隔半音或全音會有極大的不協和感,通常可以用基本和弦的「掛留和弦」(之後會提)得到。
間隔 4 度以上又常可以透過和弦的「轉位(轉換位置)」被歸類。

所以最後要討論的基本的和弦剩下音跟音之間彼此間隔小三度或大三度的和弦!

三和弦

三和弦:由「三個音」組成的和弦(只有它是這樣命名的)
取第 1 3 5 音(位置大約就在 1 3 5 度附近)

以下的 X 代表和弦的主音(根音),也列出和弦有哪些音程組成(相對於 X)

三和弦 穩定 緊張
正面
(有大三度)
大和弦 X
1 3 5
(快樂)
增和弦 X+
1 3 ♯5
(刺激)
負面
(有小三度)
小和弦 Xm
1 ♭3 5
(悲傷)
減和弦 Xdim
1 ♭3 ♭5
(恐懼)

大和弦的音程關係是:大三度 + 小三度 堆疊
小和弦的音程關係是:小三度 + 大三度 堆疊
減和弦的音程關係是:兩個小三度 堆疊
增和弦的音程關係是:兩個大三度 堆疊

如何辨識緊張的和弦?我們在聽到緊張的聲音後,會期待聽到穩定的聲音。
所以如果聽到一個和弦,好像還沒結束,那很可能就是緊張和弦。
如果聽到一個和弦,好像可以停下來了的感覺,那很可能就是穩定和弦。
註:聽起來會緊張的原因是因為有等距離的音程

和弦記號(以 X 為主音):

三和弦 常用記號
大和弦 major X 、 XΔ
小和弦 minor Xm 、 X-
減和弦 diminished XdimXo
增和弦 augmented X+ 、 Xaug

註:和弦的「記號」是不隨著調、音階等等改變的!

例:C 和弦是由根音 C 開始彈的和弦,我們要選 C 的 1 3 5 度音(參考 C 大調音階),所以是 C E G。

例:Cm 和弦是由根音 C 開始彈的和弦,我們要選 C 的 1 ♭3 5 度音(參考 C 大調音階),所以是 C E♭ G。

例:Dm 和弦是由根音 D 開始彈的和弦,我們要選 D 的 1 ♭3 5 音(參考 D 大調音階),所以是 D F A。

例:想知道 A C E 組成什麼和弦?A C E 分別是 A 的 1 ♭3 5 度音(參考 A 大調音階),是小和弦,記作 Am。

例:想知道 B D F 組成什麼和弦?B D F 分別是 B 的 1 ♭3 ♭5 度音(參考 B 大調音階),是減和弦,記作 Bdim。

例:想知道 G B D♯ 組成什麼和弦?G B D♯ 分別是 G 的 1 3 ♯5 度音(參考 G 大調音階),是增和弦,記作 G+

聽聽看感覺如何(彈節奏):C+ Cm Cdim C
聽聽看感覺如何(彈分解):Cm C+ C Cdim(或 Bdim) C
聽聽看感覺如何(彈分解):Am A♭+ C/G F♯dim F

練習(遊樂園的一天)

彈出以下的感覺(用 C 為根音):
我很開心去遊樂園(C)
但是害怕坐雲霄飛車(Cdim)
同學都去玩只有我沒玩好悲傷(Cm)
於是我鼓起勇氣坐了上去,好刺激(C+,也可以彈 B+ 看看)
做完之後覺得好快樂,完成挑戰(C)

基礎練習:發聲練習

像是發聲練習那樣來彈奏:

先是大和弦

Created with Raphaël 2.1.2

十二個調都要彈過一次(可以按照半音或是五度圈的方式練)

再來小和弦也來一輪

Created with Raphaël 2.1.2

十二個調都要彈過一次(可以按照半音或是五度圈的方式練)

基礎練習:琶音

練習分解和弦(大和弦、小和弦、減和弦、增和弦都要)

十二個調都要彈過一次(可以按照半音或是五度圈的方式練)

指法參考哈農

大調順階三和弦

順階 = 「順」著音「階」彈的和弦

為何要學順階和弦?因為旋律通常會是調內的音所組成,所以用調當中有的音來討論和弦是非常合理的,之後學到調式也會討論到調式的順階和弦。

「級數」是說這個和弦是從大調的第幾個音開始的

例:C 大調的 1 級和弦就是從 C 大調的第 1 個音,也就是 C 開始彈的和弦,這三個音都要在 C 大調音階裡面,是 C E G,和 C 距離 1 3 5 度,是 C 和弦,所以 C 大調的 1 級是大和弦,記作 1Δ 或是 1。

例:C 大調的 2 級和弦就是從 C 大調的第 2 個音,也就是 D 開始彈的和弦,這三個音都要在 C 大調音階裡面,是 D F A,和 D 距離 1 ♭3 5 度,是 Dm 和弦,所以 C 大調的 2 級是小和弦,記作 2m。

例:C 大調的 7 級和弦就是從 C 大調的第 7 個音,也就是 B 開始彈的和弦,這三個音都要在 C 大調音階裡面,是 B D F,和 B 距離 1 ♭3 ♭5 度,是 Bdim 和弦,所以 C 大調的 7 級是減和弦,記作 7dim。

例:D 大調的 6 級和弦就是從 D 大調的第 6 個音,也就是 B 開始彈的和弦,這三個音都要在 D 大調音階裡面,是 B D F♯,和 B 距離 1 ♭3 5 度,是 Bm 和弦,所以 D 大調的 6 級是小和弦,記作 6m。

多分析一些和弦,可以觀察到一件事,就是我們用級數的方式來記錄和弦,在每一個調都會有相同的結果,就是級數對應到的和弦類型都是一樣的,這並不是巧合!

大和弦:1 4 5
小和弦:2m 3m 6m
減和弦:7dim

我們用這樣的角度去認識和弦,在轉調時會很方便!

註:會出現以上這些分類結果和調式(之後會提到)很有關係,也可以從五度圈看出來(因為五度圈中蘊含調式明亮程度的訊息)

轉位

轉位:和弦音是同樣的音,但可以在不同的高度上(手形、位置改變)。
在分析是什麼和弦時,要先找出本位(原本的位置)的和弦。

根音的改變會使一個和弦產生流動感。

有「改變原本根音(最低音)」:
通常轉位完如果最低音(根音)改變的話和弦聽起來會有「流動感」。

沒有改變原本根音(例如只有右手轉位,左手彈原本根音):
如果根音和原來和弦一樣的話就會有不動的感覺。

基礎練習:轉位

每個轉位的位子都彈一遍

  1. 同時彈所有和弦音
  2. 彈琶音(分解和弦)

十二個調都要彈過一次(可以按照半音或是五度圈的方式練)

指法可以參考哈農

歌曲練習

如何彈和弦、打節奏?

常見的和弦行進

1 6m 4 5(50% 機率出現)
4 5 3m 6m 2m 5 1(30% 機率出現)
1 4 1 4(常用在前奏、間奏、主歌)

伴奏型(如何彈節奏)

一拍一下的節奏(初學參考,一個和弦要彈幾下視情況調整):

Created with Raphaël 2.1.21 6m 4 5 範例(C 大調)右手CAmFG左手
Created with Raphaël 2.1.24 5 3m 6m 2m 5 1 範例(C 大調)右手FGEmAmDmGC左手

左右交替的節奏(初學參考,一個和弦要彈幾下視情況調整):
先一起下,然後左右交替

Created with Raphaël 2.1.21 6m 4 5 範例(C 大調)右手CAmFG左手
Created with Raphaël 2.1.24 5 3m 6m 2m 5 1 範例(C 大調)右手FGEmAmDmGC左手

快歌常用節奏(初學參考,一個和弦要彈幾下視情況調整):
左右交替的右手只彈反拍,左手都是兩個八度一起
(口訣:碰恰碰碰恰碰、下下上上下上、正正反反正反)

Created with Raphaël 2.1.21 6m 4 5 範例(C 大調)右手CAmFG左手
Created with Raphaël 2.1.24 5 3m 6m 2m 5 1 範例(C 大調)右手FGEmAmDmGC左手

慢歌常用分解和弦(初學參考,一個和弦要彈幾下視情況調整):
取和弦的 1 5 音(1 5 8 5),或者可以自己取「和弦的音」來排列組合

Created with Raphaël 2.1.21 6m 4 5 範例(C 大調)右手CAmFG左手
Created with Raphaël 2.1.24 5 3m 6m 2m 5 1 範例(C 大調)右手FGEmAmDmGC左手

最後,也可以右手彈旋律,左手彈分解和弦

練習方法

邊彈邊唱(唱名、歌詞都要練)
腦海中要想和弦的屬性(例:這是大和弦 C major、小和弦 A minor、

練 12 個調,參考順序:C → G → F → D → A → E → B → B♭ → E♭ → A♭ → D♭ → G♭

加進新元素(了解後面的內容之後)

曲例:讚美之泉

前奏、間奏:1 4 1 4
主歌(前半):1 6m 4 5
主歌(後半):1 6m 4 5 1
副歌(前半):1 6m 4 5 1
副歌(後半):4 5 3m 6m 2m 5 1

曲例:我要愛慕祢

前奏、間奏:1 4 1 4
主歌(前半):1 6m 4 5
主歌(後半):1 6m 4 5 1
副歌(前半):4 1/3 2m 5 1
副歌(後半):4 5 3m 6m 2m 5 1

註 1:副歌的 1/3 是 1 的轉位(換 3 當根音),可以左手彈 3 音,右手彈 1 和弦
註 2:副歌的前半其實演變自 1 3 2 5 的和弦模組(之後會學到)
註 3:副歌的後半其實也是演變自 1 3 2 5 的和弦模組,但較廣泛運用

七和弦

和弦有超過 3 個音以上,最高音是第幾個位置就叫什麼和弦。

七和弦是從三和弦延伸,加上第七音:大七 7、小七 ♭7、(減七 𝄫7)

註:有大、小七度音的和弦,因為是不協和音程,所以屬於不協和和弦。

七和弦(以 X 為主音):

七和弦名稱 延伸自 7音 組成音 感受
大七和弦 Xmaj7 大和弦 7 1 3 5 7 快樂、明亮、現代感
屬七和弦 X7 大和弦 ♭7 1 3 5 ♭7 緊張、想要回到一級
小七和弦 Xm7 小和弦 ♭7 1 ♭3 5 ♭7 哀傷
小大七和弦 Xmmaj7 小和弦 7 1 ♭3 5 7 情緒複雜
減七和弦 Xdim7 減和弦 𝄫7 1 ♭3 ♭5 𝄫7(6) 非常黯淡
半減和弦 Xm7(♭5) 減和弦 ♭7 1 ♭3 ♭5 ♭7 問號的感覺
增七和弦 X+7 增和弦 ♭7 1 3 ♯5 ♭7 刺激
增大七和弦 X+maj7 增和弦 7 1 3 ♯5 7 太刺激

註:減七和弦有「兩套減五度」,半減和弦只有「一套減五度」,所以叫半減
註:減大七和弦 Xdimmaj7 可以看作減七和弦 Xdim7 加上延伸音: 1 ♭3 ♭5 (𝄫7) 7
註:只有大七和弦和小七和弦是穩定,其他都是不穩定和弦

和弦記號(以 X 為主音):

七和弦 常用記號
大七和弦 Xmaj7 、 XM7 、 XΔ7
屬七和弦 X7 、 Xdom7
小七和弦 Xm7 、 X-7
小大七和弦 Xmmaj7 、 XmM7
減七和弦 Xdim7Xo7
半減和弦 Xm7(♭5)Xø
增七和弦 X+7 、 Xaug7
增大七和弦 X+maj7Xmaj7(#5) 、 X+M7 、 Xaugmaj7 、 XaugM7

大調順階七和弦

跟討論順階三和弦的方法一樣,是順著音階彈的七和弦。
因為七和弦是三和弦的延伸,所以順階七和弦「前面三和弦的部分」類型會和順階三和弦一樣(大就是大,小就是小,減就是減)!

大七和弦:1maj7 4maj7
屬七和弦:57
小七和弦:2m7 3m7 6m7
半減和弦:7m7(♭5)

延伸音

七和弦(第 1 3 5 7 音)決定和弦特色
上面的延伸音(第 9 11 13 音)是「調味料」
一般來說延伸音最多討論到 13 音,因為再上去就重複了(15 音就是兩個八度了)

特殊和弦記號

以下討論一些常用的和弦記號

和弦記號:sus(掛留和弦 Suspended Chord)

把 3 音換掉,聽起來會有不協和的感覺(因為有相鄰全音)
而因為沒有 3 度音,所以會聽起來比較中性(不正面也不負面)
sus 預設代換成的音是 4 音(掛留音)

Xsus4:把 3 音換成 4 音,也可以簡寫為 Xsus
Xsus2:把 3 音換成 2 音

Xsus2 有三種轉位彈法:
1 2 5(顆粒感)
2 5 1(現代感,四度和聲,記作 X4th, 24th
1 5 2(空間感,五度和聲,記作 X5th, 15th

和弦記號:add

和弦記號如果出現 add 代表原本的和弦再加上什麼音

例如:
Xadd2 = 1 2 3 5,也可以簡寫為 X2
Xadd9 = 1 3 5 9,但如果簡寫為 X9 會和屬和弦搞混

和弦記號:omit

和弦記號如果出現 omit 代表省略什麼音

例如:
X(omit3) = 1 5,它有一個名字叫做「Power Chord」,也有人寫成 X5

和弦記號:括號()

和弦記號如果有什麼額外需要升降的音就寫在括號裡面(或是上標的最後)
注意:括號()並不代表省略不彈的意思,省略是用 omit。

例如:
Xm7(♭5) = 1 ♭3 ♭5 ♭7
X7(♭9) = 1 3 5 ♭7 ♭9
X7(♭9♯9♭13) = 1 3 5 ♭7 ♭9 ♯9 ♭13

六和弦

加上第六音 = add6

大六和弦:X6 = 1 3 5 6
六九和弦:X6/9 = 1 3 5 6 9
小六和弦:Xm6 = 1 ♭3 5 6,其實是半減和弦的轉位

九和弦以上

Xmaj9 = 1 3 5 7 9 是九和弦
Xm13 = 1 ♭3 5 ♭7 9 11 13 是十三和弦

記號方面,不像七和弦的七音預設值是由和弦的屬性來看的,
不管任何和弦延伸音記號的預設值都是大9、完全11、大13,
如果延伸音需要升降,就直接記錄在後面(或括號中),
然後出現了後面的延伸音就自動包含前面的延伸音。

例如:
Xmaj7 加了延伸音可能為:
Xmaj9 = 1 3 5 7 9
Xmaj9(♯11) = 1 3 5 7 9 ♯11
Xmaj13(♯11) = 1 3 5 7 9 ♯11 13

Xm7 加了延伸音可能為:
Xm9 = 1 ♭3 5 ♭7 9
Xm11 = 1 ♭3 5 ♭7 9 11
Xm13 = 1 ♭3 5 ♭7 9 11 13

X7 加了延伸音可能為:
X9 = 1 3 5 ♭7 9
X7(♭9♭13) = 1 3 5 ♭7 ♭9 ♭13

避免音(Avoid Note)

在討論和弦音的時候,大 3 音和 4(11)音不能同時出現,因為這樣會很不協和與不穩定,我們說這樣的狀況叫做「打到」。

注意:避免音不是說完全不能用,而是說在垂直的「和聲」上不能用,但是水平的「旋律」中是可以用的,因為它只是流動的經過音而已。

解決方法:不是使用掛留(sus)和弦,就是把 11 音升半音,變成 ♯11

例:Xmaj13
1 3 5 7 9 11 13
3 會和 11(4)打到,有兩種做法:

我們把 11 音升半音,變成
1 3 5 7 9 ♯11 13
所以這樣就變成 Xmaj13(♯11)

在大和弦的時候想彈 4 或 11 音,就要使用掛留和弦 sus4
1 4 5
所以這樣就變成 Xsus4。

例:X13
1 3 5 ♭7 9 11 13
3 會和 11(4)打到,有兩種做法:

我們把 11 音升半音,變成
1 3 5 ♭7 9 ♯11 13
所以這樣就變成 X13(♯11)

也可以使用掛留和弦,把大三換成 4(11)音
1 4 5 ♭7 9 11 13
所以這樣就變成 X13sus4。

例:Xm13
1 ♭3 5 ♭7 9 11 13
♭3 不會和 11(4)打到,所以 Xm13 不用做修改。

在討論和弦的延伸音(第 9 11 13 音)時,會有一些音是需要避免的,稱為避免音,通常穩定和弦為了維持穩定,限制比較多,而不穩定和弦限制就比較少。

大和弦常用的延伸音:9 ♯11 13
小和弦常用的延伸音:9 11 13
半減和弦常用的延伸音:11
屬和弦(不穩定和弦)常用的延伸音:♭9 9 ♯9 ♯11 13 ♭13
不穩定和弦幾乎沒有「不」可用的延伸音,除了會打到的之外,其他幾乎都可以

Slash Chord(斜槓和弦)

形式:分子 / 分母,分子與分母都是一個和弦(但分母也可以是一個音)
唸法 Y/X:Y on X(X 在下,Y 在上)

如果 X 不是和弦的模樣而是一個音的話,則代表根音(最低的音),
例如:G/B 是以 B 為根音

三大功能:
轉位(不同的音當根音,聲音不穩定),如:C/E
上聲部結構(Upper Structures)演奏法,如:F/G、Am/F♯
記號方便閱讀(較少見),如:D/Cmaj = Cmaj13(♯11)

和弦配置(Voicing)

如果我們每個和弦都直接用最基本的彈法彈,很多時候不會比較好聽。

但我們如果把一些音的位置調換來彈,或者規劃這些音的緊密或寬鬆程度,或把一些沒那麼有特色的音省略,都可以讓和弦聽起來更有質感喔!

這樣的規劃就叫做「和弦配置(Voicing)」。

練習和弦配置的時候,可以用逆著五度圈的方式來練習。
(C → F → B♭ → E♭ → A♭ → D♭ → G♭ → B → E → A → D → G → C)

和弦配置:UST(Upper Structures Traid 上層三和聲)

UST 是和弦配置的其中一種做法,常常用於福音音樂(Gospel music)。

UST 作法:我們把和弦的所有音列出來(包括延伸音),左手彈根音,右手找三個音(多為大和弦)來彈。

註:熟悉大和弦很重要,而一個大調裡面只有 1 4 5 級是大和弦!

例:在上面我們已經分析過,Xmaj 和弦要彈 Xmaj13(♯11)
把音列出來:1 3 5 7 2 ♯4 6
依序可以找到 1 3 5、5 7 2、2 ♯4 6 這三組大和弦(1、5、2)
也可以找到 3 5 7、7 2 ♯4 這兩組小和弦(3m、7m)
要留意的是彈到越上面的音,聽起來就會越亮(Phat)、越刺激。

以下列出常見的 UST 彈法(下表把 X 當作是 1):

和弦 UST 彈法
Xmaj 1/15/1 、 3m/1 、 2/1
Xsus4 4/1
X6 、 X6/9 2sus2/1
Xm ♭3/1 、 ♭3sus2/1 、 ♭7/1
Xm6 ♭6dim/1
X7sus4 ♭7/1
X7 3dim/1 、 1/1 、 ♭7+/1 、 2/1
Xm7(♭5) ♭3m/1
Xdim7 ♭3dim/1

例子(以下是 C 大調常用和弦):

和弦 UST 彈法
C C/C or G/C
Csus4 F/C
Dm F/D
Em G/E
F F/F or C/F
F#m7(♭5) Am/F♯
G G/G
G7sus4 F/G
G7 Bdim/G
Am C/A
Bm7(♭5) Dm/B

UST 模組練習

1 6m7 4 57sus4 5
可以彈成:1 1/6 4 4/5 5

4 5/4 3m7 6m7 2m7 57sus4 5 1
可以彈成:4 5/4 5/3 1/6 4/2 4/5 5 1
註:前面的 5 要彈成 5/4 聲音才會刺激

註:其實練完 4 5 3 6 2 5 1 模組之後,就等於是把順階和弦常用的 6 個都練完了!

曲例:讚美之泉

前奏、間奏:1 4 1 4
主歌(前半):1 6m7 4 57sus4 5
主歌(後半):1 6m7 4 57sus4 5 1
副歌(前半):1 6m7 4 5 1
副歌(後半):4 5/4 3m7 6m7 2m7 57sus4 5 1

曲例:我要愛慕祢

前奏、間奏:1 4 1 4
主歌(前半):1 6m7 4 57sus4 5
主歌(後半):1 6m7 4 57sus4 5 1
副歌(前半):4 1/3 2m7 57 1
副歌(後半):4 5/4 3m7 6m7 2m7 57sus4 5 1

聽覺的認知

top note(最高音):50%,可以透過「右手的轉位」來符合「旋律音」
bass(最低音,根音):20~30%
中間的音:影響情緒

動聽的元素

經驗來說,「解決」的多寡是決定音樂動不動聽的主要關鍵!

解決(和聲方面,垂直的):不穩定回到穩定

不穩定度:具有不協和音程、緊張(半音圈上為等距音程)的和弦都是不穩定和弦。

半音圈(用來分析等距音程):

穩定和弦例子:
大三和弦(不是緊張和弦、沒有不協和的音程)
小三和弦(不是緊張和弦、沒有不協和的音程)

不穩定和弦例子:
減和弦(緊張)
增和弦(緊張、不協和的三全音)
屬七和弦(緊張、不協和的三全音)
掛留和弦:sus4、sus2(不協和的全音)

解決(旋律方面,水平的):附近音流動(Voice leading)

英文稱為 Voice leading,或是聲部旋律線(Inner melody)
使用半音的流動,像是導音 7 → 1、掛留音 4 → 3
旋律(附近音流動)也可以藏在其它非主旋律的聲部當中
很多看起來複雜的和弦其實用 Voice leading 來看就是彈旁邊的音而已
例子:
57 和弦中就含有 7、4 音,所以常被拿來當作回去一級的和弦
旋律的設計也可以多使用半音流動

空間規劃(和聲方面,垂直的):和弦配置(Voicing)

如果不協和的音沒有那麼擠(大於一到兩個八度),那麼不協和感就會比較弱
像是之前提到的 UST 彈法就是一種和弦配置的方法
好的和弦配置是在學習音樂時很關鍵的事情(學無止盡)
例子:如果音都擠在一起就比較有顆粒感,如果分得很開(四度以上)就有空間感

實務上

使用和弦的代換增加不穩定和弦出現頻率
盡量選附近的音彈(除非要做出層次)
層次安排(大小聲、節奏、

和弦行進

討論完音樂的垂直架構:和弦;
接下來我們要討論音樂的水平架構,和弦與和弦之間的關係:和弦行進。
就算是同一個和弦,放在和弦行進中也會有不同的感受。

功能和聲

和弦主要分成三種功能(function):

功能 比喻 大部分的特色 和弦
主和弦 穩定,含有 1、3、5 兩個音以上 16m3m
下屬和弦 道路 有 1 這個音,且不是主和弦 42m 、 1/5 、 4m6 、 ♯4m7(♭5) 、 57sus4 、 ♭6maj 、 ♭2maj7
屬和弦 指標 有 7、4 這兩個音 57 、 57sus4 、 7m7(♭5) 、 4m6 、 ♭7maj

註:這也是為何音程中 1 稱為主音,4 稱為下屬音,5 稱為屬音的緣故。
註:「屬」在中文聽起來是一種從屬的感覺,但是在原文其實叫做 dominiant,就是主導的意思,所以原意上根本不是「從屬」得意思,而是可以「領導」回「家」,也就是回到主和弦。屬和弦「指標」指的方向就是主和弦!
註:下屬的原文是 subdominiant,「下」是指在前面的意思,「下屬」就是出現在「屬和弦」前面,引導到屬和弦的意思。

和弦模組(施工中,做成表格?)

在許多歌曲中,和弦的排列組合千變萬化,數也數不完。
然而,我們如果整理歸納,就會發現大部分的和弦行進遵循的某些規則,我們把這些規則稱為「和弦模組」。
一但學會了和弦模組,你就可以從原本要練千萬種「和弦行進」變成只練幾組「和弦模組」,這就像是一首歌的 DNA!
而且從這些「和弦模組」中,加上「經過和弦」、「代理和弦」的處理,你又可以自己變出千千萬萬種和弦行進出來!

作用:樂句的骨架
練法:用這些模組當骨架,猜出一首歌的和弦架構,試著做一些變化

原則:開始 → 發展 → 找路 → 指標 → 回家
開始:1 4 開頭(如果是屬和弦會直接想回家,不穩定)
發展:只要不跟前後重複即可
找路:下屬和弦
指標:屬和弦(正格終止 5 → 1)、變格終止(4 → 1)

註:「指標 → 回家」也可以理解為「煞車」
註:我們看到結尾是 5 → 1 的時候,通常都會彈成 4/5 → (5) → 1

古典系列

正格終止:1 57 1
變格終止(教會終止):1 4 1
1 4 57 1
1 2m 57 1
1 1/5 57 1

1 6 4 5 系列

流行(50%):1 6m 4 57
代理:1 6m 4 2m 57
下行:1 5/7 6m 1/5 4 1/3 2m 57 1(流動感 經過和弦 大和弦轉位)
卡農:1 5 6m 3m 4 1 4 57 1(比較沒流動感 阿們頌、小幸運)
華麗:1 1/♭7 4/6 4m6/♭6 1/5 2/♯4 4m6 57 1(我要愛慕祢主歌)
華麗(最後段):1 1/♭7 4/6 4m6/♭6 1/5 57 1

4 5 3 6 2 5 1 系列、 3 6 2 5 1 系列(四度上行)

強進行(30%):4 57 3m 6m 2m 57 1(四度上行)
註:強進行前面的 57 要彈成 5/4 才好聽,所以應該寫成 4 5/4 3m 6m 2m 57 1

雲霧感(使用代理和弦):♯4m7(♭5) 4m6 3m7 ♭3dim7 2m7 57 1

最重要的特徵是後面 3 6 2 5 1 的結構

1 4 2 5 系列

古典風:1 4 2m 57
代理:1 4 1/5 57 1(因祂活著)
華麗:1 1/♭7 4/6 4m6/♭6 1/5 2/♯4 4m6 57 1(因祂活著、一切歌頌讚美)
華麗(最後段):1 1/♭7 4/6 4m6/♭6 1/5 57 1

1 3 2 5 系列

1 3m 2m 57(好好的過副歌)
1 3m 4 57(我怎能不為主活主歌)

強進行模組的由來:1 3m 2m 57 ⇒ 4 3m 2m 57 ⇒ 強進行

1 5 6 4 循環(外國流行風)

國外流行的循環和弦行進(可以由不同的和弦開始彈):
1 5 6m 4(Let it go 副歌前段)
4 1 5 6m(Sugar 副歌)
6m 4 1 5(夜空中最亮的星 副歌、生命真光 前奏 主歌)
5 6m 4 1(耶穌祢是中心 Bridge)

1 1 1 1 系列(根音不動)

安靜:1 1 1 1(bass pedel)
1 6m 1 3m(主歌)
1 4/1 1 4/1(前奏、間奏)
1 4 1 4(間奏常用)
1 2m/1 5/1 1(前奏、主歌)

其他

大部分會出現的和弦模組都列在上面了,當然,因為是統計的結果,還是會有一些漏網之魚,不過還是大致能解釋得通,就算用和弦模組的原則解釋不通,還可以去分析和弦之間的「解決」關係。永遠要記得,音樂是用來聽的,樂理的計算只是試著去解釋大部分的狀況,只要聽起來好聽,就算現階段的樂理不通也無所謂,很快就會有新的理論來解釋這些聲響了。我們也應該去欣賞這些聲響,聽聽作者過人之處。

歌曲分析

在分析歌曲的時候,我們通常有幾個步驟:

  1. 先去除掉經過和弦,留下主幹
  2. 把代理後的和弦還原(看看這個和弦是什麼功能)
  3. 和弦模組間可以互相銜接,有時候和弦模組可能一半以後就接到另外一個模組,常見的情形是 1 6 4 5 的 4 的時候跑去 4 5 3 6 2 5 1
  4. 如果還是分析不了,那就用聽的,覺得比較像哪一個模組就是
  5. 如果聽不出來,那就去鋼琴彈彈看,用哪一個模組比較順耳
  6. 如果還是不行,那這首歌應該就是「例外」,不在統計和弦模組的範圍

如何猜一個樂句使用的和弦模組?

  1. 開頭通常是用 1 或 4 級(除非有代理)
  2. 如果是 4 開頭先猜 4 5 3 6 2 5 1
  3. 如果是 1 開頭先猜 1 6 4 5,再猜 1 4 2 5,再猜 1 3 2 5
  4. 外國曲風先猜 1 5 6 4 循環
  5. 有時候就算是對的模組還是有可能聽起來怪怪的,有可能是:
    • 1 6 4 5 可能要用下行才好聽
    • 可以調整彈奏的長度(例如:原本一個和弦彈四下,變成兩下)
    • 通常樂句結尾拍子比較彈性
    • 有可能模組彈到一半提前結束,或換到下一個模組
    • 需要加上經過和弦(例如:目標和弦的 5/7)
    • 需要換成代理和弦

註:以下的曲例分析將用最簡略的級數寫法,最後有沒有回到 1 級也自行判斷
註:如果彈起來覺得奇怪,應該是沒有加上經過和弦或代理的關係,彈的時候要自己加上

曲例:讚美之泉

調:D key

段落 和弦模組
主歌(Verse) (1 6 4 5) x 2
副歌(Chorus) 1 6 4 5
4 5 3 6 2 5 1

曲例:我要愛慕祢

調:E key

段落 和弦模組
主歌(Verse) (1 6 4 5) x 2
副歌(Chorus) 4 3 2 5
4 5 3 6 2 5 1

曲例:坐在寶座上聖潔羔羊

調:C key

段落 和弦模組
主歌(Verse) 1 6 4 5
4 5 3 6 2 5 1
1 6 4 5
4 5 3 6 2 5 1
副歌(Chorus) (1 6 4 5) x 2

曲例:因祂活著

調:G key

段落 和弦模組
主歌(Verse) (1 4 2 5) x 2
副歌(Chorus) (1 4 2 5) x 2

曲例:將天敞開

調:G key

段落 和弦模組
主歌(Verse) (1 6 4 5) x 2
副歌(Chorus) (1 4 2 5) x 2
橋段(Bridge) (4 5 3 6 2 5 1) x2

曲例:我怎能不為主活

調:A key

段落 和弦模組
主歌(Verse) (1 3 4 5) x 2
小副歌(Pre-Chorus) (4 5 3 6 2 5 1) x 2
副歌(Chorus) 1 4 2 5
4 5 3 6 2 5 1
1 4 2 5
4 5 3 6 2 5 1

曲例:小幸運

調:F key

段落 和弦模組
主歌(Verse) (1 2 5 1) x 2
小副歌(Pre-Chorus) (4 5 3 6 2 5 1) x 2
副歌(Chorus) (1 6 4 5) x 2

曲例:想見你想見你想見你

調:G♭ key

段落 和弦模組
主歌(Verse) (1 6 4 5) x 2
小副歌(Pre-Chorus) (4 3 2 5) x 2
副歌(Chorus) (1 6 4 5) x 2
Tag (4 3 2 5) x 2

曲例:獻上感恩

調:G key

段落 和弦模組
主歌(Verse) (1 6 4 5) x 2
副歌(Chorus) 1 6 4 5
1 5 1

曲例:安靜

調:C key

段落 和弦模組
主歌(Verse) 1 6 4 5
1 4 2 5
副歌(Chorus) 4 5 1
4 5 6m(1 的代理)
4 5 1
4 5 1

曲例:耶穌祢是中心

調:C key

段落 和弦模組
主歌(Verse) 1 4 5
4 1 5 6
4 5
副歌(Chorus) (6 4 1 5) x 2
橋段(Bridge) (5 6 4 1) x 2

經過和弦

經過和弦不是主要的骨架,而是用來裝飾,通常都從要去的目標往回推(要習慣!)

以下是一些常見的經過和弦類型:

大和弦轉位(用 bassline 設計)

作用:增加流動感

快速找法:先規劃 bassline,看哪一個「轉位的」大和弦有 bassline 上面的這個音
例子:下行

註:如果看到大和弦轉位,右手可以彈 sus(可以轉位),增加流動感、顆粒感、現代感
例如:G/B = Gsus2/B、C/G = Csus2/G

有時候不見得要用大和弦轉位,用其他和弦轉位(如順階和弦、調式和弦)也可以(較少見),重點還是「用 bassline 去設計」

目標和弦的屬七

把目標和弦當成「暫時的 1 級」!

目標和弦的 57 → 目標和弦
(從下方趨近)

作用:有一種讓心情昇華、意料之外、提示目標和弦的感覺

例子:A7 → Dm

快速找法:記熟五度圈(逆時針方向)

曲例:小幸運「一幕幕都是你 27 → 一塵不染的真心 5 」

目標和弦的 5/7(屬和弦 / 導音)、4/6 → 5/7

把目標和弦當成「暫時的 1 級」!

目標和弦的 5/7 → 目標和弦
目標和弦的 4/6 → 目標和弦的 5/7 → 目標和弦
(從下方趨近)

作用:有一種讓心情昇華、意料之外、提示目標和弦的感覺(更強烈)

例子:C/E → F
例子:B♭/D → C/E → F

快速找法(5/7):以目標和弦的導音為第 3 音做一個大和弦
快速找法(4/6):先找出 5/7,再一起向下移動一個全音

註:一般這裡的屬和弦不彈 7 音,聲音才好聽

例子:想去到什麼和弦都可以加,5/7 佔經過和弦的多數,也可以自己加

目標和弦的 5/7 和屬七和弦可以混用,像是:
目標和弦的 5/7 → 目標和弦的 57 → 目標和弦

例子:想見你副歌前面 1 → 5/7 → 37 → 6m

下行融合目標和弦的 5/7、屬七和弦之後有一個口訣(記根音):
1 5/7 37 6m 1/5 17 4 1/3 67 2m 57 1
Do, Ti Mi La, So Do Fa, Mi La Re, So Do
(之後學到爵士大小調 2 5 1 也適用同一個口訣)

減七和弦系列

把目標和弦當成「暫時的 1 級」!

  1. 導音減和弦:目標和弦的 7dim7 → 目標和弦
    • 目標和弦:任意
    • 導音:在主音的下面半音
  2. 上導音減和弦:目標和弦的 #1dim7 → 目標和弦
    • 目標和弦:只用在小和弦
    • 上導音:在主音的上面半音
  3. 自身減和弦:目標和弦的 1dim7 → 目標和弦
    • 通常用在結尾

註:目標和弦如果是小和弦,屬七和弦的聲響可以用導音減和弦來替換
曲例:想見你副歌前面 1 → 5/7 → ♯5dim7 → 6m

目標和弦的 ♭26(上導音六和弦),彈成 ♭3sus2/♭2

把目標和弦當成「暫時的 1 級」!

目標和弦的 ♭26(♭3sus2/♭2) → 目標和弦
(從上方趨近)

例如:要去到 Dm 可以彈 E♭6 = Fsus2/E♭
例如:4 5 3 6 2 5 1 的 6m 改成 ♭36,彈成 4sus2/♭3
曲例:主祢是我們的太陽 ♭36

降二代五:目標和弦的 ♭29(♯11)(上導音屬和弦),彈成 ♭1+/♭2

把目標和弦當成「暫時的 1 級」!

目標和弦的 ♯19(♯11)(7+/♯1) → 目標和弦
(從上方趨近)

註:X9(♯11) 的 UST 彈法是 ♭7+/1 = 2+/1 = ♭5+/1

這其實就是從「三全音代理」來的!

例如:要去到 F 可以彈 F♯9(♯11) = E+/F♯
例如:去到 4 5 3 6 2 5 1 可以用 ♭59(♯11) = ♭6+/♭5 取代常用的 1/3
曲例:在呼召我之處,可以用 ♭6+/♭5 作為接到副歌或橋段前的提示

Line Cliché(單一聲部水平半音移動)

原則:某個音(例如根音)往下移動,其他音不動,來設計和弦

Line Cliché 6m → 4:6m ♭6+ 1/5 ♯4m7(♭5) 4
例子:想見你副歌第二段可以用 Line Cliché 6m → 4

平行和聲

和弦的「平行移動」,可以產生很好聽的聲響!
所以我們可以再蠻接近、性質又一樣的和弦(例如小和弦)中插入平行和聲。
有時候要先用代理和弦、插入一些經過和弦來產生一些性質一樣的和弦。

例子:3m ♭3m 2m
常用於 4 5 3 6 2 5 1,把 6 換成 ♭3m

例子:6m ♭6m 5m 17 4
常用於 4 5 3 6 2 5 1,把 1 代理成 6m,在接回 4 之前彈上面那串。
1 6 4 5 的 6m 到 4 也可以彈這串。

代理和弦

作用:讓音樂有更多變化,不會一成不變

功能和弦代理

相同「功能和聲」的和弦,不打到旋律(和弦根音的 3、4 音不同時出現)
3m 如果打到旋律可以用 1/3 代替

調式代理(借別人的煞車)(施工中)

在前面「功能和聲」的表當中,已經將一些從其他「調式」借來的終止式(煞車)列出來了。關於調式、調式代理的概念,在往後會有更多的介紹。

三全音代理(Tritone 代理)

俗稱「降二代五」,用來代替原本的屬和聲功能。

屬和弦中有一個三全音(3、7 音),我們可以找另外一個也有這組三全音的屬和弦來代理原本的,而且具有相同效果:解決到 1 級。

例子:C 大調的屬和弦是 G7(G B D F),G7 中的三全音是 B 和 F。同樣也有 B 和 F 的屬和弦是 C♯7(C♯ F G♯ B),所以 G7 可以代理成 C♯7

觀察:G 和 C♯ 本身也差了三全音,所以之後要找哪個屬和弦的三全音代理,就可以找到它的三全音做出來的屬和弦!

彈奏:用 ♭7+/1 的 UST 配置彈三全音代理會比較順耳
註:♭7+/1 = 2+/1 = ♭5+/1

基礎階段完成!

到這邊,你已經具有基本流行音樂的樂理基礎了!
接下來要做的事就是多去聽歌,試試看它可能是用哪一個和弦模組,
也可以看譜,分析用了哪些和弦模組(找出架構就好)。
辨認完和弦模組後,試試和加上經過和弦以及做一些代理。

彈奏方面除了打基本的節奏之外,也可以使用分解和弦、彈奏旋律。

在練習的時候可以只練一首歌,可以的話把十二個調都彈彈看,熟悉每個調的級數。

接下來要學的就是一些如何放入更多色彩在音樂裡面的技巧,請拭目以待!

小調與調式

調式與音階(施工中)

不同的音階會產生不同的調,有著不同的感受與色彩

大調(大3)、小調(小3)、[特色音](相對於 Ionian、Aeolian)

古典大小調:

大調:1 2 [3] 4 5 6 7 1

大調順階和弦:1maj7 2m7 3m7 4maj7 57 6m7 7m7(♭5)

小調:1 2 [♭3] 4 5 ♭6 ♭7 7 1
自然小調:1 2 [♭3] 4 5 [♭6] ♭7 1
和聲小調:1 2 [♭3] 4 5 ♭6 [7] 1
旋律小調:1 2 [♭3] 4 5 6 7 1

自然小調順階和弦:1m7 2m7(♭5) ♭3maj7 4m7 5m7 ♭6maj7 ♭77
和聲小調順階和弦:(1mmaj7) 2m7(♭5) ♭3+maj7 4m7 [57] ♭6maj7 [7dim7]
小調和弦(9 個):1m7 2m7(♭5) ♭3maj7 4m7 5m7 [57] ♭6maj7 ♭77 [7dim7]

說明:和聲小調中有()的和弦是不常用的和弦,有[]的是可以借給小調用的和弦

教會調式(由亮到暗):

調式名稱 調性 音階(括起來的是特色音) 感受
Lydian 大調 1 2 3 [♯4] 5 6 7 1 很夢幻,像浮在雲上
Ionian 大調 1 2 [3] 4 5 6 7 1 很快樂
Mixolydian 大調 1 2 3 4 5 6 [♭7] 1 小叛逆、有流行感
Dorian 小調 1 2 ♭3 4 5 [6] ♭7 1 像是在傍晚的沙漠旅行,帶有一絲希望
Aeolian 小調 1 2 [♭3] 4 5 [♭6] ♭7 1 憂鬱感
Phrygian 小調 1 [♭2] ♭3 4 5 ♭6 ♭7 1 陰沉、厄運,西班牙風格(想像在鬥牛)
Locrian 小調 1 ♭2 ♭3 4 [♭5] ♭6 ♭7 1 害怕、非常黑暗

註:Locrian 因為 1 ♭3 ♭5 音不穩定,所以一級屬於緊張和弦,無法回到一級終止,嚴格來說不算一個「調」,但可以用在音階的彈奏。

我們觀察可以發現多一個降記號或少一個升記號的順序剛好就是從五度圈逆時針看,依序是 ♮1 → ♮4 → ♭7 → ♭3 → ♭6 → ♭2 → ♭5

教會調式記憶法(原本的大調還原的地方就變成降或升):

調式 口訣 音階
F Lydian C 大調的 F 到 F F G A ♮B C D E F
C Ionian C 大調的 C 到 C C D E F G A B C
G Mixolydian C 大調的 G 到 G G A B C D E ♮F G
D Dorian C 大調的 D 到 D D E ♮F G A B ♮C D
A Aeolian C 大調的 A 到 A A B ♮C D E ♮F ♮G A
E Phrygian C 大調的 E 到 E E ♮F ♮G A B ♮C ♮D E
B Locrian C 大調的 B 到 B B ♮C ♮D E ♮F ♮G ♮A B

我們觀察可以發現主音的順序剛好就是從五度圈順時針看,依序是 F → C → G → D → A → E → B

調式順階和弦

調式 順階和弦
Lydian 1maj13(♯11) 213 3m11(♭13) ♯4ø(♭9,11,♭13) 5maj13 6m13 7m11(♭9♭13)
Ionian 1maj13 2m13 3m11(♭9♭13) 4maj13(♯11) 513 6m11(♭13) 7ø(♭9,11,♭13)
Mixolydian 113 2m11(♭13) 3ø(♭9,11,♭13) 4maj13 5m13 6m11(♭9♭13) ♭7maj13(♯11)
Dorian 1m13 2m11(♭9♭13) ♭3maj13(♯11) 413 5m11(♭13) 6ø(♭9,11,♭13) ♭7maj13
Aeolian 1m11(♭13) 2ø(♭9,11,♭13) ♭3maj13 4m13 5m11(♭9♭13) ♭6maj13(♯11) ♭713
Phrygian 1m11(♭9♭13) ♭2maj13(♯11) ♭313 4m11(♭13) 5ø(♭9,11,♭13) ♭6maj13 ♭7m13
Locrian 1ø(♭9,11,♭13) ♭2maj13 ♭3m13 4m11(♭9♭13) ♭5maj13(♯11) ♭613 ♭7m11(♭13)

Chord Scale(和弦音階)(施工中)

我們在討論和弦的「組成音」時候是用「長時間」的角度去看
但是在討論一個和弦上可以彈什麼「旋律音」可以用「短時間」的角度去看
而 Chord Scale 給我們許多選擇的「可能性」,讓我們可以快速即興
這樣的想法可以讓我們不用花很多時間推算延伸音,只要鍊熟音階即可

簡單來說 Chord Scale = 和弦音 + 延伸音(放在同一個八度)
不過可以容許一些「短暫不穩定」的聲響存在,是跟討論和弦不太一樣的地方
例如:討論 Chord Scale 時就不太會看 3、4(11)音「打到」的問題

舉例來說:
Cmaj13(♯11) 可以用 C Lydian Scale 來即興
Dm13 可以用 D Dorian 來即興
G7 可以用 G Mixolydian 來即興

其他音階(參考用):
旋律小調調式:1 2 ♭3 4 5 6 7 1
和聲小調調式:1 2 ♭3 4 5 ♭6 7 1
Diminished Scale(對應到減和弦):1 ♭2 ♭3 3 ♭5 5 6 ♭7 1
全音階(對應到增和弦):1 2 3 ♯4 ♯5 ♯6 1
五聲音階:1 2 3 5 6 1
Bebop音階(加一個半音,讓正著、倒著彈都能夠讓和弦音落在正拍上)
藍調音階

調式代理(施工中)

用調式的終止式來取代原本的(正格終止、教會終止),像是外國車的煞車,增添不同色彩。

常用的有:

小調調式 終止式 特色和弦
Aeolian 2m7(♭5) → 1 、 4m6 → 1 、 ♭77 → 1 ♭6maj → 1
和聲小調 7dim7 → 1
Dorian ♭7maj → 1 47 → 1
Phrygian ♭2maj → 1 、 7m7 → 1

例子:2m → 5 → 1 彈成 4m6 → 5 → 1 可以做出陰天感
例子:獻上感恩(♭7maj → 5 → 1)
例子:坐在寶座上聖潔羔羊(唯有祢是全能真神 2m → ♭7maj → 57sus4 → 57
♭7maj 常常彈成 4/♭7(5/1 比較亮)

小調

大小調一級代理(有 1 3 5 兩個音以上):

一級 代理
1maj(大調) 3m7 、 6m7
1m7(小調) ♭6maj 、 ♭3maj

如何彈出小調的感覺?

四度下行
找有包含旋律音的調式和弦(可以用不同的調式調亮度)

練習:把「小星星」、「小蜜蜂」、「歡樂頌」變小調

爵士化

在學習爵士樂之前,我們可以先借用一些爵士的概念,把流行的曲風加點「爵士」的味道。

大小調 2 5 1

重點:目標和弦是大或是小和弦會決定裝飾和弦的特性,大和弦用大調音階找,小和弦用小調音階找

大調 2 5 1:2m → 57 → 1maj

級數 組成音 相對音程 和弦
2 2 4 6 1 3 5 7 1 ♭3 5 ♭7 (9 11 13) 2m
5 5 7 2 4 6 1 3 1 3 5 ♭7 (9 11 13) 57
1 1 3 5 7 2 4 6 1 3 5 7 (9 11 13) 1maj

註:刪除線代表 11 音會和 3 音打到,故不彈或改成 ♯11 音

大調 2 5 1 片語(背起來可以快速使用):
去到 1maj:2 → 5 → 1
去到 4maj:5 → 1 → 4

小調 2 5 1:2m7(♭5) → 57(alt) → 1m

級數 組成音 相對音程 和弦
2 2 4 ♭6 1 ♭3 5 ♭7 1 ♭3 ♭5 ♭7 (♭9 11 ♭13) 2m7(♭5)
5 5 7 2 4 ♭6 ♭7 1 ♭3
(加入和聲小調的 7 音)
1 3 5 ♭7 (♭9 ♯9 11 ♭13) 57(alt)
1 1 ♭3 5 ♭7 2 4 6 1 ♭3 5 ♭7 9 11 13 1m

註:刪除線代表 11 音會和 3 音打到,故不彈 11 音
註:alt = ♭9 ♯9 ♭13

小調 2 5 1 片語(背起來可以快速使用):
去到 1m:2 → 5 → 1
去到 6m:7 → 3 → 6
去到 2m:3 → 6 → 2
去到 3m:♯4 → 7 → 3

爵士化 UST 彈法(施工中)

X7(alt) 先用 X7(♭9) 來彈
X7(♭9) = 3dim7/1

進階爵士彈法

一個和弦的 3、7 音最重要(決定和弦的特色)
爵士至少會加上 9 音(或是更多的延伸音)
1 音(根音)通常會留給 bass 手彈,完全 5 音通常省略
所以練習的時候可以彈第 3 5 7 9 音,以及它們的轉位(尤其是二轉)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