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y   HackMD

113海大資工生 推甄心得

個人資料

  • 校內成績(海大資工)
    • 系排:19/139 (13.7%)
    • 班排:12/74 (16.2%)
    • 平均:86.7
  • 程式技能
    • TOPC - Honorable Mention
    • CPE - A 四題(5.2%)
  • 專題
    • 程式教育平台:2023 資訊智慧創新跨域專題競賽 - 特優
    • 水下影像還原:2023 全國大專校院智慧創新暨跨域整合創作競賽 - 決賽
  • 研究與著作
  • 創業
    • 海大創客 - 20多萬經費
    • 第四屆潮創客大賽(學生創客組) - 優選獎(前四名)並登上新聞
  • 多項校內外獎學金
  • 物理助教 / 海大課輔老師

推甄成績

學校系所 組別 結果 去年(112年)遞補名次
成大 資甲 ✔️正87 (去這邊)
成大 AI ☑️備27(有備上) 備6
成大 敏求智慧科技系統 ☑️備15 備3
中央 資工 ❎沒去面試
中央 軟工 ❎沒去筆試
中央 AI ❌落榜
中山 資工 ☑️備56(有備上) 備46
中山 電機丙
(人工智慧與網路組)
✔️逕取
台科 資甲 ❌落榜
台科 AI ❌落榜
交大 資聯 ❌落榜
交大 智能所 ❌落榜
交大 綠能所 ☑️備53,備46,備42(有備上) 備67,備63,備66
中正 資工 ❎沒去面試
中興 資工 ❎沒去面試
海大 資工 ✔️正3

推甄心得

推甄的資料,不管是CV、研究計畫、自介等,
都可以秉持三個原則:簡單、清楚、具體。

進面試或備取的推估:海大

  1. 交大資聯:前10%
  2. 交大綠能:前15%
  3. 成大資甲:前15%
  4. 成大AI:前20%
  5. 成大敏求:前20%

我個人認為:校內成績要先達標,才會去細看資料,否則就直接略過,就算你經歷再厲害都一樣。換句話說,校內成績如果有達面試標準,也是有機會靠面試跟經歷翻盤。

面試

  • 自介核心想法:
    自介簡明扼要,不要過多空泛的形容詞,只提具體的事實。
    自介不需提到細節,如果教授有疑問會主動發問。
    也能夠藉此引導教授接下來的問答。
    • 可以條列說明,分段落:
      比如使用:首先、第二、第三、此外、最後(總結)、在未來(未來規劃)
    • 設計一個架構:
      比如:我是分為開場白/計畫與著作/比賽/未來規劃
      開場白➡️我是XX,(選填:創意),就讀XX,專注於XX。
      計畫與著作➡️我曾做了XX,並得到什麼結果(可能是名次、刊物、多少經費、與什麼組織)
      比賽➡️此外,在什麼XX中擔任XX角色,獲得什麼成績。所以具有XX的經驗與能力
      未來規劃➡️在未來,想做什麼樣的研究,透過過去的XX經驗,去達到XX結果。
    • 可以分不同類型的經歷並做小結
      比如:參加全國性(競賽的層級)的XXX競賽得到第X名、XX檢定幾分,因此具有優秀的OO能力
  • 問答的核心想法:
    如果是論文跟專題,教授會想知道你們的主要貢獻與方法。
  • 最常遇到的狀況:
    空泛的內容(不夠具體)
    學生:我很努力、很認真、英文很好、會寫程式。
    教授:(怎麼證明?寫什麼程式?)

113推甄面試/筆試紀錄

Q&A

Q:知道教授會問專題,那應該如何準備?
A:專題研究過程中,有遇過的問題或未解的問題,都可能是教授的考題。不過可以關注在以下幾點:

  1. 這個專題有什麼新的貢獻、特別之處?
  2. 為什麼你們的方法比較好(或是為什麼用這個方法)?

Q:研究計畫如何寫得好?
A:內容精簡,方法有具體作法跟引用。
最基本的門檻是20篇論文的引用。
可以先設想一個大方向,去參考別人的作法。接著提出大致的方法(可以去組合不同文獻中使用的方法),然後將這個方法的實作細節各個擊破,就能寫出一篇相對完整的研究計畫。

推甄的後續

最困難的絕不是推甄,
而是選研究室跟教授。

  1. 「一放榜」就寄信找教授面談。
  2. 信件:有禮貌、簡單介紹、準備CV跟成績單。
  3. 可以約線上或線下。
  4. 要去實驗室問學長姐狀況。

心得:
如果你的成績不夠優秀(比如我)或是備取很後面的人,教授面談時會對你比較嚴苛。

我是正取,還被質疑這個成績為什麼有正取。

有遇過教授很明顯不想收我的,想把你打發掉。
有遇過需要等教授兩三週,還突然延後。
有遇過教授想收女生的。

這時候只能加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