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木工技藝的現在藝術與教育扎根】 ### 〔前草踹共職人講堂〕2024春季場一 ![434656254_817234657111969_4500601362550680566_n](https://hackmd.io/_uploads/rk45gx4lR.jpg) * 時間:4月11日(四)0930~1130 * 地點:高雄市立圖書館草衙分館1樓藝文教室 * 主持:鎮港園社區大學 吳季昕主任 * 講師:興仁國中快樂木頭人教室負責人 王炳文老師 * 影片連結:【前草職人•國際連結】youtube頻道[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dC5Urg3vmgSyrslYRT_JCg](https://) * 文播:林心乙 ## 開場/吳季昕 今天是本季第一場。從108年在地的童心藝術小學堂開始,談允棟市場的職人。109年則有鎮港園社大、中山大學、草衙圖書館、前鎮國中補校等等的加入,邀請小攤販和各式各樣的職人都可以來談自己的故事。前草踹共的重點放在前草,跟在地有關係,有血緣地緣的人們來談。這應該已經是第七期還是第八期了。去年暫停了一季,這一季則邀請到王炳文理事長,理事長在興仁國中的木工基地已經推行了八年,理事長則是有二十多年的木工教育經驗。 我們鎮港園社大透過這樣的職人開講,找到很多的在地老師,例如前鎮二手貨的雅婷老闆娘,小美老師、國偉老師等等。 下下禮拜我們有前鎮國中補校和秦麗美老師的課程,跟大家分享藝術教育的心路里程。 接著邀請王炳文老師開講! ## 分享1/王炳文 第一場,也是我第一次在這裡分享。我的標題改成「跨領域人生」。你設定的從來不會實現,都是路口遇到了就轉彎。我的人生跟我學生時代想的都不一樣。我家裡是從事中藥的進出口貿易,在屏東經營。會計有三四個,員工有六十個。那時候有發生火災,海軍陸戰隊都來幫忙救火,撲滅了一個禮拜。這個經歷影響到我的求學過程,我大學因此就學管理,希望學成之後可以幫忙家裡。 但是求學過程常有轉折,因為時代的變遷,家裡藥材的進出口事業,因為大陸的開放而影響到生意。所以我轉而去考中醫師,是有考到證照的。我們家很多朋友都在做出口,從寮國越南來進口,那時候也因此很多奇木藝品的進出。長輩不太懂但我很有興趣,因此而投入了。採購的過程又認識了很多雕刻師傅和藝術家。我們要找貨、要找藝術家,這個過程接觸了很多藝術家。跟他們的博軟培養感情,我做了兩年,感受到他們的辛苦。一刀一斧科出來卻賣不了甚麼金錢。所以八十五年左右開始沒落,這些市場慢慢消失。這些雕刻師傅轉而當大樓管理員、工廠管理員,因為他們除了雕刻以外全部都不會。他們送了整套的雕刻工具給我,而那時我因為長期跟他們相處已經產生了雕刻的興趣。 我一邊在工廠經營,一邊做雕刻。後來我的石雕經驗,在枋寮藝術村駐村了兩年。自由創作與表達的課程在社大,成為我第一次接觸社大的經驗。那時候的填鴨式的教育氛圍,讓我感受到社大的必要性和不一樣。能有社大的氛圍一方面提供了幸福的感覺,一方面也補足了缺憾的教育。 要去社大開課,一開始甚麼設備都沒有,我也很有意見,為什麼老師要準備這些東西。2004年我就進入了社大,我搬了11次家,而且搬家都是像搬工廠。上下車都是我的事情。我們從中台濕地開始發展,從校本部共用教室,借朋友公司下的儲藏室和廁所和自己的貨車來用。但每次上課都要搬上搬下,這樣日子也太辛苦。後來我就在鳥松的山腳路租了四千塊的空間,至少機具空間不用搬運移動,有空間才能更深入的教學。那時候每次都滿期,但是空間太小所以20人都擠得要命。我跟社大反應,空間都我租、機器我出、招生也是我,這樣不合理。 那時候我從家裏離開就想要白手起家,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問題。我一邊做工地裝修,賺了比較多的錢,就來營運我的工坊。那但是你做起來就有人眼紅,承租者看到那麼多人進進出出,也造成了一些困擾像是同學停車造成的鄰居抗議,很多藝術家看到,後來租屋者就給我提高租金,後來半年又要提高,我被逼了又要找其他的地。我就努力要搬家,他的地到現在還是空在那裏。他本身條件就很不好。 後來我在陸校旁邊的一塊地,是同學爸爸的農地,談了在鳳山覺得可以,我就去那邊。但是開始大失血的時代。後來台糖土地的問題,我至少搬了三四次。又因為課程的問題又不能停止。後來過渡期在鄰近租屋,台糖的土地狀況處理好了就又搬去。因為很辛苦,搬到第六次的時候,我就決定自己花錢蓋工廠,我甚至把這個自力造屋當作論文的主題。當然我們所有的建築知識,大家一起合作,就蓋了一個理想上是100平的房舍,有八米高,花了一百萬左右。 但因為你蓋了,稅金就來了,台糖的農地就有很多的溝通協調。這樣子搞到我認為人生就都不用玩了,怎麼玩都玩不過地主。後來就在楠梓青埔雅歌鋼琴場,那裡土地很值錢,公司裡有兩派,一派認為要賣土地賺錢,另一派因為覺得是家族土地想要保存。兩派就在角力。但是我們那時候只看到有閒置空間,就想經營看看,簽約簽了五年。所以後來我們兩年就離開。後來又經歷了岡山的和平國小、興仁國中(補強工程而暫離)、河濱國小,最後又搬回來興仁國中。總共經歷了22年。 到現在,我認為木工課是一個介面。人跟人之間、人跟物品之間,是一個介面。以社大來說是公民素養的提升。目前都在談互利共好、共享,把現代越來越分化的社會風氣,轉而讓大家可以看到彼此。現代的少子化也讓人越來越孤獨。如果有一個社大做互利共好的事情,也是很好的介面。這也是為什麼我離不開社大,覺得很有價值的地方。所以我們在課程裏面也推廣人跟環境的關係。木工課是了解環境、生態、資源,來創造資源,不管是環境或是人的價值。 所以我的木工課都會談四個介面。木、材、工、藝(由左到右)。 樹,就有很多原則。凡有原則必有例外。我們會系統性的歸納,但必然會有例外。上木工課可以從生命的起源,談到死亡,然後再談再生。樹一定是木本嗎?那椰子樹是樹嗎?樹和木頭的關係呢?我的定義是樹是活的。但香蕉是草本,但有主幹所以我們稱之為樹。 材,我們會談怎麼取材利用,美感、材質、特性,從中引發適材適用、因材施教的課題。 加工,則是木工課程主要學習的目標,希望用這些工具如何創造滿足生活的東西。 藝,則是意念的表達。我們會說你這是藝品還是藝術品?你這是藝術家、藝匠,還是木工?我們常常被看不起說你是做工的,但是你要怎麼變成藝術家?怎麼變成家、師,就看你自己怎麼修練。 接著看課程的操作。材料怎麼取得呢?一開始我很撿東西(人家不要的家具木材),但是後來空間不夠了,能力有限。第二個來源是行道樹的修剪,我跟朋友會開小卡車去撿。有次怪手吊了三根樹幹,車子就爆胎了(笑)。那木頭弄半天,後來太佔空間我的家人就把他清掉了。第三也可從材料行買,或是找木棧板。木棧板是很好的,通常拿去丟掉,不拿來利用很可惜,我常拿來做教學的材料。第四就是漂流木。三十小時的漂流木創作,我們從經得到第二名拿到獎金。做這些活動有一些宣導教育的意義,怎麼在捨跟得之間找到平衡。另外我們會去做廢棄家具的修理。 州仔濕地時期:我在不到十坪的空間上課,大概從兩張桌子開始。大概就兩三台機器。髮夾、髮飾、時鐘等等都是我們的成果。 __國小時期:我們在拆木棧板。 雅歌一號藝術基地時期:地有三百坪。做了折疊椅。這時候我們教了這些,大家就能做他們想要的東西,這是最有成就感的地方。 除了室內課,我們也關心室外。我們把桌子拿到戶外用。從討論、發想、體驗到創作。我們也造了第一個窯。講到環境就必須講到能源的善用。我們就想到了土窯,所以後來也一起考了pizza。 和平一號藝術基地時期:又有人看到我們辦得很熱鬧,所以也想來玩。他想要把所有的地租下來,藉由這樣的機會把我們趕走。毀約的董事長後來也變成兩方(下一個租客)互告。後來的結果也是賣掉了。 那時候就差點來興仁,一個是岡山、一個是前鎮,我有兩個選擇。那時候我每天開車到青埔,光是油錢就很可怕。岡山比較近,我就搬去。那時候不知道那麼快拆,約簽了五年,但沒想到又兩年就是要搬。那時候不曉得政府有錢還是怎樣,校舍重新計畫,921後的危樓就決定要拆。就因為這樣我又搬到了興仁。 那時候為了教育,小朋友喜歡爬樹。很多小朋友會在這邊爬樹(桃花心木),就覺得應該要蓋一個樹屋,讓小朋友更親近自然。所以我們就把樹屋蓋起來。裡面有很多的工法,我們都摸索學習逐步蓋起來。每個人做完作品都很開心。 (學生作品呈現:風車、彈珠台等) 那時候我們也培養了很多助教。那時候三四年級我們就讓他們拿鋸子,有些學校也是會擔心。旁邊的老師看著學生的操作都很緊張、很害怕。我們理解校方的壓力,那個樹屋後來拆掉了。那時經歷了要用女兒牆把樹屋圍起來、周圍又要鋪軟墊等,我覺得那這樣子喔,那不然我們把樹屋拆掉木材還可以用。最後是因為校舍要拆就拆了。彈珠檯的遊戲規則,也是由同學們去想。 另外也有做食器,從生活出發。有一個男生手很巧,從木頭的杯子、叉子等做了整套。食器也要裝看看,看實物好不好吃。這也是生活美感的呈現,透過手做呈現出來,然後共享這個成果。 社大的資深帶領資遣、懂得帶領不懂的,這個人跟人之間也是很重要的。那時候社大有三組木工課同時進行。 **高師大通識教育課程案例:** 興仁國中之後,我就發展了**微型木工**的課程。我未來發展目標是一個桌子就是一個木工教室。高師大找我的時候,我就覺得可以試試看,要克服空間的問題。那時候高師大的老師跟我說,木工課的目標就是要讓他們放下手機。我想說,怎麼會那麼卑微?學習怎麼變成這樣?那時候我們為了教改等等,我們那麼努力。(看照片)但大家看到,這埋頭苦幹的同學,大家真的很忙,忙著做木工。那時我就覺得很欣慰(笑)。 我想讓他們知道,他們以後就算不是從事這一行。萬一未來工作覺得很累,可以想到這堂課,觸發情感創作東西。模型的概念有點像是預備,預備未來的事情,可以串聯夢想和實際的事情。如果未來沒辦法有錢有完美的房子,就可以從中去實踐,未來如果要蓋就是放大而已,完全沒有浪費過程。那也是我們想要傳達的事情。 期末讓同學分享,能夠表達,並且看見自己也看見別人。前兩個會先學習模仿,最後一個就是創作,要把意念表達出來。我會要求他們依定要照比例。 下半段我們來談興仁國中的經驗。 ## 問題與討論1 吳季昕: 現在老師講得搬家講得很雲淡風輕,但是當年我認識他的時候,他是一個憤青。 參與者1: 我跟老師從雅歌的時期就認識。那時候參加木工課程,有聽學長姐講。我們在那時候很熱,而且面臨搬遷,工程非常浩大,一次我就受不了。後來搬到和平,狀況比雅歌好,教室很通透而前面就是操場。老師和學生的相處很開心,但過程行政單位沒有很愉快。過程我們看到老師的用心。搬家搬那麼多次還能堅持,看到老師那麼努力都可以,我就覺得我也可以。 ## 分享2/王炳文 為什麼我要在興仁教學技職探索課程,就是在做教育紮根。社會意義是什麼?現在能在社會上生存的木工,就是裝潢。操作機器工廠的不太算。我看到他們設計圖都傻眼,你們有碰過木頭嗎?為什麼很多單位研發成果很高,就是因為無法跟現實對接的問題。 我們現在看到的很多裝修的木材,真的是木材嗎?大多都是複合材、塑膠磁磚、貼皮等等。現在離木頭越來越遠了。現在的工法也不求精準,而是求快。裝修技法也是金玉其外敗絮其內,大概四五年就要拆了,非常消耗。 我們現在做的教育紮根,如果你是為了一技之長,那我就要裝裝潢。但那跟木材技藝無關。我們跟木頭越來越遠、跟自然越來越遠,都是為了利益在做。以前木工師傅都是到你家服務,現在不是這樣子。 **現代木工與傳統木工之機料工法差異:** 「假版」和木板的差異。以前的榫卯,現在則是直接釘鎖。也反映了過去談互相、留餘地,現代的緊逼和強合。人才和木材也有相當多的對照性。你的存在必定有他的價值,適材適用。 進興仁國中從社團開始。我就聽到有別的老師在哭。興仁國中很厲害,厲害到我也快哭了。有老師說國中生簡直就是一群惡魔。我想說不是從國小上來比較大的小孩而已嗎?結果果然是(笑)。但當然我們也經歷過,可以理解。我們要觀察他們,逐漸摸索,他們也要學習了解我和課程。建立關係和對話再互相了解。 第二步則是建立木工社團的學習文化。這個文化要建立,也可以避免不好的事情例如破壞。 第三步,態度跟社大強調的依樣,主動、創意、樂趣。樂趣結果他們都做了刀劍砍來砍去(笑)。 第四,則是互助、安全、共好。因為木工還是有危險性還是要注意。 這些學生有的確實有點狀況,我們要賦予角色任務,要鼓勵和感謝。像公民素養的部分,規則共同決定,他們可以贊同反對但是立案了就要去遵守。而引發學習動機,要讓他們為自己、為學習、位想要而做。要能喜愛、珍愛。 技職探索課程是依循108課綱。要培養觀察力、感受力、分析力、專注力。首先帶學生從木、材、工、藝基本概念開始,接著認識環境、認識樹枝創意、植栽的家等,然後帶領學生製作微型木工。課程中可以認識木之美,學習工具使用、備料的計算、組裝的技巧、質感的創造、比例的轉化、生活的應用、培養專注力。因為東西很小,所以需要強大的專注力,一點點就能觀察到。 在影響學習的因素部分。當然我們要理解國中生。如果老師不是好好給我講道理,我就叛逆給你看,這當中是青春期的特質。第二則是有家庭的狀態。跟學生做朋友後,有的不是你想像的狀態,有的比電影還精彩,是連基本的需求都沒辦法被滿足。如過進到這個狀況,我們的無力感就會跑出來。第三是同儕之間的互動與手機遊戲。知識解放靠手機,學習低落也是因為手機。第四則是學習環境與方式。有的同學下課就在外面閒晃,他們不帶作品回家有的真的是家裡沒地方放。第五則是師生關係,是老師高高在上嗎?還是學生最偉大嗎?我國中的時候,成績好的都是我最喜歡的老師教得科目。所以師生關係真的蠻重要。 有一個同學說我想要刻小狗,我們就全搬來刻。也可以做出很可愛的作品,儘管技術不是那麼好。我們從測量開始,圖不給他們,要讓他們自己畫,自己計算比例。桌椅還會包含人體工學,要他們測量人體的身高比例,還要算出全班的平均值。把數學融入到裡面,計算角度、三角函數和幾何。 (作品欣賞:植栽架製作) 希望用比較生活化的教學方式,引發他們的創意,我們只要把環境條件做好。 祝福所有人、三生有幸,生存、生活、生命都充滿幸福。 ## 問題與討論2 參與者2(小美): 聽講很感動。我也有國中和社大的課程,想要請教炳文老師,教國中和社大的課程有甚麼差別?國中生的應用會在哪邊?對我自己來說,學員的反應差別很大。國中那邊,學生很依賴老師,關係很緊密。在社大也是很緊密但關係不一樣。 王炳文: 就學員結構來說是差別很大。最大的差別是成人教育,多是自投羅網型,會有自己的想像。除非老師教得不是你想要的,你的學習狀況會比較差,不然通常都是動機很好。社大學員就是主動積極式的。這對老師來說就是我來給你問就好,不用管秩序。但國中生就是兩個都要,要引發動機,引發不起來就是行屍走肉或是破壞。但如果你引發動機之後他就跟成人一樣會主動學習。所以在教國中生,引發動機會是很重要的。 但國中生也很不一樣,如果他依賴老師,師生關係好,這會是他最大的收穫。除非我講的有的狀況,像是家庭、同儕的狀況,外面拉扯太強大,不然都會有很正向的發展。他們反而不是很重視結果,而是重視過程和互動。社大的學員反而很重視結果。當然成人很愛分享。細節差異蠻多的,但人性是差不多的。 參與者3: 想請教炳文老師。因為主題是職人講堂。職人這個名稱不一定是人有甚麼專業就可以稱之為職人,而是要更有意義的。我認識國內有一個養殖業者,在國內低迷的業界風氣下,他去研究國外的養殖方式,想要找到傳統以外的路。如果你去了解他這些使命會覺得很不一樣。想知道老師是對木頭有使命、對藝術有使命還是教育呢? 王炳文: 一開始也沒有使命,就是興趣。還沒接觸的時候不會有太大想像。生活裡面不常有,就產生喜歡。剛開始不是因為喜歡木頭,我是去做石雕,而是因為市場和價值。但後來不知道就是喜歡木頭,你會覺得跟他很親近,而不是金屬硬梆梆的。我到社大教學,我也是從零開始。我那時候剛結婚有小孩,就要從無到有,我必須找到可以發展的方式。除了裝潢木工可以賺錢以外,沒有了。那時候我在社大本來只著重在創作,對木材也沒那麼了解。後來在社大發現大家喜歡的點不一樣,有的喜歡機能造型,有的喜歡木頭。在木作領域,有那麼多不同的面向。 在教學現場,我就不斷嘗試不同的材料、買工具,越嘗試越覺得迷人。人死掉就沒了,甚至遺臭萬年,但是樹木死掉了,還是可以有木頭有不同的存在方式。這當中跟人的道理很多很相像。剛開始人家問木頭可以做什麼?現在也看不到了。但木頭基本上無所不能,大到以前做飛機,小到做髮夾,用途太廣泛了,初始都是木頭做的。而且修補很容易,不像金屬還要高溫的焊槍。我就跟木頭越來越產生了感情。至於使命,教學在社大,對於環境對於人,要把一切串起來,就能逐漸去了解。 吳季昕: 那請老師介紹作品。 王炳文: 我本來想像是人山人海(笑)。我帶了一些國中生的作品,我承認我們也是做不出這個(魚造型作品)。色彩很大膽,造型等等都不拘泥於規則。像是木棧板縮小版,我們對他有想像了,但是縮小就覺得好可愛的小廢物。而這個桌椅要做縮小比例,要做到90度真的很困難,都沒有釘子,他們靠得是膠合。這就是微型木工。(架子造型)這個則是做榫接。(馬上掃作品)就是看到我們做木工到處很糟,看到就可以拿出來馬上掃。同學做這個我不知道甚麼東西,但是就可以用很可愛。 吳季昕: 週四晚上,可以找鎮港園社大報名王炳文老師的木工課,地點在興仁國中。鎮港園社大也為了感謝炳文老師,特別準備了花獻給老師。謝謝老師的首場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