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tle: 「別鬧了,費曼先生」 讀書心得 tags: archive, review date: 2021-11-13 --- # 「別鬧了,費曼先生」 讀書心得 ## 相關書訊 本書的主角理查‧費曼博士,是美國出色的物理學家,同時也是1965年得諾貝爾獎得主。但這本《別鬧了,費曼先生》不是在討論他提出的偉大理論,而是從他本人的生活瑣事當中,發現他的特立獨行之處。他的言行舉止,或許讓人覺得荒唐可笑,卻也不禁令人反思,我們人類是不是被太多不必要的框架給束縛了? ## 內容摘錄 >我們每天穿著日漸褪色的學袍,在那鑲著彩色玻璃的大餐廳內吃飯。進餐之前, 艾森赫院長都會用拉丁文禱告;而在飯後,他也經常站起來宣佈某些事情。有一個晚上,他說:「再過兩週,有一位心理學家將來這裡演講催眠術。這位教授覺得實際的催眠示範比討論的效果好得多,因此他要找些自告奮勇、願意接受催眠的人……」 > >我感到十分興奮:我絕對要深入了解催眠示怎麼一回事。這個機會棒極了! > >艾森赫院長接著說,最好有三、四個志願者,讓催眠師先試試看誰可以接受催眠;因此,他很鼓勵我們報名參加(天啊!他嘮嘮叨叨的真會浪費時間)! > >艾森赫院長的坐位在大廳的盡頭處,而我則坐在遠遠的另一頭;餐廳裡一共做了幾百個人。我很焦急,因為大家一定都很想報名參加,我害怕的是我坐得那麼偏遠,院長看不到我。但我非得參加這次催眠的示範表演不可! > >最後艾森赫說「那麼,我想知到有沒有志願參加的同學……」 > >我立刻舉手,從座位上跳起來,用盡全身力氣大聲尖叫:「我啦!我啦!」 > >他當然聽見了,因為只有我一個人在叫!那一聲「我」回盪在諾大的餐廳內,山鳴谷應,使我感到難為情極了。艾森赫院長的立即反應是:「是的,費曼先生,我早就知道你會志願參加。我想知道的是,還有沒有其他的同學有興趣?」 ## 我的觀點 在現今的二十一世紀的台灣,普及的教育,和便利的網路,促使每的人都能有謀生的一技之長。儘管如此,同樣的職業中,還是有優劣的差別。有些人就能不斷的創新,增進人類福祉、增強工作效率,有人就只是一成不變,每天都做同樣的事情,讓自己容易被他人取代。 有鑒於此,我個人認為,能夠跳脫框架的思考是非常重要的。首先,創意不一定是要從零到有,將其他地方看到的東西轉而運用在自己的專業上,也叫創意。舉例來說,有名的工匠的魯班,就是在爬山時無意間被一根一根刺的野草所割傷,才發明了實用的鋸子。走出家門,多多增廣見聞,是造就創意思考的好方法。本書的主角費曼就不會像時下許多的宅男宅女,整天待在家裡,反而時常出去到處遊歷,了解實驗室外的世界。 同樣解一個題目,有些同學就會想出快速又創意的解法,有些就只會土法煉鋼,既沒有效率,又容易出錯。創意,其實不僅是用來發明新事物、新觀念,也可以讓我們用更有效的方法解決問題。書本裡的費曼教授,雖然在行為舉止上讓人覺得荒唐可笑,但當他在協助航太總署調查挑戰者號太空船的失事原因時,他卻用一個紙杯,幾個橡皮圈,重複做幾次實驗,就發現問題的所在了。這時其他人還再拼命的尋找錄影帶和殘骸呢! 曾經聽過一個台灣的企業家說:「西進、南進,不如上進。」意思是不管在中國,還是到東南亞投資設廠,都比不上回來台灣從事研發工作,創造自己的品牌。要創造自己的品牌,就不僅僅只需要專業人才,更要有能想出新點子的創意人才。好比麵包師傅吳寶春,在激烈的麵包比賽中,想到了在麵包裡融入在地水果,進而贏得世界冠軍。回國後,吳寶春憑藉著冠軍的光環搭配他的冠軍麵包,創立了吳寶春麵包店。從今以後,人們想到高級麵包,就會想到吳寶春,吳寶春儼然成為高級麵包品牌的代名詞。 從以上各個名人的故事中,我們知道,除了培養自己的專業能力外,也要常常外出參訪。充實自己的知識,靈活自己的大腦。如此才能成為一個能力、創意兼備的國家棟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