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年多來如何漸漸成形
全端開發者
不 open source 只有自己在做
todo fix 什麼的都會扔著
因為不太愛 微軟 bot framework
User bot之間需要 session
類比 web session 的 storage 可以實作特定的介面
2017 使用 koa 但是 express 比較多人用
必須把 bot 跟 http 拆開
支援各種IO
讓各種平台可以支援
LINE 跟 Messager 很不一樣
quick reply 以前只有 messager,LINE 沒有
imagemap messager 是沒有的
React的開發心得後決定使用 Learn Once, Write anywhere
對話的概念不應該因為平台的關係而不一樣
優雅降級 漸進式開發
既然 LINE 能跑 slack也要
slack -> Block kit
session 有可能基於 Group chat
slack 可以更新、刪除訊息也可以只有自己看得到的訊息
以前髒的 commit 用一些git 的黑暗手法把它弄掉XD
因應活動所許要效能改善
messager 送太多會被 ban
加入了 –console 模式
10月上線
支援各種瀏覽器
最大的差別可以 debug,讓大家可以在桌面版上
LIFF是把個人網站上
deep link 是 v1 的功能,只能在手機上使用
v2 已經可以支援各種平台
現在公開支援可以支援 query string
clova builder 只給合作廠商適用
加薪 Beacon小幫手 導入在地商家
原本藍芽的開法很麻煩
加入好友就能一部完成 ios android
live demo
eric - flex box
可以在上面直接幫忙測試不同 flex msg 的 json 可以參考
yu han
食農 飽可夢 了解自己的菜出場的資訊 讓大家多去掃qrcode
結合現行的產銷履歷標章
接了 api 才發現履歷不一定會是最新
每天都要更新 open api,公開的東西沒那麼即時 會有小彩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