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了半個學期的課,老實說我有點失望,當然在課程當中多少有學到些東西,但演講的內容與想像中的實在是相差太多了,甚至有幾堂課花了一半的時間在工商和業配,上課的講師似乎也不太掌握氣氛,幾乎都是非常標準的照本宣科,加上已經上了一整天的課,經常上到一半就非常想睡,原本加簽到這堂課時的興奮如今已經漸漸消失了。還有幾堂不太精彩且和「電資產業、職業倫理」關聯性甚低的演講,甚至還有一堂一直在講他什麼時候跟某某大官吃飯之類的事;還說他兒子叫他幫忙買衣服,而且要買名牌不然不穿,再從這件事推得我們這一輩的人和他們那輩價值觀差很多,這到底是什麼邏輯?純粹是因為他兒子是富二代吧?要是我爸和他一樣有錢,一場演講200萬,我當然也要買名牌。我相信他成功創業背後的能力、毅力、與承擔風險的勇氣,但我真心不認為這場演講有這麼高的價值。
最有印象的一堂課是「網際網路衝擊下的影音媒體產業」,講者是凱擘大寬頻總經理王鴻紳,課中簡介了OTT這樣在近年崛起的新媒體型態,並分析可行的經營模式,介紹了幾家同樣經營OTT的公司與產品,若沒有這堂課,我還真不知道網路VOD的發展已經如此蓬勃,完全超乎我的想像,月租費用也讓我驚嘆便宜。當中更提到了新興產業遇到的困難以及台灣政府未能迅速反應並立法所造成的問題;同時也講述了關於智慧財產權的重要性與侵權的應對措施。
當時看到這個標題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成大MP3事件(2001年,台南地檢署接獲檢舉,前往成大搜索,查獲十四名學生涉嫌違反《著作權法》,非法下載MP3音樂及架設網站提供MP3音樂下載,最後涉案學生日後簽署認錯道歉書,並登報道歉。)」
很多人說台灣人的狼性就是愛貪小便宜,很多人不太喜歡「為了正版」這樣簡單的理由付錢,大部分的人似乎都覺得免錢的就能享受了,為什麼要花錢買正版的?甚至會有人覺得花錢買正版的人是盤子,導致台灣能賺錢的行業剩下賣硬體的,因為硬體沒辦法用下載的;賣吃的,畢竟活著就一定要吃東西;而藝術視覺相關產業基本上就是一片死海,肯為這種精神創作、為了「美」的事物花錢的人實在太少了。或許台灣普遍的低薪也是造成這樣社會風氣的原因之一,如此不斷的惡性循環要怎麼找到一個解決的出口,我想不單是政府或企業需要對此提出對策,更需要全體台灣人的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