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盃競賽 - 總整理

g0v討論

複審簡報

簡報架構

last update : 8/20 12:21

Part 0 intro P1-2

  • 首頁
  • 目錄

Part 1 問題描述 P3-9

  1. 引發思考 -> 我們的觀點 p2
  2. 闡述該觀點的重要性 p1
  3. 論據支持(台大圖)p1
  4. 現況深入描述(人沉思)p1
  5. 案例分享 (唬爛?) p1

Part 2 問題定義 P10 - P15

  1. 學習生涯、現有環境 p2
  2. 痛點分析 p1
  3. 問題定義 p1
  4. 宣揚理念 我們想創造、我們的理念 p1

Part 3 計畫理念 & 概念分析 P16 - P32

  1. 概念闡述(由學習生涯出發) p2
  2. 概念流程圖 p8
  3. 提供的內容 商周刊 / 天下 p2
  4. 我們可以提供什麼創新特色 p2
    • 一條龍的路徑
    • 個人輪廓對概念的重要性 -
  5. before after p1

Part 4 實作細節、合作 P33-42

  1. 目錄 p1
  2. 技術 p10
    • figma P4
    • github
    • 爬蟲
    • ai
    • 演算法
    • line
    • 前後db串
    • 資安
  3. 合作照片 p1
  4. 計畫進度 - figma p1

Part 5 未來挑戰 P43-P60

  1. 接下來的計畫 p3
    • app
    • g0v
    • 提供內容擴張 -> 社群、競賽
  2. 跟其他平台的合作 p3
  3. 行銷 推廣 永續 p3
  4. 總結 why us how us 影響力是什麼 擴散力是什麼 p2
  5. 一句話描述核心問題和解方 p1
    • 核心問題:
    • 核心解決:
  6. 重述理念 p1
    學習版 LinkedIn
    個人輪廓的擴展 學習歷程
    P19
    part 3 如何靠著 Sightpath 打造理想環境?

P20 P21
概念流程圖
針對資源使用者的目錄
P22 P23
針對性向測驗的深入
P24
針對DB和AI 推薦的深入
P25 P26 P27 P28
針對後續資源提供的深入
1 科系介紹內容
2 活動 / 社群
3 課程 / 競賽
4 爬蟲方向

P31

P32
設計圖

P33
邀請函設計

P34 35
小結

Part 4
實作

P36 P37
後端
github

P38 P39 P40
AI

P41
爬蟲

P42
資安

Part 4-2實踐 P43

P44

資料從哪來 - 性向測驗

P45

資料從哪來 - 合作模式

P46
而活動供應商,其實有類似的問題

P47

活動範例

P48

產品定位與前期後期合作方向
資源互相媒合,各取所需
定位

P49
永續理念

P50
why us
永續
在g0v中…

Part 5 面向未來 p51

接下來的發展目標 p52 p53
技術實踐,用打造一個網站甚至是app
教育部,心理測驗結果

總結
起因P54
發想 P55
策略P56
邀請函 P57
合作 P58

P59

我們的核心使命:
改變現有的學習狀況
促進學生交流資訊,

我們希望弭平理想教育與現實的差距
讓Sightpath來創造一個
理想的中學環境吧!

P60
特別感謝
g0v:豆腐、Langmao、KON、Anger
5% design:..
均一:
牧羊人計畫:皓恩
Hahow

:::

簡報進度

last update : 8/20 12:21

P0
SightPath
專為中學生打造的學習平台

P1
part 1 :中學教育的盲點 - 資訊落差

P2
緣起
你覺得
普通國中、高中
想要
學生的本分?

(大字報)

P3
這是我們給出來的Keywords:
探索自我,發展興趣
規劃生涯目標並自主學習

(凌亂)

P4
身為高中生,
我們期待校內資源可以輔助未來志向探索。
不過,在進入校園後發現
自主學習與生涯輔導內容不夠完善
優質資訊與資源只在特殊班流通
無處向人詢問志向探索的疑惑

(公視之夜)

種種,讓我探索興趣的過程歷經坎坷。

P5
(希望有一張圖片再描繪資訊落差)
「資訊落差」,使得志向探索成為成本極高的事請。一般學生獲取不了優質資訊,導致學生與家人更願意走向醫牙電資等熱門領域,儘管這些內容不一定適合他們。

(美術館註解)

P6
若我們放任這股趨勢不斷擴張
學生將持續進入不適合自己的科系

資源無法投遞給適合的人
莘莘學子也無法發揮自我專長
(放圖)
(45%學生生涯不明確)

P7
中學生的教育環境
正在等待一個改革

P8
Part 2探討資訊落差的解方

P9
生涯議題的癥結點
可以從P5連結
(自主學習與生涯輔導內容不夠完善
優質資訊與資源只在特殊班流通
在校內,無處向人詢問志向探索的疑惑)

自主學習與生涯輔導內容不夠完善 -> 缺乏針對學生生涯規劃的長期引導內容。
優質資訊與資源只在特殊班流通 -> 優質資訊與資源集中在文化資本高的學生。
在校內,無處向人詢問志向探索的疑惑-> 普通學生與家長缺乏經驗以及良好的交流管道。

2*3的表格

P10
因此,我們要解決的是:

普通高中的中學生因為「缺乏多元性的探索內容」以及「缺乏各領域入門環境」,所造成的「學生缺乏興趣探索的機會」和「學生對未來沒目標」的問題。

P11
現在學生找資源的管道

現有狀況分析:

杜鵑花節
工作坊 / 線下活動
找自己
學長姐回校分享
社團

線上:
高中生資訊網
IOH
college go
大學問
ig 學長姊介紹帳號
線上社群
牧羊人計畫

P12
痛點 管道的弱勢

我們不是有
性向測驗
科系介紹

P13
市場上空的那一塊

P14
痛點 管道

P15
理想案例

P16
我們希望打造的環境

P17
整合為什麼重要?

P18
小結
針對痛點,我們想打造「環境」

P19
part 3 如何靠著 Sightpath 打造理想環境?

P20 P21
概念流程圖
針對資源使用者的目錄
P22 P23
針對性向測驗的深入
P24
針對DB和AI 推薦的深入
P25 P26 P27 P28
針對後續資源提供的深入
1 科系介紹內容
2 活動 / 社群
3 課程 / 競賽
4 爬蟲方向

P31
個人輪廓對概念的重要性
-> 如同建立一個學習版的LinkedIn,社群、競賽

P32
設計圖

P33
邀請函設計

P34 35
小結

Part 4
實作

P36 P37
後端
github

P38 P39 P40
AI

P41
爬蟲

P42
資安

Part 4-2實踐 P43

P44

資料從哪來 - 性向測驗

P45

資料從哪來 - 合作模式

P46
而活動供應商,其實有類似的問題

P47

活動範例

P48

產品定位與前期後期合作方向
資源互相媒合,各取所需
定位

P49
永續理念

P50
why us
永續
在g0v中…

Part 5 面向未來 p51

接下來的發展目標 p52 p53
技術實踐,用打造一個網站甚至是app
教育部,心理測驗結果

總結
起因P54
發想 P55
策略P56
邀請函 P57
合作 P58

P59

我們的核心使命:
改變現有的學習狀況
促進學生交流資訊,

我們希望弭平理想教育與現實的差距
讓Sightpath來創造一個
理想的中學環境吧!

P60
特別感謝
g0v:豆腐、Langmao、KON、Anger
5% design:..
均一:
牧羊人計畫:皓恩
Hahow

問題描述

blablabla

問題定義(A點)

學習生涯

學生經歷

  • 未知:對該領域沒有認識,甚至不知道它的存在。
  • 基本認識:知道該領域的主要範疇和可能的學習方向。
  • 產生興趣:對該科系產生憧憬。
  • 主動進一步瞭解:主動蒐集資料。
  • 初次嘗試:接觸實踐該領域的知識,並從中學習。
  • 深入學習:自主探索其中的內容。
    的過程。

現有環境

基本認識 -> 產生興趣

  • 他人分享(家長 學長姐 老師)
  • 網路媒體

產生興趣 -> 主動進一步瞭解

  • 學長姐分享
  • IOH 、 大學問 、 Collego (Google)
  • 網路媒體

主動進一步瞭解 -> 初次嘗試

  • 活動:營隊、年會
  • 社團
  • 多元選修 / 微課程
  • 影音媒體 / 學習平台

痛點

基本認識 -> 產生興趣

  • 受限於獲得資訊的機遇,不一定能夠在人生中認識到該科系

產生興趣 -> 主動進一步瞭解

  • 資訊龐雜,無從下手,導致學生主動性不高

主動進一步瞭解 -> 初次嘗試

  • 因為缺乏實踐經驗,獲得資訊的管道少

獲取
導致規劃學習生涯的重要性被忽視

解方

通過性向測驗,建立學生個人輪廓,推薦符合學生個人特質的活動與課程

問題定義

文化資本不足的中學生在經歷學習生涯的初期,因為缺乏適合的資源引導與交流環境幫助,導致他們在科系選擇時作出錯誤決策的風險增加。

三星盃競賽 - 總整理 g0v討論 複審簡報 簡報架構 last update : 8/20 12:21 Part 0 intro P1-2 首頁 目錄 Part 1 問題描述 P3-9 引發思考 -> 我們的觀點 p2 闡述該觀點的重要性 p1 論據支持(台大圖)p1 現況深入描述(人沉思)p1 案例分享 (唬爛?) p1 Part 2 問題定義 P10 - P15 學習生涯、現有環境 p2 痛點分析 p1 問題定義 p1 宣揚理念 我們想創造、我們的理念 p1 Part 3 計畫理念 & 概念分析 P16 - P32 概念闡述(由學習生涯出發) p2 概念流程圖 p8 提供的內容 商周刊 / 天下 p2 我們可以提供什麼創新特色 p2 一條龍的路徑 個人輪廓對概念的重要性 - before after p1 Part 4 實作細節、合作 P33-42 目錄 p1 技術 p10 figma P4 github 爬蟲 ai 演算法 line 前後db串 資安 合作照片 p1 計畫進度 - figma p1 Part 5 未來挑戰 P43-P60 接下來的計畫 p3 app g0v 提供內容擴張 -> 社群、競賽 跟其他平台的合作 p3 行銷 推廣 永續 p3 總結 why us how us 影響力是什麼 擴散力是什麼 p2 一句話描述核心問題和解方 p1 核心問題: 核心解決: 重述理念 p1 學習版 LinkedIn 個人輪廓的擴展 學習歷程 P19 part 3 如何靠著 Sightpath 打造理想環境? P20 P21 概念流程圖 針對資源使用者的目錄 P22 P23 針對性向測驗的深入 P24 針對DB和AI 推薦的深入 P25 P26 P27 P28 針對後續資源提供的深入 1 科系介紹內容 2 活動 / 社群 3 課程 / 競賽 4 爬蟲方向 P31 P32 設計圖 P33 邀請函設計 P34 35 小結 Part 4 實作 P36 P37 後端 github P38 P39 P40 AI P41 爬蟲 P42 資安 Part 4-2實踐 P43 P44 資料從哪來 - 性向測驗 P45 資料從哪來 - 合作模式 P46 而活動供應商,其實有類似的問題 P47 活動範例 P48 產品定位與前期後期合作方向 資源互相媒合,各取所需 定位 P49 永續理念 P50 why us 永續 在g0v中… Part 5 面向未來 p51 接下來的發展目標 p52 p53 技術實踐,用打造一個網站甚至是app 教育部,心理測驗結果 總結 起因P54 發想 P55 策略P56 邀請函 P57 合作 P58 P59 我們的核心使命: 改變現有的學習狀況 促進學生交流資訊, 我們希望弭平理想教育與現實的差距 讓Sightpath來創造一個 理想的中學環境吧! P60 特別感謝 g0v:豆腐、Langmao、KON、Anger 5% design:.. 均一: 牧羊人計畫:皓恩 Hahow ::: 簡報進度 last update : 8/20 12:21 P0 SightPath 專為中學生打造的學習平台 P1 part 1 :中學教育的盲點 - 資訊落差 P2 緣起 你覺得 普通國中、高中 想要 學生的本分? (大字報) P3 這是我們給出來的Keywords: 探索自我,發展興趣 規劃生涯目標並自主學習 (凌亂) P4 身為高中生, 我們期待校內資源可以輔助未來志向探索。 不過,在進入校園後發現 自主學習與生涯輔導內容不夠完善 優質資訊與資源只在特殊班流通 無處向人詢問志向探索的疑惑 (公視之夜) 種種,讓我探索興趣的過程歷經坎坷。 P5 (希望有一張圖片再描繪資訊落差) 「資訊落差」,使得志向探索成為成本極高的事請。一般學生獲取不了優質資訊,導致學生與家人更願意走向醫牙電資等熱門領域,儘管這些內容不一定適合他們。 (美術館註解) P6 若我們放任這股趨勢不斷擴張 學生將持續進入不適合自己的科系 資源無法投遞給適合的人 莘莘學子也無法發揮自我專長 (放圖) (45%學生生涯不明確) P7 中學生的教育環境 正在等待一個改革 P8 Part 2探討資訊落差的解方 P9 生涯議題的癥結點 可以從P5連結 (自主學習與生涯輔導內容不夠完善 優質資訊與資源只在特殊班流通 在校內,無處向人詢問志向探索的疑惑) 自主學習與生涯輔導內容不夠完善 -> 缺乏針對學生生涯規劃的長期引導內容。 優質資訊與資源只在特殊班流通 -> 優質資訊與資源集中在文化資本高的學生。 在校內,無處向人詢問志向探索的疑惑-> 普通學生與家長缺乏經驗以及良好的交流管道。 2*3的表格 P10 因此,我們要解決的是: 普通高中的中學生因為「缺乏多元性的探索內容」以及「缺乏各領域入門環境」,所造成的「學生缺乏興趣探索的機會」和「學生對未來沒目標」的問題。 P11 現在學生找資源的管道 現有狀況分析: 杜鵑花節 工作坊 / 線下活動 找自己 學長姐回校分享 社團 線上: 高中生資訊網 IOH college go 大學問 ig 學長姊介紹帳號 線上社群 牧羊人計畫 P12 痛點 管道的弱勢 我們不是有 性向測驗 科系介紹 P13 市場上空的那一塊 P14 痛點 管道 P15 理想案例 P16 我們希望打造的環境 P17 整合為什麼重要? P18 小結 針對痛點,我們想打造「環境」 P19 part 3 如何靠著 Sightpath 打造理想環境? P20 P21 概念流程圖 針對資源使用者的目錄 P22 P23 針對性向測驗的深入 P24 針對DB和AI 推薦的深入 P25 P26 P27 P28 針對後續資源提供的深入 1 科系介紹內容 2 活動 / 社群 3 課程 / 競賽 4 爬蟲方向 P31 個人輪廓對概念的重要性 -> 如同建立一個學習版的LinkedIn,社群、競賽 P32 設計圖 P33 邀請函設計 P34 35 小結 Part 4 實作 P36 P37 後端 github P38 P39 P40 AI P41 爬蟲 P42 資安 Part 4-2實踐 P43 P44 資料從哪來 - 性向測驗 P45 資料從哪來 - 合作模式 P46 而活動供應商,其實有類似的問題 P47 活動範例 P48 產品定位與前期後期合作方向 資源互相媒合,各取所需 定位 P49 永續理念 P50 why us 永續 在g0v中… Part 5 面向未來 p51 接下來的發展目標 p52 p53 技術實踐,用打造一個網站甚至是app 教育部,心理測驗結果 總結 起因P54 發想 P55 策略P56 邀請函 P57 合作 P58 P59 我們的核心使命: 改變現有的學習狀況 促進學生交流資訊, 我們希望弭平理想教育與現實的差距 讓Sightpath來創造一個 理想的中學環境吧! P60 特別感謝 g0v:豆腐、Langmao、KON、Anger 5% design:.. 均一: 牧羊人計畫:皓恩 Hahow 問題描述 blablabla 問題定義(A點) 學習生涯 學生經歷 未知:對該領域沒有認識,甚至不知道它的存在。 基本認識:知道該領域的主要範疇和可能的學習方向。 產生興趣:對該科系產生憧憬。 主動進一步瞭解:主動蒐集資料。 初次嘗試:接觸實踐該領域的知識,並從中學習。 深入學習:自主探索其中的內容。 的過程。 現有環境 基本認識 -> 產生興趣 他人分享(家長 學長姐 老師) 網路媒體 產生興趣 -> 主動進一步瞭解 學長姐分享 IOH 、 大學問 、 Collego (Google) 網路媒體 主動進一步瞭解 -> 初次嘗試 活動:營隊、年會 社團 多元選修 / 微課程 影音媒體 / 學習平台 痛點 基本認識 -> 產生興趣 受限於獲得資訊的機遇,不一定能夠在人生中認識到該科系 產生興趣 -> 主動進一步瞭解 資訊龐雜,無從下手,導致學生主動性不高 主動進一步瞭解 -> 初次嘗試 因為缺乏實踐經驗,獲得資訊的管道少 獲取 導致規劃學習生涯的重要性被忽視 解方 通過性向測驗,建立學生個人輪廓,推薦符合學生個人特質的活動與課程 問題定義 文化資本不足的中學生在經歷學習生涯的初期,因為缺乏適合的資源引導與交流環境幫助,導致他們在科系選擇時作出錯誤決策的風險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