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y   HackMD

學術與研究倫理守則

任務分派:在各種課程報告中,要如何確認自已為報告撰寫的文字、製造的圖表,是個人原創或引用,而非搬移或改造他人的作品。

研究倫理守則

  • 自然科學研究的倫理考量:保障人類受試者不因研究風險造成利益損失

  • 社會科學研究的倫理考量:降低研究者錯估風險的因素;慎重評估參與者承受隱性風險的能力

貝爾蒙特研究倫理三原則(節錄自臺灣學術倫理教育資源中心

  1. 對人的尊重
  • 理論面: 進行研究時,研究者應該尊重研究參與者群體或個人的主體性,必須做到允許研究參與者完全自主參與及退出,完全的個人隱私自主權與個人資訊自決權。
  • 執行面: 透過「知情同意」的過程,在提供研究參與者相關的研究資訊、風險、利益等各種可能影響參與者決定的說明後,再由參與者依其意願,自主決定是否參與研究,並應告知可隨時退出且無任何不良影響。若研究對象為尚未具有完全判斷能力的未成年人時,決定是否參與研究的同意權人,除了未成年人本人,也應包含了未成年人的法定代理人。
  1. 善益
  • 研究人員須在設計與執行研究時,必須謹慎評估研究整體的利益與研究參
    與者的風險,善盡保護研究參與者身心健康、社會經濟地位安全的責任。研究者必須採取研究風險最低的研究方法,並保護研究參與者之相關權益。
  • 風險不只在於身體或生理層面。參與者的不適感受、個人資訊在當事人不知情狀況被揭露、個人權益因為研究設計而損失都是風險。
  1. 正義
  • 個人或群體被選取為研究參與者的公平與正當性
  • 風險承擔與益處分配的合理性
  • 利益衝突是否完全資訊揭露(disclosure)或有完善迴避規劃
  • 使用非書面的知情同意方式(節錄自臺灣學術倫理教育資源中心)

(1)免除書面的知情同意,但仍須以其他形式完成知情同意後再執行研究
(2)研究參與者本人知情但不簽署同意書,而由第三方見證人方式進行知情同意,做 為研究參與者自主權的見證。
(3)欺暪性研究 (deception researches)須以事後進行知情同意的方式來設計研究。
(4)隱蔽性研究(covert researches )有時可能須完全免除知情同意
(5) opt-out知情後退出,預設研究參與者默認參加研究,然仍可行使自主權利知情後退出研究。

  • 2013年起,台灣地區研究人員進行人類研究取得倫理審查認證的標準流程:
  1. 累積有效上課時數
  2. 選擇合格審查機構
  3. 備齊機構要求的文件:申請表、研究人員修課認證、研究計畫書、知情同意書、問卷或晤談大綱(有需要時)、招募文宣(說明招募管道)
  4. 送審/回覆評審疑問(可能有迴圈)

計畫的審查級別由審查機構判定,非研究者自行判定。

學術倫理守則

臺灣學術倫理教育資源中心線上課程~包括「學術倫理」與「研究倫理」兩大類課程。「研究倫理」課程時數可提供研究倫理審查機構評估;「學術倫理」課程是國內碩博士進行論文考試前,要通過校方規定的課程時數認證。

從表列學術研究不當行為,標記與研究設計、資料收集及分析有關的項目。

本課程的其他介紹請見認識效果量

tags: EXPPSY_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