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i-Ping Chen
    • Create new note
    • Create a note from template
      • Sharing URL Link copied
      • /edit
      • View mode
        • Edit mode
        • View mode
        • Book mode
        • Slide mode
        Edit mode View mode Book mode Slide mode
      • Customize slides
      • Note Permission
      • Read
        • Only me
        • Signed-in users
        • Everyone
        Only me Signed-in users Everyone
      • Write
        • Only me
        • Signed-in users
        • Everyone
        Only me Signed-in users Everyone
      • Engagement control Commenting, Suggest edit, Emoji Reply
      • Invitee
    • Publish Note

      Share your work with the world Congratulations! 🎉 Your note is out in the world Publish Note

      Your note will be visible on your profile and discoverable by anyone.
      Your note is now live.
      This note is visible on your profile and discoverable online.
      Everyone on the web can find and read all notes of this public team.
      See published notes
      Unpublish note
      Please check the box to agree to the Community Guidelines.
      View profile
    • Commenting
      Permission
      Disabled Forbidden Owners Signed-in users Everyone
    • Enable
    • Permission
      • Forbidden
      • Owners
      • Signed-in users
      • Everyone
    • Suggest edit
      Permission
      Disabled Forbidden Owners Signed-in users Everyone
    • Enable
    • Permission
      • Forbidden
      • Owners
      • Signed-in users
    • Emoji Reply
    • Enable
    • Versions and GitHub Sync
    • Note settings
    • Engagement control
    • Transfer ownership
    • Delete this note
    • Save as template
    • Insert from template
    • Import from
      • Dropbox
      • Google Drive
      • Gist
      • Clipboard
    • Export to
      • Dropbox
      • Google Drive
      • Gist
    • Download
      • Markdown
      • HTML
      • Raw HTML
Menu Note settings Sharing URL Create Help
Create Create new note Create a note from template
Menu
Options
Versions and GitHub Sync Engagement control Transfer ownership Delete this note
Import from
Dropbox Google Drive Gist Clipboard
Export to
Dropbox Google Drive Gist
Download
Markdown HTML Raw HTML
Back
Sharing URL Link copied
/edit
View mode
  • Edit mode
  • View mode
  • Book mode
  • Slide mode
Edit mode View mode Book mode Slide mode
Customize slides
Note Permission
Read
Only me
  • Only me
  • Signed-in users
  • Everyone
Only me Signed-in users Everyone
Write
Only me
  • Only me
  • Signed-in users
  • Everyone
Only me Signed-in users Everyone
Engagement control Commenting, Suggest edit, Emoji Reply
Invitee
Publish Note

Share your work with the world Congratulations! 🎉 Your note is out in the world Publish Note

Your note will be visible on your profile and discoverable by anyone.
Your note is now live.
This note is visible on your profile and discoverable online.
Everyone on the web can find and read all notes of this public team.
See published notes
Unpublish note
Please check the box to agree to the Community Guidelines.
View profile
Engagement control
Commenting
Permission
Disabled Forbidden Owners Signed-in users Everyone
Enable
Permission
  • Forbidden
  • Owners
  • Signed-in users
  • Everyone
Suggest edit
Permission
Disabled Forbidden Owners Signed-in users Everyone
Enable
Permission
  • Forbidden
  • Owners
  • Signed-in users
Emoji Reply
Enable
Import from Dropbox Google Drive Gist Clipboard
   owned this note    owned this note      
Published Linked with GitHub
44
Subscribed
  • Any changes
    Be notified of any changes
  • Mention me
    Be notified of mention me
  • Unsubscribe
Subscribe
# 完全自修準備GRE之資源懶人包&準備方法 > [name=Yi-ping Chen 陳怡平][time=Mon, Mar 29, 2021 9:38 PM] ###### tags: `GRE` ```受惠於熱心的社會大眾太多,取之於社會,回饋於社會。對於上手GRE中的邏輯而言,若沒有引路人,這一路上走起來步步艱辛。打著想要試試看自己念,單純靠網路上的資源來應考,雖然成績不是非常亮眼,考試當下碰到難題還是會亂了陣腳,但至少證明了憑著這些資源,要考到Total 320絕對是可以的。這篇文章整理了來自各方的資源,有些可下載的檔案不是Google上找的到,就是有經過詢問所有人後被授權分享的。所以相信在合理的範圍下,可以安心使用。希望這份懶人包可以幫大家不只省下補習費,也多省下幾次報名費。``` [話不多說,直接按我進入懶人包連結](https://drive.google.com/drive/folders/1g_8JnCTtvBNe-_Lv7X-spqDDfPZ6jK8i?usp=sharing) ```所謂的指路人,坊間流傳著一句話:「作題錯了沒關係,但要知道是怎麼錯的。」這些資源除了唾手可得,更寶貴的具有可信度高、不容易被挑戰的解答。這也是這份懶人包所整理的資源最重要的。``` ```整理資源的同時,我也會就我自己個人的觀點,和對我自己的幫助,很粗略的幫每項資源給個分數,日後若大家要斟酌使用時可以作為一個參考的依據。評分僅代表我的立場,不用看得太認真和斤斤計較``` <center> ![](https://i.imgur.com/IpxhMTy.png =300x) </center> [TOC] ## Personal Status * 英文程度:學測14級、指考90;擔任過全英語授課助教、發過期刊&研討會 * 考試成績:V153, Q167, total 320 (VQVQV), AWA 3.5 * 考試時間:2021/3/28 * 考試地點:台中逢甲地球村 * 準備時間: 2020/09/08入伍後每天背30個單字,退伍時背完Mason 2000 2020/12/21退伍,當全職考生一個月 2021/01/19開始上班,半職考生兩個月 # 手邊資源總整理 ```手上有各種來自學長們傳承下來的資源,包含一整套完整的Mason 2000,我自己也有小買一些其他的。但坦白說,對於我這種沒有去上課的人而言,這些資源我覺得大部分都可以被網路上的各種資源取代,所以別擔心。我會先介紹這些看起來需要花錢的資源為何物,在說明為甚麼他們是可以被取代的。``` ### 付費資源(除了字彙的力量,其他可以不用買) #### Magoosh 6 month Premium (Score: 5 out of 10) 原價 USD $179,我在PTT GRE板撿到網友在拋售帳號,5個月2500,想說好像有檢到便宜就買了。 * 優點: * 每個題目都有對應的詳解,不只是文字,更有老師會錄影片說明 * 練習的題目組成可以依照需求調配:題數、難度、時間等等,都可以自己設定 * 板上朋友都說可以拿來練功,可以不斷的寫模擬考,據說模擬考分數會比實際分數還低不少 * 數學很難 * Magoosh網頁裡面有Tutorial影片,可以知道一些解題的技巧 * 缺點: * 出題用的單字和GRE實際考試所碰到的差異性比較大,所以如果是背Mason 2000出來的,會發現選項的字很多根本沒看過 * 等價和填空的邏輯不是很嚴謹,和GRE的考試風格有差異 雖然Magoosh的優點不少,但缺點也是明確到不行。在沒那麼多時間準備的情況下,我覺得靠Magoosh提升作題CP值實在太低,所以在V還寫不到80題的時候就決定把他棄用了。到了考試前幾個禮拜,想說要練習一下Q,就寫了兩回Very hard的題組共40題,然後也沒去管他了。因此,和其他的資源相比,Magoosh是我覺得可以完全不用考慮的。 #### Mason 2000講義全套 (Score: 7 out of 10) 從穎寬學長開始補了Mason之後,這套講義開始在實驗室一代一代傳下去,到了我是第三代。Mason的講義好處在於,所有他使用的題目都是所謂真題,也就是實際考試的題目,而Mason 2000單更是他們統計出來,CP值最高的單字本。然而,若不是學長在上課時有很認真的作筆記,如果我拿到的講義是完全空白的,坦白說,對我的幫助也不大。 Mason的講義中,我看的最認真的是6本填空練習本,這六本也算是開啟了我對GRE填空的第一次認識。不過,在這些填空練習本內,除了是所有題目都是真題、每一題會整理該題出現的或相關的生難字之外,並不會對解題技巧做任何的說明,因此我認為對於累積做題技巧和經驗而言,Mason的填空本也不是不能取代的。 除了填空本之外,兩本Issue和Argument的講義我也詳讀了非常多。我認為這兩本對AWA的幫助是非常大的,除了有系統的整理高頻題,針對高頻題和常見的模板也有提供很好的整理,包含示範了如何找論點、如何整理脈絡,更重要的是會提供對應的範文參考。我認為這兩本是整個Mason的講義中,價值最高的(相較於在網路上搜尋很多的範文,這兩本確實節省了非常多的時間)。但我仍然覺得,雖然重要,也還沒有到完全不可以取代的程度。 如果真的想要購買,PTT GRE板上常常會有鄉民在販售,依照筆記的豐富程度價格大概1600-2400不等。 #### Official Guide Book/ Official Guide Book On Verbal Practice (Score: 4 out of 10) 在我大三時剛好lab的學姐考完在賣,就用非常便宜的價格買到這兩本幾乎是全新的OG。OG的內容主要就是題型的講解和一些做答的tips,AWA也有提供每一個分數等級的評分標準和一些指標,也有模擬試題和分數的粗估。而最特別的是,他提供了裡面官方版的詳解。 看起來很美好吧~ 事實上,可能是因為這些題目和詳解本身就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也基本上已經被研究得很透徹了,所以像我自己到考前倒數兩週才來寫的時候,發現裡頭有接近7成的題目是我已經在其他地方做過的(雖然做第二次不代表就會對....) Anyway, 以OG對我的幫助來看,拿不到太多的分數。 #### 字彙的力量 (Score: 9 out of 10) 同樣是穎寬推薦,這本書共分成10回,一回50個單字。乍看之下整本也只有500個單字,怎麼會夠用呢?但其實字彙的力量重點並不是在大量的背單字,而是要讓讀者可以在認識一個單字的同時去認識這個單字怎麼用、認識他的相似或相反字、以及相似字之間在用法上的差異。我認為這個部份提升的能力不一定在Verbal裡面可以非常完整的體現出來,但對我自己來說,對寫作的幫助是非常巨大的,可以很有自信的知道自己背的單字要怎麼正確的使用。舉個例子:proclivity, predilection, affinity, inclination在中文翻譯都是"傾向"的意思,但本身在用法上的差異是存在的。字彙的力量正是在大量的記憶單字下,讓這些單字成為可以實際應用的一大工具。這本書也是我認為對於未來會用到較高階的英文者而言不可不買的書。看我的介紹如果想購買,也可以直接[點我](https://www.taaze.tw/products/11100434441.html),目前9折歐 BTW,這本書出了第一和第二冊。基本上第一冊就很夠用了,第二冊裡面的字幾乎不會在GRE裡面看到,太高深了。 ## 免費資源 ### 考滿分 對於ETS的大考不陌生的朋友們一定都知道考滿分,在考滿分的網站上有來自各種來源的題目,在練習上也有很多形式可以選擇。缺點是,考滿分上面的詳解不是很完整,雖然網友在討論區多半可以提供一些解題的想法,但仍然不能保證網友們的討論都是正確的。 不過,以大量刷題、累積做答經驗、模擬考功能來說,考滿分這種免費的資源基本上已經不能讓我們挑剔更多了。因此進入到刷題階段,考滿分是無法取代的。 另一個小缺點是,考滿分會定期更新他的題庫模組。例如:我練習的填空500題,本來分成50回,但是在考滿分加入新的題目之後,這填空500題的session直接被"真題1290"這個模組給取代,我完全看不到自己以前在每一回裡面做的題目。因此,我會建議如果使用考滿分,真的想要蒐集錯題的話,直接把題目選項和詳解都複製到Word,整理成自己的剪貼簿,考滿分在怎麼改才不會GG。 後續會分享我自己在考滿分上面的使用經驗。 ### 字彙 * Mason 2000 (Score 10 out of 10) Mason 2000毫無疑問是目前市場上可以字庫最精準的單字List了。在紙本的單字本內,單字的排序是以字首字根排序,對於記憶上會比較有Sense。 每個單字基本上都會提供英譯,大約有一半會提供例句,甚至是Mason自己發明的背誦口訣。不得不說,這些確實會幫助記憶。 但這本書畢竟是出於Mason,在網路上確實不容易找到。不過我自己在Quizlet的APP上有搜尋到一套Base on這一套字庫而生成的20個List。 這邊也提供大家可以自己拉到自己的Quizlet Folder裡面([連結點我](https://quizlet.com/chenypupchen/folders/mason-2000?i=30zylh&x=1xqY)),一個List大約有100個單字,以這個為單位每天複習還算滿好分配時間的;這些List中有些也有包含圖片和口訣,背起來也不算太無聊。我個人覺得這也是不可缺少的工具。 除了這20份List, 我自己會在做題的過程中整理另外一份生難字的Quizlet,所以在我的備考日子中,total 21個List在不斷的輪迴。 * Magoosh Verbal Ebook (Score 8 out of 10) 這本書也是網路上就可以下載到的,有整理在最上面的連結中,也可以[點我下載](https://drive.google.com/file/d/1gKBr6mHWpqggh0MZAGRR_mskJHDRlNSV/view?usp=sharing)。這本書在說明單字的方式又比字彙的力量更生活化和口語話,對於一個字的色彩和用法也會有很清楚的概念。 前面有提到Magoosh在字庫的選擇上似乎和ETS出題的方向有些出入。因此,網路上雖然大家還會推薦同樣是Magoosh出的App--Vocabulary Builder,但我覺得這個App的題目大概刷到Easy結束即可,往更高難度的Level去刷CP值不高。這本Verbal Ebook包含的範圍也大概是APP中的Easy程度,適合背單字的初期來看。 * 學長整理的字彙表 (Score 9 out of 10) 這份字彙表是附中學長分享給我的,我把他整理成Excel檔讓大家可以自行下載和編輯,可以[點我下載](https://drive.google.com/file/d/10TSPQfXnpRj_O9yfZOwqIwvdw2UUcr5g/view?usp=sharing)。這份字彙表依照字義來分,毫無疑問就是針對等價來著。當Mason 2000已經掌握到了7-8成、也開始進入到刷題階段後,這份單字表就加減看,雖然上面的字應該大部份都已經看過了,但多看看把一樣的字放在一起的List,也會潛移默化的把這些字的connection記錄下來。 雖然網友會推薦的還有要你命3000、Barron Essential、紅寶書等等,但我覺得有些字確實用不到。如果你的目標只是V150-155,我覺得Mason 2000 + 刷題累積單字量,已經綽綽有餘了。 ### 填空 填空題要拿到分數,不只需要足夠的單字量,更重要的是要理解出題的邏輯和一些心法,讓題目引導做答。這時候是否有適當的引路人就非常重要了。對大部份一開始接觸GRE題型的人,在填空上總是會先被打擊信心一輪,10題做下來就算單字看得懂,也只能答對2-3題。還是得精神喊話一下,**這都是畢經之路**。以GRE要考到V150以上,基本上只要能有5成的答題率,都非常有機會。這邊準備的幾份資源,我認為只要認真的使用,絕對足夠幫助大家在填空上突破5成的正確率。 如果只是要練習填空,我認為在考滿分上面練習的意義不大:除了有計時器可以幫助掌握節奏之外,缺乏詳解的問題還是讓練習上打了折扣。一開始我也在考滿分上打轉了很久,但一直到考滿分更新、我找不到自己以前寫過的回合後,我才意識到得要找到其他方法。填空的兩份資源都可以[點我下載](https://drive.google.com/drive/folders/1--rzB5n7_AJhp3GT5kymwMlIem-Deyw2?usp=sharing)。 * Magoosh講解影片 (REQUIRED) Magoosh在付費的課程網頁裡面有提供手把手的解題教學,除了讓大家對於GRE的題目在問什麼先有一個概念,也會告訴大家一些小技巧。在開始看任何講義之前,請先花個半小時把這幾個Playlist看完吧:[點我收看](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BoUteYYofo&list=PLCE1BE634261CBF89)、[還有我](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D0xvSuzReI&list=PL8C493B2C62C1BE31)、[我也一起看完](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I5oWz-jU8Y&list=PLOxoUQ_ZFoEd5TTXqzxjq2FIimnnoiTeX) * 麟度希填空 (Score 9 out of 10) 對於自修GRE填空我認為從這本開始是最適合的。在講義的一開始先把整個填空考試的架構介紹完之後,依照不同的句型考法整理對應的題目,並且每一題都會搭配翻譯,難題會搭配詳解,對於初學者來說,要靠著他了解GRE的遊戲規則是容易的。這份講義短短的,160幾題而已,認真看個一兩天就看完了。而重點是!!!! 這份講義的大多數題目都是來自前面提到的OG和報名時官方會提供的兩回模擬試題的部份題目,因此我認為要用這一份講義來取代OG是完全可以的。缺點就是,在考前如果想要用PP2來預估一下分數,會發現PP2很多題目都已經看過了,以至於那個估測出來的分數基本上都是非常的高估。 * 真題填空1100 (Score 10 out of 10) 當一份講議可以針對考古題(甚至還會持續出現在正式考試中)進行詳細解答、依照難度分級、又不用錢時,這時在沒什麼好挑了。這1000題如果認真的好好做答,我相信大部分的人在準確度上一定可以提升到6-7成的準確度。 ### 閱讀 閱讀的準備和填空的方法是一樣的,同樣先求準再求快,穩的階段需要搭配詳解,快的話就去考滿分練功。但比起填空,要找到能搭配好的詳解的免費資源還真的是不多,我也是在一路的跌跌撞撞後才找到了一條比較妥當的養成路線。可供下載的資源可以[點我下載](https://drive.google.com/drive/folders/1-29j_zf45iGkiEV4pWObxPlwoqdfDkjP?usp=sharing),下面還是有介紹一些網路資源,先別跳過這個Part. * 了解主動式閱讀(Active Reading) (REQUIRED) 在GRE超級趕的做答時間裡面要好好的品嘗文章的細節完全是錯誤的答題技巧。Magoosh在付費版的課程網頁上有一系列的影片在介紹什麼是Active Reading,我以方法論來說,看完這幾個影片就足夠理解GRE閱讀的心法,剩下的提升準確度和速度都是個人造化了。但就像我說的,Magoosh針的可以不用買。有網友將Magoosh這個Active Reading的介紹影片系列都放到Youtube上,請大家自行取用:[Magoosh Comprehensive Reading Ver.1](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X_xc4Zjef0&list=PLFyQByI2DP0iMTGjTKOn5Ur4HUAx9Q4bb&index=1)、[Magoosh Comprehensive Reading Ver.2](https://www.youtube.com/watch?v=_hXwanmBVCo&list=PLOxoUQ_ZFoEfGySVkh_dDpE-PWZUGzpJl) * 瘋狂背包客棧 (9 out of 10) 這個部落格([點這邊](https://loseyourself.pixnet.net/blog/category/2936561))對我來說是一個超神奇的存在。版主在GRE閱讀的Session中寫了約有60篇閱讀測驗的解題流程,不只是完全的體現何謂Active Reading,在如何選擇跳過細節這件事情上更是爐火純青。在我一開始準備GRE閱讀的時候,就是先把他的所有文章看過去一次,看一下他是如何省時間的。雖然對於初學者來說,看這些文章時一定會有各種的蛤,想說怎麼可能看個一兩句就把整篇跳過開始做題目了,但當掌握這個心法開始刷題後,慢慢的就會往這個境界走了XD。Anyway,這個部落客做為GRE閱讀的第一個引路人,提供手把手教學,我覺得是在好也不過。 * 新GRE閱讀理解36套 (9 out of 10) 對於如何操作Active Reading後,進入到刷提階段,這套講義我認為是還不錯的。這裡收錄的文章也都是來自真題,也都有付上較沒有爭議的解答(雖然稱不上太詳細,但如果已經對於文章定位、轉折、細節考法、和推理有初步概念的話,詳解所提供的文章定位已經足夠自己檢討錯題了)。在我提供的資料夾當中,也有網友提供的翻譯,如果真的想要深入了解文章的脈絡也歡迎取用。這一份我自己並沒有花太多時間做,而是直接在考滿分上面刷題。但如果給我重來一次,我會好好的把這份做完的。 * GRE閱讀300篇 (6 out of 10) 由字神的老師所提供的GRE閱讀300篇,將這些文章依照他所認為的難度做區分,從最簡單的Level排到最難的,所有的題目都是真題。但,這份講義是沒有詳解的,只有提供解答用的ABCDE,因此對於還不知道可以怎麼檢討提目的人來說,只會一直錯下去,卻不知道該怎麼改進和修正做題的方法。因此我建議,把它當作是題庫就好,要拿來大量刷題或者想要對做答時間做高壓練習,這確實是個還不錯的資源,但就是一定要把握大前提:一定要知道怎麼檢討提目,不是看了正確選項就認為"歐,對,這個選項比較好",而是要能夠知道每個正確的選項對應到了哪一個文章段落,這些錯誤的選項又因為文章的哪個段落而被反駁。這本就是個題庫,我認為如果在完成GRE閱讀理解36套之後,就可以直接上考滿分去做題了,完全可以跳過這一本。 GRE閱讀的養成是非常慢的,很難在短時間內看到顯著的突破,解題的準確度也不停的在波動。我認為掌握心法、Active Reading的技巧,並且學會訂正題目,日子久了速度自然會提升起來,分數也會一起來。 ### AWA AWA的準備若不使用Mason的講義,我可能也比較不知道該如何提供比較好的資源(畢竟我還真的沒有使用過)。但我覺得把握幾個大原則去準備:從範文認識原來論點可以這樣題出來、從範文學習段落銜接的邏輯、大量的練習如何寫Topic Sentence、針對題庫進行快速擬綱的練習。 字神的GRE社團([這邊加入](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1535593066485822))每個月會釋出針對Issue和Argument猜題的黃寶書。黃寶書列出來的題目我認為也絕對夠大家練習了,反而獲得題庫並不是太難的一件事情,而是如何在練習的過程當中去精益求精。精益求精的方法無他,就是上網查範文、跟一起備考的朋友一起討論,或是當下其實自己就知道寫得好不好了。 這邊我提供我自己整理的Argument句型、從考滿分論壇整理下來的好用句型(但因為缺乏練習所以在實戰中其實很少用到)、以及我自己的Argument和Issue的練習。這些練習絕對不是範文等級,但就是提供個交流的機會,這些題目也都是Mason在講義中勾選的高頻題,這些架構、脈絡也都歡迎取用。後面再介紹我是怎麼準備AWA的。 我整理的資源如下: * [Sentence template for Issue and Argument](https://hackmd.io/G9i6w31rSACtFAGzhndTcQ) * [GRE argument template](https://hackmd.io/PaRK_H_RTd2AC-t24aAdow) * [My argument practice](https://hackmd.io/ujkUPQw5S7epQjlR8Sf5vQ) * [My issue practice](https://hackmd.io/Zg2uX3yDRWu46EMfwlf-Mw?view) ### 數學 雖然我的數學考得不好(其實我也不知道我到底怎麼了XD),但對我來說數學還是相對非常沒有負擔的Session了,所以也沒有特別為此作準備。 數學的關鍵只在於:把題目看懂。看懂題目,以工學院畢業生來說都不是會致命的難。我建議可以直接把難題拿出來練習。在我整理的資料夾和考滿分裡面都有整理猴哥難題,100出頭的題數一下子就可以寫完了。寫完猴哥後到開始寫整回整回的模擬考前,我都沒有在碰過數學題了XDD 結論:猴哥難題+考滿分模擬考已足夠。 # 備考人生 ```整段GRE的備考時間,我的人生也不斷地在快速變換場景和角色,經歷過當兵躲班長偷偷看書的日子、當米蟲似的全職考生、還有下班備考比上班輕鬆的幾個月。雖然已經不是學生了,時間的彈性大幅的受限,但終究是克服了各種藉口走到了今天。我想,這已經不完全是自律和能力可以做到的,我相信每天有數不清的人為我禱告、考前為我加油、等著我考完要一起吃飯,這些都是堅持下去的動力和促成這個成績的一份子``` ```這裡分享我自己的準備過程和原因,我也試著針對每個階段提出我認為適合的準備方法,或許不一定對每個人的成效都相同,不過相信依循這個大原則下,大家自然都會找到自己的出路的``` ```我將我的整個準備過程切成三個階段---紮根期、準度期、調適期,在每一個項目的準備來跟大家說明該做甚麼事情、並且怎麼做調整``` * **紮根期**:一開始準備的前三到四個月。。這段時間的我是在軍營裡度過 * **準備期**:退伍~考前一個月,在我的備考時間裡面大概過了10個禮拜,其中四周是全職考生、六周帶職考生 * **調適期**:考前一個月到考試前一天 ## 字彙 ### 紮根期 當兵絕對是個很好背單字的時期。八月底我剛寫完Paper、搬回老家,不到一周後就入伍了。在入伍前,我從來沒有認真研究過GRE是甚麼,甚至很多GRE的題型在這個階段都還不是很了解。 但我非常確定的只有一件事情,就是鄉民們永遠會說的:「GRE不是在考英文程度,而是在考邏輯。但很不幸的是,你沒有單字量,是無法看懂邏輯的。」因此打從一開始我的第一個目標就是**盡可能地把單字背好背滿!** <center> ![](https://i.imgur.com/wotsSwd.png =300x) </center> 這個時期大部分的單字對我來說都是100%陌生,每天利用洗澡前後的休息時間和午休時間,把Mason 2000拿出來抄30個在半個手掌大小的單字本裡面,要操課就放在迷彩褲的口袋,管他是擦槍、射擊預習、還是打靶,都一樣拿出來背。當兵這種對腦袋來說相對放很空的生活,一天背30個不會是太難,背再把前幾天的拿出來複習,打靶無聊時一次可以複習200-300個。當兵三個多月過去,也差不多背完2000個單字了。 到了退伍前一個月我才買了字彙的力量,發現這本書寫的內容更有助於我去了解一個單字的背景和用法。有了這本書之後,我每天在抄寫單字本時都會先去翻一下字彙的力量有沒有收錄這個單字,有的話就先把他讀過去一次。我覺得比起很多的口訣,安靜下來好好的認識一個單字的故事,對於如何記憶甚至如何使用都是加分的。 ### 準備期 這裡可以讓大家參考一下[我的單字複習計畫](https://drive.google.com/file/d/1OHKGppMIrIBhLUN4ePmo4tqwA86VQP3j/view?usp=sharing)。最後在執行起來和表上的有點落差,不過基本上執行力還有八成左右。 儘管在當兵時可以把單字記的非常熟,但那畢竟是短期記憶,而一般來說要讓短期記憶變成長期記憶,大概需要持續背誦超過7遍。於是,我就設計了這個單字的複習表,使用Quizlet的List,一個List 100個單字,每天重新複習2個List+昨天複習過還不熟的字。10天可以複習完一輪,在這個階段大概也可以複習4-5次了。 除了Mason 2000的單字之外,我自己會把平常寫填空遇到的難字記錄在另一個List,定期拿出來翻一翻;如果是錯過很多的字,我就直接把他寫在Post it上面,貼在牆上。 總結這個階段的單字訓練,就是開始對這些單字有比較深刻的記憶,雖然還不至於到可以用反射的想到字義,但至少當單字出現的時候可以猜到語氣、想起說阿這個字有背過,再慢慢地去回想是甚麼意思,我覺得都還說得過去。 ### 調適期 進入到考試的最後一個月後,對recall單字的速度要求就相對要提高很多了。進入這個階段,我給自己的目標是每天複習三個新的list,不到一個禮拜就可以複習完。我把Quizlet的test模式題目設定到50題,三個list總共150題,給自己有限的時間要把它做完。由於這個時候整個2000字已經看過不下5-6遍了,也開始能夠做到看一眼就知道字意。 最後這個階段我覺得需要讓自己保持著一定的自信心,要相信自己背的單字已經夠用了。雖然做到Hard的題目之後還是會有沒看過的單字,但我覺得對於那些字就果斷放棄吧XD 太艱深的字背起來反而很耗費力氣,出現的機會不多的話考試也不一定會用到,不如就放掉,反正目標是V150up就好,有本事第二回V拿到Hard,分數也不會少到哪裡,要求每個字都要會有一點太多了。 這個階段我也會用上面提到的學長提供之字彙整理Excel表格,一次把相似字意的單字都複習完,確實對於等價的準確度和速度有很高的提升。 結論,三個階段都盡可能地讓自己把Mason 2000的字庫看到精熟,最好可以自己造句,搭配字彙的力量確認單字的用法,然後從某天開始,當你需要用到英文寫作的時候,你就會開始對字彙的用法非常的fastidious ## 填空 ### 紮根期 坦白說,在軍營裏面對於填空的想法是0。一來,要在操課時看填空的本子很困難,很容易被班長抓;二來,當時的單字量根本還不夠,五個選項只看得懂兩個,這不管對於邏輯的掌握度有多高,看不懂就是看不懂啊XD 這個階段,還是先好好背單字就好了 ### 準備期 出了營區之後,總算可以好好地坐下來念書了。在當全職考生的那一個月內,我先把Magoosh的影片看完,裡面有分享到不少作答技巧,之後再把麟渡熙的講義看完,對於各種題型和填空到底要怎麼做、對應到哪些關鍵字、哪些要取正、取反,開始就有概念了。 接下來就是到考滿分去刷題,一天大概會刷40-50題左右。這個階段我對自己做題的速度是沒有要求的,甚至寫到一半有不會的單字就馬上查,再判斷有沒有需要特別記下來。 不過,我認為這個階段更好的做法會是去練習真題1100題,原因是這個階段我認為用紙本作業會更好,可以直接在題目上做記號、寫語氣、分析長難句等等,相比於考滿分的介面,可以整理的資訊多很多。再者,真題1100同樣是真題,都是出於ETS之手,完全就是在照著命題的方向走,還有詳解可以參考,都是我認為比在考滿分上刷題來的更好之處。 ### 調適期 進入到考前一個月的調適期,就要開始要求自己在寫題的速度了。這個階段我也沒有練習單回的verbal test,而是直接拿考滿分的模擬考題組起來練習,一個晚上可以練習2回到3回Verbal題,如果兩回寫完發現錯太多了就會停下來好好檢討。 這個階段,除了開始累積做題經驗,配速上也開始要進入狀況:單格填30秒、雙格填1分鐘、三格填1分半、等價一題30秒,這樣才有機會讓10題填空在10分鐘內寫完,可以爭取到20分鐘的時間去做邏輯和閱讀。對於這個時間的掌握在考場上就更重要了,不只是要去配速,更是要在碰到比較不確定的題目的時候,在短時間內做好是否要放棄這題的決策,在同一題卡太久在這個考試裡面就是硬傷。適當地做好取捨,有80%信心就寫完往下一題前進了。 ## 閱讀 ### 紮根期 在軍營裡時,我帶進去的是GRE閱讀300篇。由於這本書並沒有詳解,一開始做題也是錯的熙哩嘩啦,然後不知道為甚麼錯,就一直錯下去。這段期間雖然對於做題沒有甚麼太大的幫助,但我覺得一天兩三篇的閱讀,是幫助我暖身,讓我在脫離了大量看英文的環境之後能夠開始用比較合理的速度來閱讀。至於Active reading等等的技巧,在這個階段我還完全不知道。 我的建議是(如果你不是在軍營裏面而是有電腦的話),第一先去我上面附的youtube撥放清單把Magoosh製作的Reading comprehension看完,了解何謂Active reading後,到瘋狂背包客棧的部落格,一天四篇到五篇,用兩個禮拜的時間去把60篇閱讀看完,並且試著用他所提供的閱讀方法做練習,學習作筆記。這個階段,先釐清甚麼是要讀、甚麼是不要讀、怎麼快速做文章定位,就算大功告成了。 ### 準備期 掌握了Active reading和Skim的技巧後,就要開始要求做題的準確度了。做題的準確度和如何正確的定位選項和文章內容的位置有關。我自己大部分的時間都是在考滿分上度過,寫了應該有超過200篇。在考滿分上時我會把計時器關掉,先要求自己不管寫得多慢,都要可以把題目的定位找出來。儘管如此,一開始還是錯很多,可能10題只會對3-4題,一直到後期才有機會可以在寫難題的時候還可以對到5題以上。 我的建議,除了考滿分是個選項外,新GRE閱讀理解36套也是個不錯的選擇,比起考滿分更好之處就在於它有詳解可以用,題目也都是真題,在還不需要熟悉介面、不需要把速度拉起來時,用來訓練準度是個不錯的工具。 ### 調適期 進入到最後一個月,對於速度的要求就要加進來了。在練習一個session 10題的回合時,我會要求自己20分鐘內要寫完。這個前提是,已經知道怎麼掃描文章、而且對於細節的定位可以比較認識後,開始用時間壓力逼自己的腦袋要動快一點。 這個月的大部分時候我是用整回的模擬試題在寫,所以一回裡面有填空有閱讀,整體的時間分配會更挑戰。到了考前一個禮拜,一回Medium難度的題目我大概可以在25分鐘左右寫完,正確率大概12-14題算是正常發揮;難度Hard的題目就很難說了,像考試的時候拿到一篇長篇4題、兩篇特長的中篇2題,看到題目的時候還是慌了點,有點自亂陣腳,一急之下有點亂了陣腳。 這個階段我會建議,在有時間壓力下,和填空一樣,要有棄保的概念。版上有很多網友會說先直接放棄長篇。我覺得在Hard的題目裡面確實可以先放掉它,然後慢條斯理的去把中篇和短篇看完。在我考試時Hard的題目很明顯的考Infer的題型變多,選項又很長,偏偏Infer的題型需要參考不只一個定位點,做起來真的很費時間。我建議在練習的階段,不管題目難不難,讓自己的準確度可以保持在5成,就很不錯了。如果順利的進入到Hard的題目,閱讀拿一半、填空拿一半、分數要超過155應該是十拿九穩。切記自己的節奏不能亂,與其混亂的寫完大長篇然後對一題,不如耐心的把中篇的三題穩穩拿下來。 ### AWA AWA我就不分期來說了XD 我練習的量應該算是少的。我花了不少時間在研究範文,研究要用甚麼方式表達論點、舉例、反駁。這些在我上面附的連結裡面都可以看的到。 最一開始我一樣不會計時,先讓自己可以有充分的時間把想要表達的事情寫下來,確定自己的論點是可以用比較好看的方式呈現的。(然後就發現一加入計時後整個結構垮掉) 到了後來因為實在不想花這麼多時間來準備寫作,想到一個偷懶的方式:我把Mason和字神的高頻題拿出來,訓練自己寫topic sentence,也就是說只有把每一段的第一句寫出來而已,偶爾想到一些好的例子才會另外加進去。整理完Topic sentence之後,如果興致來了,就壓個時間把它寫完,如果累了,就把它放著不管了,到考前一天在拿出來翻一翻就好。 不論是對Issue還是Argument,我都會在看到題目後留5分鐘給自己用紙筆列出我這篇文章要寫些甚麼。雖然考試短短的30分鐘,少了5分鐘打字好像很傷,但我覺得這完全是個錯誤的想法。這五分鐘可以做的事情完全會奠定整篇文章的走向,而且如果本來練習寫主題句的功力就夠,五分鐘的時間好好地寫3句主題句+想例子,絕對是綽綽有餘。五分鐘的時間,足夠讓我們可以有條理和邏輯的寫出好的文章架構。五分鐘後,就是照著寫下來的topic sentence,把細節和例子加上去。考試時我大概寫了有450-480個字,寫完大概還有約兩分鐘可以在小小的檢查一下。 結論:計時的練習不用多,大概各3-5篇練習抓一下每一段的量,確保自己可以在時間內完成即可。練習期間多用練習以寫topic sentence取代整篇文章的練習,讓自己可以快速而且準確的掌握文章的走向和想點。 ### 數學 沒什麼招,吃老本,好好的驗算就是了 # 結語 考GRE是條漫長之路,一開始寫題的挫折確實會讓人卻步。但當你真的能夠透過準備考試,把快速閱讀的技巧學起來、把看似艱深的單字活用、快速的掌握寫作的論點和論述的方式,你會在考完試後發現你的英文能力有突破性的成長。我覺得這是值得期待的,不管是否真的能一次就達標,能鞭策自己走上擂台,已經是一種修練成果的展現。 聖經說:「流淚灑種的,必歡呼收割。」這個流淚的過程有多痛苦,過來人想必一言難盡,但知道上帝的應許是要歡呼收割時,這一切的忍耐都有了極大的盼望。 祝每位築夢的勇者們,也能夠在考試中,去享受蛻變的過程。

Import from clipboard

Paste your markdown or webpage here...

Advanced permission required

Your current role can only read. Ask the system administrator to acquire write and comment permission.

This team is disabled

Sorry, this team is disabled. You can't edit this note.

This note is locked

Sorry, only owner can edit this note.

Reach the limit

Sorry, you've reached the max length this note can be.
Please reduce the content or divide it to more notes, thank you!

Import from Gist

Import from Snippet

or

Export to Snippet

Are you sure?

Do you really want to delete this note?
All users will lose their connection.

Create a note from template

Create a note from template

Oops...
This template has been removed or transferred.
Upgrade
All
  • All
  • Team
No template.

Create a template

Upgrade

Delete template

Do you really want to delete this template?
Turn this template into a regular note and keep its content, versions, and comments.

This page need refresh

You have an incompatible client version.
Refresh to update.
New version available!
See releases notes here
Refresh to enjoy new features.
Your user state has changed.
Refresh to load new user state.

Sign in

Forgot password

or

By clicking below, you agree to our terms of service.

Sign in via Facebook Sign in via Twitter Sign in via GitHub Sign in via Dropbox Sign in with Wallet
Wallet ( )
Connect another wallet

New to HackMD? Sign up

Help

  • English
  • 中文
  • Français
  • Deutsch
  • 日本語
  • Español
  • Català
  • Ελληνικά
  • Português
  • italiano
  • Türkçe
  • Русский
  • Nederlands
  • hrvatski jezik
  • język polski
  • Українська
  • हिन्दी
  • svenska
  • Esperanto
  • dansk

Documents

Help & Tutorial

How to use Book mode

Slide Example

API Docs

Edit in VSCode

Install browser extension

Contacts

Feedback

Discord

Send us email

Resources

Releases

Pricing

Blog

Policy

Terms

Privacy

Cheatsheet

Syntax Example Reference
# Header Header 基本排版
- Unordered List
  • Unordered List
1. Ordered List
  1. Ordered List
- [ ] Todo List
  • Todo List
> Blockquote
Blockquote
**Bold font** Bold font
*Italics font* Italics font
~~Strikethrough~~ Strikethrough
19^th^ 19th
H~2~O H2O
++Inserted text++ Inserted text
==Marked text== Marked text
[link text](https:// "title") Link
![image alt](https:// "title") Image
`Code` Code 在筆記中貼入程式碼
```javascript
var i = 0;
```
var i = 0;
:smile: :smile: Emoji list
{%youtube youtube_id %} Externals
$L^aT_eX$ LaTeX
:::info
This is a alert area.
:::

This is a alert area.

Versions and GitHub Sync
Get Full History Access

  • Edit version name
  • Delete

revision author avatar     named on  

More Less

Note content is identical to the latest version.
Compare
    Choose a version
    No search result
    Version not found
Sign in to link this note to GitHub
Learn more
This note is not linked with GitHub
 

Feedback

Submission failed, please try again

Thanks for your support.

On a scale of 0-10, how likely is it that you would recommend HackMD to your friends, family or business associates?

Please give us some advice and help us improve HackMD.

 

Thanks for your feedback

Remove version name

Do you want to remove this version name and description?

Transfer ownership

Transfer to
    Warning: is a public team. If you transfer note to this team, everyone on the web can find and read this note.

      Link with GitHub

      Please authorize HackMD on GitHub
      • Please sign in to GitHub and install the HackMD app on your GitHub repo.
      • HackMD links with GitHub through a GitHub App. You can choose which repo to install our App.
      Learn more  Sign in to GitHub

      Push the note to GitHub Push to GitHub Pull a file from GitHub

        Authorize again
       

      Choose which file to push to

      Select repo
      Refresh Authorize more repos
      Select branch
      Select file
      Select branch
      Choose version(s) to push
      • Save a new version and push
      • Choose from existing versions
      Include title and tags
      Available push count

      Pull from GitHub

       
      File from GitHub
      File from HackMD

      GitHub Link Settings

      File linked

      Linked by
      File path
      Last synced branch
      Available push count

      Danger Zone

      Unlink
      You will no longer receive notification when GitHub file changes after unlink.

      Syncing

      Push failed

      Push successful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