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wned this note changed 5 years ago
Published Linked with GitHub

我該修什麼課程比較好?

tags: 03_課程事務 新生手冊


中山政研的課都在修些什麼?

   中山政研的研究與授課以五大領域見長:「中國與臺海情勢」、「國際局勢分析」、「臺灣政經與兩岸關係」、「思想與實踐」,以及「資訊、意義與方法」。以下我們針對五大領域所對應到的課群進行簡介:

思想與實踐

  • 對於政治,除了瞭解政治的經驗現象之外,還必須要從對政治事務進行價值判斷,確定應為與不應為,有所為有所不為。
  • 政治思想與哲學給了我們可能的指引和判斷的眼光。因此,我們會嘗試著從政治思想與哲學的智慧跨越到當下的時空環境,反思以及批判政治現實。

臺灣政經與兩岸關係

  • 針對當前台灣與中國重大的政治、經濟、社會、外交、軍事、與兩岸關係議題,除了是本所研究重心之外,我們也廣邀國內外頂尖學者與資深產業工作者分享他們的研究發現與實務經驗。
  • 台灣與中國的政經情勢,以及其如何相互影響是台灣人需要深刻理解的課題,我們將提供即時且深入的紮實觀點與建言,這也是也是南台灣研究台灣政經局勢與中國研究社群首要的交流合作平台。

中國與臺海情勢

  • 中國崛起是影響當代世界局勢最重要的變數之一,其經濟崛起所積累的財富,是否能夠轉化為國際政治上的影響力,是否會影響國際間的權力結構,其又將如何影響世界秩序,以及台海之間的安全關係呢?
  • 除了從宏觀的全球層次來研究中國崛起之外,也需要從微觀的視角,來檢視中國政治菁英與社會各階層如何影響中國對外經略之道。我們沒有先入為主的答案與研究途徑,有的只是追求事實的精神。

國際局勢分析

  • 「天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或許不只是歷史。國際情勢變動如此迅速,當我們習慣於和平氛圍的世界時,是否忘了大規模衝突其實離得不遠,曾經習以為常的全球化發展或許僅是短暫的、可逆的,而不是世界發展必然的結果。
  • 在面對高度不確定的、什麼都不奇怪的國際局勢時,若當代地球人能掌握分析世局的理論工具,搭配開闊不偏狹的心思,能讓我們把變動的世局看清楚,以面對各種挑戰。

資訊、意義與方法

  • 資訊、意義與方法領域將提供資料科學的基礎訓練,並以大小數據的分析的實作專案進行演練,讓循序漸進的同學,能與電腦科學、資訊管理,以及資料科學界對話。
  • 此外,修練者將擁有一般大數據或AI課程中所欠缺的資料解讀,以及意義開發能力、透過資料溝通觀念、以及透過資料分析進行倡議的能力。這些資料分析課群,應用層面不只在商業,而推及民情、輿情、國情乃至世局的分析。

建議與忠告

選課技巧

  1. 務必以畢業學分的要求條件為優先考量,先以必修為主,興趣為輔。
  2. 畢業前必須選修至少一門英文授課,因此建議在碩一時盡早修完。
  3. 如果全部都要選所上的課,那麼每學期至多修9~12學分,不要貪心,必修建議不要超過二門,因為作業量龐大,很容易被當掉或停修,浪費學分費。
  4. 就算自認為修課學分以達標,也務必上網查詢並確認,以防萬一。
  5. 別忘了,我們可以習修外所的課(不超過9學分),如果同學對相關領域有興趣,又可以幫助到自己專業的外所課程當然,很歡迎同學多加利用。

修課技巧

  1. 請第一週千萬要去聆聽教師的修課大綱,對課程有疑慮請立即發問。
  2. 各項作業、報告遲交、抄襲是大忌,千萬別踩雷,印象會直接大扣分。

我需要注意些什麼?

  • 所上於網站上公佈的各項專業選修課程,不一定會於每學期開課,建議同學可使用螢光筆將有興趣的課程項目標記起來,並且自行至中山大學歷年課程查詢頁面,輸入該課程名稱,參考歷年來開設此課程的時間(例如:於上或下學期開設?)以利選課。
  • 由於課程在開課前都還有可能會微幅調整,因此關於課程項目開課與否、課程名稱、授課方式,請於第一週開課時向教師詢問

Q&A

研究所的上課方式為何?會不會很難?

  • 研究所課程主要的安排為:上課前需要預習本週的需報告的主題、論文、書摘或是教師指定的項目,需適時整理成心得、專案、書面或口頭報告,並於上課期間報給班上所有人,教師會針對報告的內容提出建議,同學則會針對報告內容提出問題與討論。
  • 也因此每位研究生需要具有程度的研究能力,並能獨立完成教師作業及口頭報告。或許剛上碩士班前期是一份頗重的份量,需要一些時間適應,但隔了一、兩個月或一、兩學期,只要能抓到研究和學習的節奏,就會駕輕就熟了,不用過度擔心。

我大學不是唸政治的,會不會過不了?

  • 本所非常重視每位研究生具有「跨領域對話」的能力,所上教師也期望學生除了政治的研究動力外,也具有多重想法、複數專長的學生。因此學生的組成中,都有研究生大學來自非相關科系(如:電機、資訊、德文⋯⋯等等),也都能順利取得學位,不用過度擔心。
  • 但我們也要開誠布公,有些學生大學經過四年相關知識的洗禮,在研究的掌握速度上會比大學非本科系的學生快很多,也能更快理解課堂的學問。因此,建議大學非本科系的學生,需要多花費些心力理解課程及研究的事物,不然無法達到研究的要求,得不到學分更浪費了學分費,得不償失。

如何了解更詳細的資訊?

中山政研所碩士班課程列表:請點這裡
中山政研所研究領域:請點這裡

Select a rep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