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社会加速批判理论大纲

罗萨总的指出了加速的问题在于造成了现代生活的新的“异化”形式,以此建立他自己的加速批判理论。

异化:一种状态,主体一方面可以不受到其他行动者或者外在要素的逼迫,追求主体自己的目标或实现自己想实践的事,但另外一方面主体却不“真的”想这么做活赞同这种做法。

时间情境批判的三种形态。
时间是社会生活中无所不在的要素,所有的社会制度,社会结构和社会互动都是通过时间加以整合的。因此作者将时间作为分析社会的切入点。

社会批判有三种基本形式,罗萨尝试将这三种社会批判的形式整合起来。
1,对社会制度和社会实践的功能批判;
2,对于根本的分配不公正的道德批判;
3,对异化生活与虚假意识的伦理批判。


功能批判:去同步化的症状 p.91

加速并不是一个全社会同步同速的现象,加速能力的大小也有不同的速度,这必然会造成诸多制度,过程和实践之间的界限的摩擦与张力。如果他们同步化了,那么只要当一方的速度提升了,另一方就会感到有压力。(火车时刻/书报摊)p.92

  • 社会速度的提升让我们周遭的自然时间框架超载了。消耗石油的步调远远快于这些资源生产的速率,抑郁症和过劳也越发常见,这是现代社会中时间超载或压力层次不断提升造成的。

  • 不同的社会领域也会加速到不同的程度,经济、科学、科技都在过去几十年迅速发展,而政府决策的速度并没有提升,文化再生产的速度也有限。民主需要时间来组织公众、达到共识、评估商谈鞠策,而晚期现代情境中,这些过程因为社会更加多远也更动态,那么形成民意的过程会需要更久的时间。社会变迁、文化变迁、经济变迁的加速过程如果是一样的,那么这就和上述政治生活产生了去同步化。

  • 人们今天不再认为政治会决定社会变迁与演化,如果进步政策是希望再时间上驾驭政治课及经济的进程和发展,那自由保守主义今天会想降低政治控制,以提高社会经济过程和科技过程的速度。政治与科技经济之间深刻的去同步化。早期政治操控是推动社会变迁的工具,而2000年后的晚期现代则变成了社会加速的障碍。新自由主义政治以加速社会为目标的去管制化、私有化、法治化都是根除政治操控的指标。

  • 经济领域本身也会出现类似的去同步化,生产和消费与购买之间的时间鸿沟,迅速的资本流动与经济的迟缓步调产生断裂,引发经融危机。

  • 文化再生产,文化与知识的传承不可避免需要耗费时间,如果生活世界因为动态化而使得世代之间不具有稳定性,那么世代之间实质上就会等同于不同的世界。社会象征的再生产会面临断裂。社会创造能力需要大量富裕的时间资源以便游玩、发呆、闲下来看似胡乱使用的时间。在不断追求创新和变动的现代社会其实根本上会损害创新能力与创造性的适应能力。

  • 社会加速的功能批判对晚期现代社会中的社会生活的所有层面的去同步化问题与过程进行分析,可以看到很多潜在的速度病状的征兆。

规范批判:意识形态再探;揭露潜藏的社会时间规范 p.99

  • 互赖性·现代社会的特征是相互依赖程度很高,社会互动紧密交织成了非常复杂的网络,生产与分配,教育与娱乐,政治和法律,当中的过程包含了无数的个体与行动,需要大量的社会调节与社会合作,以及同步性,人们可以假设,社会生活被社会规范和伦理规范非常严格以及细致的操纵着个体行为,以让这个互赖链能够非常紧密的连结。
  • 矛盾·“我们必须越跑越快,才能待在原地。” 另一方面,现代社会中的人似乎是相当自由且自我的。互赖链在增长的同事,也出现了个体化、自由主义化和多元化。这也说明了到的社会规范的弱化。个体的自我感知似乎前所未有的自由。自由与极度的协调和同步化,这样的矛盾是如何成立的?有一种社会意识隐藏在自由主义的自由感背后,那就是人们被不断增加的社会要求所支配着。现代社会的行动每天被各种“必须这样做”的修辞所构筑。这是加速竞赛的竞争导向下的逻辑后果。加速竞赛将我们困在滚动的越来越快的仓鼠滚轮中。现代社会通过严格的实施时间规范,通过形式日程和截止日期等等这些规范满足合作,协同和同步性的需求。
  • 罪恶感在我们一天结束之时袭来,因为没能完成每日清单。·这种逻辑与宗教强加给信徒的十分相似,然而宗教提供了希望与救赎,告解的制度也会缓和这些罪责干。但现代社会会让我们对自己的不足付出代价,如失业而被排除在加速竞争之外等。
  • 时间规范已经是社会中最基友支配性的规范,教育帮了很大的忙,所有的教育都叫你去习惯时间规范。他满足了极权主义的判定标准。

伦理批判1:违背了承诺的现代性 p.106

  • 现代性的核心观念是指出个体应该享有自主性。不应让我们无法控制的政治权威预先决定我们该如何过我们的生活。这和政治的民主参与观念和自治观念密切相关。我们的生活所需的宏观社会经济条件无法单凭个体掌控。现代性的吸引力在于社会出现了动力能量,人们相信社会将会出现再分配的政治改革,以及人的自主性的提高。而这从未实现,他们无法控制游戏规则,只能学习如何赢得竞争。
  • 资本主义要成为一个在文化上可以被接受的经济体系,就必须使得人们坚定地相信这种经济系统最终会让人们可以自由的追求自己的人生梦想。晚期现代的加速社会当中这些信念不在可信,人们体验到的加速力量是一种奴役人的力量。这之间的鸿沟造成了异化。这种状态持续下去我们必然会忘记了我们真正的目标和意图是什么。会产生一种奇怪的感觉,觉得我们被他人管制了。

伦理批判2:异化再探;为什么社会加速造成异化?p.116

  • 空间异化·异化指出了自我与世界之间的关系的一种深层次的、结构性的扭曲。人是身体性的,是世界空间当中的,全球化数字化时代当中,时间和空间的脱钳。社会加速造就了大阿亮的流动性和从物理空间的脱节,推动了物质环境的异化。
  • 物界异化·人类会跟物体产生亲密的关系,自我会扩展进物界,而物也会变成自我的栖居之处。而加速社会中,物不在被修理,因为我们可以很容易的增加生产的速度。晚期现代的主体会试着使用一些限量的昂贵的东西来抚平和补偿自己与物异化的感觉。
  • 行动异化·没有时间好好了解我们所用的东西,信息过载,注意力分散……在一个由速度号令所整合起来的世界当中,找一个短期内就能获得满足的欲望(看电视,刷手机)会比设定一个不许要花很长的时间才能满足的欲望(花三年学会拉小提琴)看起来要明智。购物,购买杀昂平的潜在的使用可能性和选用权而不是商品本身,使得真正的消费被购物所替代。
  • 时间异化·时间流逝的体验,主观的时间矛盾—体验到的时间和记得起来的时间之间成反比。在体验中快速流逝的(短的)时间,在记忆中会延展开来变成(长的)时间。反之亦然。晚期现代数字媒介出现了新的时间体验形式,“体验短、记忆也短。”(看电视,打游戏)原因是1,旅行与看电视的差异在于全身心的投入和去感官化的体验。2,我们沉浸的电视节目是去背景化的,与我们的个人生命史无关。跟我们的内在状态没有有意义的“共鸣”,是一些孤立的片段。去背景化还体现在一些孤立的体验片段, 健身中心、电影院、超市的等等。
  • 自我异化与社会异化·加速单纯而直接的导致了我们的世界关系的崩溃与腐坏,我们无法将行动时刻的和体验整合成一个完整的生活。我们关系接触的频率、时间的持续、都让我们在啊结构上不太可能真的与彼此有关系。自我的感觉与认同正是从行动、经验、关系,我们所处的时空、社会世界和物界当中所形成的。

结语·

  • 作者的目的是希望1,能够对晚期现代社会的时间结构提出一个广泛的分析和批判,2,他所说的异化并非回头去处理人类本性、人类本质的概念,不是与我们的真是内在本质产生异化,而是与我们吸收世界的能力产生的异化。晚期现代由速度、竞争、截止期限早就的强制规范创造了新的异化形式。
  • 关于“非异化”形式还需要一个完整的探讨,但不是加缪式的存在主义者的想象,而是阿多诺的模仿,引出“共鸣”,宗教、艺术这两个文化形式让世界具有回应性,美好生活可以认为是指生活中有丰富多面的”共鸣“经验,但这个概念还是一个感性的概念。但是也可以说当下“宗教的回归”和无处不在的“音乐化”,尝试“自我共鸣”事实上是晚期现代啊的共鸣失败的症状。
Select a rep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