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y   HackMD

世界音樂與文化

課程資訊

  • 教材:投影片

  • 評分:

    • 二到四次小考(點名)
    • 期末考(有聲音題)
  • 聯絡方式

    • 楊金峯
      電郵:domine@mail.ncku.edu.tw
      電話:成大52520
      地點:禮賢樓5406室
      時間:二56、四56

音樂的組成

音樂的定義

音樂體系分三類

  • 實務:作曲和演奏
  • 理論:和聲學harmony、對位法、樂器學、配器法、曲式學、曲式分析
  • 應用:例如音樂治療,音樂行政
  • 系統音樂學 : 以音樂藝術作為研究對象,從物理的、心理的、美學的和文化的現象著手,例如:音樂哲學、音樂心理學、音樂歷史學

『音樂像酒一樣,麻痺人的靈魂,使人耽於娛樂』
穆罕默德

後來傳位發生分歧,出現什葉派和遜尼派

『世界音樂分三大區塊,中國、希臘羅馬、波斯阿拉伯』
王光祈(第一個獲得西方博士學位的中國音樂學家)[參見wiki(https://zh.wikipedia.org/wiki/王光祈)]
但是印度的音律很特別,應該要當作第四樂系
楊金峯老師

阿拉伯音樂傳承自波斯文明音樂,所以合在一起講

音樂要素

  • 古典說法
    音樂三要素:旋律、節奏、和聲

  • 修正說法
    音樂四要素:旋律、節奏、和聲、音色(法國作曲家梅湘提出)

  • 合併說法
    音樂五要素:旋律、節奏、和聲、音色、結構

法國Olivier Messiaen(梅湘,1908-1992)提議音樂四要素:旋律、節奏、和聲和音色

一、旋律的意義

基本結構為一群有內部秩序的音,秩序構成的條件包括節奏、音群法則等。所謂音群法則,如音階為骨架的旋律;和弦為骨架的旋律等。

二、和聲與旋律的關係

十七世紀以降,西方主流音樂開始以和弦做為旋律的背景骨架。以致諸多旋律本身即包含和弦的結構。

三、節奏的意義 (參看音樂時間的介紹)

為規制,有強弱。在一定的規矩和體制之下,演奏出強弱長短有秩的聲音。簡單說就是長短強弱有型態的聲音。

  • 拍(metre/beat):等分時間,速度的根由
  • 節拍(measure),以強弱區分成一段段的單位
  • 節奏:以節拍為基礎,佐以長短交錯變化的音形。

四、音色

物理上的聲波波形。人對不同波形的反應,稱為音色。然而,實際上音色的感知,複雜程度過此。不能僅僅限制於波形的解釋。

五、結構

一般稱為形式。如音形、曲式、配器等

音樂時間

『音樂是純粹的時間藝術』
叔本華

john cage 二十世紀實驗樂派,折火柴音樂,還有無聲之樂

『自美兮聲,自美兮形』
老子

無聲之樂為老子這句話的誤傳
美國二十世紀興起概念藝術,如行為藝術等等

【無聲之樂 4'33', John Cage】

Image Not Showing Possible Reasons
  • The image file may be corrupted
  • The server hosting the image is unavailable
  • The image path is incorrect
  • The image format is not supported
Learn More →

節拍最複雜的是印度、中國和非洲

中國的歌大部分都是韻文,長短一致,京劇中輕重音用板眼決定,雖然鼓眼聲音較大,但因拍板音色特殊,所以拍板是重音。輕重音與大小聲不是相等的。

歐洲三拍傳統

尼西亞大公會議(325年),規定聖經標準,和聖父聖子同質。延伸三位一體,三為圓滿。

Philppe de Vitry(1291-1361)著作Ars Nova(新技術, 1316-1318) ,訂定了樂譜的記譜方式。只要是一對三就用黑筆,其他變化就換顏色紀錄。

拍法

有規律的

  • 單拍子/複拍子
  • 長短拍:3+2、4+2
  • 新拍法:音塊、
    4+12

不規律的,散文節拍

  • 常見於教會經文歌,因為經文不是韻文,輕重音靠歌詞判斷。直到十七世紀出現器樂曲,沒有歌詞,開始出現小節線來判斷輕重因
  • 「變態拍」節拍不斷在變換,例如憶第二樂章XD

音樂四大區塊

以傳統音律區分

  • 中國音樂自然協和音五度相生而成十二律(3:2, 4:3),和希臘羅馬相似。
  • 希臘羅馬的畢達哥拉斯提出整數倍數的音更協和(有可能是從埃及學來的),並且多了4:5的頻率差,以解決狼音問題。
  • 波斯阿拉伯是四度推論(4:3)
  • 印度的《樂舞論》,舞蹈是音樂的一類,音樂包含「繃緊的樂器(絃,鼓)、吹管的樂器、舞蹈」,在二世紀就有系統的音樂,比阿拉伯還要早。印度同樣是五度協和律,但是他們把一個八度分成二十二等份

p.s.歐洲的五聲音階

蘇格蘭「往昔時光」(中文翻譯「驪歌」),也是五聲音階,但是骨幹音在大三度上,中國的主要音不會放在這上面,所以為不同的音樂。
歐洲許多古老音樂都是五聲音階。

【往昔時光 Auld Lang Syne】

Image Not Showing Possible Reasons
  • The image file may be corrupted
  • The server hosting the image is unavailable
  • The image path is incorrect
  • The image format is not supported
Learn More →

p.s.十二平均律

  • 延伸得到的Do無法回到原本的Do,產生音差,因此發明十二平均律,每次損失一點音(人耳聽不出來),使音能回到原本的位置。
  • 巴哈沒有寫十二平均律,在那個年代只存在理論,那個年代流行中權調律法,一直到史坦威鋼琴的調音師才真正做出十二平均律。
  • 除了十二平均律,其他音律因為每個音的距離不一樣,所以不同調性會有很大差異,A大調和G大調是非常不同的色彩。

p.s.民俗音樂對流行音樂的影響

  • 以傳統五聲為基調加上西方的大小調。
  • 中國北管通常五聲音階加一個變音,南管則是五聲
  • 日本流行樂作曲家中島美雪,「容易受傷的女人」,即是五聲音階加上一個變音
  • 中國竹枝詞,「竹枝」是旁人附和的聲音,如同現在流行樂的「啊」
  • 布農族「八部合音」是錯誤的,聽起來像是八個聲線,那是假象

音樂與戲劇

中國

  • 中國沒有話劇,戲劇總是伴隨音樂。

  • 中國的五度協和律存在官方,而且管音樂的官和天文在一起。民間音樂的音律又不一樣。

  • 西安古樂流傳有唐朝貞觀的譜,但使用的是宋朝的伴字譜,是目前現存最早的音樂。

  • 華陰老腔
    很熱鬧,被稱為中國古代的搖滾樂,原本是皮影戲的後台音樂,後來被拿到前台表演,聽說可以推到漢朝,但可能有點問題。

    Image Not Showing Possible Reasons
    • The image file may be corrupted
    • The server hosting the image is unavailable
    • The image path is incorrect
    • The image format is not supported
    Learn More →

- 南管 : 中國現存最早的戲曲

以前以為崑曲是百戲之源,是最老的戲曲,但其實南管才是現存最老的,崑曲只到明朝,南管至少到宋朝。

南管的組成有:一洞(洞簫)二絃(胡琴)三絃(三絃)四絃(琵琶)

通常都是口頭教授,只有琵琶骨譜參照,其他自行發揮。

南管使用閩南語中的泉州腔,雖然注重傳承文讀音與聲韻,但是仍有混和鄉音,因此現在南管的閩南語不全是古代的泉州腔,也不全是現代的泉州腔。
(參看閩南語)

張鴻明老師 : 唱腔、琵琶
王心心 : 新編腔

Image Not Showing Possible Reasons
  • The image file may be corrupted
  • The server hosting the image is unavailable
  • The image path is incorrect
  • The image format is not supported
Learn More →

歐洲

- 希臘戲劇

亞里斯多德《詩學》,希臘戲劇來自詩歌,講述史詩、諸神,不會紀錄音樂,因為歌詞比較重要。羅馬丟棄了詩學,阿拉伯人翻譯成阿拉伯文,後來又傳回羅馬,經過二次翻譯使歐洲詩學失傳,此後戲劇脫離音樂。

- 中世紀歐洲

西方戲劇本來沒有音樂,只有話劇,17世紀歌劇出現,是為了復興希臘悲劇,第一部歌劇《達芙尼》就是希臘女神的故事。
歐洲在復興希臘《詩學》時,只復興悲劇,因為喜劇多以性器官為主題,保守的基督教難以接受。

印度

印度的戲劇則是跟舞蹈結合在一起,《樂舞論》說舞蹈是音樂的一類。

波斯阿拉伯

- 伊斯蘭

貝都因人有一些民族本身是一神教的後裔,穆罕默德也是,但是族人漸漸受到多神教影響,因此為了重新訂定一神教的意義,穆罕默德開始傳教。

因為穆罕默德說過音樂的壞話,所以有些伊斯蘭人排斥音樂。

- 波斯

1956年,波斯的最後一位國王對世界說,不要再叫我們波斯,叫我們伊朗,波斯是希臘人對他們的稱呼,伊朗是我們語言中「雅利安人的花園」的意思。

以前的伊朗是開放的國家,後來這位國王被推翻,新的執政者建立宗教治國的制度。

伊朗承繼兩河文明、波斯、伊斯蘭,有深厚的音樂文化,是外交會搬出來展現的,但是在伊朗境內因為宗教的關係,政府不會給這些音樂家補助。


關於文明與文字

  • 「世界四大文明」是梁啟超講的,世界的文明怎能只有四大?

  • 非洲在以前有輝煌的文明,但是消失了,現在的埃及人都認為自己是阿拉伯人,說阿拉伯語。古代埃及的聖書體可以任意方向讀寫,以鳥頭的方向為準。

  • 文字只要失傳文明就出現斷層,像馬雅文化也是,因為基督教認為馬雅文字是邪教,將所有識字的僧侶和書籍全部燒掉,只留下三本書因為被歐洲人寄回去歐洲而留存下來。

中國最早的王朝

  • 甲骨文三大家董作賓:從甲骨文紀錄發現紂王根本不是暴君!

  • 孔子姓子,是商朝貴族的姓氏。紂王死後,叔父幾子帶領族人往長白山走,可能有進入朝鮮人的領域,所以朝鮮人可能有混到商朝人的血統。

  • 夏王朝是不是一個王朝?還是部落社會而已?因為夏沒有留下文字,所以歐洲人還在懷疑,但是文字可能都被商朝燒光了。

中國音樂的保存

  • 明代的大臣王政,非常有權勢,在自家宅旁邊蓋了一間家寺,從宮中挑了一些宮廷樂師來做祭祀樂團,因而能保存下來明朝的音樂。

  • 台灣南管的琵琶可以推到唐朝,琵琶原本在唐朝只有四相沒有品,到唐末才有四相八品,台灣現在也是四相八品。唐朝是橫著彈,後來因為要彈高音而豎著彈,但是在宋朝又改為橫抱,台灣南管也是橫抱,日本也是橫抱。

  • 二胡原本叫奚琴,從泉州傳來中國,後來改名,韓國仍然叫做奚琴。

  • 以前以為崑曲是百戲之源,是最老的戲曲,但其實南管才是現存最老的,崑曲只到明朝,南管至少到宋朝。

閩南語

閩南語最早是泉州腔(3世紀晉朝時南下)與漳州腔(7世紀唐朝時南下)
延伸出台廈腔、瓊雷腔等等各個分支。
南管的閩南語不全是古代的泉州腔,也不全是現代的泉州腔,因此難以聽懂。

p.s.「茨」才是閩南語中房子「ㄘㄨ˙」的中文寫法,表示茅草屋頂的房子,「厝」表示短暫停留的意思。

閩南語腔調有「平上去入」分陰陽,共八個聲調,但現在大部份都沒有完整的八個音,想聽到完整的八音必須找西安的老人家。

「娘惹」是閩南語的媽媽,「阿嫛」發音同「ㄧ」


音樂起源說

原始樂器 骨笛

普遍認為最早的樂器是打擊樂,但難以考證。
尼安德塔人的洞穴壁畫中有演奏樂器的畫面。

目前確認最早的樂器,三萬五千年前的鳥骨笛,可能是尼安德塔人製作的,有等距的四孔,為均孔笛

西藏天葬儀俗,只有罪人和吐蕃王朝的國王是土葬,吐蕃王朝時期信仰的宗教為苯教

河南舞陽賈湖骨笛

最後面有小孔,表示製笛人製作完成後,發現最後一個孔音高偏低,所以多打小孔調整音高

  • 調音
    中國古代調音用竹子
    到崑崙山去取竹子做律管
    吹管樂器受到環境因素的影響較小
    但是有管口損耗問題

  • 共同樂器
    無法確定來源,各民族皆有的樂器


  • 在唐朝以前,洞簫稱為「篴(ㄉㄧˊ)」「通洞」,排簫才叫做「簫」,排簫可能比笛還早出現,因為更易於製作,除了南北極和北美洲,其他地區都有排簫的痕跡。

「語言說」

英國哲學家 H. Spencer、歷史學家 J. G. von Herder 以及哲學家 J. J. Rousseau 等學者認為語言自然有可能衍生出音樂。

中國古代著作〈禮記·樂記〉(不是被燒掉的樂經喔)
司馬遷〈樂書〉
管子〈樂論〉(不過應該是後人偽造的)

在遠古時代,巫包含了音樂、醫術、天文、哲學,後來才分工,所以被燒掉的樂經內容應該多與巫有關,對現今音樂的研究幫助不大。

「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動,物使之然也。感於物而動,故形於聲。聲相應。故生變;變成方,謂之音。」
《樂記》

古代的「樂」表示群聚的活動

鄭聲淫:「淫」的意思是沈浸,鄭國音樂的特色是一字多個音,就像崑曲一個「啊~」可以啊很久,不是男女情事的意思。

上古漢語:是用現在國語加上一些聲調做出來的,絕對不是真正的漢語。
韓國和日本都有保留唐音,唐朝的語言和現今的閩南語較接近。

『當把音高拉開,母音拉長,語言就會音樂化』

「狩獵說」

樂器的發明來自於狩獵,例如弓在播動時發出聲音,多個弓組成撥弦樂器。狩獵時,為了驅趕獵物,而使用敲擊的 工具或發響的旋響鏢,也可能是擊樂器的起源。

大洋洲毛利人的旋響標
在草原中發出聲響,使動物跑出來

「遊戲說」

藝術是否為生存之必要?

藝術是『自由的遊戲』,其本質特徵就是無目的之合目的性或自由之合目的性。
I.Kant 康德
『過剩精力』是文藝與遊戲產生的共同生理基礎。
J. C. F. von Schiller 席勒
過剩精力難以解釋人在遊戲的選擇、深思竭慮、廢寢忘食。
遊戲有隱含的實用目的,藝術活動可以歸結為『內摹仿』的心理活動,它在本質上與遊戲相通。
谷魯斯

「本能說」

「當這一行為可以被沒有經驗的幼小動物完成,且該行為可以被許多動物個體完成,同時他們並不知道做此行為的目的是什麼,那麼此行為稱為本能行為。」
C. R. Darwin 達爾文

「巫術說」

原始部落的祭典儀式、巫術行為中,聲音成為一種靈力的符徵。

西方音樂才有空間概念,如高音、低音、音階等等,中國音樂沒有高低概念,用清音、濁音來表示高音、低音。

布農族祈禱小米豐收歌
有四個聲部,其中一個為領唱者,只有一人。領唱者唱出一個音,其他人跟著尋找泛音點,當聲音和諧之後,領唱者再換一個音打破和諧,其他人再尋找和諧。「八部合音」是錯誤的說法。
「祈禱小米豐收」是在播種時進行祈禱,「收穫祭」則是收穫時歌唱,不可搞錯。

【布農族祈禱小米豐收歌】

Image Not Showing Possible Reasons
  • The image file may be corrupted
  • The server hosting the image is unavailable
  • The image path is incorrect
  • The image format is not supported
Learn More →

在日治時期,日本要求原住民種植大米,因此有一些部族已經不會唱小米豐收歌了,還好有一些部族長老堅持繼續種小米,才有保存下來。
現代有些部族要回去種小米,找不到種子,只好向美國要回種子銀行裡面的小米種子。

吠陀經
意思為「智慧」,佛教翻譯成「偉陀」,是最早的誦經文類,包含不只一部經典。誦經因為有音高變化而被認為是音樂,但部分嚴謹的伊斯蘭教徒認為誦經不是音樂。古老基督教也有誦經,後來才發展出聖歌,古老的經文歌都被併入葛利果聖歌,但因為沒有旋律性,所以沒有人唱。

「模仿說」

柏拉圖是實用主義者,他是不談美學的,他認為人世間的東西都是模仿而來的,真正的理型存在於諸神的世界。而藝術則是二次模仿,是沒有價值的。
亞里斯多德的《詩學》裡面探討了模仿。
希臘悲劇多為史詩,原本只有歌唱,後來才發展成有演員在台上表演。

中國《樂記》探討音樂與自然的關係,這裡的模仿和希臘形而上的模仿為不同的意思。

「求愛說」

也可以稱為「模仿動物的音樂起源說」:

  1. 人類以聲音吸引異性
  2. 達爾文認為,人類的音樂是模仿動物的叫聲,舞蹈是模仿動物的肢體動作

例如:原住民在女兒到適婚年齡後,在屋子的旁邊蓋一棟小房子讓女兒住,讓男生來跟女兒幽會。泰雅族用口簧琴來判斷哪一個男生可以進來,大陸的摩梭族用歌聲追求。

「勞動說」

音樂源自勞動中規律的「節奏」。
K. B$\mathsf{\ddot u}$cher

如伐木、划船、舂小米。
長江三峽的縴夫用拉縴歌來統一節奏,沒有歌詞只有音調。後來有很多人將縴歌配上歌詞。
台灣原住民的「杵歌」是錯誤的說法,只有「杵音」而沒有歌。

「信號說」

Carl Stumpf 主張音樂的出現是因為要遠距離傳遞訊息

  • 邵族的木杵用來樁小米,還有指引獵人回家

  • 布農族則有木杵和竹筒,木杵用來樁小米,竹筒用來演奏音樂

  • 非洲「說話鼓」,控制鼓皮繃緊程度發出不同音調,用來傳達訊息,但是歐洲人聽不出差異。

  • 泰雅族每個人都有一隻自己的口簧琴,可以對異性表達愛意,有細微的音樂表達,但是在日治時期被嚴格禁止,後來失傳了,後來有人復興,雖然復原了樂器,但背後的音樂意義已經不可考。

  • Sylbo: 西班牙La Gomera小島的居民使用口哨的音高判斷文字

    Image Not Showing Possible Reasons
    • The image file may be corrupted
    • The server hosting the image is unavailable
    • The image path is incorrect
    • The image format is not supported
    Learn More →

  • 鋼鼓 Steel Drum
    非洲人被捉去美洲做奴隸也帶入了他們的樂器,但被沒收,用路邊的汽油桶做成鼓,形成鋼鼓。

【小美人魚主題曲 Under The Sea】

Image Not Showing Possible Reasons
  • The image file may be corrupted
  • The server hosting the image is unavailable
  • The image path is incorrect
  • The image format is not supported
Learn More →

  • 手碟
    用兩個鋼鼓蓋在一起

    Image Not Showing Possible Reasons
    • The image file may be corrupted
    • The server hosting the image is unavailable
    • The image path is incorrect
    • The image format is not supported
    Learn More →

「神話說」

古今中外的音樂起源傳說,大多數認定音樂是神所創造的,是神贈於人類的一份禮物。其中最有名的,要屬希臘神話故事中,天帝宙斯登基統治宇宙與創造音樂的那一段。

傳說,當時希臘眾神提議宇宙間要有歌頌、讚美宙斯的聲音。宙斯龍心大悅,就讓他與記憶女神所生的九位Muses女神 (古希臘文為αἱ μοῦσαι,讀為 hai moũsai,現代希臘文則為 οι μούσες,讀為 i moúses) 主掌文學與藝術。每當奧林帕斯山上有聚會或慶典時,繆思女神就在一旁表演歌舞助興,太陽神 阿波羅之子奧爾菲斯則彈豎琴伴奏。

希臘神話也提到樂器起源的說法,例如弦樂器是Mercury (墨丘利,諸神的 使神) 在尼羅河畔踢到帶有一條乾筋的空龜殼,發出了美妙的聲響,因而發明弦 樂器;這個龜殼就是樂器共鳴箱的作用。而管樂器則是牧神 Pan 在追求西林克斯 女神失利之際,採擷天河旁的蘆葦,做成樂器(排簫),藉著演奏,解心中苦悶, 一慰相思之苦。排蕭的原文就是“Panpipe”或“Pan flute”。

織體 Texture

單音音樂 monophony

單旋律音樂:只有一條旋律,可以是單聲部,或是兩個聲部交替輪唱

複音音樂 polyphony

複旋律音樂:二個聲部以上的音樂,各聲部必須是獨立的曲調。

主音音樂 homophony

主旋律與伴奏:有一個聲部是主要曲調,配合伴奏聲部。

biphony

單旋律與節奏:只有一個旋律,配合打擊或是沒有音高變化的伴奏。

支聲複音 heterophony

幫腔式重奏(唱):多聲部演奏同一個曲調,但是各聲部自有變化;形成曲調骨架相同,卻有不同的旋律變化。
從西亞到東亞都屬於此種形式。

南管的組成有:一洞(洞簫)二絃(胡琴)三絃(三絃)四絃(琵琶)
通常都是口頭教授,只有琵琶骨譜參照,其他自行發揮


樂句、樂段、曲式

  • 樂句 : 音樂中藉由如逗號一般的呼吸、斷音,分隔出一個個的句子。

  • 樂段 : 通常二或四個樂句組成一個樂段。

    • 平行樂段 : 兩個樂句相似。
    • 對比樂段 : 兩個樂句不相似。
      例如 : 孔雀舞曲 Pavane (長笛一問句 + 管樂一答句 => 一個平行樂段)
  • 曲式

    • 一段式:由一個完整且無法分割的樂段所組成,如歌謠〈兩隻老虎〉。
    • 二段式:由A、B兩個不同樂段構成,各自反覆,如歌謠〈河水〉。
    • 三段式 : A-B-A(A')形式,因經常在歌謠中使用,也可稱為歌謠曲式,如歌謠〈小星星〉。

【孔雀舞曲 Pavane】

Image Not Showing Possible Reasons
  • The image file may be corrupted
  • The server hosting the image is unavailable
  • The image path is incorrect
  • The image format is not supported
Learn More →

  • 對位法 conterpoint:音樂創作中使兩條或者更多條相互獨立的旋律同時發聲並且彼此融洽的技術。

    • 模仿對位法: 相同旋律在不同位置出現,卡農和賦格都屬於此種。
    • p.s. 我們常聽的帕海貝爾「卡農」全名是「D大調卡農與吉格舞曲」,本身是吉格舞曲,使用卡農的對位法。
  • 固定音型 ostinato : 以同一個聲部重複呈現的樂句。
    頑固低音:如「D大調卡農與吉格舞曲」大提琴不斷重複的八個音。


音量變化

  • 平臺式:整個段落大聲,整個段落小聲,多出現於巴洛克時期,例如 : 韋瓦第的四季。
  • 漸變式:小範圍的漸強漸弱
  • 曲線:很長的音量漸強或漸弱,快到目標拍點時快速地加大音量變化。

【四季 Four Seasons, Vivaldi】

Image Not Showing Possible Reasons
  • The image file may be corrupted
  • The server hosting the image is unavailable
  • The image path is incorrect
  • The image format is not supported
Learn More →

在20世紀實驗樂派出現後,也有這種突然音量變化的音樂
【Also Sprach Zarathustra, Op. 30, Strauss】 (2001太空漫遊片頭曲)

Image Not Showing Possible Reasons
  • The image file may be corrupted
  • The server hosting the image is unavailable
  • The image path is incorrect
  • The image format is not supported
Learn More →


樂器分類

【雙簧樂器】

  • 嗩吶裡面的簧片是蘆葦片,從兩河流域而來。唐代的音樂有分雅樂(祭祀)、宴樂(享樂)、軍樂(又叫鼓吹樂),閩南語中嗩吶也叫鼓吹。

  • 雙簧樂器是很霸道的樂器,而且音色非常特別。在管絃樂團中,想要強調某段旋律,就寫一段雙簧管。在現代國樂團嗩吶一出來,其他樂器都別想混了,只有鑼鼓能跟他抗衡。

  • Algalta,現在可以找到最原始的嗩吶在北非。

  • 西亞的樂器Diple

  • 北印度 Sahnai,北印度的音樂都要長低音,但是這樂器是從阿拉伯帶來的,沒有長低音,因此需其他樂器做襯底。

  • 土耳其 Zurna

  • 亞美尼亞 Duduk,亞美尼亞是個悲傷的民族,被土耳其種族清洗過

胡琴(奚琴)和揚琴都是宋朝從南方港口上來的。
大鍵琴是木棒上有橫向的羽管,播動絃發出聲音,又稱羽管鍵琴。
鋼琴是揚琴改造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