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材]第十一週筆記
> 以下為上週複習
碳鋼的兩大缺點:
1. 質量效果大:大部件難以完全淬火
2. 回火軟化抵抗小
特殊元素對硬化能的影響:
* 硬化能
* 影響硬化能之因素:內在、外在
1. Jominy Test : Jominy Curve,定性硬化能之大小(是規範)
2. 化學成份對硬化能的影響:
* Ideal Quench
* $D_{I} = D_{IC} \cdot f_{Mn} \cdot f_{Mo} \cdot f_{Cr} \space ...$
* $\gamma - Fe$ grain size
>以下為這週內容
3. 硬化能對鋼的TTT圖之影響
特殊元素對回火軟化的抵抗性
* 不會產生碳化物之元素
* 會產生碳化物之元素:$Cr$, $Mo$, $W$, $V$等
熱處理中合金鋼之種類與用途
# 熱處理用中合金鋼(強韌鋼)
### 硬化能對鋼的TTT圖之影響
以下會做的事情是:逐漸增加合金量,然後看看TTT曲線會怎麼變化。首先是只加一點點:
#### 1. $碳鋼,0.37\% \space Mn$
![](https://i.imgur.com/dHWZdWJ.png)
注意這是一塊高碳鋼,本來TTT的鼻部是在y軸之後,所以正常狀況下,這塊碳鋼根本不可能淬火得到100%的麻田散鐵。不過加了合金之後就會有神奇的事情發生!繼續加入Mn:
#### 2. $高錳鋼, 1.85\% \space Mn$
![](https://i.imgur.com/apbo8AC.png)
> 那個A是開始初析肥粒鐵的曲線。
可以發現++鼻部退後++了!而且結束的++曲線明顯出現凹陷++。事實上,結束曲線++凹陷++的部分,對應到的恰好是++變韌鐵變態++,而++上方++是一般的++波來鐵變態++。繼續增加合金:
#### 3. 鉻鋼, $0.45\% \space Mn + 1.97\% \space Cr$
![](https://i.imgur.com/jTXxNOT.png)
連變韌鐵變態的開始曲線都開始延後。這裡可以觀察到波來鐵變態與變韌鐵變態的不同:
* 波來鐵大致上是「晚開始,早結束」
* 變韌鐵大致上是「早開始,晚結束」
下一張圖可以更清楚地看見這個效應。繼續增加:
#### 4. $三合金鋼, 0.78\% \space Mn + 1.79 \% \space Ni + 0.8 \% \space Cr + 0.33\% \space Mo$
![](https://i.imgur.com/U7VGoiY.png)
波來鐵變態跟變韌鐵變態的差距越來越大,而且鼻部越後。可以注意到一件事情:++本來這是一塊在常溫不可能發生麻田散變態的碳鋼,現在TTT曲線的鼻部已經被延後至大約20秒左右++!性質可以說是非常顯著的改善。然後比較一下波來鐵變態的始末與變韌鐵變態的始末(看上下兩條紅線):
![](https://i.imgur.com/IQ4eh3x.png)
然後,前面學過「合金越多,臨界淬火直徑越大」。所以,用臨界淬火直徑可以推測TTT圖。如果臨界淬火直徑提升比例很多,就可以猜測TTT曲線會接近(d); 反之,如果提升比例不大,就可以猜TTT接近前面的( c )(b)或(a)。
### 特殊元素對回火軟化的抵抗性:
* 不會產生碳化物之元素:$Mn$, $Si$, $Ni$等。++不生成碳化物,而是直接固溶在$\alpha - Fe$中++:
![](https://i.imgur.com/PvStea6.png)
大致上是++加越多越硬++。
> ~~SiMn唸起來跟Simon有87%像~~
* 會產生碳化物之元素:$Cr$, $Mo$, $W$, $V$等
![](https://i.imgur.com/s04n40H.png)
原理就是產生碳化物再固溶。
~~**W**est **V**irginia **Cr**i**Me**~~
但是有一個地方跟剛剛不太一樣!這裡可以發現回火到一定溫度的時候,不但硬度不會變軟,在500度做右的時候反而硬度會變高(高出來的那個峰)。
然後看看溫度,500度左右。這個溫度好像跟高溫回火脆性的溫度有87%像,實際上成因也是87%像,就是++金屬碳化物析出++。不過他++不會聚集在晶界,而是以奈米級在晶粒中析出++,所以就會讓之後形成的麻田散鐵變硬了,這個效應就叫做「++二次硬化++」。不過神奇的事情就是++韌性不會因為這樣而變差++,因為結構還是一樣的東西。
然後看看實驗數據,是不是真的有性質有變好
![](https://i.imgur.com/EC2va3l.png)
衝擊值一樣的時候,抗拉強度比碳鋼多了大約50%,真的是太精美了。整體性質變化的趨勢大致會像這樣:
![](https://i.imgur.com/6486Bri.png)
不過吳表示這張什麼都沒說清楚,參考就好。
最後,有一個觀念:合金鋼的microstructure跟碳鋼完全一樣。
### 熱處理中合金鋼之種類與用途
合金與他們的<s>產地</s>用途
#### Fantantic Alloys:
![](https://i.imgur.com/oe0mCXZ.png)
#### and How to Use Them:
![](https://i.imgur.com/8XKlHpZ.png)
然後補充一些八卦:
* 8XXX跟9XXX二戰時候的緊急用鋼
* SNCM630連空冷都可以得到麻田散鐵,就是傳說中的風硬鋼
* $Cr$會讓回火脆性變高,$Ni-Cr$系會有回火脆性(成因就是之前回火脆性的原因)。
* 但是加$Mo$可以顯著改善這個問題。
剩下細節看課本~
# 工具鋼(Tool Steel)
工具鋼
* 碳工具鋼
* $C$: 0.6% ~ 1.5%, Si 0.35%, Mn 0.5%
* 球化處理:由正常化組織變成球狀波來鐵。
* 淬火、回火:獲得最高硬度為目標。即:含C量為0.6%之Martensite內分佈多數小顆粒$Fe_{3}C$為佳。
* 合金工具鋼
* 切削用:$Cr$鋼, $Ni$鋼, $Cr-W-V$鋼
* 耐衝專用:SKS4, SKS41, SKS43, SKS44
* 耐磨(常溫用):低溫用die, 有SKS3, SKD1, SKD11, SKD21
* 熱加工用:高溫用die---SKD6, SKD61, SKD62, SKT3, SKT4
* 高速鋼
* 高速鋼的種類:$W$系, $Mo$系(1%$Mo$約等於2%$Mo$)
* 高速鋼的性質
* 高速鋼之熱處理
* 鍛造作業
* 熱處理
* 淬火
* 回火
* 第一次回火
* 第二次及之後的回火
* 工具用硬質合金
* 鑄造合金:Stellite($Co-Cr-W-C$合金)
* 燒結硬質合金:$WC + Co$, $Wc + TiC + W$
* $Wc-Co$系用來切鑄件、非鐵金屬等,以Widia(賽金剛)為代表。
* $WC-TiC-Co$系多用來切鋼鐵材料。
要做工具一定要比別人硬,所以通常都是++高碳鋼++。有++碳工具鋼++、++合金工具鋼++、++高速鋼++等等。依照用途來分的話,有下面幾種用途:
![](https://i.imgur.com/dHzLTDT.png)
> SK -> ~~錫侃~~$\space$碳工具鋼
> SKS, SKD, SKT -> 合金工具鋼
> SKH -> 高速鋼
那麼成為工具鋼有什麼條件?第一個當然是強度要大,然後要可以耐各種東西:耐磨、耐氧化、耐高溫,必要時要能夠抵抗一些奇奇怪怪的性質(比如說酸)。
## 碳工具鋼
++範圍在C = 0.6% ~ 1.5%。主要是C > 0.8%的高碳鋼++。
好處:價格便宜、淬火簡單
缺點:回火軟化抵抗差、高溫硬度低、切削耐久性小
然後一定要用全靜鋼。聽起來也很有道理。
之前有學過,++過共析鋼的雪明碳鐵是「網狀雪明碳鐵」組織++,對強度不利。所以改善網狀雪明碳鐵就是一個重要的目標。這裡動一點手腳:
1. 把它加熱到A1上一點點
2. 保溫。這時候網狀雪明碳鐵就會(有點像是網子破掉)變成球
3. 用很慢很慢的速度冷卻,波來鐵就會聚在雪明碳鐵周遭(「成核」「生長」嘛)。然後就變成球化了。
![](https://i.imgur.com/KybCteo.png)
4. 然後再加熱到最佳淬火溫度,因為雪明碳鐵含碳量6.67%, 但是但是$\gamma$是0,所以這時候就會擴散到$\gamma$基底中,這時候含碳量就會變多。
5. 淬火下去之後,就會有裡面夾雜有(還沒用完的)球狀雪明碳鐵的碳鋼。
這樣得到的東西就叫做++球狀雪明碳鐵++,因為他的雪明碳鐵就是球狀的(聽起來像廢話)。
其實還有很多種方法,像這樣:
![](https://i.imgur.com/KEMzRc0.png)
上面說的過程是第四個。
## 合金工具鋼
>吳:因為太沒有重點,所以看我畫線的地方就好。
![](https://i.imgur.com/M5cdiFI.png)
![](https://i.imgur.com/m4EpVHX.png)
> 最右邊那欄:F=爐冷, L=液體冷, W=水冷, A=空冷, H=高溫
![](https://i.imgur.com/P49gT0t.png)
![](https://i.imgur.com/bIMk2aB.png)
![](https://i.imgur.com/lkIiVBw.png)
![](https://i.imgur.com/gKowEUF.png)
![](https://i.imgur.com/EJOeeKY.png)
![](https://i.imgur.com/lBMftCY.png)
> 這裡注意「熱加工用合金鋼」通常是用中碳鋼。SKD是「模具用合金鋼」。D就是Die的意思。
## 高速鋼:加入W, Mo
國中就有學過鎢是很硬的金屬,高速鋼就是加這個東西。
最一般形是$18-4-1$鋼,0.8%$C$, 18%$W$, 4%$Cr$, 1%$V$。二戰時因為鎢短缺,發現Mo可以取代Mo, 1%Mo效果約等於2%W,所以有開發出Mo系高速鋼(6-6-4-1)。
### 高速鋼的種類:
$W$系, $Mo$系(1%$Mo$約等於2%$W$)
### 高速鋼的性質:
![](https://i.imgur.com/D1Fo5sT.png)
可以發現他的**淬火溫度**真的是太精美了!1300度!而且加工時還要注意**不能超過融點**,不然什麼球化組織都會被破壞,變成「焚鋼」。不過這有一點補救方法,就是加$Co$,雖然$Co$很貴,但是反正高速鋼都很貴了。
### 高速鋼之熱處理
* 鍛造作業:高速鋼高溫仍然很硬的理由是因為++有海量的碳化物可以在高溫時自動產生二次硬化的效果++:
![](https://i.imgur.com/OL0iCug.png)
> 原理都差不多,都是碳化物析出。析的好(可以固溶)就變硬,析不好就變雜質
$W$, $V$都會形成碳化物,然後$W$, $V$的碳化物又會形成複碳化物(比如$(W, V)_{x}C_{y}$) ,所以就有海量的Carbite讓鋼鐵變硬。
* 熱處理:高速鋼高溫時依然削鐵如泥,原因是因為++二次硬化++。為了要做到這種效果,++要讓超多的碳化物溶進去++,所以++淬火溫度才會那麼高++。 通常過程是這樣:
![](https://i.imgur.com/kF3Llo8.png)
* 淬火:因為要達到高溫,所以不會一次加熱到淬火溫度,而是會預熱幾次,確定每個部分都有達到一預期的溫度。
* 回火:因為淬火之後,會得到60~70%麻田散鐵, 20~30%殘留沃斯田鐵(超多), 5~15%未固溶碳化物,外加超級高的殘留應力,所以一定要回火而且至少兩次。
![](https://i.imgur.com/5LMka6K.png)
* 第一次回火之後,把$V$, $W$的Carbite均勻的溶到RA中之後再淬成Martensite。這很一般。
* 第二次及之後的回火,是為了
* 讓前一次新產生的麻田散鐵可以做二次硬化。
* 但是又怕前一次二次硬化完的麻田散鐵軟掉,所以回火的時間不能太長,但是又需要回火,所以只好反覆做很多次(而不是做一次長時間的回火)。
## 工具用硬質合金
### 工具用鑄造合金
> Stelite在這裡
既然那麼想要Carbite,為什麼不一開始就用一堆Carbite下去鑄造?
可以,但是要考慮一些事,如果要把一堆Carbite結合在一起,要找到++把它們黏在一起的東西++。不過一般的膠高溫的時候都會燒光光,所以一定要用金屬。
那要用什麼呢?後來發現$Co$的效果不錯。所以這東西就做出來啦~叫**Stellite**, 是$Co-Cr-W-C$合金,成分以 $Co$ 40% ~ 50%為質地(而不是鋼鐵), $Cr$ 15%~33%,微組織跟白鑄鐵(後面會提到)一樣。
### 燒結用硬質合金
> Widia在這裡
更懶人的做法,把一堆$WC$跟$TiC$跟$Co$粉混在一起,然後高溫++燒結++,這樣就跟充滿碳化物的$Co$有87%像。不意外他會有很多亂七八糟的種類:
* Wc-Co系用來切鑄件、非鐵金屬等,以Widia(賽金剛)為代表。
* WC-TiC-Co系多用來切鋼鐵材料。
不過因為太脆了,所以不會整塊工件都用他做,通常是表面Coating一層,或是黏一片上去。
---
![](https://i.imgur.com/p0Px5LH.jpg)
![](https://i.imgur.com/lRp8dlj.jpg)
![](https://i.imgur.com/6Rg6gf5.jpg)
![](https://i.imgur.com/8F2CJY0.jpg)
![](https://i.imgur.com/9CVX42G.jpg)
(我肚子餓好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