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材]第四週筆記(Part 2)
Introduction
- 彈性變形與塑性變形
- 材料受力時的剪應力(Shear Stress)帶動滑動(slip)行程塑性變形。
滑動(slip)

- 滑動面(slip plane):原子密度最大的面。
- 滑動方向(slip direction):原子密度最大的方向。
FCC是{111}。
HCP除{0001}可能會因為整個晶格太「矮」而有不同滑動面。
BCC是{110},但因為不是最密堆積,所以密度較小的面,如次小的{321}也可能發生滑動。
- 滑線(slip line)、滑動帶(slip band):顯現於材料表面者
- 滑動系(slip system):{滑動面} · <滑動方向>之組合。
滑動系多不多會決定一個材料好不好加工。滑動系越多,越好加工。一般來說,滑動系大於5個,加工性會比較好,所以HCP類(滑動系只有3個)的Cd, Zn, Mg,比較難加工。
雙晶(Twin)

結晶方向不一樣的區域
- twin plane, twin direction
- 與slip之比較
- 雙晶帶比較大,滑線比較小,而且滑線比雙晶帶淺一磨就掉。雙晶發生的難度(因為要剛好拗過去在拗回來)比較高。雙晶變形的尺度大約只有0.707a左右(a是晶格常數),slip一次可以滑幾百幾千埃。
插排理論(dislocation theory)
- strength of a single crystal
critical resolved shear stress(CRSS). Tc
這是在假設「原子是完美的排列」的狀況下,理論預測的值。但實際上發現,實驗做出來遠比理論值小了數千至數萬倍。後來發現理由是「假設錯誤」,金屬間的原子排列會有「缺陷」
(圖見講義)一次滑動整層原子,因為原子間吸引力總合很大,所以很困難。但如果原子間有像「泡泡」一般的洞存在,那麼只要破壞附近幾個原子,就可以用類似「毛毛蟲蠕動」的方式逐動移動,這時需要滑動的力量就會大幅。而這種「泡泡」就叫做「插排」
Dislocation

- screw dislocation, mixwd dislocation
- Burges Vector, b:
在slip direction上之兩個最接近的原子距離。做法是往右走n格、上走n格、左走n格、下左n格,然後看最後走到的點在原跟原點形成的向量,就是Burges Vec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