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6年3月30日(星期四)14時整
交通通訊傳播大樓第2003會議室
本會陳委員憶寧
時間 | 進行事項 |
---|---|
14:00-14:05 | 主席致詞 |
14:05-14:15 | 主辦單位簡報 |
14:15-17:00 | 經驗分享、意見交流 |
17:00~ | 散會 |
伍、討論議題:
(一)如何查核網路上的不實新聞
1.大型網路平臺/通訊軟體/社群媒體如何判斷及查核網路上的不實新聞?
2.大型網路平臺/通訊軟體/社群媒體現階段針對新聞真實查核所提出的運作機制為何?
3.可作為我國推動之借鏡、作法及推動時程?
(二)如何推動第三方團體協助健全查核機制
1.第三方團體在健全查核機制可扮演之角色?
2.現有可提供協作之團體、資源或平臺?
3.建置新聞真實查核平臺之可行性及困難之處?
4.新聞真實查核機制建立後如何宣導推動?
(三)政府部門如何協助推動
1.何種網站問答集資料格式,有助第三方團體快速自動接取?
2.政府部門可提供之協力事項?
我這裡可以講一下 LINE bot 發言的方向:
- 介紹 LINE bot:
「Facebook、google 乃至於 poynter 都是」
「我們的 LINE bot 可以讓不會 Google 但熟悉轉傳功能的人,將想查證的訊息『轉傳』給我們,bot 就會把資料庫裡面針對該訊息的回答,自動傳回去給他,讓他知道這則訊息有多少人認為含有不實資訊,又有多少人認為含有真實資訊,以及他們的查證來源為何。」
「
我們這個網站是一個技術的展示。讓大家都可以用用看的 demo,也是一個實驗,
讓大家看看這是不是一個可行的方向
、這樣的一個平台可以如何幫助各個闢謠媒體網站還有政府闢謠文章曝光。
目前已經被回答的 400 多篇轉傳訊息中,就有不少的闢謠來源是政府闢謠專區,尤其是年金改革相關的謠言,闢謠的資料來源幾乎都來自總統府年金改革辦公室。
政府的闢謠專區不是沒價值,他們真的非常有用。
只是我們還沒把他跟謠言給連在一起。
」
- 當被 cue 到「政府可以幫 line bot 做什麼」或「支不支持政府推出官方闢謠平台」時:
「我們的 technical solution 完全開放,開放給任何人 fork 一份出去自己架設新平台,若政府目標是為了削弱中國來的混亂訊息,與其自己架設,不如鼓吹他人多多採用這套的設計與機制,讓查證平台處處開花。」
「政府的輿情回報可以到這種平台搜集流言,回去製作官方的回應。如果能在發布回應之後主動到平台上發布回應的話,那就幫了大忙了,畢竟這些平台現在最缺的就是回應。」
- 其他
「我們認為鼓勵不同的聲音、不同的回應能發生在平台上是重要的。
在我們的這個展示平台裡,不會去區分出什麼『政府回應』或『專家回應』。你的回應、我的回應、政府的回應,在我們的平台上,就只是個回應。標出『政府回應』這麼做其實某種程度上放大了單一的聲音,我們認為,若在缺乏多元聲音的現在用紅筆圈出『政府回應』,只會讓平台發展成一言堂,所以採用了這樣的設計。希望上面的說明,可以提供大家一些新的想法。」
實際發言內容
感謝 Facebook、google、LINE 等平台分享國外處理不實資訊的經驗。
提到的 first draft / poynter 大多由專家系統,來做真實性查核。
我們觀察到,大眾也很關注。協作?平台方面比較警慎,或許無法承擔協作平台失敗的風險。另一方面,嚴肅的「查核真實性」 —> 大眾回應「含有真實」、「含有虛假」,會不會也有一些價值在?至少,可以達到「前人 google、後人乘涼」的效果吧在 g0v,我們就利用技術將這樣的實驗性的平台架起來,試試看這樣的 demo site 到底會有什麼好的或是壞的效果。
我們所 propose 的這個 LINE bot 可以讓不會 Google 但熟悉轉傳功能的人,將想查證的訊息『轉傳』給我們,bot 就會把資料庫裡面針對該訊息的回答,自動傳回去給他,讓他知道這則訊息有多少人認為含有不實資訊,又有多少人認為含有真實資訊,以及他們的查證來源為何。
任何 LINE 使用者都可以把想查證的訊息轉傳到這裡。
而任何人也都可以當小編,瀏覽這些待查證的消息,撰寫回應。目前已經被回答的 400 多篇轉傳訊息中,就有不少的闢謠來源是政府闢謠專區,尤其是年金改革相關的謠言,闢謠的資料來源幾乎都來自總統府年金改革辦公室。
政府的闢謠專區不是沒價值,對我們小編來說他們真的非常有用。
只是我們或許還要更多的努力,來他跟謠言實際的發生給連在一起。作為一個實驗性的平台、我們的 technical solution 完全開放,開放給任何人 fork 一份出去自己架設新平台,甚至上面的查證訊息,也是用 CC0 貢獻到公眾領域。我們也希望實驗能有一些正向的成果,讓更有平台經營能力的人可以投入,建立各種不同的查證平台,讓第三方查證平台處處開花。
最後想要來分享一下政府這裡可以做的事情。
對政府來說,這樣的系統,是搜集須查證訊息的第一線。
政府內部有一些輿情觀察的機制。
他們可以直接到這樣的平台搜集流言,依照實際的發生數據、實際轉傳的內文,來回去製作官方的回應,並且依照個別訊息被回報的數量,來排定回應的優先順序。
有足夠的第三方查證平台提供這些實際的使用資訊,可以讓政策佈達更加地 driven by data。媒觀提到的「開放資料」,具體來說是讓闢建的「闢謠專區」可以讓機器可讀。內政部警政署 165 闢謠專區資料已經放到政府資料開放平台了。我們也希望其他的闢謠專區也能做類似的事,那大家就能用程式將他與資料庫做某種程度的整合,會更有效率。
政府:不監控,政府的澄清資訊要便於閱覽搜尋,主動推播,更主動散播資訊。
平台:沒有責任下架或監控。
公民團體:媒體試讀。媒體附原始出處。
推薦工具: Pol.is 討論 statement
如何主動找到正確的消息來源?
然後主動 push 謠言分類 tag 寄信去詢問是否要補充連結?
做很多小 bot 在不同領域? fork 出去。
謠言分兩類:
方便回應、加連結
從 NCC 檢舉資料庫撈?(媒體觀察評分)
另外為了確認是政府機關的澄清,是不是要求原官方網站的連結。
google fact checked的結果,真的假的是不是可以直接拿來用?
[2017-02-15] Expanding Fact Checking at Google
https://www.blog.google/topics/journalism-news/expanding-fact-checking-google/
[2016-12-15] How Facebook’s Fact-Checking Partnership Will Work
https://www.nytimes.com/2016/12/15/technology/facebook-fact-checking-fake-news.html?_r=0
[2017-03-17] Harvard Library gets slammed for its earnest fake news guide: Updates from the fake news world
http://www.niemanlab.org/2017/03/harvard-library-gets-slammed-for-its-earnest-fake-news-guide-updates-from-the-fake-news-world/
[2017-03-17] Freedom of Expression Monitors Issue Joint Declaration on ‘Fake News’, Disinformation and Propaganda
See more 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