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y   HackMD

【真的假的】2017/6/28 紀錄

Bot 使用者調查:找出誰傳送訊息?他們的期待是什麼?(進行Line上的問卷調查)

接觸 LINE bot 使用者的渠道:

  1. 官方帳號於「主頁」貼文
  2. 發送「群發訊息」

尚未指定 actionable item owner

使用功能優化執行/順序討論:

編輯社群成長觀察:目前有哪些數字可以輔助理解?GA中可以區分闢謠編輯與一般使用者嗎?

統計資料:https://docs.google.com/spreadsheets/d/1h9YAmi5i_dpYGYG5xUBBiW2Q_W0-ylJocb-MKY2nffc/edit#gid=1009818490

統計使用的 Elastic search query: https://github.com/cofacts/rumors-site/issues/19#issuecomment-312291955

編輯成長的人數

分成「每週網站註冊人數」、「reply connection 的 unique 作者數」兩塊。前者不一定是註冊之後就立刻進行編輯的人,而後者等於是周活躍編輯者數量(活躍的定義 = 有建立 reply connection)。

每週網站註冊人數(累積)

reply connection 的 unique 作者數(週活躍編輯數)

有被查證的文章數

由於 reply connection 建立時,articles 沒有更新 timestamp,因此只能做出「每週 reply connection 建立數量」表,來趨近被查證的文章數。

5 月中~ 6 月底的 1.5 個月中,約有 1000 個 reply connection 被建立。

推訊息進來的次數

新文章建立的周分佈(累積)

圖中的 2 次文章數快速上升,分別是:

  • 2017/1/9: 謝頓危機發生 - 不小心曝光給媒體,導致大量 LINE 使用者湧入。當時 LINE bot 的設計是只要沒找到就會進 Airtable 資料庫,因此有大量文章被寫進資料庫
  • 2017/3/底:LINE bot 被惡意攻擊塞垃圾資料,被寫進約 1000 篇無意義文章。

5 月中~ 6 月底的 1.5 個月中,約有 1000 篇新文章被建立。

MrOrz will check that before 6/30
之後做成 cronjob 之類的

編輯準則:邏輯問題(滑坡、稻草人:解決個別事證都對,加起來結論邏輯有誤的問題)(要放在同一個平台上嗎?)

Lucien 邏輯謬誤是一種「含有不實訊息」

Lcn:邏輯錯誤是錯的,等於從訊息本身回去看。
Lcn:比如若A則B,若B則C,推出若A則C
Orz:比如南非與同性婚姻
Lcn:邏輯錯誤表示有推論句
Orz:結論應該不會被其他文章再用
Lcn:因此推論就可以自己被框起來
Orz:就算個別事證都對,還是可以對那句結論說含有不實資訊。
Lcn:主觀意見沒有任何陳述,把話說一半,暗示背後某個結果跟推論。
Orz:這裡可能需要例子
可以用opinion也可以用不實資訊,但可以用引導說,遇到這個狀況可以選不實資訊還是(一個編輯準則)
hazel:這個東西是要確認要不要放成一個項目(來自社群的意見)
Orz:如果要寫進準則,就要告訴編輯平台上長什麼樣子,所以的確需要例子。
hazel:暫時性的這些以後會變成分類嗎?
Lcn:需要給他一個特殊TAG,大方向表示他是錯的,是邏輯謬誤,而不是內容事實的問題。含有不實訊息這件事情有很大解讀空間,推論錯可能是因為邏輯謬誤。
Lcn:目前給予比較大的裁量權,編輯覺得錯就可以選。

查證工具使用教學:Google 進階搜尋的教學文、video查證教學(辨識可查證範圍、記錄在哪裡?)、英文查證技巧、

  • existing tutorials on Google Search

Bil: 文字 + 影片,可以用文字找影片,但也可以不處理。

影片留言範例與困擾:
https://g0v-tw.slackarchive.io/cofacts/page-9/ts-1498237271947418

未來小聚規劃:主題性(法律、政治體制、醫療)

  • 先不做,下次還是一般的。主題有必要,但是要等分類做好。

討論過程雜記

回應顯示的順序

編輯有沒有可能照資料來源的時間看?
有點困難,因為資料來源的時間不可靠。

主動推播訊息給先前查詢的人

主動推播很貴3888-8888,群眾推播免費但是不能主動推播曾經傳入的謠言解答。

求助按鈕

希望協助編輯說,查完謠言社群社團裡面可以提問。
解決方法,多給一個連結或是指示標語。
如果今天是random的人進來真的有心,其實留個email聯絡我們
小編本身有疑問因為有登入,可不可以推
Lcn:floating action bottom,像是FAQ的功能
Lcn:不是回訊息,而是回到小編教學
btf:像是傳送門
Orz:比如轉回fb的小編教學

編輯社群成長觀察

編輯社群的資料,切時間點去看增加的人數或文章。
回應的資料回去找一找撈資料大松前更新

標為 "opinionated" 而不只是標記「非關真假」

Orz:大部分fact checking做的事實查證只做到attribution check,
如果現在的人是想要看到不同的消息,給予不同的訊息很好。
一般fact checking不做是因為評論主觀意見像是在帶風向。(btf:有助於維持權威性)
但是collabrating的fact checking應該可以做到不同的效果。

btf:目前有事實和非事實,如果要加上主觀遇見會有點多
hazel:全部放一起有點難懂
Orz:rumor和non-rumor已經夠亂了
hazel:如果能在line上提示說本則有主觀意見,有關聯性。有沒有邏輯謬誤會影響到編輯,這是個功能。
hazel:LINE上面的呈現不應該跟真假放在一起,而是講完真的跟假的,再提出裡面的主觀意見。
Orz:可以把它連結到這個網頁。有多少人認為有主觀訊息,請按以下連結。
Orz:現在的投票制已經把含有真實跟不實分開了
ggm:要加上主觀意見的話如果讓不實跟真實放在同一條,會有點亂。
Orz:另外還有多少人說這則有主觀意見,請點連結觀看全文。
ggm:bot只能講五句話
Lcn:可以做成圖片
ggm:放字跟放圖片一樣啊,排版好就好
Lcn:透過圖片把資料揉在一起。
(討論暫停了)之後再來看設計怎麼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