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y   HackMD

公民科技參與開放政府 g0v敬邀採訪訪問大綱

a.您為什麼會想要做這個圖( https://www.google.com/maps/d/u/0/viewer?mid=1ObQjvvu-BojqyjCMSEli5Nc_1KA )?是出於土地關懷、還是對開放政府、公民科技的信心?

主要的目的是希望更多人關心這個議題,因為就個人所知,這樣龐大的規劃截至目前為止都沒有民眾發言的機會,有鑑於台南鐵路地下化等重大建設過去在台南引發的爭議,希望能夠在更早期的階段就提醒在地朋友共同關心,也希望未來建設真的能夠符合人們的需求。
我不覺得目前臺南市喊的開放政府是喊真的,因為議題都是被過濾後設定,但順應這個口號,希望能夠凝聚更多對台南開放政府口號失望的朋友,共同從民間去思考期待中的開放政府應該是什麼樣子,進而要求這個政府朝預期方向邁進kiang

b.政府前瞻計畫只是把計畫書PDF放上去,若要勾勒全貌還需要另外找資料、爬資料、解讀,最後才能製作成有意義地圖,可否分享這個過程?最困難的點在哪裡?如何克服?除了資訊之外,您認為還要增加哪些功能

其實目前狀態只是將可行性評估中提及的各個路線資訊放上網路,還沒有很仔細的去看各種參考數據與設定路線、站點的原則。事實上對於一般民眾來說,不太可能像全職投入的專家團隊一樣做周全的思考,我只是在想在兩者之間能否有機會透過科技工具拉近距離,避免重大建設像是過去一樣是幾近獨裁的方式決定。
最困難的點應該是看懂可行性評估報告各種必要資訊的產生過程,因為整份報告書都沒有提及參考的標準或論文,感覺就像是一本政令宣導,一般人要看完還真的需要很大耐性。
覺得這樣的重大工程應該由議會爭取資源,僱用幾位民間代表全職投入民間意見蒐集與官方回應整理,然後將全部資訊有系統化的公開,這樣才有辦法減少一般民眾與官方單位間的資訊落差。議會本應讓民眾的聲音有機會與市府決策抗衡,但現況看起來就像是市府的傳聲筒或是做做樣子抗議的戲班子,沒辦法引導出有意義的對話。kiang

c.手邊還有在進行繪製的地圖或是圖像化政府政策的計畫?就您所了解的,民間還有其他同好透過公民科技參與前瞻計畫或其他專案的政策討論嗎?

一直都在關注政府重大政策,以公民科技關注前瞻計畫的民間力量感覺還在醞釀中吧,加上目前執政黨趕進度的作法其實很可能在更多人關注前就會生米煮成熟飯。kiang

d.您自己對公民科技與公民參與的想像是什麼?對宜蘭縣政府和台北市政府所推動的開放政府,您怎麼評價?

公民科技提供了一個機會,在不依賴大量資源的前提下讓一般民眾可以有接近傳統掌權者那樣的聲量,這會鼓勵更多民眾願意找機會進行對話,長期來說希望這可以慢慢讓民主在台灣生根,擺脫各種過去殖民或專權統治的陰影。
宜蘭縣只有接觸開放資料,不清楚在開放政府是否有其他作為。台北市看起來有比較多的嘗試,但目前的作法從柯文哲一開始上任的多元嘗試到現在嘗試的範疇少了很多,但這樣的調整也許是好事,畢竟多頭馬車並不會帶來太多實質改變。
就身邊可以觸及的資訊,台北市青年事務委員會感覺比行政院的青年諮詢委員會還要具體、務實些,其他縣市則是看不出來有什麼表現,從這點來說台北市已經走得很前面了。kiang

e.六月底前瞻計畫特別條例就要三讀了,除了製圖企圖引起更多注意、讓更多人討論之外,您自己對這個計畫的態度為何?

基本態度是希望政府可以改變過去打帶跑的習慣,直接框列競爭型預算讓過去相對邊緣的縣市爭取,而不是像現在這樣先射箭再畫靶的方式。也許過去都是這樣,但我期待新政府能夠有新的作為,從這點可以看出到底新政府是否值得期待。
交通部已經事先將未經行政院核定的可行性評估報告放上網路,這其實就是一個值得肯定的作法,只是從其中幾個幾近敷衍的報告中可以看出離我們期待的狀態還有很長一段距離需要努力。kiang

BOX

1.個人小檔案

2.如何使用江明宗版台南先進運輸系統路線圖

  • 其實瀏覽器打開即可,建議使用桌上型電腦開啟,但如果剛好走在路上,其實可以用 google map 開啟這個地圖,實際去走看看相關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