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證科學 (Empirical Science)
cf. | 社會心理學 | 人格心理學 |
---|---|---|
研究對象 | 情境裡的自我 | 自我 |
專注於 | 人在不同情境裡的表現 (social influence) |
人與人之間的差異 (individual difference) |
cf. | 社會心理學 | 哲學 |
---|---|---|
研究法 | 常為蒐集資料,用科學方法註解釋結果 | 常為邏輯推演 |
[註]
投影片是一直提到社會心理學都在用 scientifical method
其實好像跟統計方法差ㄅ多
cf. | 社會心理學 | 社會學(或其他社科) |
---|---|---|
分析層次 | (情境裡的)個人 | 社會、整體 |
人格特質
而非情境/社會影響
來解釋人的行為
self-esteem 自尊需求
social cognition 社會認知需求
e.g. 麥片包裝
我們不理性的買了垃圾食物,
會傾向於解釋成是為了吃了開心
而非解釋成自己笨,想搞壞身體
才吃垃圾食物
所見的
即為事實全貌
。Self-fulfilling prophecy 自證預言
人們的預期會對社會世界產生影響,以致預期實現。
e.g. 老師對特定學生的期待
導致老師更關心學生、花更多時間精力在他們身上
導致學生更受尊重、更有動力學習,學習效果也更好。
Bystander Effect 旁觀者效應
旁觀者數量
和 出手幫助的可能性
成負相關
Fundamental Principle
社會影響可用科學方法研究
why 會有這種偏誤?
這是一種 construal,所以一樣是人的兩個行為動機:自尊需求、社會認知需求
研究法 | Focus | Question answered |
---|---|---|
oberservational 觀察法 |
description | 蒐集資料並解釋現象 |
correlational 相關法 |
prediction | 蒐集資料,觀察相關性,用已知 X 去預測 Y |
experimental 實驗法 |
causality | 操弄變項 X 能否影響變項 Y ? |
相關法並不能直接推斷因果關係 (須有其他理論解釋)
實驗法
控制自變數(IV),觀察應變數(DV)
e.g. 車禍旁觀者
自變數:旁觀者人數
應變數:幫助傷者的比例
內在效度與外在效度可以這樣想:
- 內在效度是自己的 model 用自己的 dataset train 出來的 performance
- 外在效度是把 model 放到其他 dataset 的 performance
所以內在效度跟外在效度是衝突的
內在效度越高 –> overfitting
外在效度越高 –> underfitting
Replication 驗證性研究
把之前的研究換母體、改設定再做一次
Meta-analysis 後設分析
統計分析多次實驗的結果,看選定的 IV 影響力是否 reliable
Basic Research 基礎研究
為了解釋人們的行為
出於求知慾才做
Applied Research 應用研究
是為了解決特定社會問題
Ethical Dilemma 倫理兩難
Informed Consent 告知同意
讓受試者同意參與實驗
先跟受試者敘述實驗環境
有時候做不到
Deception 瞞騙
誤導受試者真正的實驗目的跟實驗過程
Debriefing 釋疑面談
實驗後告訴受試者實驗的目的,跟實驗過程做了什麼。
參考:Milgram experiment 米爾格倫實驗
實驗影片1
實驗影片2
How we think about the social world/ourselves
我們如何選擇、解釋、記憶、使用 social information 來做決定?
2 path of 社會認知 |
Automatic thinking 自動化思考 |
Controlled thinking 控制的思考 |
---|---|---|
特性 | 1. 快 2. 無意識(下意識) 3. 不深思熟慮 |
1. 費力並深思熟慮 2. 顧慮自己和環境 3. 選擇如何行動 |
用來 | 1. 快速熟悉環境 2. 反射(開車看路) |
|
How | 1. 使用 schema 2. relate 新環境 to 舊經驗 |
.. |
註 | 意識無法控制自動化思考的歷程 | 只要有選擇,就是 controlled thinking |
*[schema]: 基模 |
Stereotypes 刻板印象
當 schema 用在社會族群中的某人,就稱為刻板印象
社會族群例如:種族、性別
schema 基模
是由人和世界的互動來建立
Which schema do we use?
例:剛修完變態心理學,覺得身邊一堆變態、心理疾病
肢體語言影響自動化思考
肢體語言也能啟動基模
參考影片:
姿勢決定你是誰
捷思 | Avalibility 便利捷思 |
Representativeness 代表性捷思 |
---|---|---|
特性 | 能很快拿到的基模(記憶)會先拿出來用 | 1. 穿著像某行業?五官像某國人? 2. 基於基底比例資訊 |
便利捷思的例子
Base rate information 基底比例資訊
母體中各類資訊、頻率
Barnum Effect 巴南/巴納姆效應
人們傾向於覺得人格測驗非常準確
(相信模糊的人格描述)
Culturally universal: 所有人都有 schema
Culturally difference: schema 內容不同
Thinking style | Analytic 分析式 |
Holistic 整體式 |
---|---|---|
文化 | 西方 | 東方 |
focus on | 物件 | 整體、物件間的關係 |
注重於 | 主題 | 情境 |
perception of free will 自由意志的知覺
有意識的思考和行為可以創造自由意志的知覺
Counter-factual Reasoning 虛擬式理解
如果我過去…那結果就會不一樣
e.g. 銀牌的靠腰
拿到第二名的人特別容易想,要是我剛…可能就不會輸了。
考到簡報~p.27
研究我們如何抓住對別人的印象
Social Perception 社會知覺
我們如何了解別人
Nonverbal behavior 非語言行為
e.g. 臉部表情、聲調、手勢、姿勢…
Face Expression 臉部表情
Display rules (非語言溝通的)表達規則
Emblem 象徵
e.g. "ok" 手勢、點頭、搖頭
日本 | 台灣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