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nged 5 years ago
Linked with GitHub

Wikidata 作為一種metadata 在博物館端可能的應用與想像~從數位轉譯實體性談起

  • 主持人:陳禹先

  • 主講人:施登騰 中國科技大學助理教授|博物館科技
        王文岳 Wikidata Taiwan 召集人|資料庫、數據詮釋

  • 時間:3/31 1930 - 2100

  • 講座直播:https://www.facebook.com/WikidataTW/videos/557443661544360/(活動在影片時間 31:27 開始)

  • 講座錄影:https://youtu.be/rYQ3-Sbfjf0

  • 地點:星空間(台北市大同區承德路一段41巷16號)

  • 講題:Wikidata 作為一種metadata 在博物館端可能的應用與想像~從數位轉譯實體性談起

  • 講座介紹:

    隨著數位科技想像的迅速發展,藝術圈對於博物館策展實踐面臨更新的挑戰。在傳統的博物館學論述中,人們正在使用的物件要能夠獲得博物館的「典藏」,首先必須消除其自身的工具特性,成為純粹附屬在特定館藏脈絡的「物」。在這裡, metadata 的呈現是透過既有的資料框架,對這些材料進行各式分類劃分。

    如今,metadata 本身已經能夠藉由新技術的呈現,有能力取代過去典藏物的必須「在場」的情況,這也瓦解了典藏物件與屬性資料之間必然的從屬關係;而資料間的節點與節點之串聯和比較,則揭露出超越既有討論範疇的知識想像。與後者相似的是,Wikidata 一方面正不斷串接不同領域資料庫的內容,另一方面又試圖以新模式建構自身各節點的關聯。可以直言,當前已經到了要重新思索博物館學的資料庫時刻了。

    本次講座邀請到本次講座邀請到兩位相關領域的前沿研究者:施登騰長期探討數位資料轉譯至實體性呈現的問題,同時對於博物館展演科技的實現有不少的建樹,將會提出自己對於 Wikidata 和 metadata 兩者的觀點,以及在博物館端的可能應用方向。王文岳則是基於長期在台灣推廣 Wikidata 資料庫的經驗,將試圖透過高達美的詮釋學理論,重新對於資料庫的詮釋構成提出思辨。

  • 活動流程

    • 主持人開場 1930 - 1935
    • 施登騰主講 1935 - 1955
    • 王文岳主講 1955 - 2015
    • 主持人總結 2015 - 2020
    • 互動講評A 2020 - 2030
    • 互動講評B 2030 - 2040
    • QA/自由發展 2040 - 2100
  • 主辦單位:新樂園藝術空間Wikidata Taiwan 臺灣維基數據社群

  • 特別感謝:社團法人台灣維基媒體協會

參考文獻

Wikidata 相關

metadata 相關

  1. 【數位轉譯系列:本體論・Chatbot的知識內容與技術橋接之必須】(https://reurl.cc/kd7Lkq)
  2. 【數位轉譯系列:與非專業者的距離~談分眾分類法(folksonomy)的協作應用】(https://reurl.cc/j7kga2)
  3. 【數位轉譯/數位科技系列: 從keyword-ese到natural Language的人機溝通】(https://reurl.cc/qdO1XD)
  4. 【博物館科技系列: 數位典藏/數位內容/科技應用一次展.zip】(https://reurl.cc/vDegXa)
  5. 【數位轉譯系列:博物館科技理論之演講分享的超文本補充】(https://reurl.cc/9EO5QX)
  6. 【博物館科技系列:〖From Metagame to MetaMuseum~論後設博物館之敘事〗】(https://reurl.cc/kd7LQ9)
  7. 【博物館科技/數位轉譯系列:從「數典展/微策展」談「數位典藏策展人」職能之實踐】(https://reurl.cc/AqKRzZ)
  8. 【數位轉譯系列:座談會私記錄~以metadata作為媒體/媒介談數位轉譯實體性 】 (https://www.facebook.com/leondengteng.shih/posts/2837302629710018)
Select a rep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