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wned this note changed 2 years ago
Linked with GitHub
tags: shoutout

230404 shoutout細部討論

一個組織能夠順利運作,其實cheerleader的角色也很重要,想像舉辦一個路跑活動,如果只有參賽者本人跟最前面的獎牌,而沒有親友的歡呼或報導,那其實這個活動只是參賽者在較勁,應該很少人會喜歡只是這種拚輸贏的感覺。

  • 貢獻
    有人的技能是硬體,有人的技能是軟體
    前者是設計跟寫code的技術,後者可能是主持、參與討論、給予鼓勵、主動幫忙紀錄等等

  • 個性
    (順其自然 + 順勢培力)

  • 使用習慣
    對人
    坑主或主持人"鼓勵"組員(紀錄跟互動)
    成員"感謝"成員(紀錄跟互動)
    成員"玩"成員(互動)
    對事
    shoutout moment(紀錄)

自己先玩起來,累積成果,從節點出發示範跟試點

這是我目前覺得最有機也最穩的迭代過程

我看到很多事情該做,但我也擔心講出來事情只能往這邊走
因為這是一個共同創造的過程
有很多新的可能性是靠許多人在過程中挖掘出來

所以我覺得現階段最重要的大概是先把最核心的功能都做出來,至少先讓我們這一群研發者都覺得順手的程度

我覺得現階段最重要的是

  1. 把基本功能做出來(sob跟sopage)

  2. 然後夠kiang夠有趣的功能也做出來

  3. 從節點到擴散

  4. 闡明SO的願景跟概念
    4.1 讓大眾了解SO紀錄史詩的潛在價值"花式"感謝更好玩更搞怪、與夥伴一起寫下歷史某種文字snapshot
    4.2 寫在SOB的簡介上,或是做成懶人包訊息,或是做成教學

  5. 發揮潛能
    5.1 鼓勵成員彼此紀錄專案互動過程的每一個獨特的時刻
    5.2 鼓勵成員開發SOB的新玩法

push的順序

  1. 基礎功能先做出來,每做出一個就公布,先求有再求好
  2. 由節點到擴散
  3. 要陸續做一些活動,去顯露史詩的潛在價值
  4. 開始有更多人使用之後,再來寫sob簡介
  5. 有趣的功能是好玩就來做,隨時都可以做

另一方面,可以在這個基礎上,繼續研究機器人的潛能

例如我看過一個功能,是當我心加入一個頻道的時候,我會收到slackbot發出一則歡迎訊息,告訴我一些資訊,例如「加入了這個頻道的成員,大多也會加入另一個頻道」然後列出那個頻道的連結,我就會因為好奇而點過去

或許之後有機會可以討論看看這個功能
例如進來的時候跳出一個機器人訊息,說明SO的運作,以及附上連結可以去看所有SO的列表。

在公開的時候只記被機器人移過去的部分


20230411
今天的例會,前半部主要在聊遊戲化,以及遊戲化與SHO之間的關係,Lucky跟維人各自提了一些。不過@LUCKY 我忘了遊戲化讓你想到的點,只記得你提到的參與之梯(這跟我之前提到的順勢引導一樣) 你還記得其他的嗎?

後半部則開始聊回shoutout的運用跟機制~不過因為都在閒談跟思考,沒有做到太多筆記XDDDD
謹以最後半小時激發出的Shoutout後設遊戲化的作為今日的小記錄,以及我在括弧裡做一些補充做小呼應

CHARLIE: 用一個頻道彙整所有SHO(就是目前公共頁面的功能
這樣既能實現昶惟原本說的首頁功能,又不會占頻寬

CHARLIE: 在SHO上面按emoji,並且統計emoji
甚至可以是統計所有在SHO的數量,例如每周熱門榜
這可以讓內向者有低門檻參與方式,並逐漸熟悉這個互動方式
(補充:這個回饋非常重要,因為上週報告使用觀察的時候,我提到是否使用SO也跟「個性」有關,要如何在涵容成員的多樣性的前提下,讓參與門檻降低,這需要一些梯子跟UX設計。)

妞: 這也是我們目前認為SHO比較不像遊戲化,而是實現文化養成的工具(遊戲有目標,文化的目標跟人分不開,因而難以預想)
(補充:SO本身不是遊戲化,但開發過程可以是遊戲化,這可以呼應到下方聊到的許願池,大家討論覺得哪個東西有趣就做出來玩玩看,然後累積一段時間看效果)

昶惟: LLM整理內容給新進者進入

昶惟: 【show出to do list】(補充:眼睛亮)
鬼: 這太讚了快截圖放slack!!!
鬼: 說不定昶惟以後自己有好幾個要做的,卻不確定要先做哪一個的時候,可以分短中長期,把同一期能做的選項給大家回應(可能不只是投票),這樣可以匯集成員的期待

昶惟: 統計跟分析分很多層,每個呈現結果要看是碰哪一層的需要
(這部分要敲碗昶惟在slack詳述~)

Select a rep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