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yound Outrage, Hope: The life and Death of Networked social meovemnt网络社会运动的生与死

报告人:田长丰

 Beyond outrage, hope: the life and death of networked social movements网络社会运动的生与死

  1. 网络社会运动ing将会继续(发展、争议、演变),但最终会逐渐消失,就像历史上的所有社会运动一样。 即使在不太可能的情况下,他们将自己转变为政治行为者,政党或某种新的代理形式,他们也会因此而停止存在。
  2. 因为评估社会运动意义的唯一相关问题是其实践的社会和历史生产力,以及对其参与者作为人及其试图改变的社会的影响。
  3. 从这个意义上说,现在评估这些运动的最终结果还为时过早,尽管我们已经可以说政权已经发生变化,制度受到挑战,对胜利的全球金融资本主义的信念可能以不可逆转的方式动摇了。
  4. 社会运动的遗产是通过其行动产生的文化变革。 民主:一种新的民主形式。(人类的旧愿望,从未实现过。)
  5. 如果有一个总体主题,一个紧迫的呼声,一个革命性的梦想,那就是呼吁采取新形式的政治审议、代表和决策。这是因为有效的民主治理是实现所有要求和项目的先决条件。
  6. 世界各地的网络社会运动一再呼吁建立一种新的民主形式(不一定确定其程序),在运动实践中探索其原则。这些运动和舆论一致谴责对民主理想的嘲弄。
  7. 这些网络社会运动是民主运动的新形式,是在自治空间中重建公共领域的运动,围绕当地场所和互联网网络之间的相互作用,正在试验以集合为基础的决策和重建信任的运动。
  8. 网络社会运动的遗产是提高重新学习如何共同生活的可能性。

中国案例的反思

中国的网络社会运动:2019年的翟天临事件(中国案例)
——博士群体首先发难,随后学术圈被动员(自发性动员),最后全民皆知。
——微博与微信的互动,最后催生了最艰难的毕业年(6月毕业生们自发性在翟天临微博上咒骂)和教育部严查学术不端工作(论文复制比再一次被降低,有的学校从10%降到5%)。
——文章20190711 翟天临事件后,最艰难的毕业季
——翟天临事件没有经过现实动员(类似欧美案例的街头游行示威),而仅仅是网络动员(微博转发与评论,微信朋友圈,微信群),而且还是自发性的(对博士群体的侮辱),事件的传播依靠互联网传播。
——愤怒与希望并存:在翟天临事件的愤怒,认真做学问的人迎来了学术公平环境的期待(略微公平,稍稍缓口气,因为从来都没有永远的公平。)
——但是,没有出现在街头上的游行与示威。这是大陆特色——理性的人知道用理性的方法,盲从(与无知)的人总会被诱导,但是理性的人被愤怒熏昏了头的时候,那个世界又如何?

Select a rep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