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淑貞
    • Create new note
    • Create a note from template
      • Sharing URL Link copied
      • /edit
      • View mode
        • Edit mode
        • View mode
        • Book mode
        • Slide mode
        Edit mode View mode Book mode Slide mode
      • Customize slides
      • Note Permission
      • Read
        • Only me
        • Signed-in users
        • Everyone
        Only me Signed-in users Everyone
      • Write
        • Only me
        • Signed-in users
        • Everyone
        Only me Signed-in users Everyone
      • Engagement control Commenting, Suggest edit, Emoji Reply
    • Invite by email
      Invitee
    • Publish Note

      Share your work with the world Congratulations! 🎉 Your note is out in the world Publish Note

      Your note will be visible on your profile and discoverable by anyone.
      Your note is now live.
      This note is visible on your profile and discoverable online.
      Everyone on the web can find and read all notes of this public team.
      See published notes
      Unpublish note
      Please check the box to agree to the Community Guidelines.
      View profile
    • Commenting
      Permission
      Disabled Forbidden Owners Signed-in users Everyone
    • Enable
    • Permission
      • Forbidden
      • Owners
      • Signed-in users
      • Everyone
    • Suggest edit
      Permission
      Disabled Forbidden Owners Signed-in users Everyone
    • Enable
    • Permission
      • Forbidden
      • Owners
      • Signed-in users
    • Emoji Reply
    • Enable
    • Versions and GitHub Sync
    • Note settings
    • Engagement control
    • Transfer ownership
    • Delete this note
    • Save as template
    • Insert from template
    • Import from
      • Dropbox
      • Google Drive
      • Gist
      • Clipboard
    • Export to
      • Dropbox
      • Google Drive
      • Gist
    • Download
      • Markdown
      • HTML
      • Raw HTML
Menu Note settings Versions and GitHub Sync Sharing URL Create Help
Create Create new note Create a note from template
Menu
Options
Engagement control Transfer ownership Delete this note
Import from
Dropbox Google Drive Gist Clipboard
Export to
Dropbox Google Drive Gist
Download
Markdown HTML Raw HTML
Back
Sharing URL Link copied
/edit
View mode
  • Edit mode
  • View mode
  • Book mode
  • Slide mode
Edit mode View mode Book mode Slide mode
Customize slides
Note Permission
Read
Only me
  • Only me
  • Signed-in users
  • Everyone
Only me Signed-in users Everyone
Write
Only me
  • Only me
  • Signed-in users
  • Everyone
Only me Signed-in users Everyone
Engagement control Commenting, Suggest edit, Emoji Reply
  • Invite by email
    Invitee
  • Publish Note

    Share your work with the world Congratulations! 🎉 Your note is out in the world Publish Note

    Your note will be visible on your profile and discoverable by anyone.
    Your note is now live.
    This note is visible on your profile and discoverable online.
    Everyone on the web can find and read all notes of this public team.
    See published notes
    Unpublish note
    Please check the box to agree to the Community Guidelines.
    View profile
    Engagement control
    Commenting
    Permission
    Disabled Forbidden Owners Signed-in users Everyone
    Enable
    Permission
    • Forbidden
    • Owners
    • Signed-in users
    • Everyone
    Suggest edit
    Permission
    Disabled Forbidden Owners Signed-in users Everyone
    Enable
    Permission
    • Forbidden
    • Owners
    • Signed-in users
    Emoji Reply
    Enable
    Import from Dropbox Google Drive Gist Clipboard
       owned this note    owned this note      
    Published Linked with GitHub
    Subscribed
    • Any changes
      Be notified of any changes
    • Mention me
      Be notified of mention me
    • Unsubscribe
    Subscribe
    --- title: 資料申請小幫手 description: tags: 資料申請小幫手 image: http://bit.ly/2QlWGRl --- # 資料申請小幫手 民間為了研究分析、應用開發及監督行政的目的,常需要政府開放新的資料,透過政府開放資料平台向機關申請時,可能遇到官方回覆缺乏明確的行政判斷,或是拒絕比例過高的情形。我們要在2019年底開發一個網頁工具,提供資料申請者快速瀏覽開放過的相關資料和政府辦理民眾資料申請的情形。透過各項功能,串起民眾的申覆結果、申覆內容解讀原則、資料申請者,形成關心資料開放、協力推動的社群,讓政策推動者導入行政資源,逐項辦理。 :::success 提案頁面 * [資料申請小幫手](https://grants.g0v.tw/projects/5c3b45930c53ab001b4299ae) * [簡報影片 @g0v 大松](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NpuAX49-Q4) * [專案簡報](https://docs.google.com/presentation/d/18MDAND1fHEhHVyr0lnc-XN-xo5d0XYzcchDRh0Ko7R0/edit#slide=id.g5cd02d9593_0_46) * [網站](https://dataopener.tw/) 協作入口 * [Hackfoldr](https://beta.hackfoldr.org/opengovdata) * [github](https://github.com/opengovdatatw) * [Facebook Page](https://www.facebook.com/%E8%B3%87%E6%96%99%E7%94%B3%E8%AB%8B%E5%B0%8F%E5%B9%AB%E6%89%8B-2125769830846436/) * [Facebook Group 一日資料申請小幫手](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2819127468115692) * [2019 g0v 獎助金月戰報](https://g0v.hackmd.io/0UgsBwm0SSGqnSC_J29uew?both#%E8%B3%87%E6%96%99%E7%94%B3%E8%AB%8B%E5%B0%8F%E5%B9%AB%E6%89%8B) * [2021 工作構想蒐集](https://g0v.hackmd.io/HpljGP4RSqu2WgPjphmL9g) ::: :::success 社群參與方式 * 瀏覽政府處理民眾資料申請的情形及案件。 * 利用建議模板,申請新的政府開放資料,或跟追既有申請。 * 加入會員,標記新的資料申請案件結果。 * 訂閱平台電子報,利用關鍵字追蹤新上架資料集、建議開放、既有資料更新或詢問。 * 加入臉書小幫手交流社團,分享經驗、資訊。 * 參與線上或線下交流。 ::: :::info 本專案產出的開源軟體套件或開放授權文件 * 資料和程式碼以 GNU GPLv3 條款授權釋出 * 文件及圖像以 CC BY-SA 4.0 International 條款授權釋出 ::: :::danger 受獎助人義務: * 配合相關成果發表活動(至 2019 年 11 月),專案成果及相關報導會公布在 Grant 成果報告 Powered by g0v 上。 * 專案網站或其他形式服務需至少在持續營運一年內註明 Powered by g0v,並連回成果報告 Powered by g0v 主頁。 ::: :::success 評審建議: - [ ]計畫結束後,希望仍能延續,或託付其他組織持續本計畫 - [x]無法開放的技術性原因非常多,行政性原因應該也是,最後才是法條或認定問題,前兩者應該可透過正向方式 push 政府,設計機制上補強獎勵或同理政府開放資料時作業困難的處理,依照政府合作可能性分層次的處理問題 - [x]可應用分詞程式,再用詞頻等方式人工篩選 - [x]分析結果可以給民眾的申請資料指導手冊方式提供,不一定需要建一個平台/論壇 → 只要能有經驗交流的管道,平台/論壇,或是臉書,都是可以的。 - [x]分析結果可與公部門溝通,提供承辦回覆模板,或是open data平台的metadata或選項 - [ ]是否可能在專案中加入政府資訊公開法相關訴願分析?→ 視時間和資源決定。 ::: > 工作進度報告: 建議可以設立專案 slack 頻道討論群組、hackpad、hackfoldr 頁面或 GitHub,進度報告以明確解決什麼問題,做哪些事、有什麼會議、合作機會、技術架構改版等為主。除上傳進度報告之外,建議將摘要刊於 g0v 的 FB 社團後勤中心,讓社群夥伴可以隨時跳坑加入協作。 ### 待確定事項 > 要再確認第二階段網站開發內容 8/30前 > 要不要做查詢功能及關鍵字資料庫 > 遊戲網站設計 > 要不要做論壇 > 國發會資管處林科長確認開放留言功能 > 拓展使用者 > 後續跟追申請列表 > 啟動小幫手跟追,及回報系統 > 國發會資管處林科長確認開放留言功能 > 成立臉書社團 > 標記進度 ### 我們可以做到的有哪些? - [x] 提出標記架構:是否開放資料,不開放資料的理由 - [x] 標記申請結果,製成政府機關回覆情形儀表板 - [x] 正面回覆案例 - [x] 公部門回覆民眾資料申請建議 - [x] 民眾申請及跟追政府資料建議 - [ ] 邀請社群利用申請建議,申請新資料集或跟追既有申請 - [ ] 申請經驗輔助資訊說明 ### 介面設計 * 遊戲攻略網站 * [use case repo](https://ppt.cc/fqQ10x) ---------------------------------------------- ### 3月預計工作 一、分析民眾申請資料結果 1. 爬出中央及地方平台申請資料。 2. 討論可行標籤系統。 3. 進行200篇標註准駁結果及原因。 二、歸納民間資料申請經驗 1. 提出工作坊企劃內容,預計四月下旬辦第一場。 三、網站開發 1. 開始 use case 分析,預計四月下旬完成。 ### 3月工作進度 一、分析民眾申請資料結果 1. 已爬出中央平台申請資料。 2. 已擬出標記架構。 3. 准駁結果及原因標記進度:141 / 1400。 二、歸納民間資料申請經驗 1. 企劃工作坊,暫定5/7(二), 6/6(四)各一場 2. 場地暫定社創中心發夢源或其他空間。 三、網站開發 1. 開始 use case 分析,預計四月下旬完成。 ### 4 月預計工作 一、分析民眾申請資料結果 1. 加上地方政府平台申請資料。 2. 確認標記系統。 3. 標註300篇准駁結果及原因。 4. 辦小聚或在vTaiwan邀請社群試標。 5. 蒐集跟追議題名單。 二、歸納民間資料申請經驗 1. 企劃第一場民間經驗工作坊,確認流程及資料。 3. 邀請特定社群或個人參與。 4. 活動宣傳。 三、網站開發 1. 完成 use case 分析。 ### 4月工作進度 一、分析民眾申請資料結果 1. 加上台北、高雄地方政府平台申請資料。 2. 修正確認標記系統,新增標註300篇准駁及原因。完成第一期約500則的我想要更多結果統計。 3. vTaiwan介紹專案,標記系統,工作坊。 4. 標記同時蒐集可跟追的資料需求。 二、歸納民間資料申請經驗 1. [企劃5/7第一場【看.見 】民間申請政府資料經驗設計工作坊](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854120391592657/),邀請議題NGO、社群參與。 2. 訪談有申請及應用政府資料經驗團體: - 台灣人權促進會 - 綠盟,透明足跡專案 - 鏡傳媒 Readr+ - 法扶基金會 - 台灣石虎保育協會 三、網站開發 1. 完成[use case repo](https://ppt.cc/fqQ10x)。 ### 5月預計工作 一、分析民眾申請資料結果 1. 新增標註400篇准駁及原因。 2. 持續蒐集可跟追的資料需求。 二、歸納民間資料申請經驗 1. 辦理[5/7第一場【看.見 】民間申請政府資料經驗設計工作坊](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854120391592657/) 2. 企劃[6/6第二場【看.見 】民間申請政府資料經驗設計工作坊](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854120391592657/),邀請議題NGO、社群參與。 3. 持續訪談有申請及應用政府資料經驗團體:地球公民、消基會等。 三、網站開發 1. 完成想到的所有use case分析。 2. 整理出6/6工作坊當天與參加者一起討論的網站開發事務 四、專案曝光 1. 參加「總統盃黑客松」入選20案,活動期程為5-7月 - 5/26 第一次工作坊 - 6/29-30 第二次工作坊 - 7/1 公布入選10組 - 7/21 Demo Day - [活動官網](https://presidential-hackathon.taiwan.gov.tw/) ### 5月工作進度 一、分析民眾申請資料結果 1. 新增標註150篇准駁及原因。(因辦理工作坊及參加國際會議延遲) 二、歸納民間資料申請經驗 1. 辦理[5/7第一場【看.見 】民間申請政府資料經驗設計工作坊] [討論紀錄](https://beta.hackfoldr.org/opengovdata/https%253A%252F%252Fg0v.hackmd.io%252FGOxHCvRNQKagPBpuP_JY9A%253Fview%2526fbclid%253DIwAR0HP_d6jxmGA2Sa6Qzch0mOGlmwGqZKVXus6GBBhzNYbwopga1D-uZ5ypE) 2. 企劃[6/6第二場【看.見 】民間申請政府資料經驗設計工作坊](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854120391592657/)。 3. 訪談有申請及應用政府資料經驗團體:地球公民基金會。 4. [民間團體及資料專家諮詢紀錄](https://hackmd.io/CrFtdLfASxKFdKI8ByFnag?both) 三、網站開發 1. 整理出6/6工作坊當天與參加者一起討論的網站開發事務 四、專案曝光 1. 參加「總統盃黑客松」5/26 第一次工作坊 ### 6月預計工作 一、分析民眾申請資料結果 1. 新增標註400篇准駁及原因。 2. 持續蒐集可跟追的資料需求。 二、歸納民間資料申請經驗 1. 辦理[6/6第二場【看.見 】民間申請政府資料經驗設計工作坊](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854120391592657/),邀請議題NGO、社群參與。 三、網站開發 1. 初步確認網站開發架構及內容 四、專案曝光 1. 參加「總統盃黑客松」6/29-30 第二次工作坊 ### 6 月工作進度 一、針對民眾資料申覆機制 1. 標註工作暫緩,因籌備訪談政府業務單位,以及參加總統盃黑客松系列評選活動 2. 申覆機制課題訪談,訪談內容整理於[民間團體及資料專家諮詢紀錄](https://hackmd.io/CrFtdLfASxKFdKI8ByFnag?both): * 行政院政務委員唐鳳 * 國家發展委員會資訊管理處潘國才處長與同仁 * 衛福部開放政府聯絡人 * 公務革新力量協會社群成員 二、網站開發 1. 辦理[6/6第二場【看.見 】民間申請政府資料經驗設計工作坊](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854120391592657/),邀請議題NGO、社群參與 2. 整理[工作坊所蒐集的網站內容構想](https://hackmd.io/8jIdw76HQVGblhCGgIvLAg?view) 三、專案曝光 1. 參加「總統盃黑客松」6/29-30 第二次工作坊[複選簡報](https://docs.google.com/presentation/d/18MDAND1fHEhHVyr0lnc-XN-xo5d0XYzcchDRh0Ko7R0/edit#slide=id.g5cd46af074_2_56),並入選前十名。 ### 7 月預計工作 一、針對民眾資料申覆機制 1. 提出期中階段進度項目之「解讀原則」文件。 3. 聯繫臺北市資訊局公務同仁、臺中市資訊中心公務同仁,蒐集地方政府對於本專案及機制的看法。 4. 標記我想要更多民眾申請資料記錄。 二、網站開發 1. 於7/4舉行團隊內部成員的網站架構討論會議 2. 進行第一階段開發:儀表板demo 三、專案曝光 1. 預計參加「總統盃黑客松」7/19 與本屆其他國際專案團隊交流 2. 預計參加「總統盃黑客松」7/27 最終簡報評選 3. 預計參加g0v黑客松 7/20提案 四、籌備期中階段成果簡報及說明文件 ### 7 月工作進度 一、針對民眾資料申覆機制 1. 研提本專案期中階段進度項目之[「我們如何標註一則申覆內容?」](https://docs.google.com/document/d/1LCW9BTHDzYHlW3B0ALbjXzzut25Dx26ynPez042dsqo/edit)、[「公部門回覆民眾資料申請建議」](https://docs.google.com/presentation/d/1BFAeLWB2jdmApRL997ogx9fV7OiqZvhRbTKBQzdXilw/edit#slide=id.p)及[「民眾申請及跟追政府資料建議」](https://docs.google.com/presentation/d/14Pb9zwNOq5LWlXY7vx_rXASi1x3kTPTZlA2eTkxQFRQ/edit#slide=id.g5d3335b8f8_0_233) 2. 已分別訪談 臺北市資訊局系統發展組 蘇先生、臺中市資訊中心 趙先生,內容整理於[民間團體及資料專家諮詢紀錄](https://hackmd.io/CrFtdLfASxKFdKI8ByFnag?both) 3. 標記工作進度 2800/2980,完成度94% 二、網站開發 1. 於7/4舉行團隊內部成員的網站架構會議 2. [demo儀表板](https://opengovdatatw.github.io/dataopener/?fbclid=IwAR1R4WeCNJAeypqlBdzf3-lnRvZAa1jATQzsqlU-bAG4pQQ8zTQQnNRx-gA) 三、專案曝光 1. 參加「總統盃黑客松」7/19 與本屆其他[國際專案團隊](https://presidential-hackathon.taiwan.gov.tw/en/international-track/NewDraft0604.aspx)交流 2. 參加「總統盃黑客松」7/21 [最終簡報](https://docs.google.com/presentation/d/1hRT-ISx5IPz5sarhsBmCfHC5CLrwVZ_jJjzNho8sVeU/edit?fbclid=IwAR0wblt1V-F1NbPY72e1kCqAbSWAQFFfrxgiZetIv6YzkUDV0xHs_vvDM8E)評選入選前五名,行政院列管相關工作 四、期中階段成果簡報及說明文件 1. [期中成果說明](https://g0v.hackmd.io/x7akdHY5TwioEfDw5UJKEw) 2. [簡報](https://docs.google.com/presentation/d/1E6tir9b_JSmbvKjHatg00LdlKtzsK7_ov4Ox5JzBTrQ/edit#slide=id.g5067275c6d_0_36) ### 8 月預計工作 一、資料申請跟追及分析 1. 完成資料申請標記 2. 訂定優先跟追目標 3. 邀請議題團體、社群合作認領跟追 4. 國發會討論第一波跟追目標和行政院諮詢小組會議報告事項 二、網站開發 1. 確定網站流程、介面、視覺設計 2. 網站開發 三、社群參與 1. coscup 擺攤:徵詢網站意見、邀請認領資料申請跟追 ### 8 月工作進度 一、資料申請跟追及分析 1. 完成中央平台資料申請標記 3026則。 2. 修訂給國發會的[公部門回覆建議和後台介面建議2.0版本](https://docs.google.com/presentation/d/1BFAeLWB2jdmApRL997ogx9fV7OiqZvhRbTKBQzdXilw/edit#slide=id.p) 3. 分析各機關回覆情形 [(一)](https://docs.google.com/spreadsheets/d/13ROcyDRsw60iM__6RlFiSziUWK4pYc7wLem_W129EBw/edit#gid=314745957)[(二)](https://docs.google.com/spreadsheets/d/13ROcyDRsw60iM__6RlFiSziUWK4pYc7wLem_W129EBw/edit#gid=2065149802) 二、網站開發 1. 8/13、8/23、8/31 網站討論:確定內容架構、功能區塊、介面欄位、使用者流程 [討論紀錄](https://docs.google.com/presentation/d/1B9OOf7IxCKorOz5kCL1UpzmWKmF9LiyiBUDKjkzcUAE/edit#slide=id.g6116c4dc07_0_8) 2. 開發:撰寫國發會版本的爬蟲、嘗試部署 三、社群參與 1. COSCUP擺攤徵求網站功能意見 ### 9 月工作進度 一、資料申請跟追及分析 1. 標記地方平台資料申請約150則 二、網站開發 1. 介面和視覺設計 2. 網站開發 * 國發會爬蟲串接資料庫與部署 * 製作共筆分類介面 * 製作共筆分類介面 * 『我想要更多』Email 訂閱功能 * 『關鍵字』Email 訂閱功能 * API 文件 與 FAQ 機制 * 原始資料 * 清單瀏覽與 Filter * 製作新的首頁 3. 網站內容撰寫 三、社群參與 1. g0v大松提案 ---------------------------------------------- ## 期中成果說明 :::danger * 7/20 期中報告、書面資料(根據期中里程碑,逐項說明) > 揪松團與期中審案委員審查 > 確認通過與否 > 通過撥款、不通過扣款或限期改善 * 口頭報告內容以專案近況、期中里程碑、未來展望為主,避免時間不夠的狀況 * 審核內容:專案團隊於提案頁面填寫之期中與期末的工作里程碑與驗收給付標準。專案團隊在必要時,需提供文件或程式碼,說明完成狀況。 ::: ### 一、近況 * 目前分析2900則申請政府開放資料中,進度 70% (2000則以上)。 * 國發會表示支持專案目標,未來應有協作機會。 * 成員參加開放政府夥伴會議、沖繩面海黑客松、總統盃黑客松分享專案,收集意見,爭取曝光。 * 邀請社群跟追不開放的資料建議。 ### 二、期中里程碑 :::info - [x]1. 完成政府資料平台申覆資料擷取 - 1.1---擷取民眾申請開放資料內容 - 1.2---研提標記架構 - 1.3---進行人工標記,進度 - [x]2. 邀請各領域經常申請資料者 - 2.1---徵詢民間申請資料經驗 - 2.2---徵詢中央開放資料諮詢小組民間委員經驗 - 2.3---徵詢公務員處理民眾資料申請經驗 - [x]3. 形成針對政府回覆意見的解讀原則 - 3.1---政府機關回覆結果儀表板 - 3.2---公部門回覆民眾資料申請建議 - 3.3---民眾申請及跟追政府資料建議 ::: ### 1. 完成政府資料平台申覆資料擷取 #### 1.1—擷取民眾申請開放資料內容 - [中央政府資料開放平台----申覆資料擷取 1299則,依機關分案成2699則](https://docs.google.com/spreadsheets/d/13ROcyDRsw60iM__6RlFiSziUWK4pYc7wLem_W129EBw/edit#gid=1036480458) - [地方政府資料開放平台----申覆資料擷取 181則](https://docs.google.com/spreadsheets/d/1yR0C2RmG5rQw31KBfns6eDLfEWJb12RCEynr1MZGNHc/edit#gid=1118181389) #### 1.2—研提標記架構 * [我們如何標註一則申覆內容?](https://docs.google.com/document/d/14HK6ASQKFrpd490yfTeWu4UzPEd5eYf_TICTI-FhKOc/edit#heading=h.1o3x6482tnkr) * 第一層次主要分為 A. 申請前已對外提供 B. 同意提供 C. 不同意提供 D. 無法判斷 E. 還未回覆 F. 要分案 G. 對於資料平台的意見 H. 業務陳情意見而無關資料申請 * 其中「不同意提供」會進一步標記理由,如「沒有該資料 (尚未蒐集或彙整)」,「還要研議」,「擔心資料品質」,「擔心外界誤用、誤判」等近30種不同標記。 * 另外每則申請也會進行「觀點備註」,標記該文內容特點,如「超過半年以上未回覆」,「申請者認為本資料需求與政府政策施政相關」,「程式技術形成資料取得能力差異」,「平台改進建議」等近36種不同標記。 #### 1.3—進行人工標記,進度 * 中央及地方平台依機關分案後的數量共約2900則,完成人工標記2000則,進度為 70% ### 2. 邀請各領域經常申請資料者 透過個別訪談及工作坊方式,對方包括台灣人權促進會等10個民間團體,3位開放資料諮詢小組民間委員,5個中央或地方機關,以及多位參加工作坊的個人。詳見[訪談記錄](http://bit.ly/2XgmpuA)、[工作坊記錄一](https://g0v.hackmd.io/GOxHCvRNQKagPBpuP_JY9A?view&fbclid=IwAR0HP_d6jxmGA2Sa6Qzch0mOGlmwGqZKVXus6GBBhzNYbwopga1D-uZ5ypE)、[工作坊記錄二](https://hackmd.io/8jIdw76HQVGblhCGgIvLAg?view)。 #### 2.1---民間申請資料經驗歸納 * 申請政府資料難度高。機關態度多半較保守。政府資訊公開法有關資料提供與申請嚴格,保障的是行政單位,而非民眾知的權利。 * 機關應公開之資訊能夠白紙黑字入法,日後主動公開或申請公開,比較不會有爭議。 * 政府研議是否開放某資料時,困難在哪裡,研議期程,應該讓民眾知道,可以一起想辦法。其他不開放理由類似,政府需要進一步澄清。 * 公司營業資訊是否屬於秘密應保護的範圍,政府與企業的認定不一定一樣。 * 以運動角度來說,規劃時間資料就希望能夠公開,開放民眾參與,但是以公務角度,的確是政策確定之後才需要公開。 * 資料本身屬性,可能影響公開的衝突性。例如研究類可能比較沒有爭議,審議類涉及敏感性高的開發,就會比較有爭議。 * 除了正式資料申請管道,需賴其他私下或立法、司法程序,或透過社會輿論施壓,才有公開資訊的可能。 #### 2.2---中央二級開放資料諮詢小組民間委員經驗歸納 * 民間委員職權有限,主要討論透過「我想要更多」拒絕開放的個案,但不一定會做成共識,而是由主管機關來決策。 * 透過公文和政府資訊公開法申請政府資料,不在諮詢小組的權責範圍。 * 基本上只要不涉及個資、營業秘密、國防、規費法,原則上都應該公開。有時不公開是因為沒有蒐集、不完整、資料有錯。 #### 2.3---公務員處理民眾資料申請經驗歸納 * 資料蒐集端若未結構化,產製開放資料成本是高的。 * 與施政目標相關性高,開放能使最多人受益的資料,會是優先考量。 * 2017年起透過OpenAPI採購範本,可加速日後開放資料的產製,並能降低成本。 * 國發會初步認同每年彙整各機關回覆開放資料與否,研議提供業務承辦回覆指引,並於年底院級報告專案成果及建議。 ### 3. 形成針對政府回覆意見的解讀原則 #### 3.1---政府機關回覆結果儀表板 儀表板內容 1. 整體回覆情形 2. 依受理機關區分 3. 依不開放資料原因區分 4. 每一統計可連結到資料庫及個別申請頁面 可能應用 1. 哪些機關經常不回覆?(要求列管) 2. 同意開放的資料集後來是否確實上架?(要求列管) 3. 那些尚未蒐集與需要研議的資料建議,實際行政判斷是什麼?(要求列管) 4. 中央機關的比較?(輿論效應) 5. 地方政府的比較?(輿論效應) 6. 政府不開放資料的十大理由?(輿論效應) 更多[政府機關回覆結果儀表板示意](https://docs.google.com/presentation/d/1BJgLbfqobd0CLSmLLcYTFd_rhuPG6RcclfaDm9bVmfQ/edit#slide=id.g5d37dfb2f8_0_16) ![](https://i.imgur.com/6GENBHk.png) #### 3.2---公部門回應民眾資料申請建議 * 由於六成以上公部門的回覆內容行政判斷不明,例如:只告知目前沒有資料可開放,或資料不完整,或是還要研議,或只直接提供目前已公開查詢介面或公告,並沒有回應民眾是否要開放開資料集,或有任何蒐集或轉檔規劃。 * 我們希望公部門回應應該要明確,清楚描述: (1)目前資料現況及遇到的挑戰 (2)對於開放與否的態度, (3)如果認為可以著手籌備資料集,應告知規劃, (4)並在進度更新時,如資料上架時,回報給申請者知道。 * 我們提出[公部門回應民眾資料申請建議](https://docs.google.com/presentation/d/1BFAeLWB2jdmApRL997ogx9fV7OiqZvhRbTKBQzdXilw/edit#slide=id.p),目前正與國發會資管處溝通中。國發會初步認同機關回覆應該明確,研議提供業務承辦回覆指引。 ![](https://i.imgur.com/6wZgc2T.png) #### 3.3---民眾申請及跟追政府資料建議 公部門對於是否開放某資料集的行政判斷因素非常多樣,我們從訪談及分析經驗中歸納出二類可能有助公部門回應及決策的輔助資訊: **第一類 寫出期待的回應要點,幫助行政判斷明朗化** 申請資料時,附帶如果機關決定目前無法開放,應同時說明下列事項: (1)資料現況與無法開放的原因。 (2)是否認為應該開放? (3)是否可能規劃優先開放?及期程 (4)執行進度及上架回報。 若已申請,當機關回覆以下情形,也都屬於行政判斷尚未明朗化,而需要更進一步說明:該資料尚未蒐集或彙整、需要研議、擔心資料品質、非資料所有機關、資料在委辦單位、要 A 給 B、已公開單筆資訊、只提供統計資訊、建置中、目前無開放或電子格式、建置或維護成本太高,或根本沒有說明任何原因。 例如,機關回覆該資料尚未搜集,或沒資料,那麼,他們是否覺得應該蒐集相關資料呢?如果要蒐集,有沒有什麼困難?有可能提供大略期程嗎?蒐集之後是否會開放?蒐集完畢或開放是否能到平台回報,讓申請者知道等等。 ![](https://i.imgur.com/GkgsLEK.png) **第二類 提供決策輔助資訊,為自己的申請加分** 以下輔助資訊有些為機關應主動公開、或施政相關的優先開放資訊類型,如果是這類資料需求,機關開放機會高。如果已有資料庫,開放成本較低。或是可以參考其他意見或開放案例,降低公務員的疑慮。或申明開放資料的目的和用途,讓公務員能看到開放的價值。 通案原則 1. 是否為法規明定應公開之政府資訊?(參考 [政府資訊公開法](https://law.moj.gov.tw/LawClass/LawAll.aspx?PCode=I0020026) 第7條) → 機關依法主動公開,但不必然是開放格式或授權 2. 是否為施政相關之優先盤點開放範圍?(參考 [政府資料開放進階行動方案](https://ws.ndc.gov.tw/Download.ashx?u=LzAwMS9hZG1pbmlzdHJhdG9yLzEwL3JlbGZpbGUvMC85Mjg3L2UzZjMwMTI2LTJhMDAtNDVkMS1iMzEzLTBmODI4ZDg0YTFlNi5wZGY%3d&n=MDIt5pS%2f5bqc6LOH5paZ6ZaL5pS%2b6YCy6ZqO6KGM5YuV5pa55qGILTIwMTUxMi5wZGY%3d&icon=..pdf) 頁14) → 屬於施政相關,開放可能性高 3. 是否出現在[機關資料盤點清單](https://data.gov.tw/datasets/search?qs=%E8%B3%87%E6%96%99%E7%9B%A4%E9%BB%9E)?或已經公開建置的資料庫? → 機關已有結構化資料集或資料庫,開放成本低 4. 是否有其他類似或相關國內外資料開放案例? → 機關參考其他單位或國家 開放經驗,降低疑慮 5. 是否還有其他類似或相關的資料申請?(查詢 [我想要更多](https://data.gov.tw/suggests)) → 機關參酌其他單位意見,或過去處理情形,評估資料現況與可能的困難排除方法。 6. 是否與重大新聞時事相關? → 機關參酌開放資料與施政之關聯 7. 是否具有學術研究、應用開發價值,或和監督行政有關? → 機關參酌開放資料之價值 若已申請,當機關回覆以下情形,也可再次提供相關輔助訊息,協助公部門有不同的思考和判斷:涉及個資、營業秘密、擔心資料品質、擔心外界誤用、非權責明定應提供、僅供內部參考、開放資料將會妨礙行政、為維護公共利益等。 更多說明及案例請見 [民眾申請及跟追政府資料建議](https://docs.google.com/presentation/d/14Pb9zwNOq5LWlXY7vx_rXASi1x3kTPTZlA2eTkxQFRQ/edit#slide=id.g5d3335b8f8_0_233)。 ### 三、後續工作 1. 10月底前完成所有申請內容標記工作,建置網站。提供「機關資料申覆概況」、「申請加分資訊」、「特定申請個案說明」。 2. 優化資料申請行政:跟追300則以上未回覆的資料申請,及250則以上同意開放的資料申請,與開放資料業管單位互動,督促採取相應作為及進度更新。 3. 跟追重要資料申請:邀請社群及NGO,挑選10個不同意開放的個案,釐清爭點課題,與機關討論可行方案。 ### 四、相關資料 - [期中成果簡報](https://docs.google.com/presentation/d/1E6tir9b_JSmbvKjHatg00LdlKtzsK7_ov4Ox5JzBTrQ/edit#slide=id.g5067275c6d_0_36) - [中央政府資料開放平台 - 申覆資料擷取 1299則,依機關分案成2700則以上](https://docs.google.com/spreadsheets/d/13ROcyDRsw60iM__6RlFiSziUWK4pYc7wLem_W129EBw/edit#gid=1036480458) - [地方政府資料開放平台 - 申覆資料擷取 181則](https://docs.google.com/spreadsheets/d/1yR0C2RmG5rQw31KBfns6eDLfEWJb12RCEynr1MZGNHc/edit#gid=1118181389) - [我們如何標註一則申覆內容 - 說明文件](https://docs.google.com/document/d/14HK6ASQKFrpd490yfTeWu4UzPEd5eYf_TICTI-FhKOc/edit#heading=h.1o3x6482tnkr) - [政府機關回覆結果儀表板 - 雛型示意](https://docs.google.com/presentation/d/1BJgLbfqobd0CLSmLLcYTFd_rhuPG6RcclfaDm9bVmfQ/edit#slide=id.g5d37dfb2f8_0_16) - [公部門回應民眾資料申請 - 建議方案](https://docs.google.com/presentation/d/1BFAeLWB2jdmApRL997ogx9fV7OiqZvhRbTKBQzdXilw/edit#slide=id.p) - [民眾申請及跟追政府資料 - 建議方案](https://docs.google.com/presentation/d/14Pb9zwNOq5LWlXY7vx_rXASi1x3kTPTZlA2eTkxQFRQ/edit#slide=id.g5d3335b8f8_0_233)

    Import from clipboard

    Paste your markdown or webpage here...

    Advanced permission required

    Your current role can only read. Ask the system administrator to acquire write and comment permission.

    This team is disabled

    Sorry, this team is disabled. You can't edit this note.

    This note is locked

    Sorry, only owner can edit this note.

    Reach the limit

    Sorry, you've reached the max length this note can be.
    Please reduce the content or divide it to more notes, thank you!

    Import from Gist

    Import from Snippet

    or

    Export to Snippet

    Are you sure?

    Do you really want to delete this note?
    All users will lose their connection.

    Create a note from template

    Create a note from template

    Oops...
    This template has been removed or transferred.
    Upgrade
    All
    • All
    • Team
    No template.

    Create a template

    Upgrade

    Delete template

    Do you really want to delete this template?
    Turn this template into a regular note and keep its content, versions, and comments.

    This page need refresh

    You have an incompatible client version.
    Refresh to update.
    New version available!
    See releases notes here
    Refresh to enjoy new features.
    Your user state has changed.
    Refresh to load new user state.

    Sign in

    Forgot password

    or

    By clicking below, you agree to our terms of service.

    Sign in via Facebook Sign in via Twitter Sign in via GitHub Sign in via Dropbox Sign in with Wallet
    Wallet ( )
    Connect another wallet

    New to HackMD? Sign up

    Help

    • English
    • 中文
    • Français
    • Deutsch
    • 日本語
    • Español
    • Català
    • Ελληνικά
    • Português
    • italiano
    • Türkçe
    • Русский
    • Nederlands
    • hrvatski jezik
    • język polski
    • Українська
    • हिन्दी
    • svenska
    • Esperanto
    • dansk

    Documents

    Help & Tutorial

    How to use Book mode

    Slide Example

    API Docs

    Edit in VSCode

    Install browser extension

    Contacts

    Feedback

    Discord

    Send us email

    Resources

    Releases

    Pricing

    Blog

    Policy

    Terms

    Privacy

    Cheatsheet

    Syntax Example Reference
    # Header Header 基本排版
    - Unordered List
    • Unordered List
    1. Ordered List
    1. Ordered List
    - [ ] Todo List
    • Todo List
    > Blockquote
    Blockquote
    **Bold font** Bold font
    *Italics font* Italics font
    ~~Strikethrough~~ Strikethrough
    19^th^ 19th
    H~2~O H2O
    ++Inserted text++ Inserted text
    ==Marked text== Marked text
    [link text](https:// "title") Link
    ![image alt](https:// "title") Image
    `Code` Code 在筆記中貼入程式碼
    ```javascript
    var i = 0;
    ```
    var i = 0;
    :smile: :smile: Emoji list
    {%youtube youtube_id %} Externals
    $L^aT_eX$ LaTeX
    :::info
    This is a alert area.
    :::

    This is a alert area.

    Versions and GitHub Sync
    Get Full History Access

    • Edit version name
    • Delete

    revision author avatar     named on  

    More Less

    Note content is identical to the latest version.
    Compare
      Choose a version
      No search result
      Version not found
    Sign in to link this note to GitHub
    Learn more
    This note is not linked with GitHub
     

    Feedback

    Submission failed, please try again

    Thanks for your support.

    On a scale of 0-10, how likely is it that you would recommend HackMD to your friends, family or business associates?

    Please give us some advice and help us improve HackMD.

     

    Thanks for your feedback

    Remove version name

    Do you want to remove this version name and description?

    Transfer ownership

    Transfer to
      Warning: is a public team. If you transfer note to this team, everyone on the web can find and read this note.

        Link with GitHub

        Please authorize HackMD on GitHub
        • Please sign in to GitHub and install the HackMD app on your GitHub repo.
        • HackMD links with GitHub through a GitHub App. You can choose which repo to install our App.
        Learn more  Sign in to GitHub

        Push the note to GitHub Push to GitHub Pull a file from GitHub

          Authorize again
         

        Choose which file to push to

        Select repo
        Refresh Authorize more repos
        Select branch
        Select file
        Select branch
        Choose version(s) to push
        • Save a new version and push
        • Choose from existing versions
        Include title and tags
        Available push count

        Pull from GitHub

         
        File from GitHub
        File from HackMD

        GitHub Link Settings

        File linked

        Linked by
        File path
        Last synced branch
        Available push count

        Danger Zone

        Unlink
        You will no longer receive notification when GitHub file changes after unlink.

        Syncing

        Push failed

        Push successful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