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
or
By clicking below, you agree to our terms of service.
New to HackMD? Sign up
Syntax | Example | Reference | |
---|---|---|---|
# Header | Header | 基本排版 | |
- Unordered List |
|
||
1. Ordered List |
|
||
- [ ] Todo List |
|
||
> Blockquote | Blockquote |
||
**Bold font** | Bold font | ||
*Italics font* | Italics font | ||
~~Strikethrough~~ | |||
19^th^ | 19th | ||
H~2~O | H2O | ||
++Inserted text++ | Inserted text | ||
==Marked text== | Marked text | ||
[link text](https:// "title") | Link | ||
 | Image | ||
`Code` | Code |
在筆記中貼入程式碼 | |
```javascript var i = 0; ``` |
|
||
:smile: | ![]() |
Emoji list | |
{%youtube youtube_id %} | Externals | ||
$L^aT_eX$ | LaTeX | ||
:::info This is a alert area. ::: |
This is a alert area. |
On a scale of 0-10, how likely is it that you would recommend HackMD to your friends, family or business associates?
Please give us some advice and help us improve HackMD.
Do you want to remove this version name and description?
Syncing
xxxxxxxxxx
當代藝術數位製造與流通工作坊
李士傑,2018.5.11-12
5.12 上午演講
回顧
密碼貨幣與協定
先從貓咪開始講起
-以太坊虛擬養貓遊戲「CryptoKitties 謎戀貓」由加拿大溫哥華新創公司 Axiom Zen 開發。每一隻貓咪有 265 位元基因組,官方開發一個基因科學合約(genetic science contract)算法,當兩隻貓咪配對時,系統就會從兩隻貓身上各取一些基因來生成一個新的代碼,培育一隻新的貓,而且每一隻貓的基因組合都是獨一無二,加上算法內容保密,所以玩家無法事前預知新生貓會有什麼特徵,有可能會遺傳上一代,也可能長得完全不一樣,甚至出現稀有變種,共有多達 40 億種的基因組合,這也就是遊戲的樂趣之一。
原文網址:https://read01.com/jj24OMo.html
Questions:
回顧一些基本的概念
](https://medium.com/@ilya/放假前聽了廖世偉老師演講-4d-到-efi-g-的區塊鏈如何改變社會經濟生活的演講-幾個深刻的印象到今天還沒有散去-在這裡稍微紀錄一下-4b369a97b39e)
- WIRED:2018 區塊鏈瘋狂之年
- 區塊鏈
- 吳柏蒼
- Muzeum 白皮書
- 朱宜振(BiiLabs):〈區塊鏈/分散式帳本雜記〉
> 「…但這些過去其實都各自有傳統解法的為何需要利用區塊鏈和身分識別在一起,我個人的看法是一種歸戶的概念但又不侵犯你的隱私。我們把”真實的人”(隱私),識別,行為分成三個 layer,你的行為或許需要被 detect 並且做存證但不代表該知道你的隱私,卻依然可以達成證明存在的概念,這算是識別跟區塊鏈結和的應用,但不代表目前的區塊鏈有達成識別功能。 」
- IOTA 與台北市政府資訊局 Tangle
以太坊(Etherum)與代幣(Token)
區塊鏈的應用
比特幣的應用
流動性(liquidity)
2015 MCD 金錢專輯
文章:〈批判網際網路經濟學:一個個人紀事〉(Critical Internet Economies: A Personal Chronology)from magazine des cultures digitales
扣回藝術
筆記
5/11 科藝實驗製造所簽到:
長時間的網路遊民
關心命題
關心命題
科技革金融與藝術的命(瓦解舊系統)
藝術與金融/去中心化(中介淡化)
對應區塊鏈的探索/新作品/加密貨幣(新方法)
新美學 新機制 新受眾
價值的連結/建構新的價值或溝通方式
"藝術不在公平系統" 年輕(開創性)的新系統>新介面>新美學
具體議題:創造 新美學 新機制 新受眾
應用技術:開放軟硬體/分散帳本/區塊鏈/點對點
目前結構:金融產業對照科藝產業模式 再創
困難之處:弄清兩個產業,砍掉重練!真正適合新形式的藝術品。
範例:
程式藝術的美學


*CODeDOC CODeDOC 2002,Whitney Museum
*DEVART
*casey reas
程式藝術的舊交易機制
*bitform gallery
*新舊之間
*Electric Objects
*Electric Objects App
*meural
*梅摩藝術品指數(Mei Moses Art Index)
*Verisart 為全球藝術品拍賣市場帶來區塊鏈認證服務
程式藝術的授權與加密機制
*
程式藝術的新交易模式
*分散式藝術館
*codexprotocol
*SMartchain
*WUNDER
*
[結構圖例說明]
結構圖 keynote檔案
切入點
Distributed Database
為什麼區塊鏈不能解密破譯?
區塊鏈每個block沒有容量上限嗎?
關心命題
具體議題
對智能合約(Smart Contract)的問題
TAT
關心命題
工作坊所產生的創意價值如何衡量?
maybe…
my realtime board link
目前有問題有解法,再 list 一些實際的困境
分項
這張試著和上面整合在一起
先看角色關係
以創意的流動性連到區塊鏈
發現:
工作坊所產生的價值如何被衡量。一個工作坊被設計前,需己經找到為什麼需被設計,以及目標。
內部需要解決的問題及外部的環境和脈絡的確立的時候,價值己經產生了。在開始到完成時,會有多次創意發生,如果將一件事展開成 index 01 - index n,會發現其中有產生創意價值的片段。
參數:
fabChain: https://fab13.sched.com/event/BVH6/fabchain-distributed-ledger-technologies-for-the-fab-lab-network
活動內容描述中,
Guess:
作品類型如何地與既定的凝視方式交織在一起。凝視方式可能是指,在看一件作品時,觀者習慣做分類,例如雕塑、錄像等,「傳統」又 stereotype 的觀看。所以這句話的如何,是在問(泛指各類型的)作品和傳統且 stereotype 怎麼相關連。
關心命題:科技藝術的網路行銷模式
資料
關心議題:誰決定藝術家/藝術品的重要性和價值?(傳達訊息)
競逐的價值系統(Contesting Value System)
核心命題:價格 or 價值?
館所展出與「相對價值」
誰有資格進到美術館(的空間被展出)?
藝術家個人創作脈絡與時代社會的連結
區塊鏈-去中心化 vs 中心化(資金考量) 帶領機構/畫廊/拍賣公司利用區塊鏈不可修改,建立 藝術家資料庫 (藝術家所有的作品、展出、評價、收藏等細節,達到資訊透明公開)
待處理問題:
一般社會大眾被排除在外,如何運用區塊鏈技術來進行對美感鑑賞的培養?
區塊鏈的匿名性(透過匿名評比進行打賞機制,透過評比獲得打賞,有了打賞又可以進行發表)、開放性(藝術交易實價登錄、公開買賣家配合扣稅優惠)
利用資料庫的評比系統來協助國家文化財的指定,但會不會讓指定作品市場價格又被炒作?
不可以串改進行藝術推廣、流通或是數位文創加值利用(數位經濟:授權、合約、應用後智慧財的再紀錄)
從現有分散的藝術家資料庫彙整成一個大資料庫
數位藝術外的實體藝術品要如何被記錄進入到區塊鏈保存呢?
資料庫評比的建立可利用大數據或是要加入數據外的人文分析(人類學)嗎?
新的機制會不會變成獨裁? 獨裁不會是未來式 (如何保持資料庫的中立性?)
理性科技處理感性藝術的難點
機構跟機構間的藝術資料分享 / 機構內部歷年的藝術資料彙整
利用區塊鏈處理公家機關的電子公文發包
除了問題發想外可以對區塊鏈技術掌握到哪?
關心議題
市場價格、畫廊聯合拍賣行坑殺藏家、非藝術專業投機客介入
(是否需要專業經理人介入)
當代藝術不被市場接納案例
新型態展覽:雜學校
工作坊學習之前:
什麼是工作坊?
參考資料之一/dimension plus舉辦過 工作坊方法學
可複製分享的"地方學習"才是真學習呀!
提出自己的疑問與無知,得到更多的正確回饋與修正!
雲端化後在網路上可以有很多材料,共用共享
第一天的下午要做的事
老頭筆記
markdown
補充資料
大家不要忘了,把自己的問題跟區塊鏈議題關聯起來,有一個重新檢視的機會。
工具
整理各位參與者的興趣偏好關鍵詞
十五個人的共識圈
各自有各自的目標
**
編輯- -只看到編輯器
檢視- -只看到結果
同時- -同時看到兩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