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wned this note changed 10 months ago
Published Linked with GitHub

碩士班該念哪個課群比較好?

tags: 03_課程事務 新生手冊


碩士班什麼時候會選定課群?課群方面有沒有修業規定?

  • 碩士研究生於一年級上學期開學,由所辦公告調查副修課群,自選一重點課群為主修,並於一年級下學期開學時另擇一課群作為副修。
  • 主修與副修課群需必修課程各一科、主修課群選修課程三科
政治理論必修課為:政治理論
比較政治必修課為:比較政治理論
國際關係必修課為:國際關係

發現這個課群不是我的興趣,還有機會可以轉換課群嗎?

  • 別擔心,最遲於一年級下學期開學時,填具申請表經雙方課群導師或指導教授諮商同意。
  • 研究生倘因故轉換主副修課群以一次為限,所以千萬必須想清楚。
  • 惟因超過申請期限或特殊事須經所務會議通過後,始得變更。

所上有哪些課群?

  • 所上一共分為三大課群,分別為比較政治、國際關係、政治理論。
  1. 比較政治課群重點顧名思義在於「比較」,例如研究國與國之間的憲政體制⋯⋯等。
  2. 國際關係課群著重在探討國與國之間的連動關係、地緣政治、文明衝突,例如聯合國各成員國的投票權及投票比重所造成的影響力⋯⋯等。
  3. 政治理論課群則專攻思想層面,例如近代政治思想、女性主義、政治哲學、社會正義⋯⋯等。

唸哪一個課群最適合我?

  • 新生於開學時必須選定專攻的課群,我們訪問學長姐當時他們如何選定課群:
  1. 如果大學是就讀政治、公行、社會或相關課系,可以藉由大學成績高低與自己興趣、曾經所擅長的課程中進行挑選。
  2. 透過選課系統了解所上開設的課程,包含簡介、該課程推薦閱讀的書籍、論文,摸索並釐清個人入學後的研究志向。
  3. 第一周老師會講解課程大綱,其中包含課程目標、授課方式、繳交作業、配分⋯⋯等,可以多去聆聽並整理出有興趣的科目。
  4. 參考歷年來所上筆試入學的考古題,皆由題目的摘問大略地了解各領域需要學會並需要解答的問題,間接了解所學面向。

政治理論在學什麼?

  • 課群著重在訓練同學的思考能力,透過研讀大量的經典,透析事件的真理或定律。此學門較偏向個人在思維上的修行,有些較艱深難懂的理念和內容。

政治概念的分析能力

   藉著這學分析與邏輯推理的訓練,引領學生進入政治觀念世界,理解形塑政治實踐的基本條件與構成政治論述的主要話語,並探索諸如自由、民主、平等、正義、權利、義務、憲政、法治、公民社會、正當性、權威⋯⋯等,政治概念的意義邊界與範疇類型。

政治價值的論證能力

   再透過了解政治概念的意涵之後,政治哲學家的下一項任務,便是針對現代社會中互相衝突的諸多價值做出排序,並藉以說明政治價值的內容及其與一般道德的差異何關聯。
   一般而言,之所以會出現各種不能的政治哲學流派,諸如保守主義、自由主義、社會主義、社群主義、共和主義、女性主義⋯⋯等,主要即是起因於不同陣營的學者,往往會對政治在人類整體(道德)生活中的位置以及如何成(或反駁)政治字直之特殊性與必要性的方式,提出互有差別的論證。

政治困局的探解能力

   近一步言,政治哲學研究中就離不開政治思想史,因為歷史、也唯有歷史可以提供政治哲學家豐厚的思想資產與寬廣的時空縱深,來求索這個時代的文明隱憂與實踐困局,從而為「價值的轉移」(尼采之語)做出兼具哲思與始建的闡述。
   就此而言,哲學家,就如黑格爾所言,是米諾瓦的貓頭鷹,唯有在夜幕低垂時,才能展翅高飛。


比較政治在學什麼?

  • 課群著重在實務訓練,常常需進行國內本身、國內與國外之間的選舉與制度比較研究,同學於方法論的課程中學到的分析技能會大量使用在此課群。

比較政治研究基礎的辨析能力

   本組希冀透過社會科學哲學上的本體論、方法論及認識論⋯⋯等地思考,來探索有關事務本質、運作率則、主客體存在先後關係⋯⋯等以培養學生清楚辨析比較政治研究個文獻所佔立場及角度;以及經由政治學研究方法——包含質化、量化及模體途徑的訓練,使學生能有效掌握比政的研究工具。

制度及行為研究途徑的學習與綜合應用能力

   本組鼓勵學生透過各課程(如:比較政治、政治經濟學、新舊制度主義、比較議會政治、民意與選舉行為、政治傳播⋯⋯等)的學習,能清楚掌握制度及行為研究的最新議題及設計研究的方法,並進而能實際演練這些習得的知識,靈活運用到自己的研究設計或論文中。

相關理論概念的綜合、創新或延展能力

   本組要求學生經由個課程中有關理論(不限比政組的課程,政論課程的概念尤歡迎)的討論、應用權勢或檢證,盡量統整思考、爬梳其中的邏輯,必能延伸發展,甚或創造出自己一套省思政治事務的脈絡或檢討既有理論、模型或假設,來做出對知識累積有所貢獻的研究論文。


國際關係在學什麼?

  • 課群著重在培養學生的國際觀,重視國與國之間的「相互影響力」,而非「比較之間的差異」,這點經常會被混淆。除此之外,也會經常使用方法論的各種分析技巧進行研究與批判。

理論的掌握能力

   掌握每一理論學派之核心概念、重要學者、歷史演進、研究議題與趨勢以及未來發展。
理論學派學者包括主流國關理論中之現實/新現實主義、自由/新自由主義、厚實鄭國關理論中之女性主義、批判理論、後現代主義,以及國關其他學派如英國學派、哥本哈哥學派。

議題的融貫能力

   虛擬參與重要議題辯論、探究每一項立場背後之可能動機、思想脈絡以及論述之邏輯推演,能藉辯論過程中以同一個議題來串連各理論學派之精髓,鍛鍊多重視角之思辨素養。
重要議題辯論包括政府無政府狀態之假設、安全概念之侷限、國際社會之建構、民主和評論之迷思、自我與他者之認同、全球在地化之多重詮釋⋯⋯等。

政策分析的能力

   以國際關係相關理論如區域/新區域主義、功能/新功能主義、制度主義、自由/新自由主義、現實/新現實主義及地緣政治理論為核心概念,依循邏輯思維,就國家與國際/區域組織互動合作或衝突之相關政策進行分析與批判。

學科的整合能力

   探討國際政治經濟學與國際關係,政治經濟學與比較政治經濟學之間的關係,分析彼此研究範圍,研究方法以及研究議題的區別,並且從學科的角度裡屆國際關係、政治經濟學,以及比較政治經濟學如何影響國政經的發展。


如何了解更詳細的資訊?

政研所碩士班資格考核及學位考試相關規定(110 學年度新生適用):請點這裡
中山政研所碩士班課程列表:請點這裡
中山政研所課群特色:請點這裡

Select a rep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