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了解什么是抵抗的全球化,要首先清楚什么是全球化。
阅读背景:
1、全球化:
是一种概念,也是一种人类社会发展的现象过程。通常意义上的全球化是指全球联系不断增强,人类生活在全球规模的基础上发展及全球意识的崛起。国与国之间在政治、经济贸易上互相依存。全球化亦可以解释为世界的压缩和视全球为一个整体。
全球化的一些影响:
2、世界贸易组织:
1995年1月1日正式开始运作,该组织负责管理世界 经济 和贸易秩序,总部设在 瑞士 日内瓦 莱蒙湖畔。其基本原则是通过实施市场开放、非歧视和公平贸易等原则,来实现世界贸易自由化的目标。世贸组织成立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标志。经济全球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贸易全球化、投资全球化、金融全球化和跨国公司生产经营全球化。
这些的国家只要少数的几个是没有在1995年世贸组织成立初期就加入的,中国是2001年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
苹果公司的全球供应厂商分布图
中国一带一路地图
3、新自由主义:
新自由主义是一种经济和政治学思潮,它反对国家和政府对经济的不必要干预,强调自由市场的重要性。但不同于经典自由主义,它提倡社会市场经济,即政府只对经济起调节以及规定市场活动框架条件的作用。在国际政策上,强调开放国际市场,支持全球性的自由贸易和国际分工。新自由主义者反对社会主义,贸易保护主义,环境保护主义和民粹主义,认为这会妨碍个人自由。
特点:市场是完全自由的竞争;倡导个人主义;提倡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发挥市场的自主性而不是国家的干预力量;主张私有化。
自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随着高新科技革命兴起,生产力巨大发展,资本主义由国家垄断向国际垄断发展。适应这种需要,新自由主义开始由理论、学术而政治化、国家 意识形态 化、范式化,成为美英国际垄断资本推行全球化的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4、中心区域的五种垄断方式:
竞争力是经济、政治与社会等因素的产物。 在这场不公平的 竞争(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中,中心区域使用“五种垄断方式” ,对整个社会发展理论形成 挑战。 这“五种垄断方式”分别是:
正文:
1、书的结构
这本书是一本文集,它的构想颇为宏大。首先以世界为整体,包括了北方与南方。这样的安排是建基于一种信念,即新旧形态的全球化是在各地人民之间交织着不平等的互相依存的关系网络,因此,任何好的变革必须在国家、全球的各个层面推展。国际主义者认为,面对资本的全球化,一定要建立人民的全球化。这个文集注重将事态置于其历史的脉络中来理解。
它分为3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总论。通过萨米尔阿明等作者的论述,分别论述了资本主义已经是一个不符合时代现状的制度;回顾了过去和当时多样的社会运动;讲述了人民做为新历史主体的地位;并分析了在全球化背景下,各种文明所处的困境并由之情景产生的“另类全球化”形成的全球命运共同体;同时刘振薛翠介绍了一些在世界各地出现的反全球化运动的政治经济学尝试,并要求我们应该建构21世纪国际主义视野。
第二部分是对全球五大洲各个国家一些具有标志性运动和反全球化政治经济行为的描述。具有时代特性和历史眼光;如杰德勒.格林菲尔德的《香港、台湾的社会运动经验》、希拉利。怀恩韦特的《英国:挎在投票箱上》、米歇尔.华周斯基的《以色列社会的内部矛盾》等等
第三部分是对全球运动的专题,新挑战和新策略。在这部分,着重讨论了几大引发的全球性危机的问题和一些普遍存在于各个政坛的问题,如农业危机、石油等能源、水的私有化问题、金融债务、贫穷、妇女运动、国际法的建立、军事和平。
因此,抵抗的全球化,不是寻求建立另一个中心来对抗欧美中 心,不是追求消除差异以求把所有力量统一起来,而是孕育本地行 动的多样性的生命力,促进新人民运动塑造众多不同的道路。
提出问题:
1、反全球化的原因和目标?
2、如何孕育本地行动的多样性的生命力?
3、为何要孕育本地的多样性生命力?
4、如何促进新人民运动?
5、什么是新人民运动?
第一问题:反全球化的原因和目标?
在欧美中心的殖民主义的霸权话语中,尤其在八九十年代新自由主 义横行的年代,“亚非拉 ” 儿乎就是" 贫穷落后 ”的代名词。 这个代名词并非一面反映现实的镜子,而是一种功能运用:通过对“ 他者 ”(“亚非拉")的界定来确立中心("欧美")的位置;这种魔法倒果为因:亚非拉因为贫穷,所以需要发展,只有在已发展国家的帮助下, 从欠发展状态中走出来,才能造福民众,共享繁荣安定。 这个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冒起成为一般常识的“欠发展”的话语,是资本主义通过不是战争而是贸易的新扩张策略,以发展之名不断制造贫 穷。 所谓发展,一方面是对和民众息息相关的大自然进行掠夺和 破坏,同时通过种种手段迫使民众成为发展所需要的生产力,另一 方面又通过推销发达国家的文化优越性,以产生对“ 落后地区 ”的 民众的同一化作用,同时摧毁传统的文化和社区,瓦解任何尊重生 态、看重合作、相互依存以达到相对地自给自足的文化基础,为广度深度的商品化过程铺设高速公路。
这里,代名词发挥它的第三个作用:掩盖同一化所不能消灭或压抑的所谓 “ 落后地区 “民众的 多姿多彩的差异(heterogeneity) , 但恰恰是特定的、多样性的生态 所生出的多姿多彩的差异,戳穿了 同一化真正要掩盖的东西 即其本身的贫乏。也恰恰是在悠长的生活历练中开绽出来的多姿多彩 的差异,打开了可能性,超越资本主义的逻辑一“确保同归于尽”
这里涉及第2/3问题:2、如何孕育本地行动的多样性的生命力?3、为何要孕育本地的多样性生命力?
在抗衡欧美中心时,“亚非拉 ” 不是单一的运动。 正如墨西哥萨帕塔原住民运动的口号: “ 我们的世界容纳多个世界并存 " 。 反对资本主义的运动,不是简单地倒转资本主义权力世界,由另外的 一个或多个权力中心取而代之,而是要重建新的人类社会的关系, 新的人与自然的关系;同时,如切·格瓦拉所说,要“ 打造新人 " 。资 本主义的野蛮统治,把大量族群社会、文化习俗毁灭或推向边缘, 美其名为破旧立新、汰弱留强,实质是推动资本主义无忌惮地、无制约地、广度深度扩张的无边的欲望,永远不能满足,要把全世界 吞噬进去。
另类选择,是要建构自我塑造的新人民的运动,要摆脱代号 “疯狂 "的欲望,要尊重多姿多彩的差异,既扎根特定的本土,又相互交流扶持,抗衡无边欲望对自我、社会和自然的不断侵蚀。 尊重 差异,就是尊重有不同的世界存在,尊重有不同的界限存在;这不 表示执著于封闭的、僵化的、静止的界限,而是让不同的思想、行 为、习惯所界定的界限,在相遇、互动、互通中产生变的力量,自我 塑造走向新人民的运动。 因为,界限从来都是在动态状况中互相 界定、交流、石湴撞以至转化的关系;不管谁企图通过僵硬的制度或 严厉的规管,也不能否定界限的动的状态及其中蕴含的变的力量。 对界限的尊重,是让无边欲望失去用力点,但却让差异在相遇中发 生作用。 界限是让变的力量得以生成的条件。
第4/5问:4、如何促进新人民运动?5、什么是新人民运动?
如何产生新人民运动?要先有一个真正的多极世界:
所以要想建立一个正的多极世界所面临的挑战,要比众”另类世界主义 ”运动所想象的要严重得多。就当前来说,必须挫败美国的军事计划。 而想要取得必要的自由空间,一定要实现这一条件。否则,任何社会或民主进步,任何走向建设多极世界的 努力都将是一句空话。
一个真正的多极世界要有一个适合人民群众斗争要求的必需的框架,它应该实现下列四个条件:
开展反全球化运动需要提高对资本主义的理论了解
关于如何建立新的货币形式,真正有利于生态可持续性和人类长远福祉的新型货币形式。
1、非牟利性,另类货币的发行者应该代表货币使用者的福祉不是追求暴利。另类货币的流通机制设计要让货币难以独立成为谋利的手段(所谓以钱赚钱)。
2、货币多轨制:限制某种货币在特定的区域内使用,即局部货币,地方性货币。可以避免货币集中流向某些地区(农村流向城市)导致某些地区因为信贷困难而阻碍社区经济活动。中央货币要独立于政治和金融利益之外,受人民的严格监督,由非牟利的独立机构发行。
3、创造性:未来的每一元钱被创造出来时候,应该出现了价值一元的创造性活动。要把货币的发行变成创造性活动而非债务。
4、重建人与人的关系:现行的货币设计让某些人垄断了发行货币的权力,最根本的是因为他们垄断了社群内的信任。
5、新的价值单位:我们需要创造一种新的价值衡量单位。它应该和最终极的实质价值(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等)挂钩,以便衡量和推动生态上可持续的真正意义的人类进步。
建立新的权力组织与公民社会
所以有新的代表人民的组织出现
国际公民身份认同促成的组织,从民间来,在政府做不到的地方为民间服务。
这是一个典型的“公民社会组织”的,他们和为了巩固全球化进程的当权者一样,只是为了做轻微的调整修补全球化带来的部分问题如贫穷,而没有真的从政治的角度去思考发展和其真正的实践细节。这也是很多社会团体一直努力,却不能治本,只是流于表面的原因。
引伸的感想
1、长安十二时辰的感想
现在很火的长安十二时辰,微信推送里看到的都是大家在分析这个片子的美工,演技和一些真实还原唐朝盛世的细节,对大唐当时国力强盛的称赞。但没有推送敢于去分析他的剧情。弹幕里有在骂要炸长安的龙波是神经病,也有结合第八团事迹为反派开脱的。但是究其根本的政治性没有人敢去评论,也或许是大家习惯性去屏蔽了思考这一层。那时候的唐朝就和现在的美国一样,是当时的强盛帝国。龙波就像是现在的恐怖分子,为炸皇帝和长安的官,不惜要将长安的人民一起炸死。龙波和狼卫对长安的仇恨都是起源于西域的战争。波斯王子成为景寺住持也是因为国家战败被留做质子,里面还涉及了黑人贩卖,奴隶交易等话题。很有意思的是,里面的黑人地下城长老可以做一切世间黑色交易,唯独不许军火贩卖。整个片子的中心话题线索其实是和平。
再者,内外斗争中还夹着内部矛盾。整部片子其实围绕着封建时代的官场权术展开。这之间男主二号李必,出身贵族,一心想成为宰相,多次被问到,究竟是选择太子还是选择长安人民?后面,李必的态度行为也渐渐明朗,他选择太子,为的是实现自己的个人才华,说是未来唐的子民的未来。而男主一号张小敬一个地痞混混一样的兵,出身于人民,他选择当下,不惜任何手段要保住今天的长安城的安全,哪怕放弃生的机会,哪怕背上背叛兄弟的骂名。这两个人的角色刻画如果和本书的全球化运动相关联,李必的样子就有如在全球化运动中的资产阶级当权者,张小敬如有一些才能的全球化抵抗运动者。在全球化中,掌握先天资源的已经获利的中小资产阶级,在遇到如张九龄般代表权阀大资产阶级对自己进行收割压迫的时候,也仍然是为了自己将来可以成为宰相——权阀而思考而守护自己的利益。他们真的不会,也无法去考虑处于如长安地下城奴隶下等贱民的生活。长安的地下城,就是资本主义繁华下的贫民窟。他们的挣扎和辛苦不被当权当利者看到,他们来自异国周边的少数民族,一旦战败,就沦为奴隶,且永世为奴,子孙后代都是奴隶。女主,檀祺是一个出身于贵族的后沦为奴隶的女婢。即使她遇到了李必,有一些才华和权力,但也还是奴隶。而且和她一样成为当权者身边人的奴隶,从而过上一点好的生活的人很少,并且只要是奴隶就朝不保夕。现代贫民窟里的人便是如此,因为一些际遇变穷了,就再难有翻身的机会。
2、秀美农村建设的感想
现在做中国乡建的人都在思考和摸索。这些人是建筑师、是政府官员、是村干部、是城市规划师、是房地产开发商、是旅游公司、是电商公司等企业代表。这些人都是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去做他们经验范围内的思考和尝试。所有人都知道因地制宜,都知道邓小平的发展论、黑猫白猫论、过河论…但同时,所有人也是从自己有限的经验出发去认识和思考。到底是把村民的生活变得怎么样?谁都没有真正的发言权。但是村民自己也不知道,人们自己更加没有眼光和知识去预见这一步是通向哪里。唯一的可以做的,是更慢一点,以求可以看清楚,做的慢,就做的稳。也要相信,人们的力量是最有生机和活力的,擅长遗忘也擅长变通。只要留有一线的余地,生活总是可以赋予生活快乐。我们理解伤痛,也相信自己可以有所帮助,更要对人们怀有信心,相信人民自己的智慧。有些村子变成了水果园,有些村子变成艺术谷,有些村子做电商,有些村子做旅游。这些其实都是进一步加入全球化的体现。将房子修成一排排,水泥砖块代替了所有的建筑结构,大家都学习英语,说普通话,农村也有菜市场,等等,这些变化是全球化商业化带来的,是好是坏,其实也不能立马下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