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yle> .markdown-body table{ display: unset; } </style> # 105學測自然科物理試題解析 > 作者:王一哲 > 日期:2020/12/14 <br /> ## 試題與詳解 1. 下列基礎物理示範實驗與其主要使用器材的對應,哪一項最恰當? <center> | 實驗主題 | 摩擦力的觀察 | 載流導線的磁效應 | 電磁感應 | 楊氏雙狹縫干涉 | | ------ | ------ | ----- | ----- | ----- | | (A) | 彈簧秤 | 羅盤(磁針) | 檢流計 | 雷射光源 | | (B) | 彈簧秤 | 檢流計 | 羅盤(磁針) | 雷射光源 | | \(C\) | 雷射光源 | 羅盤(磁針) | 檢流計 | 彈簧秤 | | (D) | 檢流計 | 羅盤(磁針) | 彈簧秤 | 雷射光源 | | (E) | 羅盤(磁針) | 彈簧秤 | 雷射光源 | 檢流計 | </center> <span style="font-weight:bold">答案</span>:A <span style="color:green">層次</span>:知識 <span style="color:orange">難度</span>:易 <span style="color:red">章節</span>:力與運動、電與磁的統一、波動與光 <span style="color:blue">詳解</span>: 1. 摩擦力的觀察:將木塊放在水平桌面上,將彈簧秤與木塊連接,水平拉動彈簧秤觀察木塊開始滑動時彈簧秤的讀數,可以測量桌面與木塊間的最大靜摩擦力。 2. 載流導線的磁效應:當導線通電時會產生磁場,導線旁的磁針會偏轉。 3. 電磁感應:當通過線圈的磁場發生變化時會產生應電流,要使用檢流計測量電流的大小及方向。 4. 楊氏雙狹縫干涉:需要使用同調光源進行實驗,雷射是很好的同調光源。 <br /> 2. 在相同的條件下,使用相同的光源照射相同的植物甲和乙,若甲在太空中,乙在地面上,藉此對照甲與乙的生長過程。此一實驗最主要可以辨識出下列哪一項作用對於植物的影響? (A) 強作用   (B) 弱作用   \(C\) 電磁作用   (D) 重力作用   (E) 光合作用 <span style="font-weight:bold">答案</span>:D <span style="color:green">層次</span>:知識 <span style="color:orange">難度</span>:易 <span style="color:red">章節</span>:基本交互作用 <span style="color:blue">詳解</span>:太空中為無重力或是微重力狀態,這是與地面主要的差異,故答案為D。 <br /> 3. 若將地球公轉太陽一圈的時間(公轉週期)稱為「地球年」,表1為太陽系內地球與某行星的資料,則表中 $T$ 的數值最接近下列哪一項? (A) 1   (B) 30   \(C\) 50   (D) 100   (E) 160 <div style="text-align:center">表1</div> <center> | 行星 | 軌道平均半徑(百萬公里) | 公轉週期(地球年) | | --- | ----- | ----- | | 地球 | 約150 | 1 | | 某行星 | 約4500 | T | </center> <span style="font-weight:bold">答案</span>:E <span style="color:green">層次</span>:應用 <span style="color:orange">難度</span>:易 <span style="color:red">章節</span>:克卜勒行星運動定律 <span style="color:blue">詳解</span>:兩者皆繞著太陽公轉,由克卜勒第三行星運動定律可得 $$ \frac{150^3}{1^2} = \frac{4500^3}{T^2} ~\Rightarrow~ T = 30 \sqrt{30} \approx 164 ~\mathrm{yr} $$ <br /> 4. 在紙面上兩條垂直的載流長直導線,其電流均為 ,方向如圖1所示。圖中四個象限分別為Ⅰ、Ⅱ、Ⅲ、Ⅳ,則下列關於各區磁場的敘述,哪一項正確? (A) 除象限Ⅰ外,其餘均無磁場垂直穿出紙面的區域 (B) 僅有象限Ⅱ具磁場量值為零的區域 \(C\) 僅有象限Ⅲ、Ⅳ具磁場量值為零的區域 (D) 象限Ⅲ的磁場方向均為垂直穿入紙面 (E) 象限Ⅳ的磁場方向均為垂直穿出紙面 <img height="30%" width="30%" src="https://i.imgur.com/qCYHdUA.png" style="display: block; margin-left: auto; margin-right: auto;"/> <div style="text-align:center">圖1</div> <br /> <span style="font-weight:bold">答案</span>:D <span style="color:green">層次</span>:理解 <span style="color:orange">難度</span>:易 <span style="color:red">章節</span>:電與磁的統一 <span style="color:blue">詳解</span>:利用安培右手定則可以判斷長直載流導線產生的磁場方向,向右的電流於 I、II 象限產生穿出紙面方向的磁場,於 III、IV 象限產生穿入紙面方向的磁場;向下的電流於 I、IV 象限產生穿出紙面方向的磁場,於 II、III 象限產生穿入紙面方向的磁場。由於長紙載流導線產生的磁場強度與距離成反比,因此 I 象限的磁場為穿出紙面方向,III 象限的磁場為穿入紙面方向,II、IV 象限有磁場量值為零的區域。 <br /> 5. 將光投射在金屬表面使其產生光電子,再利用磁場引導並選出具有相同速度之電子,使其通過單狹縫後,投射於能夠探測電子的屏幕上,經過一段時間的紀錄,發現在屏幕上各點累積的電子數目,其分布呈現繞射條紋。欲解釋上述的實驗現象,下列敘述何者最適當? (A) 需用到光及電子的波動性 (B) 需用到光的波動性及電子的粒子性 \(C\) 需用到光的粒子性及電子的波粒二象性 (D) 需用到光的粒子性,不需用到電子的粒子性或波動性 (E) 需用到電子的粒子性,不需用到光的粒子性或波動性 <span style="font-weight:bold">答案</span>:C <span style="color:green">層次</span>:知識 <span style="color:orange">難度</span>:易 <span style="color:red">章節</span>:量子現象 <span style="color:blue">詳解</span>:光電效應實驗需要用光子解釋,為光的粒子性的實驗證據;電子的繞射條紋需要用物質波理論解釋,為電子的波動性的實驗證據。 <br /> 6. 某生觀測拉緊的水平細繩上行進波的傳播,發現繩上相距1.5 cm的甲、乙兩點,其鉛直位移之和恆為零,而甲點鉛直位移隨時間 的變化如圖2所示。試問下列何者可能是此繩波的波速? (A) 12 cm/s   (B) 7.5 cm/s   \(C\) 5.0 cm/s   (D) 4.5 cm/s   (E) 3.0 cm/s <img height="50%" width="50%" src="https://i.imgur.com/ycRFAmZ.png" style="display: block; margin-left: auto; margin-right: auto;"/> <div style="text-align:center">圖2</div> <br /> <span style="font-weight:bold">答案</span>:B <span style="color:green">層次</span>:應用 <span style="color:orange">難度</span>:中 <span style="color:red">章節</span>:波動與光 <span style="color:blue">詳解</span>:由於甲、乙兩點鉛直位移之和恆為零,因此點之間的距離為半波長的奇數倍 $$ \frac{2n-1}{2} \lambda = 1.5 ~\Rightarrow~ \lambda = \frac{3}{2n-1} ~~~ n = 1, 2, 3, \dots $$ 由圖2中可以看出甲點的振動週期為 0.4 s,因此波速 $$ v = \frac{\lambda}{T} = 7.5 \times (2n-1) ~\mathrm{cm/s} $$ <br /> 29. 在地球上觀測氫原子光譜,於波長 486 nm 處有一光譜線。天文觀測發現某一星系甲的氫原子光譜中,此 486 nm 譜線移到 492 nm;而另一星系乙的氫原子光譜中,此譜線則移到 500 nm。若此天文觀測的結果符合哈伯定律,則下列有關星系甲與乙之敘述,哪些正確?(應選2項) (A) 所觀測到之星系甲向地球靠近 (B) 所觀測到之星系乙離地球遠去 \(C\) 相較於星系乙,所觀測到之星系甲距地球較遠 (D) 相較於星系乙,所觀測到星系甲的遠離速率較小 (E) 所觀測到之光譜皆是目前星系甲與乙所發出的光譜 <span style="font-weight:bold">答案</span>:BD <span style="color:green">層次</span>:知識 <span style="color:orange">難度</span>:易 <span style="color:red">章節</span>:宇宙學 <span style="color:blue">詳解</span>: A 錯誤,由於觀測到星系甲的氫原子光譜中波長為 486 nm 譜線移到 492 nm,光譜線有紅移現象,因此星系甲遠離地球。 B 正確,由於觀測到星系乙的氫原子光譜中波長為 486 nm 譜線移到 500 nm,光譜線有紅移現象,因此星系乙遠離地球。 C 錯誤,波長增加量較大者(紅移量較大),遠離速率較快,再由哈伯定律 $v=H_0 d \propto d$ 可知距離較遠。 D 正確,原因同上。 E 錯誤,由於星系與地球的距離相當遠,最近的大犬座矮星系距離約為 25,000 光年,我們現在觀測到的光譜是大犬座矮星系於 25,000 年前發出來的。 <br /> 30. 將一個小球從地面鉛直上拋,假設空氣阻力可以忽略。圖10中甲時刻和乙時刻分別對應於小球往上升及往下掉的過程中,在任一相同高度處的運動狀態,則下列有關小球於甲、乙兩時刻對應的物理量,哪些一定相同?(應選3項) (A) 甲、乙兩時刻的加速度 (B) 甲、乙兩時刻的速度 \(C\) 甲、乙兩時刻的重力位能 (D) 甲、乙兩時刻的動能 (E) 從地面至甲時刻的時間與自最高點掉落至乙時刻的時間 <img height="20%" width="20%" src="https://i.imgur.com/40UASdn.png" style="display: block; margin-left: auto; margin-right: auto;"/> <div style="text-align:center">圖10</div> <br /> <span style="font-weight:bold">答案</span>:ACD <span style="color:green">層次</span>:理解 <span style="color:orange">難度</span>:易 <span style="color:red">章節</span>:能量 <span style="color:blue">詳解</span>: A 正確,小球受到固定大小、方向的重力加速度。 B 錯誤,小球於甲、乙兩時刻高度相同、重力位能相同,由力學能守恆可知此時動能相同、速度量值相同,但速度方向相反。 C 正確,原因同上。 D 正確,原因同上。 E 錯誤,假設小球從地面被拋出時速度為 $v_0$,於甲時刻速度為 $v$,於乙時刻速度為 $-v$,小球從地面被拋出到甲時刻需時 $t_1$,小球由最高點到乙時刻需時 $t_2$,由等加速度運動公式可得 $$ v = v_0 + (-g)t_1 ~\Rightarrow~ t_1 = \frac{v_0 - v}{g} $$ $$ 0 = -v + (-g)t_2 ~\Rightarrow~ t_2 = \frac{v}{g} $$ <br /> 31. 電磁爐是利用平行於爐面的平面線圈,通電後改變通過金屬鍋底的磁場使其產生應電流,鍋底因電流熱效應而加熱食物。考量設計電磁爐時在其他變因保持不變且可正常工作的條件下,改變下列哪幾項因素,可以加速煮熟食物?(應選3項) (A) 增加產生爐面磁場之交流電源的電壓 (B) 增加產生爐面磁場之交流電源的電流 \(C\) 將電磁爐放置在一大型永久磁鐵上 (D) 將交流電源改為高壓直流電源 (E) 增加產生爐面磁場之線圈匝數 <span style="font-weight:bold">答案</span>:ABE <span style="color:green">層次</span>:知識 <span style="color:orange">難度</span>:易 <span style="color:red">章節</span>:電與磁的統一 <span style="color:blue">詳解</span>:鍋底的應電流是由磁場隨時間變化產生的,若能增加電磁爐的線圈產生的磁場隨時間的變化,就能增加應電流的量值。由於線圈產生的磁場強度與電流成正比,因此答案為ABE。 <br /> **37-40題為題組**(只取與物理相關的第37、40題)   聯合國大會宣布2015年為「國際光之年」,世界各國紛紛展開推廣活動,希望大眾了解「光科技」的重要性。想要了解光的特性,首先要認識電磁波光譜。電磁波可依其頻率的高低或波長的長短來劃分。將波長由長到短排列,則分別為無線電波、微波、紅外線、可見光、紫外線、X射線及伽瑪射線,而波長愈長的能量愈低。人眼可看到的只有可見光,其波長約介於 380 ~ 750 nm。   高效率藍光發光二極體(LED)的發明,促使明亮省電的可見光光源得以實現,因而獲頒2014年物理諾貝爾獎。此外,由於雷射光是單一波長的光源,易聚光為極細且強的光束,因此雷射的發明對現代科技應用貢獻甚多。   演化使生物與光呈現多樣化的關係。動物以視覺感應光,偵測週遭環境,植物以生化反應從光中提取能量,但只有少數物種主動發光。會發光的生物體通常發冷光,此冷光不同於白熱光。螢火蟲是在陸地上發黃光的生物,雙鞭毛蟲(又稱甲藻)則在夜間發藍綠光,使海水閃放藍綠光。   天文觀測是以接收宇宙中天體所發出的光為主,科學家透過觀測恆星、星系所發出的光,得以研究恆星演化、宇宙起源等問題。光速雖然快,但在浩瀚的宇宙中,許多天體發出的光仍須傳遞很久才會抵達地球。 37. 人造光源發光效率約如表2所示,表中的流明(lm)為經人類視覺效率調整之後的照明單位。下列敘述哪些正確?(應選2項) (A) 紅光光子的能量大於藍光光子 (B) 使用油燈時釋出的二氧化碳量與其他燈具差不多 \(C\) 在同一時段提供相同的照明,鎢絲燈泡產生的熱能多於螢光燈 (D) 在同一時段提供相同的照明,使用螢光燈所消耗的電能約是使用發光二極體的1/4倍 (E) 在同一時段提供相同的照明,使用鎢絲燈泡所消耗的電能約是使用發光二極體的20倍 <div style="text-align:center">表2</div> <center> | 人造光源 | 油燈 | 鎢絲燈泡 | 螢光燈 | 發光二極體 | | --- | --- | --- | --- | --- | | 發光效率(lm/W)| 0.1 | 15 |75 | 300 | </center> <span style="font-weight:bold">答案</span>:CE <span style="color:green">層次</span>:理解 <span style="color:orange">難度</span>:易 <span style="color:red">章節</span>:能量、量子現象 <span style="color:blue">詳解</span>: A 錯誤,光子能量 $E = hf \propto f$,藍光光子能量大於紅光光子。 B 錯誤,油燈燃燒時會產生大量的二氧化碳。 C 正確,由表2的資料可知鎢絲燈泡的發光效率不佳,大部分的能量不是用來發光而是用來發熱。 D 錯誤,由表2的資料可知螢光燈的發光效率是發光二極體的1/4倍,因此消耗的電能為4倍。 E 正確,由表2的資料可知鎢絲燈泡的發光效率是發光二極體的1/20倍,因此消耗的電能為20倍。 <br /> 40. 我們對宇宙中天體所發出的光了解越多,越能認識這些天體。下列有關天體所發出光線的敘述,何者正確? (A) 當我們觀賞星空,看見仙女座M31,顯示M31現在的外貌 (B) 觀察恆星的吸收光譜,可以判斷恆星的氣體組成 \(C\) 恆星的顏色越偏紅,表示其年齡越老 (D) 恆星的溫度越高,絕對星等越大 (E) 依據天體看起來的明亮程度,就可判斷天體距離地球的遠近 <span style="font-weight:bold">答案</span>:B <span style="color:green">層次</span>:理解 <span style="color:orange">難度</span>:易 <span style="color:red">章節</span>:量子現象、宇宙學 <span style="color:blue">詳解</span>: A 錯誤,M31 與地球的距離約為 254萬光年,我們現在看見的是 254萬年前 M31 的外貌。 B 正確。 C 錯誤,恆星的顏色越偏紅代表恆星表面溫度較低。 D 錯誤,恆星的溫度越高每單位時間發出的光能量較多,恆星較亮,絕對星等較小。 E 錯誤,天體看起來的明亮程度對應到視星等 $m$,還需要考慮恆星本身的發光能力,也就是絕對星等 $M$,兩者與距離 $d$ 的關係為 $$ M - m = -5 \log_{10}(d-1) $$ 上式中 $d$ 的單位為秒差距 (parsec, pc),1秒差距約等於3.26光年。 <br /> **41 - 43題為題組** 一物體的動量定義為質量與速度的乘積。假設甲、乙兩物體的質量分別為 $m$ 與 $m'$,此兩物體於 時段內發生正面碰撞,碰撞前後的速度變化量分別為 $\Delta v$ 與 $\Delta v'$。依據牛頓第二運動定律,在 $\Delta t$ 時段內甲、乙的平均受力 $F$ 與 $F'$ 分別為 $F = m \frac{\Delta v}{\Delta t}$ 與 $F' = m' \frac{\Delta v'}{\Delta t}$,而根據牛頓第三運動定律 $F = -F'$,故可得 $m \Delta v = -m' \Delta v'$,此即為「動量守恆律」。依據前述牛頓運動定律、動量守恆律,以及外力所作的功等於物體動能變化量的定理,回答下列41-43題有關碰撞的問題。 **註:以上的內容皆為高二物理課本內容,其實可以刪除也不會影響考生作答。** 41. 以高速攝影機拍攝一質量為 50 g 之網球撞擊牆面的過程,所得到的球中心速度 對時間 的變化如圖12所示,則在撞擊牆面的過程中,網球受到牆面平均作用力的量值,最接近下列何者? (A) 0.02 N   (B) 0.2 N   \(C\) 2 N   (D) 20 N   (E) 200 N <img height="50%" width="50%" src="https://i.imgur.com/iPRc8Jz.png" style="display: block; margin-left: auto; margin-right: auto;"/> <div style="text-align:center">圖12</div> <br /> <span style="font-weight:bold">答案</span>:D <span style="color:green">層次</span>:應用 <span style="color:orange">難度</span>:中 <span style="color:red">章節</span>:動量 <span style="color:blue">詳解</span>:由圖12可以看出撞擊過程時間間隔及速度變化,再用牛頓第二運動定律計算平均力 $$ F = \frac{\Delta p}{\Delta t} = m \frac{\Delta v}{\Delta t} = 0.05 \times \frac{(-40) - 40}{0.5 - 0.3} = -20 ~\mathrm{N} $$ <br /> 42. 圖13所示為一種打樁機的簡化模型,它可藉由鐵塊從靜止開始自由下落,將鐵樁打入堅硬的岩層中,其中鐵塊最初高度為 $h_1$,而鐵樁露出在地面上的高度由 $h_2$ 減少為 $h_3$。已知鐵塊與鐵樁碰撞後瞬間合而為一,若針對不同的 $h_1$ 與 $h_2$ 組合,測得的 $(h_1 - h_2)$ 對 $(h_2 - h_3)$ 的關係如圖14所示,則下列推論何者正確? (A) 鐵樁在岩層中受到的平均阻力與鐵樁深入的距離成正比 (B) 鐵樁在岩層中受到的平均阻力與鐵樁深入的距離無關 \(C\) 鐵樁在岩層中移動的時間與鐵樁深入的距離成正比 (D) 鐵樁在岩層中移動的時間與鐵樁深入的距離無關 (E) 在鐵塊與鐵樁碰撞瞬間的前後,兩者的總動能相等 <img height="30%" width="30%" src="https://i.imgur.com/3cBoX6f.png" style="display: block; margin-left: auto; margin-right: auto;"/> <div style="text-align:center">圖13</div> <br /> <img height="30%" width="30%" src="https://i.imgur.com/pyHNMNo.png" style="display: block; margin-left: auto; margin-right: auto;"/> <div style="text-align:center">圖14</div> <br /> <span style="font-weight:bold">答案</span>:B <span style="color:green">層次</span>:應用 <span style="color:orange">難度</span>:難 <span style="color:red">章節</span>:碰撞、能量 <span style="color:blue">詳解</span>:假設鐵塊的質量為 $M$、鐵樁的質量為 $m$,鐵塊落下 $(h_1 - h_2)$ 的距離後速度為 $v_1$,鐵塊與鐵樁撞擊後一起往下移動的速度為 $v_2$,鐵樁在岩層中移動受到的阻力為 $f$。鐵塊落下過為等加速度運動,因此 $$ v_1^2 = 0^2 + 2g(h_1 - h_2) ~\Rightarrow~ v_1 = \sqrt{2g(h_1 - h_2)} $$ 鐵塊與鐵樁撞擊過程動量守恆 $$ Mv_1 = (M+m)v_2 ~\Rightarrow~ v_2 = \frac{M}{M+m}\sqrt{2g(h_1 - h_2)} $$ 鐵樁在岩層中移動的過程能量守恆 $$ \frac{1}{2} (M+m)v_2^2 + (M+m)g(h_2 - h_3) - f(h_2 - h_3) = 0 $$ $$ \frac{M^2 g(h_1 - h_2)}{M+m} = [f - (M+m)g](h_2 - h_3) $$ $$ h_1 - h_2 = \frac{(M+m)[f-(M+m)g]}{M^2 g} (h_2 - h_3) $$ 由於圖14中 $(h_1 - h_2)$ 與 $(h_2 - h_3)$ 的關係為斜直線,因此 $f$ 為定值,答案為B。 43. 承上題,若 $h_1$ 保持定值,但以不同 $h_2$ 進行打樁實驗。假設鐵樁與鐵塊碰撞後合為一體並以最初速率 $v$ 進入岩層,則下列何者最接近 $v$ 對 $(h_2 - h_3)$ 的正確作圖? <img height="100%" width="100%" src="https://i.imgur.com/kLf1Okw.png" style="display: block; margin-left: auto; margin-right: auto;"/> <br /> <span style="font-weight:bold">答案</span>:C <span style="color:green">層次</span>:應用 <span style="color:orange">難度</span>:難 <span style="color:red">章節</span>:碰撞、能量 <span style="color:blue">詳解</span>:當 $v$ 越大時,鐵塊與鐵樁的動能越大,且動能 $K \propto v^2$,對應的 $(h_2 - h_3) \propto v^2$,答案為C。 <br /> **44 - 45題為題組** 一質量可忽略的理想彈簧左端固定於牆上,其力常數為 $k$,如圖15所示。一質量為 $m$ 的木塊,以初速率 $v$ 向左滑行於水平面上,在正面擠壓彈簧後與彈簧保持接觸,直到被向右彈回,兩者分離。已知彈簧壓縮量為 $x$ 時,其彈簧位能 $U = \frac{1}{2}kx^2$,而木塊與彈簧系統的力學能,定義為木塊動能與彈簧位能的總和。依據上述資料,回答下列44-45題。 <img height="40%" width="40%" src="https://i.imgur.com/T3FRVF1.png" style="display: block; margin-left: auto; margin-right: auto;"/> <div style="text-align:center">圖15</div> <br /> 44. 若木塊與水平面間沒有摩擦力,則木塊與彈簧系統的力學能守恆。在沒有摩擦力的假設下,下列敘述哪些正確?(應選3項) (A) 彈簧最大壓縮量 $x = \sqrt{\frac{m}{k}}v$ (B) 在壓縮過程中,木塊的動能守恆 \(C\) 木塊彈回右方起始位置時的速率為 $v$ (D) 木塊在剛開始壓縮彈簧時受力最大 (E) 彈簧被壓縮到最短時,木塊所受彈簧作用力最大 <span style="font-weight:bold">答案</span>:ACE <span style="color:green">層次</span>:應用 <span style="color:orange">難度</span>:中 <span style="color:red">章節</span>:能量 <span style="color:blue">詳解</span>: A 正確,由力學能守恆可得 $$ \frac{1}{2}mv^2 + 0 = 0 + \frac{1}{2}kx^2 ~\Rightarrow~ x = \sqrt{\frac{m}{k}}v $$ B 錯誤,木塊的動能會轉成系統的彈性位能。 C 正確,由於木塊與彈簧系統的力學能守恆,當木塊彈回右方起始位置時彈性位能變為0,木塊的速率變為 $v$。 D 錯誤,彈簧回復力 $F_s = kx \propto x$,木塊在剛開始壓縮彈簧時受力最小。 E 正確,彈簧回復力 $F_s = kx \propto x$,彈簧被壓縮到最短時,木塊所受彈簧作用力最大。 <br /> 45. 當木塊與水平面間有摩擦力時,木塊與彈簧系統的力學能會持續減少。在有摩擦力的情況下,下列敘述哪些正確?(應選2項) (A) 彈簧最大壓縮量 $x < \sqrt{\frac{m}{k}}v$ (B) 木塊彈回右方起始位置時速率小於 $v$ \(C\) 木塊彈回右方起始位置時速率等於 $v$ (D) 當彈簧的壓縮量為最大時,系統的力學能為最小 (E) 當彈簧的壓縮量為最大時,系統的力學能為最大 <span style="font-weight:bold">答案</span>:AB <span style="color:green">層次</span>:應用 <span style="color:orange">難度</span>:中 <span style="color:red">章節</span>:能量 <span style="color:blue">詳解</span>: A 正確,由能量守恆可得 $$ \frac{1}{2}mv^2 - fx = 0 + \frac{1}{2}kx^2 ~\Rightarrow~ x < \sqrt{\frac{m}{k}}v $$ B 正確、C 錯誤,摩擦力對木塊作負功,使系統力學能減少,木塊彈回右方起始位置時速率小於 $v$。 D、E 錯誤,摩擦力對木塊作負功,使系統力學能一直減少。 <br /> 46. 質量為 50 kg 的某生站在電梯內的體重計上,電梯原靜止於第一樓層,電梯起動後最初 10 s 體重計的讀數均為 60 kgw,之後 20 s 體重計的讀數均為 45 kgw。若取重力加速度為 $g = 10 ~\mathrm{m/s^2}$,則電梯經過 30 s 的位移為多少m? (A) 100   (B) 150   \(C\) 200   (D) 250  (E) 300 <span style="font-weight:bold">答案</span>:E <span style="color:green">層次</span>:應用 <span style="color:orange">難度</span>:中 <span style="color:red">章節</span>:牛頓運動定律 <span style="color:blue">詳解</span>:電梯最初 10 s 的加速度為 $a_1$ 向上,電梯之後 20 s 的加速度為 $a_2$ 向上,由 $F = ma$ 可得 $$ 600 - 500 = 50 a_1 ~\Rightarrow~ a_1 = 2 ~\mathrm{m/s^2} $$ $$ 500 - 450 = 50 a_2 ~\Rightarrow~ a_2 = 1 ~\mathrm{m/s^2} $$ 再由 v-t 圖可以計算位移 $$ s_{0 \rightarrow 30} = \frac{1}{2} \times 30 \times 20 = 300 ~\mathrm{m} $$ <img height="30%" width="30%" src="https://i.imgur.com/8OrcCJN.png" style="display: block; margin-left: auto; margin-right: auto;"/> <br /> 47. 質量分別為 $M_1$ 與 $M_2$ 的甲、乙兩衛星均繞地球作等速圓周運動,已知甲、乙衛星的軌道半徑分別為 $R_1$ 與 $R_2$,則甲衛星繞地球的速率是乙衛星繞地球速率的多少倍? (A) $\sqrt{\frac{R_1}{R_2}}$   (B) $\sqrt{\frac{R_2}{R_1}}$   \(C\) $\sqrt{\frac{M_1 R_1}{M_2 R_2}}$   (D) $\sqrt{\frac{M_2 R_2}{M_1 R_1}}$  (E) $\sqrt{\frac{M_1 R_2}{M_2 R_1}}$ <span style="font-weight:bold">答案</span>:B <span style="color:green">層次</span>:應用 <span style="color:orange">難度</span>:中 <span style="color:red">章節</span>:重力 <span style="color:blue">詳解</span>:假設地球質量為 $M_E$、衛星質量為 $m$,由重力當作向心力可得 $$ \frac{GM_E m}{R^2} = m \cdot \frac{v^2}{R} ~\Rightarrow~ v = \sqrt{\frac{GM_E}{R}} \propto \frac{1}{\sqrt{R}} $$ 因此甲衛星繞地球的速率是乙衛星繞地球速率比值 $$ \frac{v_1}{v_2} = \sqrt{\frac{R_2}{R_1}} $$ <br /> --- ###### tags:`Phys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