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3學測自然科物理試題解析 > 作者:王一哲 > 日期:2024年1月20日 <br /> 19. 臺灣目前的核能電廠利用核燃料以發電,全部過程中主要牽涉到以下哪些形式的能量轉換與反應?(應選3項) (A)質能轉換   (B)聲能轉電能   \(C\)熱能轉動能   (D)核融合   (E)核分裂 <span style="font-weight:bold">答案</span>:ACE <span style="color:green">層次</span>:知識 <span style="color:orange">難度</span>:易 <span style="color:red">觀念</span>:能量 <span style="color:blue">詳解</span>: 目前的核能電廠,是利用鈾-235核分裂,由核能轉成熱能;將加熱形成高壓水蒸氣,由熱能轉成水蒸氣的動能;用水蒸氣推動渦輪機,再帶動發電機發電,由動能轉成電能。 <br /> 20. 下列關於基本交互作用的敘述,哪些正確?(應選2項) (A) 基本交互作用中,僅有重力的作用範圍可達無窮遠,故為星系形成的主要原因 (B) 電子繞著原子核運動,主要是因為重力 \(C\) 單獨的中子可藉由弱力衰變為質子、電子和其他粒子 (D) 弱力與強力的作用範圍比原子的尺度還小 (E) 質子與中子間有強力,但中子與中子間並沒有強力 <span style="font-weight:bold">答案</span>:CD <span style="color:green">層次</span>:應用 <span style="color:orange">難度</span>:易 <span style="color:red">觀念</span>:基本交互作用 <span style="color:blue">詳解</span>: A錯誤,電磁力的作用範圍也可達無窮遠,但因為星系為電中性而且質量很大,因此星系主要是依靠重力形成的,這個選項只有中間是錯的。 B錯誤,電子帶負電,原子核帶正電,兩者之間的靜電力為吸引力,電子繞原子核轉動所需的向心力由靜電力提供。 C正確,單獨的中子可藉由弱力衰變為質子、電子與反電子微中子,反應式為 $\mathrm{{}_0^1 n} \rightarrow \mathrm{{}_1^1 p} + \mathrm{{}_0^{-1}e} + \bar \nu_e$。 D正確,弱力作用範圍小於 $10^{-18} ~\mathrm{m}$,強力作用範圍作用範圍小於 $10^{-15} ~\mathrm{m}$,兩者皆小於原子的尺度。 E錯誤,質子與質子、質子與中子、中子與中子間皆有強力。 <br /> 21. 眼球的主要結構及成像原理,和相機類似,如圖7所示。光進入眼球時,會經過「角膜」、「瞳孔」與「水晶體」,「瞳孔」如同相機的光圈,可縮放以控制進光量的多寡 而 「角膜」與「水晶體」如同相機鏡頭中的透鏡。最後成像在「視網膜」,如同相機的感光元件。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 進入眼球的光可在視網膜上成像,主要由於干涉現象 (B) 物體成像在視網膜的前方或後方,可配戴凹透鏡或凸透鏡來矯正,主要是利用光的繞射現象 \(C\) 若遠處物體的成像位置在相機的感光元件之前,可改用感光程度更高的元件,使影像由模糊變為清晰 (D) 遠方物體在照相機感光元件上形成倒立實像,在眼睛的視網膜上也是形成倒立實像 (E) 若成像模糊,照相機是調整鏡頭與感光元件的距離,而眼睛則只靠縮放瞳孔,使成像清晰 <img height="30%" width="30%" src="https://imgur.com/RgQeNVu.png" style="display: block; margin-left: auto; margin-right: auto;"/> <div style="text-align:center">圖7</div> <br /> <span style="font-weight:bold">答案</span>:D <span style="color:green">層次</span>:應用 <span style="color:orange">難度</span>:易 <span style="color:red">觀念</span>:幾何光學 <span style="color:blue">詳解</span>: A、B錯誤,利用光的折射。 C錯誤,使用感光程度更高的元件,可以在光更微弱的條件下拍出夠亮的照片,但是無法使照片更清晰。 E錯誤,相機是改變鏡頭的焦距。 <br /> **22-23題為題組** 高能的粒子束或X光束可用於治療惡性腫瘤(癌症)。每單位質量的人體組織所吸收的射束能量稱為吸收劑量。射束通常對準腫瘤照射,癌細胞與正常細胞吸收射束的能量後,DNA會遭到破壞,而癌細胞死亡的機率較正常細胞為高。 圖8顯示的是電子、質子、和兩個能量不同的X光等四種射束之吸收劑量隨進入表皮深度的變化。圖中各射束名稱下,註明該射束中單一粒子或光子入射人體時的能量,其中 $1.0 ~\mathrm{MeV}$ 約為 $1.6 \times 10^{-13} ~\mathrm{J}$。 <img height="60%" width="60%" src="https://imgur.com/gCEzOGE.png" style="display: block; margin-left: auto; margin-right: auto;"/> <div style="text-align:center">圖8</div> <br /> 22. 關於上述四種射束的敘述,下列哪些正確?(應選2項) (A) 質子射束的粒子與 $\alpha$ 射線的粒子相同 (B) 質子束的粒子數密度必為電子束粒子數密度的37.5倍 \(C\) 20 MeV 之X光的光子頻率為 4 MeV 之X光的光子頻率的5倍 (D) 150 MeV 之質子的速率和 4 MeV 之光子的速率相同 (E) 四種射束中,只有X光束能夠穿透15公分厚的細胞組織 <span style="font-weight:bold">答案</span>:CE <span style="color:green">層次</span>:理解 <span style="color:orange">難度</span>:中 <span style="color:red">觀念</span>:能量、圖表判讀 <span style="color:blue">詳解</span>: A錯誤,$\alpha$ 射線是氦原子核。 B錯誤,圖8中標示的能量都是單一粒子。 C正確,光子能量 $E = hf \propto f$。 D錯誤,光子速率 $c = 3 \times 10^8 ~\mathrm{m/s}$,基本上只要另一項不是電磁波,速率一定比較小,可以不需要真的算出質子速率。如果真的要計算質子速率,假設不考慮相對論效應,則質子動能 $$ K = \frac{1}{2}mv^2 ~\Rightarrow~ 150 \times 10^6 \times 1.6 \times 10^{-19} = \frac{1}{2} \times 1.67 \times 10^{-27} \times v^2 ~\Rightarrow~ v = 1.7 \times 10^8 ~\mathrm{m/s} $$ E正確,由圖8可以看出兩種X光可以穿透15公分厚的表皮,電子束只能穿透不到2公分,質子束只能穿透不到13公分。 <br /> 23. 若有癌細胞存在於表皮下某處,則依據上面所提供的資訊,下列敘述哪些可以達到「儘量殺除癌細胞、保留正常細胞」的最佳效果?(應選2項) (A) 癌細胞在表皮下10公分處,應使用電子束 (B) 癌細胞在表皮下10至11公分處,應使用質子束 \(C\) 癌細胞在表皮下0至2公分處,應使用 4 MeV 之X光束 (D) 癌細胞在表皮下2至10公分處,應使用 20 MeV 之X光束 (E) 癌細胞在表皮下3至8公分處,可以結合電子束及質子束一起使用 <span style="font-weight:bold">答案</span>:BD <span style="color:green">層次</span>:理解 <span style="color:orange">難度</span>:中 <span style="color:red">觀念</span>:能量、圖表判讀 <span style="color:blue">詳解</span>:本題要選擇在目標深度吸收劑量高,但是在其它深度吸收劑量低的射束。 A錯誤,電子束無法到達表皮下10公分處。 C錯誤,電子束於表皮下0至2公分吸收劑量很高,超過2公分不會被吸收,最符合題目的要求。 E錯誤,電子束無法到達表皮下3至8公分處,質子束於表皮下3至8公分處吸收劑量低於10至12公分處。 <br /> **24-25題為題組** 電冰箱的操作原理是利用低溫的冷媒來冷卻冰箱裡的食物,再用壓縮機壓縮吸收熱能後的冷媒,提高其溫度,以利於其後之散熱過程。冷媒經散熱片把熱能釋放到周遭空氣中後,經過降溫、降壓又可以用來冷卻冰箱裡的食物,如此構成冷卻的循環,而循環過程會消耗電能。 24. 下列有關電冰箱的敘述,哪些正確?(應選2項) (A) 電冰箱是利用電能作功把冰箱內的熱能轉移到冰箱外 (B) 電冰箱裡面的壓縮機的功能是把冷媒降溫並增加其壓力 \(C\) 於密閉隔熱室內打開空冰箱的門,通電並經長時間運轉後,平均室溫會提高 (D) 冷媒冷卻冰箱裡的食物時是處於低溫高壓狀態 (E) 冷媒的溫度低於室溫仍然可以將其熱能直接傳給周遭的空氣 <span style="font-weight:bold">答案</span>:AC <span style="color:green">層次</span>:理解 <span style="color:orange">難度</span>:易 <span style="color:red">觀念</span>:能量 <span style="color:blue">詳解</span>: B錯誤,文章第一句後段有提到:「再用壓縮機壓縮吸收熱能後的冷媒,**提高其溫度**,以利於其後之散熱過程」。 D錯誤,文章第二句中間有提到:「經過**降溫**、**降壓**又可以用來冷卻冰箱裡的食物」。 E錯誤,熱能會由高度處流向低溫處。 <br /> 25. 冰箱、冷凍庫的效率可看其性能係數,其定義為: $$ 性能係數 = \frac{轉移的熱能}{輸入的功} $$ 若一電冰箱性能係數為 2.5,則輸入 1.0度電約可轉移多少熱能?($1 度電 = 1 ~\mathrm{kW \cdot h}$,輸入的功可視為輸入的電能) (A) $3.6 \times 10^6 ~\mathrm{J}$   (B) $7.2 \times 10^6 ~\mathrm{J}$   \(C\) $9.0 \times 10^6 ~\mathrm{J}$   (D) $1.1 \times 10^7 ~\mathrm{J}$   (E) $1.4 \times 10^7 ~\mathrm{J}$ <span style="font-weight:bold">答案</span>:C <span style="color:green">層次</span>:應用 <span style="color:orange">難度</span>:中 <span style="color:red">觀念</span>:能量 <span style="color:blue">詳解</span>: 先將1度電能換成焦耳 (J) $$ 1 ~\mathrm{kW \cdot h} = 1000 ~\mathrm{J/W} \times 3600 ~\mathrm{s} = 3.6 \times 10^6 ~\mathrm{J} $$ 再依照題目給的性能係數定義可得 $$ 轉移的熱能 = 性能係數 \times 輸入的功 = 2.5 \times 3.6 \times 10^6 = 9.0 \times 10^6 ~\mathrm{J} $$ <br /> **26-27題為題組** 汽車的安全系統判斷車身受到撞擊而急遽減速時,裝在方向盤裡的安全氣囊即會充氣彈出,透過內部氣體的緩衝,配合安全帶的作用,來降低駕駛人受到的衝擊力。 圖9為一款汽車安全氣囊的充氣壓力與充氣時間的關係圖(100 kPa大約為1大氣壓)。在駕駛人撞擊到安全氣囊前,必須要有足夠的時間讓安全氣囊至少充氣達飽和壓力的一半以上,才能藉由緩衝達到保護駕駛人的效果。依據上述文字與圖9, 回答第26~27題。 <img height="50%" width="50%" src="https://imgur.com/VupiQFs.png" style="display: block; margin-left: auto; margin-right: auto;"/> <div style="text-align:center">圖9</div> <br /> 26. 根據圖9,開始充氣的安全氣囊,至少約需時多少,可達保護駕駛人的氣壓? (A) 10 ms  (B) 20 ms  \(C\) 30 ms   (D) 40 ms  (E) 50 ms <span style="font-weight:bold">答案</span>:C <span style="color:green">層次</span>:理解 <span style="color:orange">難度</span>:易 <span style="color:red">觀念</span>:圖表判讀 <span style="color:blue">詳解</span>:由圖9可知飽和壓力約為 260 kPa,飽和壓力一半約為 130 kPa,對應的充氣時間約為 30 ms。 <br /> 27. 質量為 50 kg 的駕駛人在國道開車,以 108 km/h(即 30 m/s)的速度向東前進。假設該車在發生正面撞擊的瞬間,安全帶與車體支撐立即開始施予駕駛人一個固定的水平力,而方向盤的轉軸也立即收縮,致使方向盤向前水平移動,安全氣囊也開始充氣。若駕駛人接觸到氣囊時,其速度為 54 km/h 向東,而安全氣囊充氣恰達飽和壓力的一半,則駕駛人受到的水平定力約為多少? (A) 150000 N   (B) 25000 N   \(C\) 8880 N   (D) 1000 N   (E) 250 N <span style="font-weight:bold">答案</span>:B <span style="color:green">層次</span>:應用 <span style="color:orange">難度</span>:中 <span style="color:red">觀念</span>:牛頓運動定律 <span style="color:blue">詳解</span>: 初速度 $v_0 = 30 ~\mathrm{m/s}$,末速為 $v_1 = 54 ~\mathrm{km/h} = 15 ~\mathrm{m/s}$,速度變化量值為 $|\Delta v| = 15 ~\mathrm{m/s}$,由牛頓第二運動定律可得 $$ F = ma = 50 \times \frac{15}{30 \times 10^{-3}} = 25000 ~\mathrm{N} $$ <br /> 31. 地震預警是利用地震資訊的快速發布,讓地震波尚未到達的地區能即時因應。假設從地震發生到 市民收到中央氣象署預警通知所需時間為10秒,P波的速率為每秒5公里,S波的速率為每秒3公里。假設震波速率不變,某地震發生後,若臺北測站測得的P波比S波早到20秒,則臺北市民在這地震的S波到達前,有多少秒可做緊急應變? (A) 30   (B) 35   \(C\) 40   (D) 45   (E) 50 <span style="font-weight:bold">答案</span>:C <span style="color:green">層次</span>:應用 <span style="color:orange">難度</span>:中 <span style="color:red">觀念</span>:運動學 <span style="color:blue">詳解</span>:假設震源距離為 $d$,由時間差可得 $$ \frac{d}{3} - \frac{d}{5} = 20 ~\Rightarrow~ d = 150 ~\mathrm{km} $$ 地震發生後S波傳播 150 km 需要的時間 $$ t = \frac{150}{3} = 50 ~\mathrm{s} $$ 可做緊急應變的時間為 $\Delta t = 50 - 10 = 40 ~\mathrm{s}$。 **註**:相同觀念的考題,曾經出現於110指考第14題、110學測第16題、105指考第1題、103學測第43題。 <br /> ## 第貳部分:混合題或非選擇題 **40-43題為題組**(只取第40、42、43題,第40、42題是閱讀測驗,第43題是探究與實作) 捕蠅草捕蟲的趣事是生物適應的現象之一。捕蠅草生長在養分及礦物質缺乏的溼地,為了生存,它演化出肉食性的特質。它的葉片特化成捕器,是可以吸引、捕抓及消化小型節肢動物的器官。捕器閉合的物理機制源自於葉片細胞的膨脹與收縮。當水分從內層細胞流入外層細胞時,內層細胞收縮、外層細胞膨脹,因而造成葉片彎曲而閉合(圖17)。 <img height="40%" width="40%" src="https://imgur.com/lAu42EP.png" style="display: block; margin-left: auto; margin-right: auto;"/> <div style="text-align:center">圖17</div> <br /> 捕器葉片的內側有焮毛,可感應獵物的觸動。每次觸發焮毛會產生一個電位。研究顯示,產生第一次電位時,葉片仍會保持張開,並記憶第一次的觸發。若在20秒內發生第二次觸發,葉片才會快速閉合困住獵物。科學家在葉子中肋和葉片分別插入電極進行充電,以模擬焮毛被觸發時產生電位的現象,他們發現無論是分段充電, 還是連續充電,充電電量都要達到 14 μC,葉片才會在大約0.5秒內快速閉合。然而,若將捕蠅草的土壤浸潤在pH值高於4.5的溶液中,就算觸發焮毛產生電位,也無法讓葉子閉合。 <br /> 40. 有關捕蠅草捕器閉合的機制,下列促使兩側葉片合攏的敘述何者正確? (A) 外層細胞的細胞膜施加於細胞壁的壓力變小,內層變大 (B) 外層細胞的細胞膜施加於細胞壁的壓力變大,內層變小 \(C\) 內外層細胞的細胞膜施加於細胞壁的壓力同時變小 (D) 內外層細胞的細胞膜施加於細胞壁的壓力同時變大 (E) 僅電位改變,細胞膜施加於細胞壁的壓力維持不變 <span style="font-weight:bold">答案</span>:B <span style="color:green">層次</span>:理解 <span style="color:orange">難度</span>:易 <span style="color:red">觀念</span>:無,閱讀測驗。 <span style="color:blue">詳解</span>:答案就在文章第一段第三句:「當水分從內層細胞流入外層細胞時,內層細胞收縮、外層細胞膨脹,因而造成葉片彎曲而閉合」,因此答案為B。 <br /> 42. 依據上面所提供的資訊,下列哪些敘述最有可能是正確的?(應選2項) (A) 捕蠅草利用葉片彎曲時的彈力來記憶初次觸發 (B) 每一次觸發焮毛都產生至少 14 μC 的充電電量 \(C\) 充電電量達 14 μC,可讓水分快速地從內層細胞流入外層細胞 (D) 水分從外層細胞流入內層細胞,可以讓葉片張開 (E) 捕蠅草在pH值大於4.5的環境中,充電電量需高於 14 μC 才能觸發葉片閉合 <span style="font-weight:bold">答案</span>:CD <span style="color:green">層次</span>:理解 <span style="color:orange">難度</span>:易 <span style="color:red">觀念</span>:無,閱讀測驗。 <span style="color:blue">詳解</span>:答案就在文章中。 A錯誤,觸發焮毛會產生電位。 B錯誤,在20秒內觸發焮毛兩次才會産生,14 μC 的充電電量。 E錯誤,文章第二段最後一句:「若將捕蠅草的土壤浸潤在pH值高於4.5的溶液中,就算觸發焮毛產生電位,也無法讓葉子閉合。」 <br /> 43. 甲同學看完了以上對捕蠅草的敘述後,提出自己的看法:「焮毛第一次被觸發時,葉子中肋和葉片間會進行第一次充電,充電電量小於 14 μC,第二次觸發會進行第二次充電,讓葉子中肋和葉片間的儲存電量達到 14 μC。由於儲存的電量會慢慢散去,所以若沒有在20秒內進行第二次觸發,則第二次觸發是無法讓總電量達到 14 μC。」甲同學想證明自己的看法,設計了幾個實驗進行探究。將設計的實驗變因與預期觀察到的現象(即應變變因與操縱變因間的關係)填入表格的空格中。(4分) <img height="100%" width="100%" src="https://imgur.com/r7dWSK8.png" style="display: block; margin-left: auto; margin-right: auto;"/> <br /> <span style="color:green">層次</span>:應用 <span style="color:orange">難度</span>:中 <span style="color:red">觀念</span>:變因、實驗設計 <span style="color:blue">詳解</span>:詳細的說明請參考大考中心公布的非選擇題評分標準。 (1) **應變變因**:葉子中肋和葉片之間儲存的電量。**預期觀察到的現象**:葉子中肋和葉片之間儲存的電量隨著時間減少。 (2) **操縱變因**:連續兩次觸發的時間間隔。**預期觀察到的現象**:若沒有在20秒內進行第二次觸發,則第二次觸發無法讓總電量達到 14 μC。 <br /> **44-46題為題組** 如圖18所示,一金屬導線製成的線圈迴路固定不動,迴路中有一電阻 $R$。迴路左側環圈甲的正上方有一下端為S極的細長磁鐵棒。假設磁鐵棒的磁力線僅穿過環圈甲,且迴路中金屬導線的電阻可忽略。 <img height="30%" width="30%" src="https://imgur.com/h95ZBJd.png" style="display: block; margin-left: auto; margin-right: auto;"/> <div style="text-align:center">圖18</div> <br /> 44. 考慮磁鐵棒以等速度朝環圈甲移動前進,穿過環圈甲,至完全移離環圈甲的整個過程,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 迴路產生應電流,其值隨時間增加而持續增大 (B) 迴路產生應電流,其值隨時間增加而持續減小 \(C\) 迴路產生應電流,其方向恆為順時針方向 (D) 迴路產生應電流,其方向恆為逆時針方向 (E) 若迴路對移動磁鐵棒施加磁力,則其方向恆向上 <span style="font-weight:bold">答案</span>:E <span style="color:green">層次</span>:理解 <span style="color:orange">難度</span>:中 <span style="color:red">觀念</span>:電磁感應 <span style="color:blue">詳解</span>: A、B錯誤,可以參考圖19,磁鐵棒以等速度朝環圈甲接近的過程,應電流量值隨時間變化,先增加再減小;磁鐵棒以等速度遠離環圈甲的過程,應電流量值隨時間變化,先增加再減小,電流方向與接近時相反。 C、D錯誤,磁鐵棒以等速度接近環圈甲的過程,應電流産生向下的磁場,若由上往下看,應電流為順時針方向;磁鐵棒以等速度遠離環圈甲的過程,應電流産生向上的磁場,若由上往下看,應電流為逆時針方向。 E正確,磁鐵棒以等速度接近環圈甲的過程,迴路對移動磁鐵棒施加磁力,阻止磁鐵棒接近環圈甲,磁力方向向上;磁鐵棒以等速度遠離環圈甲的過程,迴路對移動磁鐵棒施加磁力,阻止磁鐵棒遠離環圈甲,磁力方向向上。 <br /> 45. 磁鐵棒以等速度朝環圈甲前進,當磁鐵棒中心與環圈甲中心之距離為$d$時,迴路的應電流量值為$I$。在磁鐵棒速度或迴路性質改變下,而迴路電阻仍為$R$、磁鐵棒中心與環圈甲中心之距離仍為$d$時,下列敘述哪些正確?(應選2項) (A) 若將環圈甲的面積增大,但磁鐵棒速度不變,則$I$不會改變 (B) 若將環圈乙的面積增大,但磁鐵棒速度不變,則$I$不會改變 \(C\) 若迴路完全不變,但磁鐵棒以較快速度朝環圈甲前進,則$I$的量值將減小 (D) 若迴路完全不變,但磁鐵棒以較快速度朝環圈甲前進,則$I$的量值將增大 (E) 若環圈甲、乙的圈數加倍,但面積不變、且磁鐵棒速度不變,則$I$不會改變 <span style="font-weight:bold">答案</span>:BD <span style="color:green">層次</span>:理解 <span style="color:orange">難度</span>:中 <span style="color:red">觀念</span>:電磁感應 <span style="color:blue">詳解</span>: A錯誤,環圈甲的面積增大使磁通量增加,若磁鐵棒速度不變,産生的應電動勢增加,應電流$I$量值增大。 B正確,環圈乙的面積不影響應電動勢,應電流$I$量值不變。 C錯誤、D正確,磁鐵棒以較快速度朝環圈甲前進,磁通量時變率增加,産生的應電動勢增加,應電流$I$量值增大。 E錯誤,若環圈甲的面積不變,每圈産生的應電動勢不變,但圈數加倍,每個線圈串聯後的應電動勢加倍,應電流$I$量值加倍。 <br /> 46. 磁鐵棒以等速度朝環圈甲前進,在時間為3秒時磁鐵棒S極恰接觸環圈甲中心,在時間為6秒時磁鐵棒中心在環圈甲中心。電流以逆時針方向為正,迴路的應電流在0~6秒隨時間變化的曲線圖如圖19所示。考慮磁鐵棒從開始等速移進至完全移離環圈甲的過程,回答下列問題。 (a) 試繪製出迴路在時間6~12秒的應電流隨時間變化的曲線圖,並以箭頭與文字註明磁鐵棒N極恰脫離環圈甲中心的時間點。(2分) (b) 說明所繪應電流方向及曲線形狀的理由為何?(2分) <img height="80%" width="80%" src="https://imgur.com/wP3oLvZ.png" style="display: block; margin-left: auto; margin-right: auto;"/> <div style="text-align:center">圖19</div> <br /> <span style="color:green">層次</span>:應用 <span style="color:orange">難度</span>:中 <span style="color:red">觀念</span>:電磁感應 <span style="color:blue">詳解</span>:詳細的說明請參考大考中心公布的非選擇題評分標準,以下是簡單的說明。 (a) 答案是將1\~6秒的曲線左右翻轉、上下翻轉,畫在横軸上方,時間為6\~12秒,磁鐵棒N極恰脫離環圈甲中心的時間點為第9秒時。 (b) 磁鐵棒以等速度接近環圈甲的過程,應電流産生向下的磁場,若由上往下看,應電流為順時針方向;磁鐵棒以等速度遠離環圈甲的過程,應電流産生向上的磁場,若由上往下看,應電流為逆時針方向;接近、遠離過程應電流方向相反。 由於棒狀磁鐵的磁場分布是對稱的,而且磁鐵棒速度不變,因此磁鐵棒接近、遠離環圈甲的過程,産生的應電流隨時間的變化也是對稱的,但是應電流方向相反。 <br /> **54-56題為題組**(應該會被歸類為地球科學試題) 做為實證科學之一,天文學的發展仰賴大量的觀測結果。近百年以來,天文觀測的手段也早就由可見光延伸到電磁波的其他波段,甚至是電磁波以外的觀測手段。這些突破性的觀測成果,更讓科學家們發現宇宙當中前人所未知的領域。 <br /> 54. 上述的重大成果也常獲得諾貝爾(物理)獎的肯定。回顧20世紀的諾貝爾獎中,因為天文觀測而獲獎者皆來自無線電波的觀測。我們如何解讀這個現象?(應選2項) (A) 科學家一開始沒有預期到天文現象上有產生其他電磁波的可能性 (B) 天文現象上產生的高能量電磁波無法傳遞這麼遠的距離而到達地球 \(C\) 除了可見光之外,無線電波也可以幾乎不受阻礙的穿過大氣層 (D) 從太空中觀測,要等到20世紀中期以後進入太空時代才有可能 (E) 因為當時尚未有手機、基地台等干擾,透過無線電波可以得到較好的觀測成果 <span style="font-weight:bold">答案</span>:CD <span style="color:green">層次</span>:理解 <span style="color:orange">難度</span>:中 <span style="color:red">觀念</span>:天文 <span style="color:blue">詳解</span>:本題命題者的想法,可能是想要問「為何20世紀的諾貝爾物理獎得主中,為何以天文觀測得獎者都是觀測無線電波波段?為何不是觀測其它波段?」所以答案要選CD。因為可見光與無線電波被大氣層吸收的比例最低,最容易穿過大氣層,可以由地面觀測;如果想要觀測其它波段,必須將望遠鏡送到不受大氣層影響的高度。 <img height="100%" width="100%" src="https://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3/34/Atmospheric_electromagnetic_opacity.svg" style="display: block; margin-left: auto; margin-right: auto;"/> <div style="text-align:center">大氣吸收程度 - 電磁波波長關係圖,圖片取自維基共享資源,原圖為作者為 NASA,由 Mysid 重製為 SVG 檔,網址為 <a href="https://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3/34/Atmospheric_electromagnetic_opacity.svg" target="_blank">https://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3/34/Atmospheric_electromagnetic_opacity.svg</a></div> <br /> 55. 科學家們建造各式各樣的望遠鏡來收集電磁波訊號。新一代地面望遠鏡的口徑都愈來愈大,原因為何? (A) 電磁波所行走的路徑會隨著宇宙膨脹而增加,所以需要大口徑望遠鏡 (B) 口徑愈大,受到大氣擾動的影響愈小,可以看得愈清晰 \(C\) 口徑愈大,可以收集到的訊號愈多,可以看到星等數值更大的天體 (D) 隨著經濟發展,建造大口徑望遠鏡有助於提升國防產業的技術 (E) 遙遠的天體會隨著宇宙膨脹而變大,所以需要大口徑望遠鏡 <span style="font-weight:bold">答案</span>:C <span style="color:green">層次</span>:知識 <span style="color:orange">難度</span>:易 <span style="color:red">觀念</span>:光學 <span style="color:blue">詳解</span>:口徑愈大,集光面積愈大,可以將更多的訊號集中,看到更暗、星等數值更大的天體。另一個優點是解析度更高,當兩個天體之間的距離愈近時,如果要能看出這是兩個天體,需要更高解析度的望遠鏡。 <br /> 56. 溫室氣體會造成地表的溫度升高,這是因為這些氣體會吸收來自地表的熱輻射;同樣的,這些氣體也會造成來自太空中的部分輻射無法通過大氣層。而地球大氣的組成多元,其他氣體也會影響電磁波能否通過大氣層。 (a) 溫室氣體主要是吸收哪一種波段的電磁波?(1分)不過,溫室氣體主要集中在對流層,若要進行該波段的觀測,可以藉由飛機將望遠鏡攜帶至大氣層中的哪一層?(1分) (b) 說明電磁波中的紫外線無法從地面進行觀測的原因?(2分) <span style="color:green">層次</span>:知識 <span style="color:orange">難度</span>:易 <span style="color:red">觀念</span>:大氣分層、大氣窗口 <span style="color:blue">詳解</span>: (a) 紅外線。平流層。 (b) 紫外線大部分會被位於平流層的臭氧層吸收,到達地面的紫外線較少,無法從地面觀測。 <br /> ## 資料來源 1. [大考中心113學測自然科試題](https://www.ceec.edu.tw/files/file_pool/1/0O020529397330887844/06-113%E5%AD%B8%E6%B8%AC%E8%87%AA%E7%84%B6%E8%A9%A6%E9%A1%8C.pdf) 2. [大考中心113學測自然科答案卷](https://www.ceec.edu.tw/files/file_pool/1/0O020529602246141385/06-113%E5%AD%B8%E6%B8%AC%E8%87%AA%E7%84%B6%E7%AD%94%E9%A1%8C%E5%8D%B7.pdf) 3. [大考中心113學測自然科參考答案](https://www.ceec.edu.tw/files/file_pool/1/0O021616189231362861/06-113%E5%AD%B8%E6%B8%AC%E8%87%AA%E7%84%B6%E5%8F%83%E8%80%83%E7%AD%94%E6%A1%88.pdf) 4. [大考中心113學測物理科試題疑義回覆](https://www.ceec.edu.tw/files/file_pool/1/0O050546884426354218/08-113%E5%AD%B8%E6%B8%AC%E8%A9%A6%E9%A1%8C%E6%88%96%E7%AD%94%E6%A1%88%E4%B9%8B%E5%8F%8D%E6%98%A0%E6%84%8F%E8%A6%8B%E5%9B%9E%E8%A6%86%EF%BC%88%E8%87%AA%E7%84%B6%EF%BC%89%E7%89%A9%E7%90%86.pdf) 5. [大考中心113學測自然科非選擇題評分原則](https://www.ceec.edu.tw/files/file_pool/1/0O050640785729407601/07-113%E5%AD%B8%E6%B8%AC%E8%87%AA%E7%84%B6%E8%80%83%E7%A7%91%E9%9D%9E%E9%81%B8%E6%93%87%E9%A1%8C%E5%8F%83%E8%80%83%E7%AD%94%E6%A1%88%E8%88%87%E8%A9%95%E5%88%86%E5%8E%9F%E5%89%87.pdf) --- ###### tags:`Physics`、`學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