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怡平的論文寫作流程 ###### tags: `SOLab` `Research` ----------------------------------------- My Thesis: [Click here to download](https://drive.google.com/file/d/1qSsB-PxBak5Bcdt0bzZNtRGVBfXdfpTK/edit) ----------------------------------- 先釐清:老師不會管太多關於寫作風格上的表現,因為著作是你自己的,老師也希望我們可以在寫論文上呈現自己的風格。所以不要太拘泥於要寫成什麼樣子。 ## 決定寫作風格 寫作風格主要會影響到論文的細緻程度。風格的決定會取決於寫這篇論文的動機和對象。像我當初會希望可以把整份研究當中我的思維脈絡整理進去,每一個實驗為什麼要做、方法為什麼要調整、為什麼要選擇做這些等等的,是我在論文裡面很注重的,原因是希望後人看懂的不只是研究結果,還有自己的脈絡。當然,有多少時間可以寫也是需要考量的。 ## 寫作架構 Solab比較沒有這個傳統,但以前我在成大的時候我們會做論文架構圖(可以參考我的論文)。論文架構的好處一來是當自己的進度表,二來是讓研究的每一章去對應到研究方法的脈絡。比如說,研究方法有三個步驟,那後面的案例也應該要是用這種方式對應,三個大步驟做完、細節放在小節裡面說明、再加入一些討論。這邊可能會想說,那案例的說明和研究方法會不會重複寫?我覺得他們的意義上是不太一樣的,研究方法在寫完之後會比較像你的說明書,案例要寫的是如何在你的情境中使用這些方法、參數怎麼設定等等的,把每個案例那章當作是一篇獨立的小論文來寫,架構才會完整。當然,如果時間不夠的話,在研究方法裡面稍微點到在後續案例的使用和調整方法即可,案例就不要花時間在這塊上了。 <center> ![](https://i.imgur.com/aVVAWaC.png) </center> ## 寫作順序 **開始寫作前,先統一符號,最好可以先做一份符號表** 在做研究的過程裡面我就會先整理一份符號表。一開始是在HackMD,後來是在Excel。儘管如此,在寫論文的時候我還是把符號搞的一團糊塗,甚至寫到後來還要回去把同一個符號一個一個取代(在文字的還好處理,符號在圖片裡面才是最難搞的)。所以建議可以在開始寫論文之前、甚至在做研究的過程中就先把符號都列出來,最後再統一做調整就好。 使用符號其實是門大哉問,就我的理解,符號的使用有分為global的和local的。比如說,在某一些特定的理論當中,$\theta$會被用來表是隨機變數,而這也是大家在讀到這個方法時會馬上接受的。但是,大家也都之到,$\theta$是角度阿!! 那在寫論文的時候該怎麼辦才好呢?我的建議是,如果只是在說明這個方法的時候會用到它(local),那就讓$\theta$在你說明這個理論時扮演隨機變數的角色就好,一旦跳脫這個小節出現在論文的其他地方,它都得當做角度,也就是global的用法。這就非常仰賴文字的說明,在理論的一開始先說清楚符號的定義,並明確的說這個表示只有在這裡會出現。 1. **文獻回顧前半** 通常文獻回顧的前半段,也就是整理相似文獻的段落應該在你開始動筆之前就有個底了。這個部分在你的論文題目和研究目的確定了之後就可以開始動筆,反正這段只是要支持你的研究夠創新、有作下去的必要性。 2. **文獻回顧後半+研究方法** 這一塊對Solab的大家來說應該不是太困難,而且可以迅速累積一點篇幅,是可以提振士氣的好東西。在老師要求大家每週上傳週報之後,其實這些週報的內容都可以是文獻回顧和研究方法的內容:在你介紹方法的同時,你已經透過各種文獻比較過方法的優劣,甚至已經測試過不少方法並且在當中作了選擇。「如何作選擇」是我認為可以放在文獻回顧後半的內容,單純的說明解決同一個問題的不同方法,而最後因為你的研究對象而選定了某個特定的方法;「方法怎麼用」就是研究方法的主軸拉~ 我的見議會是盡可能的把他寫清楚,特別是強調你如何「理解」這些方法以及你「如何」組織這些方法的。換句話說,研究方法當中重要的不只是小節裡面的內容和公式,小節前的前言和每個段落的銜接說明,不只是把思想連貫下去,也是能不能讀懂文章的關鍵。短短幾句話會差很多。 3. **案例們** 這也沒什麼好說的,就是清楚的把研究成果寫下來。這裡的寫法就千百種了。有些人會大略的把案例的情境、假設、和初始條件寫完之後,就進入研究結果,反正方法可以參考第三章;而我是把方法如何應用在案例當中的細節都一併寫進去,這樣的好處是,當我們需要解釋在應用面方法的細節調整時,相對會流暢很多,因為不會有太多太唐突的解釋造成文章不流暢,同時在符號的說明也會更清楚。如果在同一個案例中有特別多圖表(但不是那麼重要到每一張都要說明,他可能只是說明你測試了某個情境的準確度之類的),可以大膽的把它放到附錄當補充,有人質疑的時候在搬出來就好了。 4. **結論討論未來工作** 這部分其實在寫研究方法和案例的時候就同時進行了,不要想說全部寫完再來統整,會很吃力。在我的論文裡面,每一章會有一個小結,會比較詳細的為這個段落作總結,而在最後的結論當中面對相同的事情我就只會用條列的幾句話帶過,例如「此方法在A案例中優化了Y %的準確度」。因此,在結論這個部分需要額外補充的項目應該只有當這個結論是橫跨章節的結論,比如說「透過ABC三個案例,我們成功的驗證了 XXX方法的可行性」。而這個章節很容易被忽略的是討論,但討論對我來說是研究的精華,他幾乎等同於你對於你自己的研究的批判,如何在現有的研究成果當中找到不足、或者是你在整個研究當中碰到的各種問題,都完全可以寫進去。所以同樣的,這部分也可以在寫研究方法和案例時就一邊寫,把它當作是一種紀錄,千萬不要最後在一次寫,很多的細節到那個時候就會忘記了,很可惜。 5. **用圖表位置調整版面** 盡可能的讓頁面下方的margin不要太多,適時的去調整圖片的位置讓版面看起來更飽滿。這個有時間再做就好了。 6. **參考資料** 用.bib的方法很多種,目前看起來最好的作法是直接到google scholar搜尋到目標文獻後,選這個 ![](https://i.imgur.com/PHHHUff.png) 然後在選這個 ![](https://i.imgur.com/kd0PYee.png) 然後把裡面的內容複製到.bib裡面就可以了。好處是,這裡的作者姓名大小寫都是整理好的,在latex裡面的代碼也是固定格式,滿好用的。 ## 其他小工具 for Latex * 編寫方程式:[CODECOGES](https://latex.codecogs.com/eqneditor/editor.php) 可以直接用markdown編寫方程式之外,不會寫的項目有icon可以直接按,特別是寫矩陣的時候,超級方便 * 表格:[Table Generator](https://www.tablesgenerator.com/) 支援Excel的格式,在網頁裡面把表格格數設定好之後,可以從Excel直接複製貼上,在去把格線做編輯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