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y   HackMD

2019 總統盃黑客松 參賽歷程

說明:「資料申請小幫手」專案在 2019 年的時候著重於「政府資料開放平臺」的「新資料需求申請」,以及相關機關答覆的機制,進行探討,我們發現到當時的機關回覆,沒有明確的「不開放、已開放」等有限選項的明確回答,而是一段文字回應敘述。

所以我們就採用人工的方式,把過去 3000 筆申覆案件進行人工標記,讀了機關回答文字敘述後,判定整段話實際上是否同意開放。我們最終得到整體的結果類型如下:

  • 45% 不同意提供資料
  • 25% 民眾申請前已提供資料
  • 13% 同意提供資料
  • 10% 還未回覆
  • 5% 需分案

後來我們主動參加 2019 年總統盃黑客松,把這樣的標籤架構,與政府資料開放平台網站的維運單位「國家發展委員會資訊管理處」合作,導入到各個公務同仁在後台回覆的過程中,從 2020 年一月開始,同仁必須勾選明確結論,並依照類型提供進一步的說明。

例如勾選「不同意提供」者,還需要勾選「不同意的理由選項」,這些理由也是有限選項,一方面同仁不用自己造句造詞,另一方面,就更容易進行統計、歸類。而在民眾端的初步效果,則是讓民眾從過去「好像是在接受閱讀測驗的感受」變成「了解機關同仁的明確答覆」,繼而進行後續追問、或是資料運用工作。


本頁面以下依照時間順序,紀錄 工作坊、評選、參與國發會網站改版等過程。

2019/5/26 總統盃黑客松第一次工作坊

  1. 照片與影片
    360 影片 https://youtu.be/HK3xdvq3o8A
    360 影片 https://youtu.be/WavRmV2GWAE
  2. 訪談重點如下

交流單位:臺中市政府資訊中心趙先生

  • 聯絡方式,請洽詢團隊成員

趙先生分享臺中市的分案處理流程

  • 民眾在我想要更多留言,開始起算,14天內要,回覆假日也要算,但並非強制。
  • 國發會決定要分給台中,寄email給台中資訊中心
  • 台中資訊中心分email給台中各局處的資訊室
  • 各局處的資訊室分email給承辦人
  • 承辦人以回覆 email 的方式提供回答給資訊中心
  • 資訊中心有權限可以直接在我想要更多貼文

臺中市會定期舉辦跨局處會議

  • 定期會請各局處資訊室人員一起開會討論 開放資料政策業務,或許這個機制可以將「我想要更多」的申覆作為一個討論項目。

關於「引用《政府資訊公開法》來申請資料」

  • 趙先生說直接引用「政府資訊公開法」來申請的案子很少,他聽過會用這個法要資料的通常是向國安局、調查局、國防部。

交流單位:國發會資管處林小姐

  • 聯絡方式,請洽詢團隊成員

我們發現:被分到的機關說「不是他的權責案子」就停了

  • 林小姐說已有機制會在分錯後,再重新分發
  • 這部份會再確認
  • 我們可以將實際的 ID 盤出來給國發會

我們發現:分案時會漏掉地方政府

  • 會再確認
  • 我們可以將實際的 ID 盤出來給國發會

被分到的機關說不是他的權責

  • 若已確認該資料該開放,但該機關目前無可公布的資料,則國發會尊重機關判斷。除非民眾關注度高,才由國發會請行政院要求該機關開放。或由民意從外部要求該機關開放。
  • 國發會想區分,若某機關回覆「無資料」是分錯機關,還是該機關確實有相關業務但真的沒可公布資料

國發會的權限

  • 國發會沒有權限幫別的單位打考績,手段只有一直寄email催促機關回覆
  • 或是放在資料開放平台網站的公布欄(待查找此公佈欄)

國發會想製作:「有限取用」的資料清單

國發會想建構:使用者的滿意度調查

  • 在既有的「滿意度星等」調查的基礎上,擴充成事後問卷,由民眾回饋是否得到想要的資料/是否認為案子圓滿結束。
  • 可以先不公布,單純內部統計用,但可以知道哪些是民眾滿意的,只關心民眾不滿意的。

國發會觀察到:業務機關不想被過度解讀所以不想公布太細的資料

  • (純舉例)比如空汙資料只公布到每小時平均,不公布每分鐘,因為每分鐘的震盪幅度大怕被過度解讀。(純舉例)

交流單位:雨蒼 from PDIS

  • 可以把「整個資料申覆的流程」,展示出來給民眾知道
  • 也可以引入「紅綠燈的描述方式」,例如區分成:
    • 真紅燈 (會卡在實際理由且短期無解須有修法或較大的改變)
    • 假紅燈 (短期當下還有機會討論與追問)..等路徑與結果

交流單位:磐石行動 by 工業研究院

提案重點

交流單位:當天的長官委員,所提出的意見

長官巡視的橋段

  • 施克和副祕書長,誠懇握手致意
  • 臺北市議員 呱吉,有主動提到自己也常有資料需求
  • 唐鳳政委,表示樂於看到政府與社群專案有互相共益到

黑客松委員意見

  • 活動最後安排黑客松委員聽每一組稍作報告,本階段有三位委員回應:
  • 彭啟明博士,首先回應自己一開始也提出50多個資料申請、建議我們可以對照同樣資料集,在其他國家城市是不是有開放或有相應作法
  • CIH,其實下午有空檔的時候就有來攤位上,聊到自己也申請過但沒給,都自己爬,我下午有向他分享之前淑貞提到的,澳洲的資料平台還有另外提供一個論壇功能[1],CIH 於發言時,他也覺得應該有類似的討論區
  • 台南新芽一位代表,詢問歷史類資料或檔案類資料在目前平台上是不是也有相關申請者

[1] 澳洲政府開放資料平台,另提供社群論壇 https://community.digital.gov.au/c/open-data

其他

2019/6/29 總統盃黑客松第二次工作坊

評審 ck 的意見

  • 小幫手是在改善流程
    • 承辦人用的回覆模板
      • 有指定欄位
        • 比如說涵蓋五大面向
  • 某個資料需求是不是可以延伸出其他的資料集
    • 主題式開放
  • 效益有多大
    • 一年有多少個人遭受此問題
      • 國發會說 一年約一百個人來問
    • 可以增加對政府的信賴感
      • 如何量化信任感
    • 節省了多少公部門的成本
      • 幫承辦人省時間 幫申請者省時間
      • 如何量化
    • 創造社會價值
      • 如何量化
    • 知的權利的改善
      • 如何量化

本場次民間協助委員

  • 小幫手想獲得什麼 手段是什麼
  • 疑問
    • 做出來的SOP 除了我們內部和國發會 還有跟別的部會討論過嗎
      • 答:有透過 g0v 跟台中市政府
  • 只有 watch-out
    • 要跟各國比才 有壓力 有競爭感
    • 要各部會/各縣市 評比 有壓力 有競爭感
  • 委員有提到 **高雄大學 林杏子教授 **,有做各地方政府的評比與分析
  • 可以做民間頒獎
    • 民間的評比項目比起政府更多元

專案參與者 york 的感想

對於政府方面來說

  • 除了幫申請者 也以建立幫承辦人省力氣的功能
  • 建立可長期使用的申請開放資料之流程
  • 承辦人會想看到哪些統計資訊
  • 承辦人可以看看其他的部會的開放情形或回覆方式
  • 促進負責開放資料的承辦人間的交流與討論

2019/6/30 複選

簡報
https://docs.google.com/presentation/d/18MDAND1fHEhHVyr0lnc-XN-xo5d0XYzcchDRh0Ko7R0/edit#slide=id.g5cd46af074_2_425

委員提問簡記

委員1

  • 把回覆分為四大類:同意,沒有回覆,不同意,之前已經開放了,你們可以看藍色那一塊,可開放但是沒開放。以內政部和環保署來說,環保署其實比較差,先看比較好攻下的灘頭堡,把它處理完。再去處理比較有爭議的部分,所有單位去做一個評比,他們就有壓力要去做,開放資料做了好幾年,應該已經沒有藉口說沒人沒時間,這一塊可以先吃。

委員2

  • 剛剛看到簡報樣本數不高,請問民眾向政府申請資料的需求有多大?

委員3

  • 公務員手上資料沒有整理,整理要花很多時間,只有PDF檔案,和開放格式差異很大,也沒有資源來做,建議往哪個方向來處理這個問題?

委員4

  • 這個工作只是幫大家解決,對於一般人要資料,或是政府回應可以解少一半的工作。很多人要資料是不知道這個資料已經開放,或是有什麼問題,這個解決大家有幫助。因為不是每個政府都知道開放資料是什麼,有很大的幫助。
  • 但是我們還是希望開放更多資料,部會都有開放資料諮詢小組,但是執行情況半年開一次會效果沒那麼好,另外國際有開放什麼,我們有開放什麼,假設美日有開放什麼,我們沒開放,這個很難,因為是各部門專業的事情,但是我們可能少做了這一塊。
  • 是不是未來獲選可能有幫助,現在是g0v專案計畫能夠做到這種程度,我個人是相對的肯定。

委員5

  • 以台鐵來說不願意開放資料的原因是資料開放民眾會投訴,開放資料要花很多工,他們人力也不足,台鐵都是退休的人,沒法聘新人,很難要求他們去整理新的資料集,而且開放資料又看不到好處只有壞處。這種情形要怎麼辦?不是只是給他一個狀態標,就是不開放。

2019/7/19 國際隊伍交流

簡報 https://docs.google.com/presentation/d/1BDW5KERnK_SEh1lZCZa8cG3oLM8aAchRq4zPktnaPoo/edit#slide=id.g5d420f963a_0_163

  1. 馬來西亞參賽者說,在馬國每個中央機關均設有資訊官一名,負責推動開放資料,幫助業務人員處理相關法規問題,也為釋出的資料把關。
  2. 另有一位國際參賽者分享,政府回覆沒有資料時,情形有很多,很可能資料名稱不同,資料欄位不盡相同,或是尚未集結成一個資料集。需要請機關說明更清楚。
  3. 有幾位前來交流的人,對於政府機關的反應比較有興趣。他們可能認為政府對於這樣的專案可能會有擔心。但其實以目前專案接洽的單位,如國發會,態度是蠻開放的。

2019/7/21 決選

簡報
https://docs.google.com/presentation/d/1hRT-ISx5IPz5sarhsBmCfHC5CLrwVZ_jJjzNho8sVeU/edit

委員們的提問

  • 目前有grant支持,9/28是一個milestone,之後如何永續發展?資料申請小幫手是不是需要另外小幫手?
  • 你們已經和民間團體合作很好,但沒有看到和政府單位的合作?為什麼一定要參加總統盃?
  • 有些不是單一部門問題,是多個部門,你們要和多機關打交道,不如機關共同組成委員會和你們一起解決,你們有想過可以怎麼做嗎?
  • 資訊平權也是政府任務,接下來如何落實公私協力?
  • 英國open data institute 已經轉型可以自給自足,原本期待你們後續可以提出一個永續方式,可以說明一下嗎?

2019-2020 國發會改版

  • 國發會方案架構文件
  • 2019.09.09 與行政院政府資料開放諮詢小組 會議
    • 行政院政府資料開放諮詢小組,主持:吳政忠 政務委員
    • 會議內容:國發會資管處與總統盃獲選團隊,於會議中報告平台改版方案,並請益於本屆諮詢小組民間委員。
  • 2019.10.24 與各機關同仁會議
    • 108年政府資料開放第1次工作小組會議,主持:潘國才 處長
    • 會議內容:向各機關與地方政府之開放資料業務推動者,具體討論後臺調整方案之注意事項,預計於下階段平台網站維運案中試辦落實。
  • 2020.01
    • 平台的主責機關國發會自2020年1月起試辦採用這套標記系統
  • 2020.01.09 國發會新聞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