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 個人申請心得】清華大學 不分系學士班(創新設計組)
如題,我的面試心得。
關於我/備審下載
點我回到主頁,查看我的備審與個人經歷
補充說明
因為現場都在動腦,沒注意記題目詳細敘述,只有個大致上的概念供參考。
面試時,教授不看備審,無自我介紹,直接問問題。
筆試內容
筆試攜帶鉛筆(我只帶自動鉛筆,也有人帶素描筆、削鉛筆機)、橡皮擦,不可用尺。
只有一大題,寫在一張單面素描紙上(有提供一張 A3 草稿紙),題目是關於職涯探索的
- 問題一:分析在職涯探索上會遇到什麼困難。
- 問題二:選一組幫助者和接受幫助者(如職涯導師/大學生)的「特質」
- 問題三
-
- 繪圖+文字敘述,設計一款產品/服務/流程,去幫助接受幫助者解決職涯探索的問題。
-
- 繪圖+文字敘述,幫助者和接受幫助者要如何使用此產品/服務/流程。
分享一下我大概寫的內容(大意,我作答主要是像這篇文章一樣,列點描述,只有 Section III. 畫了流程圖):
- Section I. 發現困難: 前面是有一點鋪陳跟論證,總結來說就是我覺得問題學生沒有一個好的方法去了解未來的課程/工作,包括但不限於高中選組、選校系、大學畢業後選工作。
- Section II. 分析人物: 我寫[高中生]和[高中輔導老師/學長姐/大學教授],然後講一下他們各有哪些資源、需求、特質,目前有哪些困難。
- Section III. 解決問題: 簡單來說就是流程圖畫了一個 APP/服務。
- 功能一:分享經驗、心得(基本上就是 Git PR 的公開審文、Reddit 的推文方式)
- 功能二:發問(基本上就是知乎)
- 功能三:閒聊(基本上就是 Discord)
- Section IV. 缺點: (沒時間寫了 QQ)目前缺乏營利模式。
面試場地
一般的教室*2
面試內容
有舉手都有時間答,問題基本上就是教授問一句回答一句,教授不會跟你有過多的互動,也沒有表情。
面試內容大概就是(兩間問的問題不同):
教室 1
- 在清華的校園中,有沒有什麼可以改善的地方。
- 我:觀察到校園內只有路標,建築物外觀難以辨識名稱,建議可以增加校園地圖。(教授似乎有聽懂)
- 旁邊的考生 A:(聽不懂在說什麼)
- 旁邊的考生 B:(大概就是可以增加共享的交通工具)
- AI
(應該是指人工智慧,不是 Adobe illustrator) 會如何改變設計師。
- 我:我覺得影響不大,如果是做一個產品,AI 可以加快很多設計上的步驟。但如果是個人的藝術創作,我認為創作、創新的本質在於表達人自己的思想。(教授似乎沒聽懂我要表達的哲學理念 QQ)
- 創新很重要嗎?
- 我:某些時候,其實可以結合其他人的解決方法,將優點融合,做出一個產品解決問題。若是一個新的問題,那必然要創新以探索解決方法。
- 創新很重要嗎?
- 我:某些時候,其實可以結合其他人的解決方法,將優點融合,做出一個產品解決問題。若是一個新的問題,那必然要創新以探索解決方法。
- 有沒有合作解決問題的經驗(有點忘記問題原本是什麼了)
- 什麼是好的設計?
- 其他兩位考生給出了很模板化的回答,好像是事先準備過的,講了一些專有名詞我聽不懂。(我無法評價好壞)
- 我:使用者覺得好,就是好的設計。
- 做過最跳脫框架的事?後悔嗎?
- (尬住了,教授決定再問一個問題,下個問題我有回答,但我忘記題目內容)
教室 2
- 大一的迎新活動應該如何設計
- 我:既然是創新設計組,可以弄個分組,去一起設計產品,展現自己的才能。
- 我們三個都答得很爛,教授看起來不太滿意。
- 於是教授繼續提問,那應該要如何破冰。
- 忘記我回答什麼了。
- 我們三個還是答得很爛,教授看起來依舊不太滿意。
- 預計會分流到哪裡
- 我:如果我沒看錯的話,應該是可以選一專跟二專的。
-
教授:對,那是實驗教育的方案。
- 我:根據我高中的經歷,我大概會選 EECS(電機+資工)一專,管理二專。
-
教授:為什麼會選管理?
- 我:因為我目前經營公司講白一點就是隨便做做,希望在大學能學到如何更系統性地去運營一間公司。(教授似乎有聽懂)
- 要如何維持「創新」
- 忘記其他人回答什麼了。
- 我:因為我自己有在做產品,也許可以持續下去,用自己的專長設計產品,解決人們的遇到的問題。
- 有什麼特殊能力
- 我:大概就是結合資工、電機的能力,同時有其他興趣等等,能站在不同角度思考,結合不同領域去設計產品。
- 問題三連發:1. 台灣的環境適合創新嗎? 2. 創新是否重要 3. 清大該如何幫助「創新」。
- 忘記其他人回答什麼了。
- 我:1. 否 2. Not Really,因為大部分勞工、學生不會隨時都需要創新。
-
(被打斷)教授:我是指清大內部
- 我:對,我知道,但我認為對於所有人都適用。但我們能做的就是推廣創新的重要性,清大則是可以給予願意創新的學生(或任何人)課程、資金之類的支持。
心得
筆試部分
- 因為我平常有在思考這個議題,寫得很順。
- 今年把重點從「工業設計」轉移到「創新」,是設計產品,並且要分析產品需求等等,是我做過且熟悉的。
- 我看很多人像是練了很久素描,好多人帶素描用具,甚至有人畫了一整面的素描🤔我尋思這次的題目畫不出什麼圖吧?
- 也有人在另一個極端,寫了整面滿滿的文字,基本上沒畫圖,或者是畫 icon 似的插圖。
- 我認為這個方向是好的,因為「設計」不只有工業設計,你就說「電路設計」是不是設計嘛。
- 對於未來的準備,我建議是(至少我是這樣的人):
- 多觀察生活中遇到的問題或社會時事,不論是否與自己有關。(我對科學班的課程跟升學制度不太滿意,所以這議題我跟很多人討論過,包括但不限於老師、同學、學長、大學教授、家長。)
- 分析各個方向的使用者特質、需求,多角度思考是否有解決方法。
- 如何在非常有限的時間,盡可能用簡單易懂的圖示表達重點。
tmd旁邊的考生用橡皮擦超大力,桌子爆晃,我都沒辦法正常寫字了。
面試部分
- 銳評:希望教授能聽懂我想要表達的意涵,因為我自己都聽不懂同時面試的其他兩個考生要表達什麼。
- 一問一答,回答後教授不會給你任何反饋,大部分情況下面癱。
- 銳評:我感覺在白紙黑字上寫字,這樣子幹嘛面試?早上考試順便出問題,給考生寫一寫就好。
- 我認為教授應該要給予學生一點引導,不是看著學生不知道怎麼回答,尬在那裡,很多時候不是我們不知道答案,而是沒有辦法在有限時間內有結構的表達。這樣的方式會篩到較多表達能力好的人,表達能力較差但真正有創新能力的人可能就被刷了。
其他
- 跟成大不分系對比明顯,這個像是在面「創新設計系」,而不是不分系學士班,清大在跨領域的方面著墨很少很少,問題幾乎都沒有問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