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筆記】240 分鐘 - 忘掉拍照,學會攝影 by 子雍 === ###### tags: `學習` # 【技術篇】 ## (1) 想法 - 說故事 - 表達情感 - 我有話要說,要有自己想要傳達的想法 - 有感覺,但是要能夠自己描述出那種感覺 - 展現創意 ## (2) 技術 - 鏡頭:焦段 - 光圈 - 快門 - 感光度 (ISO) # 1.鏡頭 ## (1) 屬性 - 廣角 - 標準 - 望遠 ## (2) 說明 ``` 1. 鏡頭焦段的分類,是依據鏡頭在「35mm底片」上的表現分類 2. 有些鏡頭會寫 xx ~ xxmm,又叫作變焦鏡 ; 只有單一數字都叫做定焦鏡。 3. 40 - 55mm 是拍攝看起來最自然的照片,跟肉眼看到的很像 4. 鏡頭的運用:沒有限定一定要用什麼鏡頭拍人像、景物...等,「想好畫面」才選「焦段」 ``` ![鏡頭焦段](https://i.imgur.com/8zC8bx2.png) ## (3) 焦距的意義 ### 廣角鏡 - mm數很小,就像我們貼近門的洞口,東西會變大 - 眼睛靠近門 = 廣視角! - [](https://i.imgur.com/31EsRjr.png) ### 望遠鏡 - mm數很大,就像我們遠離門的洞口,東西會變小 - 眼睛遠離門 = 窄視角 (望遠視角) - ![](https://i.imgur.com/LoArG9v.png) ### 思考: 廣角鏡拿近一點拍、跟望遠鏡拿遠一點拍,效果有何不同? - 拿廣角鏡站近一點拍照,看到主體的背景比較多 - 拿望遠鏡站遠一點拍照,看到主體的背景比較少 ## (4) 片幅大小 - 片幅 =感光元件 或 底片尺寸 - 現在相機的「感光元件」可能比底片來的大或小,看廠牌 - 如果感光元件比較小,會因畫面落在感光元件之外,所以並沒有被記錄到(視角會縮小) - ![](https://i.imgur.com/oKQmGEr.png) ## (5) 焦距乘數 - 當「感光元件」≠「底片大小」時,鏡頭 x 焦距乘數 = 底片規格的大小 ``` 1. Olympus、Panasonic的感光元件比較小,焦距乘數 = 2,所以需要拍出50mm的焦距,就需要25mm的鏡頭 2. Sony、Nikon APS、Fujifilm APS-C系列的感光元件比較大,焦距乘數 = 1.5,所以30mm的鏡頭會拍出45mm的焦距效果 3. 全幅:感光元件 = 底片尺寸 * 焦距乘數 = 1 * 片幅愈大,畫質愈好 ``` - 各家相機廠商規格不一,參考下表: - ![參考資料:https://www.bigcamera.com.tw/blog_view.php?no=98 相機王](https://i.imgur.com/TK0KUj1.png) # 2.光圈與散景 ``` 影響曝光的元素有:快門、ISO、光圈 ``` ## (1) 光圈 - 原理 - 透過鏡頭內的光圈葉片縮放,即使鏡頭大小不同,但可以把多餘的光線擋住->所謂的改變光圈大小 - 光圈單位 - f值 - f值愈小,光圈愈大 ; f值愈大,光圈愈小 - 單位種類:1.4, 2, 2.8, 4, 5.6, 8, 11, 16, 22 (背) - 只要每動一格,進光量就是多2倍 - f2的進光量是f2.8的2倍 - f2的進光量是f5.6的8倍 ## (2) 散景 - 光圈的改變,會影響到「景深」,但這個名詞沒有很直覺。用「散景」這個詞理解比較好 - 散景 = 對焦範圍外模糊的部分,在相機上沒有辦法設定,會影響的變數有 * 光圈:光圈愈大,散景就愈多 (模糊愈多) * 焦段:mm數字愈多 (望遠鏡),散景愈多 * 對焦點:離相機愈近,背景愈模糊 - 片幅也會影響散景的量 - 片幅愈大,散景愈多 - 並非散景愈多,所拍出的照片就愈好 - 拍攝時,怎麼決定散景程度? - 判斷依據:閉上一隻眼睛,觀察看不同遠近東西的時候,散景有多少,如果散景的量比肉眼看到的多,散景就會很明顯 # 3.快門 - 快門的單位是秒,也就是快門打開的時間,光線會直接打入 - 快門會影響「畫面的凍結」程度 - 怎樣才不會手震? - 將快門時間設定在「安全快門」 - 安全快門:指在攝影時使拍攝出的照片不模糊的最低快門速度。 - 一般認為,安全快門的計算方法為:安全快門 = 1 / 等效焦距。 - 不同廠牌相機的鏡頭必須乘上不同的焦距乘數,以自己的Fuji X-T30相機為例,35mm鏡頭的安全快門為: 1/(35mm×1.5)=1/52.5秒 # 4.ISO - ISO為「感光度」 - ISO值愈高,感光度愈高,畫質愈差 ## 控制模式 與 測光表 - 3種控制模式 - 因為拍照時還要考慮光圈跟快門的關係太麻煩,所以人類發明了 - 光圈優先模式 A 模式 (你設定光圈,相機設定快門) - 目的:想要控制散景的時候 - 適合時機:拍近物照 - 快門設定為A,自己控制光圈 - 快門優先模式 S 模式 (你設定快門,相機設定光圈) - 目的:想要拍運動中的東西,想要固定的動態凝結 - 適合時機:日常生活中拍照 - 光圈設定為A,自己控制快門 - M模式 (全手動) - 對於光圈、快門、ISO格數要非常熟悉,參考測光表來改變前三個數值 - P模式 (程式曝光) - 目的:不需要設定快門與光圈 - 適合時機:生活照或旅遊照 - 測光表 - 功能:告訴你現在的曝光值跟正常的曝光值距離多少 # 5.拍攝流程 (子雍的方法) - 決定焦段(決定鏡頭) - 設定好安全快門 (1/1.5*mm數) - 設定光圈(決定要多少散景) - 設定ISO(從低到高) - 閱讀測光表 * 如果測光表告訴你現在是-3格,若想要拍出正常曝光,則要調整光圈、快門跟ISO ; 或是使用「曝光補償」 # 【心法篇】 ## (1) 何謂攝影之眼? - 要先看得到,才能產生感覺 - 有感覺才能產生出想法 - 透過說故事的方式,把想法放進作品中 ## (2) 怎麼練習? - 有意識觀察以下四樣特質 - 材質:質感 - 色彩、光澤、紋理、粗細、厚薄 - 圖案 & 形狀 - 圖案:連續性的圖騰 - 顏色 - 顏色組合、顏色比重 - 暖色系:溫暖 - 冷色系:內斂、憂鬱 * 花時間研究色彩學! - 光影 # 1. 生活作業 ``` 🚩 嘗試看看自己在生活中是否能找到,並且用相機記錄下來 ``` ## (1) 作業一 - 圖案:Patterns Photography - 形狀:Shapes Photography ## (2) 作業二 - 光線與天氣:Street Photography - 思考 - 這樣的天氣、時間給我什麼感覺? - 這樣的感覺有沒有幫助照片呈現故事? # 2.觀察光線 - 分析光線就是觀察「陰影的變化」 - 光的軟硬:取決於光線的面積,而不是光線的強弱 - 光源面積愈大,影子愈模糊 ; 光源面積愈小,影子愈清晰 - 影子愈清晰 -> 硬光 * 萬里無雲的大晴天 * 太陽是一個小點 * 舒適、活力、期待 - 影子愈模糊 -> 軟光 * 太陽被雲遮住 * 空虛、內斂、安靜 - 光與方向與感覺 * 光源位置決定影子方向 - 時間與天氣會帶來不同感受 * 早上跟下午從光線上看起來差不多,但從照片的人事物可以判斷 - 光源的距離 * 光源愈近,亮度衰減的速度愈快 * 光源愈遠,亮度衰減的速度愈慢 # 3.構圖規則 ## (1) 三分法 - 不能把主題或太搶眼的東西,例如放在中間格子 - 主題要盡量放在線的交點上 - 搜尋:Rule of the thirds photography - 三分法可以讓照片有重心的感覺 - 視覺感受平衡 - 搜尋:Cinematography screenshots (電影 攝影 截圖) - 幾乎所有電影畫面都符合三分法 ## (2) 視覺引導 - 控制觀賞者眼睛移動的順序與方向 ![](https://i.imgur.com/bC7AX4N.png) ## (3) 少即是多 - 不要畫蛇添足 - 減法的創作 - 把沒有幫助說故事的元素,從畫面中移除掉 - 搜尋:Cinematography screenshots (電影 攝影 截圖) - 電影是一種加法的攝影創作 - 鏡頭語言 - 視角 - 水平 - 仰角 - 俯角 - D角(Dutch Angle) - 電影攝影(相機畫面是歪的) - 鏡頭選擇 - 廣角 - 標準 - 望遠 ## (4) 打破規則 - 規則的建立就是為了要被打破 - 清楚知道規則的限制,才能知道如何突破 - 可以這樣來打破 - 三分法 * 對稱 * 圖形幾何 - 視覺流動 * 眼神與擺放主題的位置 - 少即是多 * 用大量的元素來說同一個故事 # 4. 開始用影像創作 ## (1) 攝影種類 - 攝影的創作類型非常多,例如: - 紀實攝影 - 練習:在紙上用文字寫出想傳達的情緒,接著用眼睛觀察 - 概念攝影 - 商品攝影 - 藝術攝影 - 核心觀念:我有話要說,我要傳達某個想法或情感 ## (2) 拍攝前置作業 (拍攝前都可以這樣想想) - 人:主角 (衣服、妝髮、飾品) - 事:主角在做什麼、做到了什麼程度 - 時:拍攝時間 - 地:拍攝場所、相機視角(不同角度就會有不同感覺) - 物:所有在畫面上的物品都是要有目的的,要能夠幫助說故事 ## (3) 如何拍出讓人感動得照片? - 先想出你想要別人有什麼感覺,接著設計人事時地物 - 看大師的訪談,例如Annie Leibovitz, Albert Was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