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H1)財務管理簡介 ###### tags: `Note` `Financial Management` ## 資產 ### 營利機構 營利必須要具備資產,比如說收銀機機台,存貨。 為了取得資產,需要籌借金額: : 負債由眾多股東選出董事會管理公司,代表資方權利 ![](https://i.imgur.com/ZPPMl7c.png) : * 資產報酬率(通常越高越好) 1. 假設負債50元、業主權益50元,一年後獲利20元 1. 負債部分利息10%,故獲利之5原為負債償還利息,爾後業主權益得15元 3. 由此得出,負債可為股東權益之槓桿,即負債和業主權益的平衡上,可提升業主債權報酬率(業主也只提供50元,總報酬率20%,但是單純計算業主報酬卻得到30%(50得15)),這即為投資決策之重要性。 > 負債: > : 銀行借錢,債權人(管理人需要得到信任),股東(形式上擁有經營權)、資本主(合資) > > 董事會: > : 代表股東、資方利益,必須要有各方面專業,聘任管理團隊 > --- ### 企業經理人目標 普遍而言,企業經理人的主要目標為追求**股東價值最大化**(理想上、文藝上) 何為股東價值最大化呢? : 簡單歸類,部分認為最大化為是使其**股票價值提升**,因為股東擁有公司之證明(股票),可提升股東收益。 #### **股票價值提升的幾種主要方式** 為了讓股票價值最大化,可以追求公司以下數點的最大化效益: 1. 追求盈餘最高(Maximization of earnings) 1. 追求銷貨收入最高(Maximization of sales) 1. 追求市場佔有率最高(Maximization of market share) #### 但股票價值上升真的是對公司的最大化效益嗎?盲目追求可能導致的問題: 盲目追求每股盈餘EPS(Earnings Per Share)的最大化,可能造往後績效之低落。 > 比如透過過低的競價策略,或透過預售明後年的產品份額達到年度最佳營收,導致實質傷害往後銷售結果。 而透過其他傷害公司手段,迫使當年EPS提升,損傷下一年盈餘,導致股價損失(由於發現經理人出現盈餘操作,會導致股東不信任,失去市場信任,長遠為有害) #### 經理人的決策 普遍而言,通常難以要求經理人**作對**或**做錯**事情,並且不同人、公司在相同決策上是會有不同的效果。可透過資本市場的淘汰性來判斷經理人做出的決策效果。 > 理性而言,可將參與之人員假設為眾多且具有知識,是會將決策結果短期內反映在股價即時市場上 #### 財務經理人之任務—創造企業價值 財務經理人的主要任務如下: 1. **執行好的投資策略(高資產報酬)** $EVA = (\text{ROA} - \text{Cost of capital})\times \text{Invested capital(資本回報率ROIC)}$ 1. **執行好的融資策略(低資金成本)** 3. **執行好的盈餘分配策略(發放股利穩定股價,或繼續投資創造價值)** 倘若將盈餘**大多發回**給業主,會導致開發案無資金,必須要重新與銀行進行負債,要負債通常必須公開內容使業主了解負債資訊,導致公司決策被發現,所以許多公司近期都會保留盈餘,使其開發及決策不會被其他人或公司發掘,增強其隱蔽性。 1. **執行好的營運資金管理,增加資產使用效率,減少短期資金成本。** 存貨及暫款如周轉金,比如鴻海需要先支付材料資金,等到發貨後得到付款,倘若先支付資金使用借貸,一樣得支付利息,導致壓縮毛利。 #### 企業財務管理之定義及範圍: * 企業如何進行長期投資策略?(投資策略) : 如何挑選好的投資方案,達到優異的報酬率 * 企業如何籌措長期資金,來進行其投資策略?(融資策略) : 如何籌措適當資金,達到降低資金成本控制風險與權衡目標 * 企業如何分配盈餘(股利或再投資)? : 企業獲得盈餘,適當發放股利或繼續投資創造企業長期價值 * 企業如何籌措短期資金,來維持經常性的營運活動?(營運資金管理) : 有效管理營運資金(存貨、應收帳款),降低短期融資需求 #### 但經理人真的會追求企業(股東)價值最大嗎?(代理成本) 經理人大致上依據他們所被要求的工作範圍,進行決策。但是證據顯示,我們發現經理人會在損害股東利益之下,進行追求自己(經理人)之價值。 經理人在大多數時間,執行與股東利益一致的政策;但有時經理人可能會以私利,而損害股東價值,此可能性皆為代理成本。 * 代理成本: 1. 因為尋找代理人,導致降低股東之價值 2. 通常可以透過代價或策略,降低代理成本,或是股東即代理人 * 代理成本解決方法 1. 積極解決: : 使經理人與股東利益一致(透過績效得到股票,讓股票漲自己也多賺) 3. 消極解決: : 設計監督機制(內部控制,查帳),透過外部會計師複查公司內部財務,確保經理人帳務正確及決策正確 > 然而,這些誘因機制和監督機制有時非常昂貴。因此企業不會不計代價的監督經理人(求代理成本最小),而會執行這些機制,直至其邊際利益等於其邊際成本為止。(企業價值最大化) #### 經理人個人之目標 經理人個人目標可能與股東利益衝突,這些經理人個人私利之追求,可能有害股東之價值。 * 昂貴的個人享受 * 經理人自身的職涯考量(如升遷與職位安全) >但是普遍認為是不會擺爛(會認為會透過增加自己績效使其增加自己往後價值) * 經理人經常追求企業規模成長(和他們的報酬規模有關),而非股東最大利益。 #### 公司治理與企業價值 * 股東選任董事會,董事會聘任經營團隊。董事會可以**依績效評估或契約機制,設計監督機制,促使經理人做出符合股東價值的決策**。 * 經理人亦面對管理人力資源市場之競爭。經理人的績效可以決定其日後升遷或身價,不良的經理人亦可能被取代。 * * 經理人若長期績效低落,無法增加股東價值;可能在股價低迷狀況下,引發外界購併動機,並遭受撤換。 * * 因此在財務理論中,我們認為經理人大致上會做出符合股東價值最大化之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