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8月4日 靜電學與電路 ###### tags: `高中物理` ## 第一階段:隨機抽問 1. (簡答題)請說明庫侖定律的內容。 2. (計算題)下圖是一對點電荷所構成的電偶極(electric dipole),它們的電性一正一負,帶電量均為 $q$,且相距 $d$。圖中用箭頭已經標示出正、負電荷在 $P$ 點形成的電場 $\vec{E}_{(+)}$、$\vec{E}_{(-)}$,請計算 $P$ 點的電場和量值及方向。注意,距離的部分只能使用 $d$ 和 $z$,不能使用 $r_{(+)}$、$r_{(-)}$。 ![](https://i.imgur.com/ZzF5rZY.png =200x) 3. (是非題)電荷置於電場中釋放,軌跡就是電力線嗎?為什麼是或為什麼不是? 4. (簡答題)用數學式說明電位與電場的關係。 5. (簡答題)為什麼導體必然是等電位體?導體的電荷分佈是什麼樣子? 6. (簡答題)假設你有一個電池、一些電線、兩個完全相同的燈泡,應該讓燈泡串聯還是並聯,才能使總電功率最大,為什麼? 7. (證明題) $n$ 個電阻器(阻值為 $R_k,\ k=1,2,\ldots,n$)並聯時,證明其等效電阻 $R_\text{eq}$ 滿足 $$\dfrac{1}{R_\text{eq}}=\sum^n_{k=1}\dfrac{1}{R_k}。$$ 8. (簡答題)考慮伏特計與安培計的內電阻,當(a)電阻很大時、(b)電阻很小時,畫出同時用伏特計和安培計測量電阻的線路圖,並說明原因。 9. (計算題)在下圖的裝置中,將檢流計與三個電阻器 $R_1$、$R_2$ 及 $R_3$ 連接而成多範圍安培計,使其滿刻度偏轉時的電流分別為 $1$ 安培、$0.1$ 安培及 $0.01$ 安培,試求 $R_1$、$R_2$ 及 $R_3$。 ![](https://i.imgur.com/l26XDxQ.png =300x) 10. (證明題)參考p.89的試題精選7附註討論(1),證明電場 $E=\dfrac{kQx}{(R^2+x^2)^{3/2}}$。 ### 答題狀況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 +2 | +2 | +2 | +1 | +2 | +2 | +1 | +1 | +2 | ## 第二階段: ### 一、補充:電通量與磁通量 對於任何定義良好的向量場,我們都可以定義出它通量(flux),通常用希臘字母 $\Phi$(大寫phi) 為符號。 簡單來說,某種向量場的通量就是「它通過一個表面的量」,用向量微積分的語言來說,向量場 $\mathbf{F}$ 的通量就是它在某個表面 $A$ 上的表面積分 $$\Phi_F=\int_A\mathbf{F}\boldsymbol\cdot \text{d}\mathbf{A},\tag{1}$$ 其中 $\text{d}\mathbf{A}$ 是微小的向量表面元素,它的方向是表面元素的法向量(可記作 $\mathbf{n}$,但需要特別定義表面兩邊其中一邊是$\mathbf{n}$),量值等於表面元素(可記作 $\text{d}A$)。讓 $\mathbf{F}$ 與 $\text{d}\mathbf{A}$ 做純量積是為了要取 $\mathbf{F}$ 在該處的法向分量,因為只有 $\mathbf{F}$ 的法向分量才算是「通過」了該表面,切向分量只會「擦過」該表面。 通量是純量,因為我們在(1)式中相當是把純量積 $\mathbf{F}\boldsymbol\cdot \text{d}\mathbf{A}$ 加總起來,結果依然是純量。 (1) 式中的 $A$ 也可以是封閉表面,這時通量可以寫成 $$\Phi_F=\oint_A\mathbf{F}\boldsymbol\cdot \text{d}\mathbf{A},\tag{2}$$ 其中表面元素的法向量 $\mathbf{n}$ 的方向要定義成由表面「內部」指向表面「外部」。積分符號 $\oint$ 中的圓圈代表是對「封閉」的表面積分。 在電磁學中,電場 $\mathbf{E}$ 磁場 $\mathbf{B}$ 都是向量場,所以可以定義**電通量**(electric flux) $\Phi_E$ 與**磁通量** (magnetic flux)$\Phi_B$,分別是 $$\Phi_E=\int_A\mathbf{E}\boldsymbol\cdot \text{d}\mathbf{A}\tag{3}$$ 和 $$\Phi_B=\int_A\mathbf{B}\boldsymbol\cdot \text{d}\mathbf{A},\tag{4}$$ 它們分別出現在高斯定律和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之中。 高中介紹的是比較簡單的定義,將表面限定為平面,場為均勻,這樣可以略去積分符號而寫成 $$\Phi_E=\mathbf{E}\boldsymbol\cdot \mathbf{A}\tag{3$'$}$$ 以及 $$\Phi_B=\mathbf{B}\boldsymbol\cdot \mathbf{A}。\tag{4$'$}$$ ### 二、高斯定律 > [高斯定律](https://reurl.cc/R4akDZ)(Gauss' law)表明,「穿越出任意閉合曲面的淨電通量 $\Phi_E$」等於「該閉合曲面內的淨電荷 $Q_\text{enc}$」除以「真空中的電容率 $\epsilon_0$」。 用數學式表達,就是 $$\Phi_E=\dfrac{Q_\text{enc}}{\epsilon_0}\tag{5}$$ 套用稍早定義的電通量((3)式),高斯定律可寫成 $$\int_A\mathbf{E}\boldsymbol\cdot \text{d}\mathbf{A}=\dfrac{Q_\text{enc}}{\epsilon_0}\tag{6}$$ 該閉合曲面 $A$ 稱為「高斯曲面」(Gaussian surface)。 舉例來說,考慮空間中的一個點電荷 $+Q$,該如何利用高斯定律計算該點電荷周遭的電場量值?我們想像以該點電荷為圓心、以 $R$ 為半徑畫出一個球面(就是這個例子的高斯曲面),基於球對稱性,我們可推測由點電荷 $+Q$ 發出的電力線總是垂直於球面,而且各處表面的電力線密度都是均勻的(也就是各處的電場量值相等,假設為 $E$),因此通過此球面的淨電通量為球的表面積與電場的乘積,即 $\Phi_E=4\pi R^2E$。使用高斯定律,得到 $4\pi R^2E=Q/\epsilon_0$,也就是 $$E=\dfrac{1}{4\pi\epsilon_0}\dfrac{Q}{R},$$ 但這正好是庫侖定律的結果。因此庫侖定律與高斯定律的推論是一致的。 高斯定律的另外一個例子,是計算無窮大、平面、均勻帶電的非導體薄版所產生的電場。假設薄板上的表面電荷密度為 $\sigma$,我們將可證明薄板兩側的電場量值為 $\epsilon_0/2\sigma$(不論距離薄板多遠)。 我們這裡介紹的是高斯定律的「積分形式」(integral form),因為它涉及一個表面積分。如果我們再應用向量微積分中的「散度定理」(divergence theorem),可以將高斯定律改寫成「微分形式」(differential form) $$\boldsymbol\nabla\boldsymbol\cdot\mathbf{E}=\dfrac{\rho}{\epsilon_0},\tag{7}$$ 其中 $\rho$ 是電荷密度,這在敘述上更為簡潔,(7) 式也是馬克士威方程組的其中一條方程式。 ### 三、電路學物理量 #### 1. 電流強度(簡稱電流)(符號:++  ++)$\require{color}$ - 定義: $$\boxed{\color{white}{I=\dfrac{Q}{\Delta t}}}$$ - 單位: #### 2. 電荷量(簡稱電量)(符號:++  ++) - 定義: - 單位: #### 3. 電壓(符號:++  ++) - 定義: - 單位: - 用於電路中不同場合下的別名 - 電位差 - 電壓降 - 路端電壓 - 電動勢(符號:++  ++) - 電動勢和內電阻 $r$ 的關係為 ++      ++ #### 4. 電阻(符號:++  ++) - 定義: - 意義:一個物體對於 ++    ++ 的阻礙能力 - 電路元件兩端 ++  ++ 及 ++  ++ 之比,即 ++  ++ 定律$$\boxed{\color{white}{R=\dfrac{V}{I}}}$$ - 單位: #### 5. 電阻率(符號:++  ++) - 定義: - 意義:一種材質對於 ++    ++ 的阻礙能力(是材料本身的性質,與 ++  ++ 無關。) - 對一個單一材質導體,取長度為 $\ell$、截面積為 $A$ 的柱狀樣本,使電流均勻且垂直地通過截面,則電阻率為$$\boxed{\color{white}{\rho=R\dfrac{A}{\ell}}}$$ ![](https://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6/68/Resistivity_geometry.png =150x) - 單位: #### 6. 電能(符號:++  ++) - 定義: - 單位 - SI制: - 其他:++    ++,量度電力常用的單位,即1度電的「度」。 ($1$ 度電 $=$++    ++$\text{ J}$) #### 7. 電功率(符號:++  ++) - 定義: - 在電路中消耗的功率定義為 ++  ++ 及 ++  ++ 的乘積,即$$\boxed{\color{white}{P=IV}},$$對歐姆元件可套用 ++  ++ 定律,得到$$\boxed{\color{white}{P=\dfrac{V^2}{R}=I^2R}}。$$ - 單位: ### 四、電路學核心概念 #### 1. 模型 * 點電荷:帶有 ++  ++ 的一個 ++  ++ ,不具有 ++  ++ ,是帶電粒子(charged particle)的理想模型。 * 導體(conductor):能使電流導通的材料。 * 特性: 1. 靜電平衡時,導體內部電場為 ++    ++。 2. 靜電平衡時,導體內部及表面電位 ++    ++。 * 絕緣體(insulator):難以使電流導通的材料。 #### 2. 電路 * 開路/斷路(open circuit):電路中測試點兩端的電阻 ++    ++ 的情況。 * 閉路/通路(closed circuit):電路中測試點兩端的電阻為 ++    ++ 的情況。 * [短路](https://reurl.cc/QdjXk5)(short circuit):有兩種看法 * 電路中電位不同的兩點被電阻很小的導體接通的情況, * 測試點兩端的電阻為 ++    ++ 的情況。 * 節點:任意兩條或多條支路的相交點。 * 串聯電路![](https://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1/11/Resistors_in_series.svg =200x),其等效電阻為$$\boxed{R_{eq}=\color{white}{R_1+R_2+\cdots+R_n}\color{black}{=\sum^n_{i=1}}\color{white}{R_i}},$$若 $R_1=R_2=\cdots=R_n=R$,則 $\boxed{R_{eq}=\color{white}{nR}}$。 * 並聯電路![](https://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0/09/Resistors_in_parallel.svg =150x),其等效電阻滿足$$\boxed{\dfrac{1}{R_{eq}}=\color{white}{\dfrac{1}{R_1}+\dfrac{1}{R_2}+\cdots+\dfrac{1}{R_n}}\color{black}{=\sum^n_{i=1}}\color{white}{\dfrac{1}{R_i}}},$$若 $R_1=R_2=\cdots=R_n=R$,則 $\boxed{R_{eq}=\color{white}{\dfrac{R}{n}}}$。 #### 3. 元件: * 導線 * 開關 * 電路符號:++    ++ (開路)或 ++    ++ (閉路) * 電動勢源,任舉三例: * 電阻器 * 電路符號:++    ++ 或 ++    ++ * 可變電阻器/電位器 * 電路符號: ++    ++ 或 ++    ++ * 變壓器 * 示意圖: ![](https://www.electronics-tutorials.ws/wp-content/uploads/2013/08/trans65.gif?fit=479%2C188) * 公式:(使用上圖的 $V_P$、$N_P$、$I_P$、$V_S$、$N_S$、$I_S$)$$\boxed{\color{white}{\dfrac{V_P}{V_S}=\dfrac{N_P}{N_S}=\dfrac{I_P}{I_S}}}$$ #### 4. 分類: * 直流電(direct current,DC) * 交流電(alternating current,AC) #### 5. 儀表: * 伏特計、電壓計 * 電路符號: ++    ++ * 安培計、電流計 * 電路符號: ++    ++ * 檢流計:用於測量微弱電流的電流計 #### 6. 發輸配電系統 * 發電 * 輸電 * 為什麼要使用高壓電輸電? * 配電 * 臺灣家用電源規格:++   ++ V(少數 ++   ++ V)、++   ++ Hz ![](https://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4/41/Electricity_grid_simple-_North_America.svg) ### 五、電路學重要定律 #### 1. 歐姆定律(Ohm's law,1827) 導電體兩端的 ++   ++ 與通過導電體的 ++   ++ 成正比,比例常數為 ++   ++ ,即$$V=IR。$$ 凡是遵守歐姆定律的元件都稱為「 ++    ++ 」,其電阻與電流、電壓〔無關/有關〕。 #### 2. 克希荷夫電路定律 * 克希荷夫 ++  ++/++  ++/++  ++ 定律 所有進入某 ++  ++ 的 ++  ++ 的總和等於所有離開這 ++  ++ 的 ++  ++ 的總和,即$$\displaystyle\boxed{\color{white}{\sum_{k=1}^n i_k=0}},$$其中 $n$ 為連接該 ++  ++ 的 ++  ++ 數目,$i_k$ 為流入或流出該 ++  ++ 的第 $k$ 條 ++  ++ 的 ++  ++ 。 此定律等價於 ++      ++。 * 克希荷夫 ++  ++/++  ++/++  ++ 定律 沿著 ++    ++ 所有元件兩端的 ++   ++ 的 ++   ++ 等於零,即$$\displaystyle\boxed{\color{white}{\sum_{k=1}^m v_k=0}},$$其中 $m$ 是 ++    ++ 上元件的數目, $v_k$ 為第 $k$ 個元件的 ++   ++ 。 此定律等價於 ++      ++。 ### 六、靜電學物理量 #### 1. 電場力(符號:++  ++) - 〔純量/向量〕 - 定義: - 單位: #### 2. 電場強度(簡稱電場)(符號:++  ++) - 〔純量/向量〕 - 定義 - 概念化: ++   ++ 密度——單位體積內的「淨」++   ++ 數量 - 在電場中某一點置一個 ++    ++ $+q$,則其所受的電場力向量與 ++    ++ 的純量乘積為電場強度向量,即$$\boxed{\color{white}{\mathbf{E}=\dfrac{\mathbf{F}}{q}}}。$$ - 單位 - SI制:++    ++ 或 ++    ++ - 來源:(寫兩個) #### 3. 電位能(符號:++  ++) - 〔純量/向量〕 - 定義 1. 在 ++    ++ $\mathbf{E}=E\hat{\mathbf{i}}$ 中將 ++    ++ $q$ 從 $x=a$ 位置遷移到 $x=b$ 位置所需要做的 ++   ++ 就是位能差 $U(b)-U(a)$,即$$\boxed{\Delta U=U(b)-U(a)=\color{white}{F_x(b-a)=-qE(b-a)}},$$移動過程中,施加的外力 $\mathbf{F}$ 必須恰好抵銷電荷所受的靜電力 $q\mathbf{E}$。 2. 一般來說,在 ++  ++ $\mathbf{E}$ 中將電荷 $q$ 從 $\mathbf{r}=\mathbf{a}$ 位置遷移到 $\mathbf{r}=\mathbf{b}$ 位置所需要做的 ++   ++ 就是位能差 $U(\mathbf{b})-U(\mathbf{a})$,即$$\Delta U=U(\mathbf{b})-U(\mathbf{a})=\int_{\mathbf{a}}^{\mathbf{b}} \mathbf{F}\cdot d\mathbf{r}=-\int_{\mathbf{a}}^{\mathbf{b}} q\mathbf{E}\cdot d\mathbf{r}$$ - 單位: - 註:電位能的數值不具有 ++  ++ 意義,只有 ++  ++ 意義,所以需要設定一個電位為零的參考系統。通常選取 ++       ++ 的系統,將電位設定為0。 #### 4. 電位(符號:++  ++ 或 ++  ++) - 〔純量/向量〕 - 定義 1. 每 ++    ++ 處於電場中所具有的電位能,即$$\boxed{\color{white}{V=\dfrac{U}{q}}}。$$ 2. 在 ++    ++ $\mathbf{E}=E\hat{\mathbf{i}}$ 中,在任兩個位置 $x=a$ 和 $x=b$ 之間的電位差為 $$\boxed{\color{white}{\Delta V=E(b-a)}}$$ 3. 一般來說,電場 $\mathbf{E}$ 中任兩個位置 $\mathbf{r}=\mathbf{a}$ 和 $\mathbf{r}=\mathbf{b}$ 之間的電位差為$$\Delta V=-\int_{\mathbf{a}}^{\mathbf{b}} \mathbf{E}\cdot d\mathbf{r}$$ - 單位: - 註: 1. 電位和電位能一樣,數值不具有 ++  ++ 意義,所以需要設定一個電位為零的參考系統。 2. 基於一些傳統,符號 ++  ++ 可以指電位或電位差而不至於混淆,若要區別時,把電位差記做 ++  ++ 。 ### 七、靜電學核心概念 #### 1. 模型: * 場 * 場線:1851年法拉第提出的概念 * 電場線 * 磁場線 #### 2. 數學表述 * 向量 * 向量運算 * 向量加法 * 純量積、內積、點積 * 向量積、外積、叉積 #### 3. 分支 * 靜電學 * 靜磁學 * 電動力學 #### 4. 現象 * 電磁感應 * 電流磁效應 ### 八、靜電學重要定律、方程式、公式 #### 1. 庫侖定律 給定兩個電量分別為 $q_1$、$q_2$ 的點電荷,將 $q_1$ 固定於原點 $O$,將 $q_2$ 固定於位置 $\mathbf{r}$,則 $q_1$ 施加給$q_2$ 的電場力滿足 $$\mathbf{F}=\dfrac{kq_1q_2\hat{\mathbf{r}}}{r^2},$$其中: - ++  ++ 為庫侖常數 - $\hat{\mathbf{r}}$ 為 向量 $\mathbf{r}$ 的 ++    ++, - $r$ 為 向量 $\mathbf{r}$ 的 ++  ++。 這個由 $q_1$ 與 $q_2$ 組成的系統的電位能為$$U=\dfrac{kq_1q_2}{r},$$另外, $q_1$ 造成的電場為$$\mathbf{E}=\dfrac{kq_1\hat{\mathbf{r}}}{r^2},$$$q_1$ 造成的電位為$$V=\dfrac{kq_1}{r}。$$ ## 第三階段:解答課前提問 ### p.28 試題精選2 附註討論(3) > 假設三電荷的質量比為 $2:1:1$,同時釋放三者後在庫侖力相互作用下運動,某時刻甲的速度為 $(2\hat{\imath})~\text{m/s}$、乙的速度為 $(-3\hat{\jmath})~\text{m/s}$,丙的速度量值為何?答:$5~\text{m/s}$。 提示:甲、乙、丙所組成的系統合外力為零且系統最初靜止 $\iff$ 系統動量恆為零,即對任意時刻 $m_甲\mathbf{v}_甲+m_乙\mathbf{v}_乙+m_丙\mathbf{v}_丙=\mathbf{0}$。 ### p.34 試題精選13 及附註討論(2) ### p.52 試題精選1 (C\)選項及附註討論(2)(3) > (C\)選項:所有電力線都會由原點出發,終止於 $C$ 點。 電力線特性: - 起始於正電荷*或* 無窮遠處。 - 終止於負電荷*或* 無窮遠處。 - 任兩條電力線恆不相交。 - 單位空間內的電力線數量正比於電場(強度)。 - 電力線上某一點的切線方向等於該點的電場方向。 > 附註討論(2):高斯定律 ### p.57 試題精選8 ### p.62 試題精選16 靜力平衡問題——畫力圖、力的拆解、應用靜力平衡條件。 把「甲、乙」小球系統質心視為重力的作用點。 - 力平衡條件1:$\sum F_x=T\sin\alpha=0\implies \alpha=0$ - 力平衡條件2:$\sum F_y=T\cos\alpha+QE-QE-mg=0\implies T\cos\alpha=mg$,但 $\alpha=0$,故推論 $T=mg$ - 力矩平衡條件:取乙為參考點,合力矩(順時針為正) $\sum\tau=mg\ell\cos\theta-QE(2\ell)\cos\theta=0$$\implies mg=2QE$ 結論:以下兩個為系統「力平衡」的必要條件(也可以證明是充分條件) 1. $T=mg$ 2. $\alpha=0$ 題幹只有說系統達成「力平衡」,所以條件 1、2 一定對,故可選 (B)。 沒有被這兩個條件約束的物理量,例如 $E$,可以是任意值,故可選 (A)。 (C\)選項加入以下條件 3. $mg=2QE$ 這樣系統就達成「靜力平衡」。沒有被條件 1、2、3 約束的物理量,例如 $\theta$,依然可以是任意值,故可選 (C\)。 條件 1、2、3 無法推論出選項 (D)、(E),故不選。 ### p.63 試題精選17 相距固定之正、負電荷構成一個電偶極,電偶極在電場中所受力矩為 $\boldsymbol\tau=\mathbf{p}\boldsymbol\times \mathbf{E}$,其中 $\mathbf{p}\equiv Q\mathbf{d}$ 為電偶極矩(electric dipole moment),$\mathbf{d}$ 是從負電荷到正電荷的位移向量。 > (C\)選項:棒的重心一面移動,棒一面亦以重心為中心轉動,最後轉至與電場平行的位置。 - (C\)選項的第一句錯誤,因為電偶極在電場中不受力,$\sum\mathbf{F}=\mathbf{0}$,由題幹描述的初始狀況(輕放)可推知系統一開始應該是靜止,所以之後質心也會保持靜止。 - (C\)選項的第二句錯誤,因為電偶極在電場中受到力矩 $\boldsymbol\tau=\mathbf{p}\boldsymbol\times \mathbf{E}$,所以棒子會旋轉,轉軸是垂直於紙面、通過質心的直線(參考p.64的圖)。 注意,不是以重心為中心,除非「重力場均勻而且重力對系統的影響小到可以忽略」,否則「重心不是質心,而(C\)選項的第一、二句錯誤」或「(C\)選項的第一句正確」!質心也未必是 $\overline{AB}$ 中點,因為題目沒有說兩個點電荷質量相等!) - (C\)選項的第三句錯誤,張鎮麟講義給的解釋也錯誤。嚴格來說,如果題目給的系統是保守系統、遵循力學能守恆(因為沒有提到,所以應該假定如此),則不會停止於他們描述的「最後位置」,而是持續繞著上述的轉軸做擺動。 解決這個疑點的方法有兩個,一種是定義「最後位置」就是與系統位能最低的位置,也就是平衡點,一種是補充此系統有額外的非保守力會損耗力學能,導致擺幅越來越小,最終位置趨近於平衡點。 ### p.89 試題精選7 附註討論(2) > 證明 $T=2\pi\sqrt{\dfrac{mR^3}{kQq}}$ 證明要領:證明力的形式是 $F=-Kx$,振動週期就是 $T=2\pi\sqrt{\dfrac{m}{K}}$(這裡用 $K$ 代表力常數,以免與靜電常數 $k$ 搞混。) 由試題精選7附註討論(1)可推知,該情況下靜電力為 $$F=-\dfrac{kQqx}{\left(R^2+x^2\right)^{3/2}},$$但在 $x\ll R$ 的條件下,$x/R$ 很小,使得[^1] $$\left(R^2+x^2\right)^{3/2}=R^3\left(1+\dfrac{x^2}{R^2}\right)^{3/2}=R^3\left[1+\dfrac{3}{2}\dfrac{x^2}{R^2}+\mathcal{O}\left(\dfrac{x^4}{R^4}\right)\right]\approx R^3\quad 當~x\ll R,$$ 所以力的形式可近似為 $$F\approx-\dfrac{kQq}{R^3}x=-Kx,$$ 其中 $K=\dfrac{kQq}{R^3}$,因此簡諧運動的振動週期為 $$T=2\pi\sqrt{\dfrac{m}{K}}=2\pi\sqrt{\dfrac{mR^3}{kQq}}。$$ ### p.91 試題精選11 由動量守恆,有 $$m_1v_1=m_2v_2\tag{1}$$ 由力學能守恆,有 $$\dfrac{1}{2}m_1v_1^2+\dfrac{1}{2}m_2v_2^2=\dfrac{kq_1q_2}{d}\tag{2}$$ 由 (1) 式得到 $v_2=\dfrac{m_1}{m_2}v_1$,將此帶入 (2) 式,得到 $$\dfrac{1}{2}m_1v_1^2+\dfrac{1}{2}m_2\left(\dfrac{m_1}{m_2}v_1\right)^2=\dfrac{kq_1q_2}{d}。$$ 然後解 $v_1$,得到 $$\begin{align}\dfrac{1}{2}m_1\left(1+\dfrac{m_1}{m_2}\right)v_1^2&=\dfrac{kq_1q_2}{d}\\v_1^2&=\dfrac{2kq_1q_2m_2}{m_1(m_1+m_2)d}\\v_1&=\sqrt{\dfrac{2kq_1q_2m_2}{m_1(m_1+m_2)d}},\end{align}$$ 利用 $v_2=\dfrac{m_1}{m_2}v_1$,得到 $$v_2=\sqrt{\dfrac{2kq_1q_2m_1}{m_2(m_1+m_2)d}}$$ (或將下標 $1$、$2$ 對調也可得到同樣結果。) ### p.106 試題精選6 (B)選項 ### p.109 試題精選9 附註討論 ### p.147 試題精選4 ### 上冊 p.382 第24題 [^1]: 這裡我用了[二項式定理](https://reurl.cc/b51myv)(binomial theorem):$$(a+b)^n=\sum^n_{k=0}\begin{pmatrix}n\\k\end{pmatrix}a^kb^{n-k},$$ 其中 $\begin{pmatrix}n\\k\end{pmatrix}=\dfrac{n!}{k!(n-k)!}$ 為二項式係數。當 $a=1$ 時,公式可以化簡成 $$(1+x)^n=\sum^n_{k=0}\begin{pmatrix}n\\k\end{pmatrix}x^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