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能源危機反加速氫經濟?跟著IEA盤點全球氫能趨勢 > [name=李倫] > <font color="#008000"> 隨著太陽光電、風電等發電技術日益成熟、成本不斷下降,IEA預估到了2030年,每公斤綠氫成本有機會降到1.3-4.5美元(約台幣42-145元),相當於每發一度電只要0.039-0.135美元(約台幣1.3~4.5元)。 </font> ![](https://i.imgur.com/JeUc2bo.png) > 圖片來源:[EA, Global Hydrogen Review 2022](https://www.iea.org/reports/global-hydrogen-review-2022) COP27大會即將召開,今年會場最火熱的議題之一,鐵定是俄烏戰爭爆發以來引發的能源緊張和通膨危機。而在其影響下,不僅加深各國能源自主的危機意識,也進一步加速了全球淨零減碳的推進力道。 既然天然氣供不應求,自製氫能,便成為裝設再生能源之外的另一熱門選項。從全球能源總署(IEA)剛出版的《全球氫能回顧報告》([Global Hydrogen Review 2022](https://www.iea.org/reports/global-hydrogen-review-2022)),不難察覺這樣的轉變趨勢。 ## 全球氫能需求回升,2030發電裝置容量上看3.5GW 《全球氫能回顧報告》分析,2021年氫能需求已回到疫情前的水準,來到9,400萬噸,比2020年小幅成長5%,約可貢獻全球2.5%的能源消費,主要消費國家依序為:中國(占三成)、美國、中東、歐洲及印度。 ![](https://i.imgur.com/Af7JUYA.png) > 全球氫能需求已回到疫情前的水平。 > 圖片來源:[IEA, Global Hydrogen Review 2022](https://www.iea.org/reports/global-hydrogen-review-2022) 報告統整各國現行政策(STEPS),到了2030年,全球氫能需求會爬升到1.15億噸,但若以各國宣示的減碳承諾(APS)估算,氫能需求會再成長到1.3億噸。然而,距離2050年淨零的目標情境(2030年各種氫能需達2億噸),依舊有段差距。 至於現階段的氫能應用,大多為做為傳統煉油原料,去年只有4萬噸氫能投入重工業、運輸、建築等新領域,以燃料電池電動車(FCEV)的需求最多。 不過,近年在各種低碳領域,已有越來越多創新計畫在推展。像是鋼鐵業,以純氫取代化石燃料直接還原煉鋼,2030年便有180萬噸低碳氫的需求;運輸方面,全球首部氫動力火車已在德國運行,以氫能或氫基燃料(如氨)做為遠程航運燃料的構想,也有上百個示範計畫。 而大家最熟悉的發電端,氫、氨均可替代化石燃料產製低碳電力,加總各方宣示計畫,預估到了2030年,全世界至少有35億瓦(3.5GW)的氫能發電裝置容量。 只是,未來需求如此蓬勃,不少人擔心,這麼多氫能要從那裡來? ## 「低碳氫」未來看漲,十年後成本可望降低 按不同生產原料區分,可將氫能分為三種,從化石燃料來的稱為「灰氫」,化石燃料製程搭配碳捕捉利用及封存(CCUS)的叫「藍氫」,用再生能源電解製造的才叫「綠氫」。坊間描述的低碳氫,是指藍氫與綠氫,現階段市面上的氫能幾乎都來自化石燃料,換句話說,未來低碳氫的產能擴張才是關鍵。 ![](https://i.imgur.com/Jk5OAiy.png) > EA估計的2030年低碳氫生產配置。 > 圖片來源:[IEA, Global Hydrogen Review 2022](https://www.iea.org/reports/global-hydrogen-review-2022) 儘管去年氫能規模回升到9,400萬噸,但,其中屬於低碳氫的還不到100萬噸,而且多屬藍氫。此外,目前的氫能生產計畫大多還在規劃階段,進入最終投資決策階段(Final Investment Decision)的僅有4%,就算全部付諸實行,2030年合計產能也不過160~240萬噸,距淨零願景所需的低碳氫產能(2030年約需1億噸)仍是杯水車薪。 分析幾種產氫技術的均化成本。現階段以天然氣製氫的成本最低,每公斤約1~2.5美元(約台幣32~80元),若搭配CCUS技術,成本會提高到1.5~3美元(約台幣48~96元),再生能源電解產氫,則是目前最貴的產氫技術,每公斤成本高達4~9美元(約台幣129-290元)。 不過,隨著太陽光電、風電等發電技術日益成熟、成本不斷下降,IEA預估到了2030年,每公斤綠氫成本有機會降到1.3~4.5美元(約台幣42~145元),換算成能量密度,相當於每度電只要0.039~0.135美元(約台幣1.3~4.5元)。 ![](https://i.imgur.com/hXi9R1g.png) > 各種產氫技術的均化成本比較。 > 圖片來源:[IEA, Global Hydrogen Review 2022](https://www.iea.org/reports/global-hydrogen-review-2022) ## 打造”氫”潔未來,政策支持很重要 在能源危機與淨零減碳的趨勢下,各國政府陸續將氫能納入政策藍圖。《全球氫能回顧報告》統計至去年9月,已有26個國家規劃發展氫能策略,低碳氫產能目標也較往年翻升,預計到了2030年,全球電解裝置容量可來到1,450至1,900億瓦(145-190GW)。 可是,相較於產製氫能的熱度,終端應用似乎還不夠積極。 IEA觀察各國的2030年宣示目標,大概只有4%氫能會投入工業部門,以歐盟最為積極,如今年五月公布的「[REPowerEU](https://ec.europa.eu/commission/presscorner/detail/en/ip_22_3131)」計畫,便提出2030年境內生產1,000萬噸、同時進口1,000萬噸綠氫的目標,將用於工業、運輸等難減排部門。目前全歐洲冒出了[20](https://arp.pl/en/who-we-are/media/news/lower-silesian-hydrogen-valley-has-been-established/)個「氫谷(hydrogen valley)(註1)」,可視為往後的氫經濟發展指標。 ![](https://i.imgur.com/uHNFLWi.png) > 全球已有26國規劃或宣示氫能發展策略。 > 圖片來源:[IEA, Global Hydrogen Review 2022](https://www.iea.org/reports/global-hydrogen-review-2022) 值得一提的,還有氫能貿易的進展。今年,從澳洲至日本,完成了全球首次「液態氫」國際運輸,目前也有多個大型氫能出口計畫展開,預估到2030年的氫氣出口量將達到每年1200萬噸,進口地區以德國、荷蘭、日本居多。 最後,IEA提出幾點建議。首先,各國應從宣示性政策轉為實際應用,才能加速低碳氫的發展腳步,也能大量創造應用需求,特別是重工業、重型車輛與船運等領域。其次,政府可考慮運用新的天然氣基礎設施,做為氫能發展的喬接管道。最後,則是未來氫能貿易的國際合作與管理機制,此刻就得開始做好規劃。 台灣今年公布的「2050淨零排放路徑」裡,氫能也被列入「十二項關鍵策略」之一,如何讓氫能幫助我們達成淨零,有賴明確的政策指引。 ![](https://i.imgur.com/AeasRyl.png) > 2030年可能的氫能進出口國推估。 > 圖片來源:[IEA, Global Hydrogen Review 2022](https://www.iea.org/reports/global-hydrogen-review-2022) 註1. 為提高規模經濟與可行性,將氫氣的生產、輸送、儲存、利用,整合在一個地理區域或產業聚落,即可稱為「氫谷」。 【參考資料】 1. IEA, [Global Hydrogen Review 2022](https://www.iea.org/reports/global-hydrogen-review-2022) 2. [能源知識庫](https://km.twenergy.org.tw/Data/db_more?id=7007) --- ### 作者介紹 ### [李倫](https://www.delta-foundation.org.tw/blog/author/%E6%9D%8E%E5%80%AB) #### 成大資源工程系畢業,德國Technische Universität Hamburg環境工程碩士,有感於氣候變遷所帶來的災難,積極參與難民營、工程無國界非洲乾旱地區取水工程設計等志工服務。曾於政府智庫服務,協助產業減碳路徑規劃,並參與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現任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專員,研究能源與工業節能議題。熱愛大自然,希望地球因我們的努力變得更好! ### 文章轉載出處:[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https://www.delta-foundation.org.tw/blogdetail/4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