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黑熊通報系統 landing page 拉皮
目前landing page上的大部分tabs 都會連到違章工廠的外部網頁,我們想要把他全部改成跟黑熊通報系統專案有關的。
下面我把各個tab詳細的內容截圖,我們可以使用類似的邏輯把我們適合放的內容放上去。大部分的內容要請吊嘎幫忙提供資料。
## 右上角tabs:
- Disfactory既有項目 -> [name=diaoga] 拉皮建議
- [ ] 使用教學
- [ ] 安全須知 ->"遇到黑熊怎麼辦" or "有熊國安全須知"(二擇一)
- [x] 聯絡我們
- [X] 常見問題 ->"辨識黑熊痕跡" (建議往前挪到第二項)
- [x] 關於通報系統
- [x] 問題回報
## 使用教學
![](https://i.imgur.com/hB3so3C.png)
等到alpha 版上線後再製作
alpha 版前:考慮導入到舊的熊出沒網址https://www.taiwanbear.org.tw/questionnaire/
## 安全須知
改成"遇到黑熊怎麼辦" or "有熊國安全須知"(二擇一)
- [ ] 去哪裡可以找到合適的內容?是否已經有存在的衛教文章/圖片可以使用?若無,可請吊嘎提供幾句簡單的敘述?
- Disfactory圖文說明:
![](https://i.imgur.com/APVY7R2.png)
![](https://i.imgur.com/lyyajCM.png)
- ***Draft*** by [name=diaoga]
台灣黑熊是台灣體型最大的食肉目動物,性情機警,一般情況會主動避開人類。但在特定情況下若是人類與黑熊近距離遭遇,仍有發生衝突受傷的可能性。
- **避免遭遇黑熊**
- 在黑熊棲息的山區行走時...
- 可在身上繫掛"熊鈴",或是與同伴大聲交談、撥放音樂、製造聲響。黑熊不喜歡人類,遠遠聽見就會自動避開。
- 在黑熊棲息山區的山屋/營地宿營時...
- 應將食物、廚餘和鍋具妥善包裹,存放在安全的位置(某些山屋設有金屬製的儲藏室)
- 廚餘、湯汁等也不可隨意棄置在營地山屋周圍。
- 因為黑熊嗅覺非常靈敏,任何一點食物的味道,都可能吸引黑熊接近。
- 在黑熊棲息山邊的農地、畜舍...
- 動物飼料、穀物、作物等,應存放在有堅固門窗的倉庫中。
- 不要將廚餘、NG的作物棄置在室外。
- 因為黑熊嗅覺非常靈敏,任何一點食物的味道,都可能吸引黑熊接近。
- 要是發現疑似有黑熊造訪,可與台灣黑熊保育協會聯繫,我們將協助鑑定並提供防範建議。
- **遇見黑熊怎麼辦?**
- 遠遠看到黑熊...
- 保持冷靜
- 人員聚集在一起
- 不要試圖接近黑熊
- 通常黑熊會自己離去
- 若黑熊沒有離去,人員應安靜後退,與黑熊拉開距離
- 近距離遇到黑熊...
- 保持冷靜
- 人員聚集在一起
- 通常黑熊會自己離去
- 若黑熊沒有離去...
- 不要做出誇張的動作,或者試圖趕跑黑熊,可能會被黑熊視為攻擊的訊號而採取反擊
- 面對黑熊,安靜後退持續拉開距離
- 若黑熊對能做出威嚇動作甚至朝人接近...
- 威嚇動作: 雙腳站立、發出喀喀聲、用腳掌拍打地面或低吼
- 表示你們太接近了! 面對熊,安靜後退拉開距離
- 如果黑熊朝人奔跑,趕快跑就對了!
- 如果有帶防熊噴霧,可用噴霧驅離朝人靠近的黑熊。
額外參考資料:
[遇到黑熊攻擊怎麼辦?](https://www.taiwanbear.org.tw/news/news_show/9/36)
[Black Bears - Keep them off the farm](https://dr6j45jk9xcmk.cloudfront.net/documents/3154/mnr-e000055.pdf)
- ***Draft*** by [name=zztin]
- 看到黑熊怎麼做?
- 近距離遇到熊:1. 評估 2. 原地不動 3. 冷靜的對熊說話,表明自己沒有威脅性
- 遇到黑熊威嚇?
- 黑熊用牙齒發出喀喀聲或者腳板拍地或者低吼:你太近了
- 雙腳站地,抬高口鼻:典型的威嚇行為
- 熊走向你?:面對熊,緩緩後退離開現場
- 熊跑向你?快速跑走
- 遇到黑熊攻擊怎麼辦?
- 遠距離看到熊?
- 繞道離開
- 千萬不要為了拍照靠近黑熊
- 準備胡椒噴霧,全部人靠在一起
- 冷靜,逐漸增加與熊之間的距離,至少46km
- 避免遇到熊
- 無痕山林:垃圾廚餘密封並帶下山 (LNT)
- 認識熊跡。發現熊跡:繞道避開
-
- 山林植被濃密處+溪流:
- 大聲說話
- 熊鈴
- 製造聲響
山林是野生動物永遠的家,你我只是山林中的過客
參考:https://www.youtube.com/watch?v=8mif2r-2dlw&t=57s
暫時的版本:
1.遇到黑熊怎麼辦?
(無圖片)
2.遠遠看到黑熊
冷靜,逐漸增加與熊之間的距離,繞道離開,千萬不要為了拍照靠近黑熊。
"public/images/safety_notice/1.png"
3.近距離遇到黑熊…
原地不動,冷靜地對熊說話並表示自己沒有威脅性,評估地勢,面對熊後退,逐漸增加與熊之間的距離。
"public/images/safety_notice/2.png"
4.黑熊朝人接近
面對熊,緩緩後退離開現場
"public/images/safety_notice/3.png"
5.如何避免遇到熊?
在山區行走:大聲說話、攜帶熊鈴,認識熊跡,發現熊跡時,繞道避開。在營地:落實無痕山林,垃圾廚餘密封並帶下山
"public/images/safety_notice/4.png"
https://www.reddit.com/r/coolguides/comments/apij81/the_bearmuda_triangle_setup_for_keeping_bears/
6.在山邊農地、畜舍,如何避免人熊衝突?
與林地的邊緣保持一段空曠地,果園將落果腐爛果撿起。農舍或畜舍用嚇阻動物用的電網圍起來。
"public/images/safety_notice/5.png"
## 聯絡我們
- [x] logo
![](https://i.imgur.com/EHkw2DA.png)
- [ ] 聯絡電話:(發現黑熊的時候要打的電話還是協會的電話?)
<-- [name=diaoga]目前還沒有緊急聯絡電話lol
- 黑熊協會:02-23818696
- [x] email
- taiwanblackbear@tbbcatw.com
- 目前的樣子:
![](https://i.imgur.com/gUQr4tv.png)
## 常見問題
吊嘎建議改成"辨識黑熊痕跡" (並往前挪到第二項)
- 目前連結到disfactory外部網頁 https://about.disfactory.tw
***Draft*** by diaoga
### 常見黑熊痕跡
(搭配照片和文字說明)
- 足跡
- 爪痕
- 排遺(糞便)
- 熊窩
### 其他可能混淆的野生動物痕跡
(搭配照片和文字說明)
- 水鹿磨角痕、食痕
- 其他食肉目動物腳印
- 台灣野豬排遺
- 台安野豬窩
Resouces from TBBCA website:
什麼才是真的熊跡?
![](https://i.imgur.com/PsOFcrb.png)
![](https://i.imgur.com/JWbaIHW.png)
![](https://i.imgur.com/FQZQx5U.png)
![](https://i.imgur.com/O2iPfg7.png)
![](https://i.imgur.com/UuHpnwE.png)
![](https://i.imgur.com/MBV1Qxr.png)
![](https://i.imgur.com/M7qtDou.png)
![](https://i.imgur.com/2wTg8yZ.png)
![](https://i.imgur.com/lhcMaBy.png)
![](https://i.imgur.com/OKtTnwG.png)
![](https://i.imgur.com/yZ6CrLk.png)
## 關於通報系統
- 目前:連結到外部網頁(與「常見問題」連到同一個網頁)https://about.disfactory.tw
- [ ] 可以連到github repo?
- [ ] 暫時:https://github.com/tai271828/disfactory-frontend
- [ ] https://github.com/tai271828/disfactory-backend
## 問題回報
- 目前:連結到外部網頁https://airtable.com/shrUraKakZRpH52DO
- [ ] 搜集回報網頁問題用的頁面(可暫時連到issue page)
----
For later...
## 左上角
- 顯示設定
- 農地範圍--> 移除
- 切換地圖模式--> keep
- 未處理/ 處理中 / 已鑑定--> ?
## 貢獻協議 與 免責聲明
draft:
授權條款
使用者於OH!SHOWN臺灣黑熊通報與資訊平台上傳之所有內容,採用創用CC姓名標示4.0版授權條款,提供台灣黑熊保護協會做保育推廣以及野生動物學術單位做教學及研究使用。使用者所提供之通報相關資料,包括經緯度、日期、地點名稱、註解,其僅屬單純資訊記載不受著作權利保護之態樣者,日後將採適宜的資料開放途徑進行公開披露,以促進公民科學發展、激勵參與者資料共享循環。部分通報資料若經本站管理員判斷有危害個體乃至黑熊族群之疑慮,本站得移除或隱藏使用者所貢獻之資料。本授權條款係適用於全世界,且其有效期間持續至本著作的著作權保護期間屆滿為止,同時具不可撤回之特性。本人亦了解他人合理使用的權利及其他相關規範,不因本授權條款之內容而受影響。本人擔保本作品未侵害或抄襲他人之著作(作品中使用他人作品之部份,包含圖像及聲音等),若有違反智慧財產之情事者,願自行負擔一切法律責任。
隱私條款
台灣黑熊保育協會由OH!SHOWN臺灣黑熊通報與資訊平台蒐集、處理與利用使用者自主填註的各項個人識別資料,在個人資料與相關法定權利之保護規範下,僅作為認證、授權標示,與通報資料之檢驗結果通知等聯繫行為之用。使用者所上傳的照片、拍攝時間、拍攝地點將會被蒐集,並公開上傳於本站平台。
參考 [玉山國家公園黑熊通報系統](https://www.ysnp.gov.tw/BlackBearNotification/C004400)
- 本會(台灣黑熊保護協會)取得您的個人資料,在個人資料保護法及相關法令之規定下,依本處隱私權保護政策,蒐集、處理及利用您的個人資料。 您亦同意本處以您所提供之個人資料確認您的身分、與您進行連絡,以及其他隱私權保護政策規範之使用方式。本人同意本人於Oh Shown!上傳之所有內容,採用創用 CC 姓名標示4.0版台灣授權條款在台灣黑熊保護協會公開分享以及無償作為學術單位、政府單位使用。 並了解本授權條款係適用於全世界,且其有效期間持續至本著作的著作權保護期間屆滿為止,同時具不可撤回之特性。 本人亦了解他人合理使用的權利及其他相關規範,不因本授權條款之內容而受影響。 本人擔保本作品未侵害或抄襲他人之著作(作品中使用他人作品之部份,包含圖像及聲音等),若有違反智慧財產之情事者,願自行負擔一切法律責任。 創用CC台灣授權條款詳見 http://creativecommons.tw/license
參考 [路殺社](https://roadkill.tw/about/term)
**點網頁看更多細節**
除另有聲明外,本網站內容採用創用CC姓名標示3.0臺灣版條款授權公眾使用。您可以依授權條款複製、引用、轉載,唯請於合理位置標示本站網址 https://roadkill.tw。
參考 [disfactory](https://about.disfactory.tw/#section-f_c360c8de-447e-4c0a-a856-4af18b9a5240)
全站由使用者回報之資料及設計圖以CC BY姓名標示4.0釋出,標註「農地違章工廠回報系統貢獻者」,原始碼已MIT開放授權公開在GitHub上。使用者回報資料未涉及個人資訊部分已整理成開放資料與API。貢獻者名單
參考 CC 3.0 vs. 4.0
http://lucien.cc/20150927-3-0-%E5%8F%B0%E7%81%A3%E9%82%84%E6%98%AF-4-0-%E5%9C%8B%E9%9A%9B-%E4%B8%8D%E5%90%8C%E7%89%88%E6%9C%AC%E7%9A%84%E5%89%B5%E7%94%A8cc-%E6%8E%88%E6%AC%8A%E6%A2%9D%E6%AC%BE%E8%A9%B2%E5%A6%82/
## 原本黑熊通報系統中的資料:
https://www.taiwanbear.org.tw/questionnaire/
台灣黑熊通報系統:「有熊出沒!」
台灣黑熊為活動範圍廣大(高達五百平方公里),數量稀少且行蹤隱蔽。為了解台灣黑熊的地理分布和出沒情況,我們希望藉此通報有熊出沒的網路平台,蒐集任何有關台灣黑熊的出沒紀錄,包括目擊或各式熊痕跡資料。同時,透過即時性的通報,適時釐清熊出沒的狀況,並提供相關處理建議,避免或降低可能的衝突。 我們期冀透過大家的協力分享和通報,達成長期監測台灣黑熊的分布動態,以及了解人熊互動關係的發展。
因此,若您曾目擊或發現任何黑熊活動痕跡(爪痕、糞便(排遺)、腳印等),期盼您能撥冗填寫通報資料,所填寫的資料將僅限為研究調查之用,不會公開個人資訊。若有任何問題亦歡迎隨時與我們聯繫。
真的是台灣黑熊嗎??
台灣黑熊數量稀少,行蹤隱密,野外看見台灣黑熊的機會極低,但牠們經常會留下一些可供察覺及辨識的痕跡,透露出牠們曾經活動的訊息。最常見的熊痕跡為足跡和排遺,其他可供辨識的痕跡另有爪痕、折枝、食痕、窩巢等。 然而,台灣每年總會驚傳平地「農地有熊出沒」的消息,如臺南南化、嘉義竹崎、 屏東內埔等地,但最後多是虛驚一場。因此,請您先根據以下資訊,判讀所發現的痕跡是否由黑熊所為,再進一步通報「有熊」。
相關的code block:
```
28 setup (_, context) {
29 const [, modalActions] = useModalState()
30 const links = [
31 { text: '使用說明', action: modalActions.openTutorialModal },
32 { text: '安全須知', action: modalActions.openSafetyModal },
33 { text: '聯絡我們', action: modalActions.openContactModal },
34 { text: '常見問題', href: 'https://about.disfactory.tw/#section-f_c360c8de-447e-4c0a-a856-4af18b9a5240' },
35 { text: '關於通報系統', href: 'https://github.com/tai271828/disfactory-frontend' },
36 { text: '問題回報', href: 'https://github.com/tai271828/disfactory-frontend/issues/new/choose' }
3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