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landing page上的大部分tabs 都會連到違章工廠的外部網頁,我們想要把他全部改成跟黑熊通報系統專案有關的。
下面我把各個tab詳細的內容截圖,我們可以使用類似的邏輯把我們適合放的內容放上去。大部分的內容要請吊嘎幫忙提供資料。
等到alpha 版上線後再製作
alpha 版前:考慮導入到舊的熊出沒網址https://www.taiwanbear.org.tw/questionnaire/
改成"遇到黑熊怎麼辦" or "有熊國安全須知"(二擇一)
去哪裡可以找到合適的內容?是否已經有存在的衛教文章/圖片可以使用?若無,可請吊嘎提供幾句簡單的敘述?
Disfactory圖文說明:
Draft by diaoga
台灣黑熊是台灣體型最大的食肉目動物,性情機警,一般情況會主動避開人類。但在特定情況下若是人類與黑熊近距離遭遇,仍有發生衝突受傷的可能性。
避免遭遇黑熊
遇見黑熊怎麼辦?
額外參考資料:
遇到黑熊攻擊怎麼辦?
Black Bears - Keep them off the farm
看到黑熊怎麼做?
遇到黑熊威嚇?
遠距離看到熊?
避免遇到熊
山林植被濃密處+溪流:
山林是野生動物永遠的家,你我只是山林中的過客
參考:https://www.youtube.com/watch?v=8mif2r-2dlw&t=57s
暫時的版本:
1.遇到黑熊怎麼辦?
(無圖片)
2.遠遠看到黑熊
冷靜,逐漸增加與熊之間的距離,繞道離開,千萬不要為了拍照靠近黑熊。
"public/images/safety_notice/1.png"
3.近距離遇到黑熊…
原地不動,冷靜地對熊說話並表示自己沒有威脅性,評估地勢,面對熊後退,逐漸增加與熊之間的距離。
"public/images/safety_notice/2.png"
4.黑熊朝人接近
面對熊,緩緩後退離開現場
"public/images/safety_notice/3.png"
5.如何避免遇到熊?
在山區行走:大聲說話、攜帶熊鈴,認識熊跡,發現熊跡時,繞道避開。在營地:落實無痕山林,垃圾廚餘密封並帶下山
"public/images/safety_notice/4.png"
https://www.reddit.com/r/coolguides/comments/apij81/the_bearmuda_triangle_setup_for_keeping_bears/
6.在山邊農地、畜舍,如何避免人熊衝突?
與林地的邊緣保持一段空曠地,果園將落果腐爛果撿起。農舍或畜舍用嚇阻動物用的電網圍起來。
"public/images/safety_notice/5.png"
logo
聯絡電話:(發現黑熊的時候要打的電話還是協會的電話?)
<– diaoga目前還沒有緊急聯絡電話lol
目前的樣子:
吊嘎建議改成"辨識黑熊痕跡" (並往前挪到第二項)
Draft by diaoga
(搭配照片和文字說明)
(搭配照片和文字說明)
Resouces from TBBCA website:
什麼才是真的熊跡?
For later…
draft:
授權條款
使用者於OH!SHOWN臺灣黑熊通報與資訊平台上傳之所有內容,採用創用CC姓名標示4.0版授權條款,提供台灣黑熊保護協會做保育推廣以及野生動物學術單位做教學及研究使用。使用者所提供之通報相關資料,包括經緯度、日期、地點名稱、註解,其僅屬單純資訊記載不受著作權利保護之態樣者,日後將採適宜的資料開放途徑進行公開披露,以促進公民科學發展、激勵參與者資料共享循環。部分通報資料若經本站管理員判斷有危害個體乃至黑熊族群之疑慮,本站得移除或隱藏使用者所貢獻之資料。本授權條款係適用於全世界,且其有效期間持續至本著作的著作權保護期間屆滿為止,同時具不可撤回之特性。本人亦了解他人合理使用的權利及其他相關規範,不因本授權條款之內容而受影響。本人擔保本作品未侵害或抄襲他人之著作(作品中使用他人作品之部份,包含圖像及聲音等),若有違反智慧財產之情事者,願自行負擔一切法律責任。
隱私條款
台灣黑熊保育協會由OH!SHOWN臺灣黑熊通報與資訊平台蒐集、處理與利用使用者自主填註的各項個人識別資料,在個人資料與相關法定權利之保護規範下,僅作為認證、授權標示,與通報資料之檢驗結果通知等聯繫行為之用。使用者所上傳的照片、拍攝時間、拍攝地點將會被蒐集,並公開上傳於本站平台。
參考 玉山國家公園黑熊通報系統
參考 路殺社
點網頁看更多細節
除另有聲明外,本網站內容採用創用CC姓名標示3.0臺灣版條款授權公眾使用。您可以依授權條款複製、引用、轉載,唯請於合理位置標示本站網址 https://roadkill.tw。
參考 disfactory
全站由使用者回報之資料及設計圖以CC BY姓名標示4.0釋出,標註「農地違章工廠回報系統貢獻者」,原始碼已MIT開放授權公開在GitHub上。使用者回報資料未涉及個人資訊部分已整理成開放資料與API。貢獻者名單
參考 CC 3.0 vs. 4.0
http://lucien.cc/20150927-3-0-台灣還是-4-0-國際-不同版本的創用cc-授權條款該如/
https://www.taiwanbear.org.tw/questionnaire/
台灣黑熊通報系統:「有熊出沒!」
台灣黑熊為活動範圍廣大(高達五百平方公里),數量稀少且行蹤隱蔽。為了解台灣黑熊的地理分布和出沒情況,我們希望藉此通報有熊出沒的網路平台,蒐集任何有關台灣黑熊的出沒紀錄,包括目擊或各式熊痕跡資料。同時,透過即時性的通報,適時釐清熊出沒的狀況,並提供相關處理建議,避免或降低可能的衝突。 我們期冀透過大家的協力分享和通報,達成長期監測台灣黑熊的分布動態,以及了解人熊互動關係的發展。
因此,若您曾目擊或發現任何黑熊活動痕跡(爪痕、糞便(排遺)、腳印等),期盼您能撥冗填寫通報資料,所填寫的資料將僅限為研究調查之用,不會公開個人資訊。若有任何問題亦歡迎隨時與我們聯繫。
真的是台灣黑熊嗎??
台灣黑熊數量稀少,行蹤隱密,野外看見台灣黑熊的機會極低,但牠們經常會留下一些可供察覺及辨識的痕跡,透露出牠們曾經活動的訊息。最常見的熊痕跡為足跡和排遺,其他可供辨識的痕跡另有爪痕、折枝、食痕、窩巢等。 然而,台灣每年總會驚傳平地「農地有熊出沒」的消息,如臺南南化、嘉義竹崎、 屏東內埔等地,但最後多是虛驚一場。因此,請您先根據以下資訊,判讀所發現的痕跡是否由黑熊所為,再進一步通報「有熊」。
相關的code block:
28 setup (_, context) {
29 const [, modalActions] = useModalState()
30 const links = [
31 { text: '使用說明', action: modalActions.openTutorialModal },
32 { text: '安全須知', action: modalActions.openSafetyModal },
33 { text: '聯絡我們', action: modalActions.openContactModal },
34 { text: '常見問題', href: 'https://about.disfactory.tw/#section-f_c360c8de-447e-4c0a-a856-4af18b9a5240' },
35 { text: '關於通報系統', href: 'https://github.com/tai271828/disfactory-frontend' },
36 { text: '問題回報', href: 'https://github.com/tai271828/disfactory-frontend/issues/new/choose' }
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