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之前的文章所提,精算學涵蓋三大領域:數學,統計,以及金融。但這三大領域包含的主題亦是包羅萬象。以下文章將分享初期考試最普遍的三項科目可以如何準備。
從上面圖表可以看出,有兩區為初階科目,其中則包含三項考試科目:FM,P,IFM。
此科目為壽險領域中最為重要的核心科目。學員將在這項科目中第一次接觸到金錢的時間價值。金錢的時間價值是金融學的其中一門基本概念,在金融市場中,資金不再只是交易中的貨幣,而是一項會因利率而價值改變的商品,並且不同的利率則會影響資金的現值與終值,因此也得出「今天的一塊錢比明日的一塊錢更以價值」的概念。這項概念最貼近生活的應用便是一般儲蓄。今天放進銀行的100元將會因為利率,假設為一年8%,在一年後的今天變成108元;但是一年後的100元,如今則只有92.6元的價值。
從金錢的時間價值又沿生出所謂的年金。年金是在特定時間內,定期支付的等額現金流量。舉例來說,分期貸款就是一種年金的應用。用戶向銀行貸款的金額將會被拆解成定期支付的現金流交還給銀行,這些定期支付的金額將會包括一部分的本金欠額與一部分的利息。但年金也能使用非等額的現金流量,此概念也是考試的重點之一。既然提及到貸款,債卷也會是需要習得的概念,畢竟債卷不過就是另一種借錢的手段。FM將會考驗學員計算基礎債卷價值的能力,不過概念上與年金是大同小異。
最後還有存續期間,利率掉期交易,免疫策略等主題都是FM的考試範圍。但這些主題所考的技術不外乎都是在金錢的時間價值,概念也許陌生但都是讀過後就能理解的內容。
機率學是整個精算學中最重要的一門科目。就如同之前的文章所提,精算是一門將風險量化及評估後,做出相對應金融策略的學問。那要如何將風險量化及評估,這就是機率學的應用範圍。不過P考驗的內容與技術可以說是淺顯易懂,內容無非就是大一甚至高中就接觸過的主題,包含機率分布,期望值與變異數,貝氏定理,離散型與連續型隨機變數,聯合分布等等。以個人經驗來說,這門考試會是我最推薦入門生可以選擇的第一項考試。
接下來將會討論精算考試中第一項有稍微鑑別度的科目。之所以有鑑別度不是因為能完成的比例低,而是這門科目所考驗的內容與前兩者有極大的不同:FM跟P都是單純的在考驗基礎程度的數學及統計計算技術,換句話說就是只要考生的計算能力不算差都可以靠刷題的方式準備好已通過考試。IFM則要求一定程度的融會貫通。同時,這是第一門學員在通過考試後,最能開始應用於生活的科目。
IFM分為三大主題,一為基礎的金融衍生商品的性質與估計,二為金融市場的結構與投資者心理的分析,三為企業金融的架構。
對一般人來說,講到投資只會想到股票。但是具有投資價值的商品其實不勝枚舉。光這門科目就包含期貨,期權,股票,債卷,而且每一項商品又能在更細分下去成不同型態。一名精算人員要能夠根據已有的數據,去評估各項金融商品的價值來做最有效的投資策略。那要如何評估就是其中最大的學問。每一項產品的有其依賴的因素,例如FM考驗的金錢時間價值中所提,資金依賴於利率。但是有些因素是不能被量化的,例如投資者的心態。此科目將會考驗學員能否分析出在不同的情境之下,金融市場會因為投資者的作為產生相對應的變化。最後,學員必須從資方的角度分析一個企業能否在資本跟債務中找到一個最有效益的平衡以為公司獲取最大的利益。
這項科目將會是一個契機,去吸引考生對投資與金融市場的興趣。通過後,考生也許就能去揣摩為何當前金融市場會有現在的狀況,並開始接觸小額投資以磨練自己在估價方面的技術。
P跟FM基本上是所以學員最先接觸到的兩項科目。普遍來說沒有一定要先考哪一科。從難易的角度來說,我推薦從P開始準備,因為P是三項基本科目中最容易準備且最不耗時的科目。內容相對不陌生,準備方式靠刷考古題就能輕鬆通過,應該會是普遍考生最熟悉的準備方式,對於一般的學生來說,在校上完機率論後應該就有直接通過考試的程度。FM放第二個的原因是它包含的新領域比較多,主題上比較不會是大學以前就接觸過的內容,範圍相對也比P大。而且FM的重要性更勝於P,是個值得多投資時間去熟悉的科目。至於何時能通過考試也沒有一定,我的經驗是上完一學期的課程後花兩個星期的刷題最後順利通過。不過很多考生也選擇先考FM在考P,這兩者的先後順序終究是因人而異。第三個不外乎就是IFM。這門科目我會建議在上完校內相對應的科目後再另外花三個月的時間去重新研讀並演練題目。
對於較優秀的學生來說,這三項科目都能夠以刷題就順利通過。但是以過來人的經歷,選擇Coaching Actuaries 是個不錯的選擇。這個平台支援ASA的所有考試科目的教學影片,筆記,題庫,及公式本。儘管購買內容是考試報名費外一個滿大的開銷,但是我認為是個報酬率高的投資。
Actuarial Science
Risk Management
Study Guidance
Non-monetiz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