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職業漫畫家技能表!】
https://www.ntmc.gov.tw/home/zh-tw/digital/140915

- 一人公司老闆,最好要定期將腦袋裡的流程搬到文件裡。
主要的理由有 3 個:
1. 重複工作不用再重想
很多任務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出現。
如果沒有 SOP,每次都要重新想怎麼做。
流程寫下來,下次直接照著跑就好。
2. 外包前提是流程清楚
有些工作可以外包。
==但前提是…要先把流程講清楚。==
SOP 就是最好的準備文件。
3. 檢查問題需要攤開流程
一人公司遇到問題,沒有人幫你背鍋。
要自己檢查是哪個環節出錯。
有了 SOP,才能把流程攤開來一一檢查。
- 高估了,低估了

- Jeremy談到關於給對方機會的例子
- 初期在火箭隊打球時,林書豪對主教練有很多不滿,但他選擇隱忍不說,直到年尾面談時才一股腦說出來,==在他心裡,可能覺得說了沒用、說了不會改變什麼;但換個角度思考,他其實是選擇了拒絕溝通,也選擇了不給對方改變的機會。==
- 第二年和哈登一起征戰球場時,他也覺得哈登一些表情和態度不是很好,但這次他記取了主教練的反饋,選擇給哈登機會,兩個人好好地把心裡的矛盾說出來,後續兩人關係產生了翻轉,變得更好。
- 因此林書豪提到這影片內最值得筆記的一句話「==如果他們都不知道你那裡不滿意,就代表責任還在你身上。==」。
- 這句話提醒我們,很多時候不是環境或對方問題,==而是自己選擇了沉默,當我們不願意表達,就是放棄讓對方了解、改變的機會==。
- 這適用在工作上、人際上、關係上,責任不只是「對方有沒有做好」,更是「我有沒有把真實想法說出口」。
- 不過,敢於開口其實也是一種需要練習的能力,對於受傳統填鴨式教育長大的亞洲人來說,光舉手就要老命了,勇於發言更是難上加難,這個先前我也有寫一篇文章分享(#放留言處)。
- 總之下次對工作、對伴侶、對朋友有任何不滿,就想想星爺的經典台詞吧:「==早說!為甚麼不早說!==」
- ==很多人把缺點當成了自己身上永恆的標籤,覺得改不掉就認命了。 但真相是,任何一個對你沒有實際價值的缺點,都會在你真正成長的過程中自然脫落。==
你以為的缺點,其實是你的生存策略
總是讓別人先選、習慣照顧他人情緒、不太敢說出自己的喜好,你以為這是你太好欺負、太不夠自我,但其實,這是你保護自己的方式。
當我們還沒有足夠安全感時,溫柔、體貼、退讓,
是我們用來和這個世界和平共處的生存策略。就像烏龜的優勢是殼,老鷹的優勢是翅膀。
每一種生命,都有自己走下去的方法。
每一個人的生存策略都不一樣,沒有對錯。有些人靠直率、有些人靠圓融,你走的那條路,也許不張揚,卻讓你安穩走到了今天。
你以為的缺點,其實是你的優點。
這就是為什麼很多缺點改不掉的根本原因,不是你意志力不夠,而是這些缺點還在為你服務。 它們還有存在的價值,所以你的潛意識會拚命保護它們。
這就是缺點自我淘汰的機制。 當你的認知水準提升,當你的生活重心發生轉移,當你的價值體系重構,那些不再有用的缺點會被你的大腦自動清理掉。
但是,這裡有個前提,==必須找到比現有缺點更有效的方式來滿足你的深層需求==。如果你只是單純地想戒掉某個缺點,而沒有建立新的滿足機制,那你八成會失敗。
https://www.facebook.com/yiyi.xu3/videos/1377138400260488?idorvanity=625699421259878
https://zhuanlan.zhihu.com/p/1927358622578509464
- 最好的問題,是每個人都迴避的,直到它們變得無法忽視
- 建立文化就像編碼組織 DNA——你需要在一開始就有正確的序列。(Building this culture was like coding our organizational DNA—you need the right sequences at the start.)
- 引用馬斯克常說的:「如果時程很長,就是錯的;如果很趕,就是對的。」
- 你遇到挫折的時候,就是你接下來有進展的時候。進步很少是線性的。
> 禍福相依
- 不要為了短暫的舒適燒了你的機會

- 這兩個人還懂另一個門絕活,那就是「這樣好像很好玩,做做看好了。」能因為好玩而去做一件事,本身就代表了很多事,不論是實力、底氣、動力、風險承受能力、得失心、慾望的控制...等。
在我眼中,最富裕的人,就是可以因為「好玩」而去做事的人。
如果問這兩人為什麼要做一些事,他們大概只會回:「好玩/做看看啊/很帥/我看別人這樣做過好像很有趣」。[Link](https://www.facebook.com/mannyyhl/posts/pfbid02TceB7YyaJ9a7E1Gu7pUryf4mfEjn2SW2M2iH2c1Qs6GoNa8u2VMJo3LH7m8UZm4vl)
- 面對時的心情
- 「不寫作的思考不是思考,只是自以為有在思考。」
If you're thinking without writing, you only think you're thinking.
—Leslie Lamport
- 人類最猙獰的時候,不是面對敵人的時候,而是與親近之人的關係破裂的時刻,因為敵人總是外在的,但與親近之人的關係破裂,卻是內爆式的,在“婚姻故事”裏,面對不可調和的衝突與矛盾,兩人最後決定分開各過各的,這不是否定彼此的歷史更不是否定還殘存的感情,而是即時止損保存美好回憶。
{%preview https://www.facebook.com/Lizard9527/posts/pfbid0XPVioocBdEP2QB5y4MfJa5AjuMXFSpMxSYSmgkLhS6k7DYVopDrYSkcacGnLwrAsl %}
- 最可怕的事情,總是發生在開始之前的想像中,但或許就像文中說的,害怕就太可惜了。
{%preview https://x.com/yaxuanhe_zh/status/1952417113811083391 %}
- 「如果你愛一個人,先要使自己或將來百分之百的值得他愛,至於他愛不愛你,那是他的事,你可以如此希望,但不必勉強去追求。」--羅蘭
- 前輩說,做公益是這樣,很像推鐘擺,你剛開始怎麼推都沒有動,沒關係,你就一直推,慢慢的鐘擺會動起來,因為一個傻子會拉一個傻子進來,慢慢的鐘擺就會動,當你一直做下去時,有天你會發現你都沒去推鐘了,鐘擺會自己搖
{%preview https://www.plurk.com/p/3hk8gy6rja %}
- 如果你不選一天休息,你的身體會替你選

- 真,很多貴人都披著讓人誤解的外衣出現。
他們不是來討你喜歡的,只來讓你撞牆——但你也因此知道牆在哪裡。
- 死亡與遺忘

- 自己設定自己在遵守的規定,在強加於他人身上都是一種美學
![FireShot Capture 5396 - (10) X________犬@_____1_______ 「勝手_守___自分____、他人_押_付__直前___美____」 _ - [x.com]](https://hackmd.io/_uploads/r1BneH4wge.jpg)
- 容易被騙的人可能是盲目的信任他人,
而憤世嫉俗者則是盲目的不信任他人。
- 最後還是非常佩服《獵人》裡雲古說的:
「想想自己的希望,自己的喜怒,喜歡什麼,想追求什麼,到哪裡去旅行,遇見什麼樣的人,得到了什麼樣的經驗,就如同這一切的過程,會形成你們的未來。」
- 有時候會突然想見見以前的朋友或戀人,但那其實是想見記憶中的那個人,而非現在的他們
隨著時間流逝,他們一定早就已經改變,就算有機會再相遇,也只會變成彼此把「你應該是這樣的人」這種認知強加給對方的局面

- 你本來就不可能準備好,只有要不要接受挑戰罷了。
- 只有越自卑,越沒自信的人才會希望別人可以完整地了解自己的內心
- 語言是蹩腳的橋樑,感受是私密的深淵,期待他人完全懂得自己,本質上是渴望一種不存在的救贖
- 「人生是依著喜歡的事物而拓展開的」
# 動機管理
- 安田朗:"要一直畫插畫,對我來說最重要的是「動機控制(motivation control)」,這是為了防止倦怠(burnout)。
人如果太拼命,某天就會突然喪失幹勁。為了不要倦怠,我覺得需要
- 不要鑽研會讓畫畫變難受的學習
- 累積成功體驗
- 做些挑戰,讓自己或其他人來誇獎自己
- 建構讓人們看得到的環境
- 輸出功率保持在120%以下
- 建立自己覺得有趣的目標或夢想
- 運動、睡眠、吃美味的飯
- 別人是別人
- 保持跟風"
{%preview https://x.com/akiman7/status/1938987682371379413 %}
- 價值不是寫在牆上的標語
- 只有心準備好時,才有意想不到的發現。
—阿爾伯特•森特喬爾吉(Albert Szent-Gyorgyi),匈牙利出生的生物化學家(一八九三一九八六)
- 義大利有句諺語說:「時間不以分鐘或小時,而是以它變成什麼來計算。」
這句話提醒我們:時間的價值,不在於它被花了多久,而在於它是否真正讓什麼得以發生。
利息,從歷史角度來看,是人類為未來風險與時間延遲所設下的成本。一種制度性回應,也是一種對「尚未發生之物」的承認與等待。那一刻,我注意到的不是制度本身的好壞,而是:當利率長期趨近於零,甚至進入負利率,我們其實正在集體取消一種信念——等待不再值得。
- 時間管理的關鍵,是有意識地分配時間給「不緊急但重要」的事情:投入這類事情不會有立竿見影的成效,你不會今天進修、明天就被老闆加薪;更不會今天運動、明天就長出六塊肌
- 確立自我認同本來就不容易,不論給自己甚麼樣的評價,多麼認同自己,沒有從別人那裏得到同等評價,就部會感到滿足

- 「犯錯是人性,但有錯不改就是白痴。」
─西賽羅,羅馬哲學家。《Philippica》,44 BC-43 BC。
- 不要拿認真的事情來當梗

- 人類散步

- 你喜歡做的事、有錢拿的事、你擅長的事

- 我們會不斷犯同一個錯誤的原因只有一個,上一次不夠痛 
- 「太老實的話,不就會變成只是自己單方面在付出嗎?」
『我是覺得,這世上沒有誰是不曾受人幫助的。』
『有時是自己沒察覺,很多善意兜兜轉轉,回到了自己身邊。』

[FB](https://www.facebook.com/photo?fbid=1159782839498409&set=a.404226581720709)
- 覺得感情稀薄的人外所表現出的"我想要認識聊解知道你"就是無自覺的愛
![FireShot Capture 3911 - (1) X_______酢___ 「感情_希薄_人外_『貴方_知___思__。知____思__』__無自__愛__思_」 _ X - [x.com]](https://hackmd.io/_uploads/r1y7_Rymge.jpg)
- 知識內化觸及

- 試圖取悅的人>實際上能取悅的人>應該鎖定的取悅對象
包含你自己!!!

- 興趣有限

- 哲學家康德的墓碑上有一段文字引自他的《純粹理性批判》(Critique of Pure Reason):「世界上有兩樣事物,越是深入思考,越會激發新的憧憬和敬畏。其一是滿天星空,其二是自己內心的道德規範。」
——《人的心》
- 若以哲學術語來定義,達爾文和克里克的立場叫做「唯物論」(materialism)。(請注意,這個詞有時會與金錢財富相關的「物質主義」混為一談。)==唯物論者認為,宇宙萬象都是物質交互作用的結果,並且否定非物質性的靈魂==。
這樣的觀點其實突兀又不自然。多數人更青睞「二元論」(dualism),也就是將心智(或靈魂)視為與肉體截然不同的對立面。在二元論底下,每個人都不是單一個體,而是身體與靈魂的二合一。這種思想普見於多數宗教及哲學體系,例如柏拉圖就非常認同二元論,而投入最多心力進行探討闡述的則是笛卡兒,因此將身心區別看待的觀點時常被稱作「笛卡兒心物二元論」。
——《人的心》
- 企業家 佐藤航陽
不行動的人往往有偏見和固定觀念。實際去做就會立刻明白,但因為自己不行動,思維的成見也不會被重新審視。這是一個奇妙的話題,但思維的靈活性依賴於行動的量。

- 「人應該從喜歡裡得到力量,而不是耗盡所有力量去喜歡。」
# 閒聊的價值
- 蕗丹:
【人會在閒聊時展現自己的價值】
溝通有三種模型
務實導向、情緒導向、閒聊
有效溝通是前兩種,但閒聊會分享自己的價值觀,人際互動有80%都是閒聊模型,所以閒聊很重要。
- 減少讓多巴胺過度分泌,降敏

- 啊,可是他一開始就很輕頭就講說,我覺得你應該試著把這些情緒寫出來。
然後他就說他雖然有說,呃,真誠,你心裡可以真誠原鄉對方,但是他後面又有註解,後面有註解,就真的無法原諒也沒關係,但是重點是你寫出來了之後,你就有辦法可以具體化你的痛。
僧人心態
# 休息吃飯睡覺
- 好好吃飯,好好休息睡覺,好好工作

- 「你對創作的欲望,必須高於對創作的恐懼。」⋯⋯〈 創造力的修行 〉
[FB](https://www.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223619665797399&id=100044481304426&_rdr)
- 「愚蠢跟笨蛋是兩個不同的概念,笨蛋無知而蠢人可能非常聰明,愚蠢是種心理狀態。一般人看世界是客觀的,而愚蠢的人以自己為萬物中心,彷彿世界上有蘿蔔是為了讓自己吃似的。
愚蠢的人行為特徵是總把自己放在最顯眼的位置,言行浮誇激進毫不容許異議。」 - 漢斯 史格特
- 你站出來維護自己的時候,不會失去真正的朋友、真正的機會和友誼
你會失去的是虐待者、操縱者和自戀狂

- 女僕咖啡廳:這裡試穿著女僕裝的美麗女性,以提供服務為由將廉價餐點以高價出售的地方

- 「你在意的那些劣勢,說不定會是你的優勢。你缺少的事物,讓你擁有普通人沒有的各種體驗,固然會很辛苦,但肯定會成為你開闢道路的力量。所以你要珍惜你的全部。」
—《國王排名》
- 比起做到100%不如做到兩次70%

- 「做自己喜歡的事,不代表隨時都會很愉快。」不過,你知道這件事帶給自己很深的感動,無法輕易放棄,即便不快樂,還是想堅持下去。

- 「如果人能夠真正的認識彼此,他們就不會崇拜,也不會仇恨。」
─Elbert Hubbard,《The Philistine, A Periodical of Protest》
- 不要把自己逼到崩潰,才肯承認你值得休息,你現在只是在學習,怎麼在照顧別人前先照顧自己

- 無論如何你都擁有明天,你永遠會有再來一次的機會,當你付出的越多同時會有更好的回報

- 像農夫一樣思考
- 不要對著農作物大喊大叫 。
- 不要嫌農作物生長不夠快!
- 選擇最適合土壤的農作物。
- 時常灌溉和施肥。 (除草)
- 記住,你會有好年冬和壞季節,你無法控制天氣,只能做好準備!
另一個重點, 當市場需要小麥時, 你才四處高價買小麥。
- 「人的大腦對於『做什麼結果會失敗』馬上就會忘記,但對於「害怕失敗結果什麼也沒做」是會一直後悔不已的喔。」

- 目前我聽過他說過最實在的一句話是
"國服人都有種自卑感,自卑到拿到一點優勢就要去裝一下,就一定要把其他人踩在腳下"
"感覺你領先只是為了要羞辱對方"
- 「記著這些東西總是彆扭,寫下來就可以忘掉。」顏世鴻醫師
- Per aspera ad astra
是一個流行的拉丁語諺語,意思是「循此苦旅,以達星辰」或「顛簸路途 終抵繁星」。通俗來講就是:通過自己的努力,達成最後的目標。該短語中的ad astra也是著名拉丁語諺語之一,意思是「達到星辰」。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rYTLtbwBpk
- 每個創辦都該問自己 If not us but who?

- 你希望這世界發生甚麼改變,讓你願意為此投入一輩子心血
- ==每個人要習慣能力更強大的自己==
- 這兩天一直想寫一篇文,表達一下自己最近的觀察體驗。
LLM 讓每個人都變得更厲害了,但你已經習慣自己其實那麼厲害了?很多以前不敢探索的事情,以為沒能力與力氣去嘗試的事情,明明已經有能力去探索了,那是因為習慣不會而沒去做?
以下是體驗的可能來源
1. 鹿鼎記的學習筆記,讓我體驗到,其實透過 LLM,我也可以是半吊子的金學家
2. 司徒達賢的策略練習,其實我從沒聽過課到寫出某個主題的策略也是分分鐘的事情
3. 開放社群如何促進韌性網路的演講,讓我覺得我似乎只是 LLM 的殼
4. 因為英文不好,所以我很少看論文,但我現在其實也很常順手就請LLM幫我看
5. 台灣欒樹的自學方法,也體驗到新方法的效率與能力
6. 族繁不及備載
- 當你身邊有個幾乎無所不知的助理,所以你要當作很多你不知道的事情,其實幾分鐘後你就知道了,很多因為你不知道而無法推展的事情,困住你的原因已經不在了,所以你得更改你的預設值,將那些當作你可能已經知道的。站在這個基礎上,去歷練看還有哪些是你做不到的,這些才是未來有價值的能力。
- 這個概念就像,你知道 google 一分鐘查得到的資訊是沒有什麼價值的。同理,你知道 LLM 簡單對話就能知道的東西,也是沒有價值的,因為你跟別人的差距就只是那一分鐘
所以我最近覺得要開始練習催眠自己,讓自己習慣這個時代的現況,幫助自己解開不適宜的慣性作用。好讓自己能放膽去探索。
怎麼感覺催眠自己說自己很強大,是不是哪裡怪怪的?
哈爸
https://www.facebook.com/wuulong.hsu/posts/pfbid02EoV2XUjW7ynusEBTad7hzwDvMhY3bW19acGys7ouxKGTTZiYVRdJYMEfYHqmUC9yl
- 我選擇的判斷基準順序是:
1. 能夠遇到越多機會的選擇越好,這邊的機會指的是能觸發新的事件。
2. 能夠不斷更迭自己的所學,不管是越學越深還是越學越廣,但總體是在互相關聯的領域。
3. 至少這個選擇的內容是好玩的。
https://www.ptt.cc/bbs/Examination/M.1712922057.A.101.html
- - 在學校和公司這種小團體待久了,會讓人產生一種錯覺,以為自己所處的世界就是這個世界的標準

- Knowing is not enough you must apply

- 「如果你想操控我,那至少讓我一直覺得有趣吧」
- 他們捍衛你追求幸福的自由,而不保證你幸福,因為能競爭就是自由的體現
- 覺得所謂的多樣性應該是「我對你沒有興趣,但是也不會對你有敵意,就互不干涉吧」但看看這個世界又好像不是呢

- 
- 在哈薩克文化裡,人與人之間產生友情或是愛情是由於被看見,所以在哈薩克與中我喜歡你,意思是我清楚的看見你

- 辭去不適合的工作,退出不合群的圈子,離開討厭的人,不要過度懷念沉沒成本,不要覺得可惜捨不得放手,如果方向錯了,停止就是進步

- 為什麼船有洞,但沒有沉下來

- 「最後,我想告訴你們這部片試圖傳達的訊息:當你覺得自己不夠聰明、不夠漂亮、不夠纖瘦、不夠成功、或總之就是覺得自己什麼都不夠好的時候,曾經有個女人這麼跟我說:
『妳只需要知道,妳永遠都不夠好,但只要放下心中那把拿自己跟別人比較的衡量尺,妳就會明白自己的價值在哪。』」
---- 第 82 屆金球獎音樂與喜劇類最佳女主角:《懼裂》黛咪摩爾(Demi Moore)
- 「當然,在小說裡,人們心碎,於是就死了,故事至此結束,確實很方便。但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沒有死,即便一切能照亮生命的東西都熄滅。」
―Harriet Beecher Stowe,《湯姆叔叔的小屋》,1852。
- 
夜裡飛行
- 
- 「**人格是不斷重複行為之總合**」
- 藍色是達不到的一個顏色

- Change the world

- 我要生氣!!!

- 別讓自己後悔呀,要是總以為還有明天的話,可是會吃苦頭的,會說明天在做的都是混蛋

- 如果沒人教就不會採取行動,就算教了也不會有什麼改變

- 「不要告訴我你的宗教信仰,讓我從你的行為中看到你的宗教信仰」
「如果你感到疼痛。你還活著。但是,如果你感受到別人的痛苦,你就是人」- 列夫 · 托爾斯泰
- 《教練,我可不可以?》
選手:教練,我可不可以每天喝一杯珍珠奶茶?
教練:沒問題的,這你的自由。
選手:教練,我可不可以喝酒?
教練:沒問題的,你成年了,好好享受。
選手:教練,我可不可以抽菸?
教練,沒問題的,你成年了,這你的自由。
選手:教練,我可不可以熬夜打電玩?
教練:沒問題的,記得準時出席隔天的訓練就好。
選手:教練,我可不可以週末和朋友去夜遊、夜唱?
教練:沒問題的,週末好好放鬆。
選手:教練,哪有什麼事情是我不能做的?
教練:你不能期望,在你不斷的做了上述這些事情後,你會有一樣的能力,和其他非常有紀律的運動員,在同一個賽場爭取冠軍位置。
- 恐懼如果不節制最後就會變成偏見
- 「投資本來就不該把目標設定為要翻身,而是逐步累積資產」
- 「一個有知識的人不僅有能力愛自己的敵人,更能恨自己的朋友。」
─Friedrich Nietzsche,《Also sprach Zarathustr》。照片是尼采跟他的兩位朋友Lou Salomé還有Paul Rée在1882年的時候一起去義大利。不久之後,三個人的友情便破裂了。

- 「把垃圾叫作垃圾,永遠是重要的。如果不這樣做,就是在認同它的存在。」
─Salman Rushdie,英國作家,《撒旦詩篇》作者。〈Outside The Whale〉,1984。

- 「大家幾乎沒辦法活成自己想要的模樣,為什麼會要求別人活成他心目中的樣子呢?」
- 義大利諺語說:「時間不以分鐘或小時,而是以它變成什麼來計算。」這句話揭示了時間的多重層面,它不僅僅是技術或數據能夠量化的單位,而是在哲學、人文與科學的交匯處顯示出其真正的本質。
- 從哲學的角度,時間是我們理解存在的基石。它連接著過去、現在和未來,是我們反思生命意義和個體成長的重要框架。時間的核心在於經歷與變化,哲學提醒我們,時間不是靜止的數字,而是一個動態的過程,與我們的認知和存在方式緊密相連。
- 在人文領域,時間承載了個人的感知與文化記憶。藝術、文學與歷史都在時間的流動中留下痕跡,時間不僅是外在的推移,更是情感和價值的累積。我們通過時間的體驗來理解自己與他人,時間因此成為連接個體和群體意識的橋樑,賦予我們生命中的每個瞬間以深刻的意義。
- 科學則探索時間的客觀性,從宇宙的運行到生物的生命週期,時間是理解自然規律的關鍵元素。然而,科學的探索並不限於數據與量化,更深入揭示了時間與空間、能量的相互作用,呈現出宇宙運行的精妙秩序。科學使我們對時間有了更全面的理解,豐富了與哲學和人文的對話,讓時間的價值得到更深的認識。
- 當我們回歸時間的本質,時間不再只是被量化的指標,而是我們存在、感知與思考的核心載體。哲學、人文與科學相互交融,共同引領我們深入探索生命的深度與廣度。時間因此成為理解世界和自身的重要力量,而不僅僅是用來計算的工具。
- 然而,隨著現代社會越來越專注於效率和結果,這些深層的時間意義開始被忽略。我們逐漸用單一的數據標準來衡量時間,將它簡化為冷冰冰的指標,失去了其本應承載的豐富內涵。時間不再是經歷、成長與反思的過程,而是淪為生存競爭的工具。
- 在這樣的環境下,我們衡量時間的標準變成了「外在成果」,而非「內在轉變」。效率與產出變成了主要關注點,我們強調「做了多少」,而忽略了「如何做」與「為什麼做」。時間因此被壓縮為量化的數字,生命的深度與意義被削弱,最終只剩下對生存競爭的追逐。
- 當時間只剩下效率與技術的衡量,它就失去了帶來思想、情感與文化沉澱的力量。哲學的反思被忽視,人文的共鳴被遺忘,科學的深度探索也被簡化。時間不再是理解生命與世界的媒介,而是生存競賽中的一種工具。我們或許能在這樣的競爭中生存,但卻失去了對生活本質的洞察與精神上的自由。
- 這才是整體——唯有當時間回歸其本質,重新承載起哲學、人文與科學的深層價值,我們才能擺脫單一的競爭模式,找到與時間共鳴的智慧與意義,走向一條更加豐富且充滿內在力量的生命之路。
[文章來源](https://www.facebook.com/colorfan/posts/pfbid036hb3PvwaSTLvkSxknW9tx3ZQKM4a4kFqNES56yfGdLocbX623Cca1XDV2hLfQwxil)
- 
- 求救並不是放棄,而是拒絕放棄-《男孩、鼴鼠、狐狸與馬》

- 習慣性地重複就是輪迴

-

- 我覺得人會歪掉的原因通常都只是面對自卑的方式不對罷了

- 家並不是一個地方,家就是陪伴著你的人

- 我不知道我這趟旅程會有什麼樣的改變
旅行的目的不一定是改變
有的時候只是檢視自己走過的路

- 「某某可以做得到,為什麼你不可以?」下次有人這麼質疑,我們應該回答:「因為我不是某某,我就是我。」我真的覺得把別人當成對手是很愚蠢的事,我們真正的、永恆的對手,其實是自己。我們可以要求自己進步,要求自己成長,不是與他人比較,而是與自己爭競,只要與昨日的自我不同,便值得慶幸,應該獎賞。
——張曼娟《人間好時節》
[出處FB](https://www.facebook.com/manchuan320/posts/%E6%88%91%E6%83%B3%E5%88%B0%E5%85%83%E4%BB%A3%E5%90%8D%E5%8A%87%E4%BD%9C%E5%AE%B6%E9%97%9C%E6%BC%A2%E5%8D%BF%E7%9A%84%E5%8F%A5%E5%AD%90%E8%B3%A2%E7%9A%84%E6%98%AF%E4%BB%96%E6%84%9A%E7%9A%84%E6%98%AF%E6%88%91%E7%88%AD%E4%BB%80%E9%BA%BC%E9%80%99%E6%98%AF%E4%B8%80%E7%A8%AE%E9%80%9A%E9%81%94%E7%9A%84%E4%BA%BA%E7%94%9F%E8%A7%80%E6%AF%8F%E5%80%8B%E4%BA%BA%E7%9A%84%E8%B3%A2%E8%88%87%E6%84%9A%E6%98%AF%E7%84%A1%E5%BE%9E%E6%AF%94%E8%BC%83%E7%9A%84%E4%B9%9F%E4%B8%8D%E9%9C%80%E8%A6%81%E6%AF%94%E8%BC%83%E7%9A%84%E6%97%A2%E7%84%B6%E6%98%AF%E4%B8%8D%E5%90%8C%E7%9A%84%E4%BA%BA%E4%BE%BF%E5%9C%A8%E4%B8%8D%E5%90%8C%E7%9A%84%E8%B5%B7%E8%B7%91%E9%BB%9E%E4%B8%8A%E5%9C%A8%E4%B8%8D%E5%90%8C%E5%B9%B3%E5%8F%B0%E4%B8%8A%E8%A6%81%E5%A6%82/1823269867725559/)
- 訓練不是為了冠軍,
是為了面對對手時毫無畏懼。- 戴資穎
- 你不能因為害怕被批評,而封閉透過藝術來表達得自己,尤其是在朋友的支持下,你可能會覺得他們不事真的了解藝術,但他們事真的希望你把作品做得更好

- 靠專業來工作,不要靠愛。
靠愛只是壓榨。[李屏瑤](https://www.plurk.com/p/pdrup5)
- 如果你很享受你浪費的時間,那你就沒有浪費時間

- 
- 哭的時候,基本上都會有人靠邀一句:「哭不能解決問題」拜託!沒有人哭是為了解決問題好嗎!!
- OO不能當飯吃,拜託,OO本來就不能當飯吃,飯才能當飯吃!!!! -不良大叔
- 在人際交往中,你接觸的不是人,而是他們的防禦機制
- 如果你真心喜歡開發遊戲,不管多困難都不要停止開發遊戲,或許還沒賺到錢,或許還沒辦法做到很好玩,

- 
- 「一流的人會把困難的事說得很簡單,二流的人則會把困難的事說得困難,至於三流的人,會把簡單的事說得很困難。」.
https://www.ctee.com.tw/news/20210728700412-431001
- 要跟自己訂定的目標比,而不是跟別人的表現比
- 「人們往往把任性也叫做自由,但是任性只是非理性的自由。」〈德‧黑格爾 〉
- 你真的睏了嗎?還是說你只是想睡覺作夢,然後把它當作逃避現實的工具?

- 我從來都不相信這個世界上有什麼行動力不足的事情,因為所有的行動力的問題其實都來源於精確性的不足,普通人生活中幾乎所有的不幸都是由精確性的喪失開始的
人類的基因有這樣一種設定對模糊不清、不可名狀的東西感到害怕,那些現實生活中行動力很糟糕的人他們並不是懶惰、貪吃懶做,也並不是害怕要處理的事情本身
他們的恐懼是來自於任務的模糊性,如果你要一件事情發生就只需要去集齊這件事情要發生的所有的要素就行了,就像造火箭一樣,關鍵步驟也只有27個,當你提高了對窺視世界評估的精準性,一切你覺得還不可及的事情都會很簡單

- 如果你的心生病了,那就先當植物,吃吃喝喝

- 
- 你能做任何事,但別想著兼顧所有事

- 人生中重要的事情就是很麻煩的,如果人生中的麻煩消失了,你反而還想去把他們找回來

- 「有些事情我不能理解,不一定表示我無知」,或許是尼采的世紀最強而有力的句子——我們也在前言中用到它的一個版本,用於定義脆弱推手誤將他不了解的事情當作胡扯。
- 由於這種定義性知識擁有的優先地位,柏拉圖寫下命題說,除非你知道「形式」(也就是定義所說的),否則你無法認識任何事情。如果我們無法從殊相(particulars)定義孝順,那就從共相(universals)做起,然後要求這些殊相應該遵循。換句話說,如果你無法畫出某塊地表的地圖,那就根據地圖去造出一塊地表。
- 胖子東尼:「你要我定義哪些特質使人有孝和不孝的差別。我是不是真的需要能夠告訴你那是什麼,才能行孝道?」
- 「別人知道的大部分事情,都不值得知道。」
- 隨著時間過去,我越來越能理解,所謂關於「懶惰」的現象與形容,其實在真實世界並不存在。每個人大多都會面臨到憂性病纏身、身心障礙、心理問題、精神透支與筋疲力盡等狀態。然而所謂的「懶惰」這種概念,其實從來沒有真正的發生過。這只是一個被資本化世界所造出來的罵話,用來讓人心生畏懼,好讓人們心甘情願地證明自己的努力,而榨乾自己的尊嚴一點價值。

- 你憑什麼認為你十年寒窗,能抵得上我三代從商?
—SONY創辦人盛田昭夫
- 人生的使命感

- 「真正的勇氣並不是無所畏懼,而是在該站出來的時候,能夠挺身而出」
- 我應該十幾年前就該那麼做,去你媽的,我現在已經在做了

- 
- 為什麼分析完後要練習呢,說穿了,因為在輸出成作品以前的練習全部都是逃避行為。
練習和學習看似是正向積極的行動,但要是沒有輸出成為作品,這就只是一種告訴自己「**我有在學習所以沒關係**」、安慰自己的行動罷了。
我也經常在鬆懈下來後犯這種錯,所以希望大家也能多加留意。
- 認錯要練的。死撐著不認錯只會讓事情鬧得更大,最後剩的東西越來越少
- 道歉不是拿來交換原諒的,道歉是說出來解開自己的結,但沒辦法擦掉傷害。有時候是不會有原諒的

[出處](https://www.facebook.com/photo/?fbid=993180549042570&set=a.225463392480960)
* 『我們並不是根據背負的罪來選擇道路,-刃。
而是先選擇道路,再背負起自己的罪孽。』
* 獨立意味著增加依賴的對象,那些依賴於多個對象的人,會對於單一對象的依賴度降低,以致表現得彷彿沒有依賴於任何人事物一般

* 恐怖片與現實

* 最佳表現

* 你最近還好嗎

https://www.eslite.com/product/10012036172682512876007?utm_source=facebook&utm_medium=social&utm_campaign=eslitebooks240204_longtravel
* IDEA

* 我就是不想來

* 公平正義這個東西,不該是拿來攻擊人的手段,而是在逆境時咬牙堅持的理由
* 越是在往下滑的公司或產業,你越會發現其中的人常是能力很差但卻顯著趾高氣昂的一群人。
我早年不太懂這是怎麼回事。
後來才理解,這是一種逆淘汰。
能力強、知道天高地厚的人通常謙遜,而且早就知道要跑。最後還留下來的,實在是因為無處可去。更慘的是,他們通常並沒意識到自己無處可去,反而對於自己終於搶到了位置覺得光榮。對外聯繫時難免就壓抑不住想要擺擺架子來耍弄一下這份自豪感…
https://twitter.com/JoeChang2022/status/1753579466050449769
* 怎麼說呢,你能哭出來我還是感到很欣慰,這表示你正在漸漸好轉中

🎬 #NightandDay/#밤과 낮《#日日夜夜》|2008| dir. 洪常秀(홍상수/Hong Sang Soo)
* 
* 請不要把言論自由跟==不經大病缺乏考慮的話語==混唯一談

* 所謂的愛自己大法,其中之一是「自己要有能力肯定自己」。
有人從小到大建立的認知系統,是「我必須得到別人/外界的肯定,才能證明我是好的、優秀的」,問題是,當你把「評價自己好壞的權利」,通通都交給外面的世界時,就會很危險。
所以對於外界的評價,我們要培養篩選的能力
同時,也要學習肯定自己,比如這次上台報告,表現不是很理想,你可以陪自己沮喪一下,但不要陷入負面情緒太久
接著學習把情緒「轉化」,
去想自己其實哪些地方做得還不錯喔,給自己一點肯定,
至於做得不理想的部分,就想想下次再上台時,怎樣還可以做得好一點。
https://www.plurk.com/p/3fdhx7u3d3
* 什麼都能問,什麼都不奇怪,沒有問到下輩子的投胎規劃都算感情比較疏遠的。
其實我也知道長輩沒有惡意,除了這些問題他們也不知道該聊什麼。
我討厭這些問題的理由很簡單,因為我自己也不知道答案。
我的人生毫無規劃,我知道自己爛透了,可以的話請你不要一直提醒我。
https://www.facebook.com/TigerblueStory/posts/pfbid02UVYT4CBUn8WiE1AGSiFLjujvjhZdU5yH8Wjv2qBZHVfde9cgm5YmgzwUcUpjrtyZl
* 無論說了多少話語,如果沒有傳達出去,那就跟沒說一樣

* 逃避痛苦會妨礙你探索你超越那層痛苦的部分,因此真正的成長發生在你終於決定處理痛苦時。
因為痛苦位於心的核心,所以會向外輻射,並影響你做的每件事。不過這個痛苦並非身體當作訊號傳送給你的肉體的痛苦。
肉體的痛苦唯有生理上出問題時才存在,內在痛苦則一直在那邊,藏在一層層的思想與情緒底下
* 先把能幹掉的東西幹掉,以免累積起來就會造成壓力

* 「看完這部片後,我學到了,如果有一件事,你認為那件事你做不到,但你沒有試過,怎麼知道做不到呢?所以,遇到困難的事的時候,不要先否定自己,要試著去解決,如果不幸失敗了,也沒有關係,因為你已經努力了!」

* 明明想法這種東西,不說出口就沒辦法傳達給對方

* 嘗試,打磨,從中學習,改善

* 持之以恆

* 實驗室重要事項
1. 人反覆無常
2. 人超懶
3. 人都很粗心
4. 人都很沒有耐性
5. 人不喜歡單調
6. 人是笨蛋
7. 人的邏輯思考很弱
8. 人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

* 「如果大家有夢想,而且願意努力,也很長壽的話,夢想終究有天會奇怪地,同時又帶點遺憾地實現。但不要緊,世事豈可盡如人意。…,掌聲也好,噓聲也好,我都接受,因為總好過無聲,多謝。」

[出處](https://www.facebook.com/BunnyDeepMSG/posts/pfbid02NTNJVLVrEgVordFXwfkbjc8Qmft6kmHVZJPHmcN32P2WRQ7hH9G5txXgr4ziavhml)
* 「找不到快樂的事,那是你自己的問題。」
「因為沒人有義務要讓你快樂,快樂是自己要去發現的。」
[韓劇《我的出走日記》](https://www.plurk.com/p/pfst46)
* 我在試著搞懂你是誰?
那是我份內的事。你只需要愛我接受我
呼,那我份內的事完成了

* 其實不存在沒用的知識理論,只是你沒有才華把它弄成有用的形狀而已

* 大衛.米切爾《雲圖》:「我們所做的任何事情,在人類宏大的歷史和空間的範圍裡,都是微不足道的。但正是這些不計其數的微小的善的信念,使得人性的種子即使在最險惡的環境中,仍能得以保存,經過時空得洗禮,在未來的某個時間、某個世界,放射出最耀眼的光輝。」
* 「如果凡事缺乏計畫,還強迫自己活在當下,就像是閉著眼睛過生活;如果不對過去進行回顧和反省,還催眠自己活在當下,就是對生活心不在焉,忽視了成為更好的自己的可能性。」
* 第一種是會對過去進行回顧和反省、且對未來胸有成竹,因此在當下活得十分從容的高手;第二種則是對生活心不在焉、走到哪才做到哪,只關心顧自己死活的混蛋。
* 贏家和輸家都一樣懂得活在當下,但是背後的心態卻大不相同。能夠瞻前顧後又活在當下的人,是對自己人生負責的駕駛;總是顧此失彼卻活在當下的人,是任由人生迷航的乘客。
* 如同李小龍所說:「如果你熱愛人生,那就別浪費時間,因為人生就是時間構成的。」維持自己的精神力並專注於實現自我,知道自己需要什麼、嚮往什麼,才能夠真正有效的運用時間
* [《似水無形,李小龍的人生哲學》讀後心得和五個啟發](https://readingoutpost.com/be-water-my-friend/)
* 勇於面對困難的勇氣,絕不放棄的勇氣,信任他人的勇氣,持續相信自己的勇氣-貌似出自於國王排名
* 別人給你的夢想 你不能拿
* 如果覺得已經無法繼續了,就應該停止。如果只是覺得麻煩,那就應該繼續下去

* 「當你做的事符合『社會定義』的時候,你就很難去自我反省。因為當大家都覺得這是對的,你也會覺得這樣很正常。」
* 吃好吃的食物。買想買的東西。見想要見的人。去按摩。熱衷於興趣中。推自己的偶像。然後、晩上好好的睡ー覺。偶爾奢侈ー下、做自己想做的事。自己的心情自己顧是非常重要的。心情好的話人生也會過得更順遂。顧好其他人的心情前先顧好自己的心情。這裡考試會出喔

* 我很難去接受別人的讚美
那就別接受,但留下他,帶著他,給下一個需要他的人

* 諾拉:「貝瑞,我小的時候,你奶奶曾經教過我一句話:無法改變的事情,要學著去接受;可以改變的事情,就要有勇氣去改變。而且要懂得分辨這兩者的區別。」
—《正義聯盟:閃電俠之逆轉》
* 如果你過得不好,請用閒暇的時間多讀書識字。
如果你過得不好,請帶自己出去走走,試著增廣見聞躍出井底。
事實是你過得不好是你自己的事,請不要厚著臉皮,用小帳捎出尖銳又惡意的無趣訊息
窩囊又可恥,作為人類浪費又可惜。
實在要麻煩你,帶著奶嘴與奶瓶,自己退到後面去。

* Done is better than Perfect.
* 身體需要休息,感情平淡,興趣不在有趣,這已經不是疲憊而是損壞了
* 小說

* 很可能會失敗
* 專業作家也很可能會失敗
* 任何人都會失敗
* 所以不用害怕失敗
* 沒有一個可以套用所有創作的公式
* 每一本書,都是一個大問題
* 別人傳授的方法,很可能根本不適合你
* 寫到肩膀爛掉也不見得能出版
* 堅持
* 紀律
* 如果這真的是你想要的,那就先有失敗的準備
* 每一本小說,都是冒險
* 不安不開心焦躁恭喜你
* 跟你們說:其實我沒有所謂的方法
* 先放下驕傲的自己
* 理智的人都不想當經理。這是真的,有很多的事情要做,而且你不能做有趣的事情。但成為經理唯一的好理由就是,這樣其他笨蛋就不會成為經理,破壞你關心的團隊

* 有些人只是想透過批評別人,來掩飾自己沒有達成夢想

* 持續下去的原因

* 人們會覺得幻想作品是用來逃避現實的,但我覺得幻想作品是為了讓人們理解現實而存在的

* 不是0就是100,只是一種傲慢和懦弱的混合體,害怕自己能力不足而露餡

* 創意與基本功


* 「世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就是在認清生活真相以後,依然熱愛生活。」 — 羅曼.羅蘭
* 「當你停止創造,你的才能就不再重要,你所擁有的只剩下你的品味。而品位會裏挾你,讓你排斥他人,變得狹隘。所以,要創造。」
"when you don't create things, you become defined by your tastes rather than ability. your tastes only narrow & exclude people. so create."
* * 
* 
* 你要開始明白,在踏出第一步以後,繼續前進也是一樣重要

* 「不能好好說的關係,肯定就不是好關係。」
* 要求標準的分類

* 勇氣不僅是一切品質的基礎,而且是認知能力的基礎。
懦夫必然道德敗壞,然後為了逆轉是非而扭曲認知結構,然後因為扭曲而判斷錯誤,結果落入比一開始企圖逃避的更大危險中
* 「你無法預先把現在所發生的點點滴滴串聯起來,只有在未來回顧今日時,你才會明白這些點點滴滴是如何串在一起的。所以你現在必須相信,眼前現在發生的點點滴滴,將來多少都會連結在一起。你得去相信,相信直覺也好、命運也好、生命也好、或甚至是輪迴。」- Steve Jobs
* [自己的整理](https://www.plurk.com/p/p833it)
社群媒體會造成憂鬱嗎?
會,看來是如此,你渴求一種神經肽較催產素,沒有觸摸與眼神交流時,你幾乎得不到他,但你在社群平台上花那麼久的時間,會越來越渴望社交接觸,基本上就像在狂吃薯條,卻不解你為什麼心情差,但又得不到營養,
如果要用社群媒體,確保他只是你面對面關係的陪襯,而且絕不絕不用來替代面對面的友情

* 吃健康食物是為了保持健康,吃垃圾食物是為了保持理智

* 「........暴風雨結束後,你就會忘記自己是怎麼撐過去,又是怎麼活下來的。事實上,你可能都不確定暴風雨是不是已經結束了。但有件事是肯定的。當你從暴風雨中走出來時,就已經不再是當時走進去的那個你,那正是暴風雨存在的意義。」
~村上春樹
* 「今日一日だけは彼らへの憧れを捨てて、勝つことだけ考えていきましょう。さあ、行こう!!」-大谷翔平
翻譯:只有今天一天,捨棄對他們(意指美國隊大聯盟選手)的憧憬,只要想著怎麼贏,來!出發吧!

* 對於沒有任何賺錢手段的我真的太卑鄙了,讓我閉嘴你就滿足了嗎?

* 5個方法讓自己有動力
1. 成績壓力
2. 時間壓力
3. 社群壓力
4. 頭洗下去了
5. 參加比賽

* 道歉不是以得到圓量為前提,而是以接受懲罰為前提
若不是以接受懲罰為前提的話,那就只是為了逃避自己的所作所為而洋裝道歉

* 「孩子,你會變成這樣不是你的錯,是我自己教育失敗。」
「我最痛恨這種話了。」
「為什麼?我只是想改過自新做ー個會自責内疚反省的好父母。」
「當甜點師傅説『蛋糕,你會變成這樣不是你的錯,是我自己垬焙失敗。』你會覺得他的言下之意是什麼?」
「什麼?」
「『這塊蛋糕是一個失敗品。』」
而我不是

* 創新這個詞很好說,但極不好做
* 人本來˙就是痛苦的,只是因為那個人的存在,就像是止痛藥一樣
自我肯定並不是在任何情況下說「沒關係,我很好」,而是當小時候認為是悲傷的是如今已經是大人的自己看來已經可以承受時,還願意向他人承認「這是一件很悲傷的事」,於是自我肯定趕就在這邊慢慢建立起來

* 「站在山頭,會不會覺得底下的人都很渺小啊?」BY 幕之內一步
「看不到啦,我們只注視星星。」BY 鷹村 守
* **健康是一個人的「最低月支出」**
* 『離開的,帶著嶄新挑戰的理念,而留下的,有著世代傳承的意志。總要有人去新大陸奮鬥,也總有人要為原土地耕耘。』\- AntTzeng

* 做事動力與焦慮感

* 命運只會在你認命的時候束縛你,這麼做只是你必須要這麼做,而不是命中注定!
希臘用斧頭講道理哲學家...奎托斯
* 「我們哪能總是竭盡全力呢?那樣會筋疲力竭的。」王后傘下
* Even you don't smile today, I hope you smile tomorrow
-Mori Calliope
* 前陣子在YouTube上看到了一個大學教授在跟學生倡導不要作弊的影片,內容大致上是在說:
不要作弊,不是因為什麼道德原因,或這樣對旁邊的人不公平,而是這樣對你真的不好
他認為人是一種習慣的動物,作弊最大的問題是這會讓人對短期的投機取巧上癮,並習慣以作弊或偷吃步的方式來解決問題,而這最終會讓你被擺到一個不符合你能力的位置上這時當你無法在偷吃步時,你就會遇到前所未有的挫折,甚至可能將前面偷吃步所得到的成果一次賠上
「作弊究竟有什麼好處?你只會把你困在一個你不拿手也不歡的職涯。」
在更前一陣子,有本書很紅叫做「原子習慣」,我還沒時間把書翻開,但從簡介中大致上感受到的是作者對於習慣建立的理解。而昨天在看唐鳳新書中也提到了習慣養成的重要,讓人很有感觸
你習慣怎麼跟人相處 ? 你習慣怎麼面對與你不同意見的人 ? 你習慣怎麼規劃人生的下一步 ?
看似重大,需要一大堆統計數據啥來驗證的決策,其實最後都還是會回到直覺上
你要習慣把目光放遠、你要習慣一直關注點如何被連成線、你要習慣不責怪而去思考制度、你要習慣不斷前進跟建立新習慣的狀態,畢竟學習也好、跨域也好,最關鍵的就是建立習慣,然後長久下來就成了直覺,因此你有時到怪怪的事情時,就會直覺的產生違和感。
直覺本身就是一種思考的習慣。在企業中,則是建立在文化之上。如果創辦人是企業的天花板,那還真是需要再努力養成更多的好慣才行呢。
有的時候不是不行那樣做,而是我們習慣這樣做事

* 如果你總是努力不讓他人對你失望,那總有一天你會對自己失望


* 刻板、偏見、歧視

* 「年青人都以「mood」行先,但所謂mood又只係日日擦Pinterest ,有沒有認真思考過閱讀性的問題成疑,graphic的本意是經處理的圖象,不是一句隨心或有天份便可完成的工作。」
* 在某個產業不興盛不健康的國內找參考樣本只會一直不斷的找到互相反芻越來越劣化的內容,或是想直接一擲模仿國外最好的卻因為能力與資金不足造就的力不從心
需要往外看,必須得往外面去看
不要繼續在渣圈圈裡面打手槍互相稱讚了
需要往外看,必須得往外面去看
https://www.plurk.com/p/p0vz38
* 藍色監獄


* 人生也許有低谷
但是我相信睡一覺就好了
一覺不夠 睡兩覺
充足睡眠才能有效思考
任何在秋天做的決定都是不靠譜的
天氣變化會讓你各方面失調
好好睡好好吃
如果不是馬上要緊急應變的狀態(火災、車禍、地震) ,都不需要擔心
緊張不會讓你做出正確決定,不要害怕改變,如果目前的生活讓你害怕入睡(失眠)
早上不想起床(睡太久),無法期待新的一天
也許改變生活方式是很重要的,反正不可能更糟糕,那不如就放掉現在的生活,去看看別的生活方式 反正最糟也就是再回來起始點而已
* 『如果我們想從 "零和博弈" 當中解脫出來,一種方法是,更多地關注自己取得的進步,而不是沉迷於社會比較。』- 《幸福的經濟學》
* 我爸曾說過:「如果你想檢視一個人的靈魂,就必須檢視他的夢」
* 對於長達兩年半什麼屁都寫不出來的低潮期跟差不多一年多的療養期到可以開始寫些別的音樂的狀態,我的一些心得是
1. 至少每週都要試著獲得新的感動或是體驗(而且是你的創作領域之外的)
2. 把自己強壓放在對美跟Sense有要求的環境
3. 對於你現在害怕但不得不做的事情,能遠離就遠離,不爽就先不要做
4. 少滑手機,滑手機SNS跟不斷聽同一些音樂一樣,會把你的思維狀態情緒全部固化在同一個時空
5. 試著執行一些可以簡單讓自己有完成感的事情,並且簡單累積
6. 作息規律,定期運動,睡滿八小時
紀律使人自由這件事情是千真萬確,不是所有人都適合半夜靈感爆發的人,能穩定產出才是正解
在這樣一段時間之後,再讓自己「試著」重新不要求的開始自己的創作行為,只需要每天打開一下作點啥就好,不要有任何要求任何目標
然後針對1.的部分,如果你開始重新體驗到了感動(新的刺激)開始有某種衝動,就用某種方式把他速寫出來或是快速執行一下並存放
附帶一提,1.光是走不同的路線,吃到不同的美食,突然仔細感覺衣服的材質跟空氣的聲音,對那段時間的我都是救贖
* 《大亨小傳》第一頁,父親就要他記住:每當你要批評別人時,記得不是每個人一出生就跟你一樣佔盡便宜。
"Whenever you feel like criticizing anyone," he told me, "just remember that all the people in this world haven’t had the advantages that you’ve had. “——F.Scott Fitzgerald《The Great Gatsby》
* 一個人若把成就都歸諸於個人的努力,而沒有意識到自己在結構的位置,他的論述難免是蒼白無力的
* 我覺得這個社會與教育體系最大的病態之一是歌頌與讚美「不放棄」「堅持到底」這件事情
https://www.plurk.com/p/ozt3w0
* 無論是做音樂的地方還是畫圖的地方都會看到一個共通的煩惱:
「我想要有自己的風格」「沒有自己的風格怎麼辦」
我現在可以很果斷的說
1. 風格是假議題,累積久了累積多了你建立起來的美感選擇就是你的風格
2. 如果你想成為從業者,比起自己的風格,你戰術性的讓群眾喜歡你的作品的各種選擇,就也是你的風格
3. 即使你比較難以被定義,難道廣泛不也是一種風格?
https://www.plurk.com/p/ozrjop
* 遊戲從業人員和一般用戶在市場反應的落差,也許代表了當你越往某個領域深挖鑽研時,反而就離一般人的基礎認知越來越遠。不管是在個人專業,職場,政治都一樣。
* 「幹勁」是不存在的。幹勁並不是帶起行動的要因、而是結果。在還沒動手開始之前、不管什麼時候都不會有幹勁出現。順序不是『幹勁行動』、而是『行動情緒高漲』。只要踏出小小的一步、就會往好的方向發展。

* 「堅持下去不等於強迫自己。」
* ”The advantages of wealth … the ability to only occupy our mind with matters that interest you.”
財富的好處之一是讓你的心思可以全放在自己有興趣的事上
* 葛飾北齋:「說實在的,我七十歲前所畫過的東西不怎麼樣,還得努力一下,才能在一百歲時畫出一點了不起的東西。」

* 在大陸創業有一句話很貼切,千萬不要做巨頭加一個按鈕就能做的事,不然你死亡就是分分秒的事
* 人生只有一次,因此依照自己喜歡的方式活著是很不錯的,但也不要忘了,身邊的人也只有一次的人生

* 「所謂的常識,只是人活著所累積的偏見。」
* 根據我的經驗,金錢和交易會使人與人的關係純淨「認可」和「功勞」等觀念與抽象的東西,卻歪曲了人際關係,製造了永久對立的氣氛
* 《金曲32最佳單曲製作人、最佳專輯製作人獎引言 》
我一直很尊敬「一生堅持做好一件事」的匠人精神
把一件事做到極致,做到無可替代。
直到有一天突然發現,這實在太不適合用來詮釋製作人的工作了。
製作人要開很多會,要平衡唱片公司的期望和歌手的夢想。
要日復一日在通勤時間聽完本週最新發行,儲備與編曲溝通的能力。
要決定用直立式或平台鋼琴。要為復古定調單線圈拾音器。
要讓不同風格不同世代的樂手,碰撞出新的可能。
要為已經走紅卻仍在懞懂中工作的藝人指引一道方向。
要在歌手錄音期間放不下電玩的時候,提醒別浪費別人的青春。
要在別人不相信他們可以創作的時刻,施予一些魔力。
要確定U47 fet,251和C12,哪支麥克風才能凸顯優勢。
要在歌手唱到沙啞前,直指呼吸與發聲的問題核心。
要面對配唱前一刻才收到的歌詞,即時做出解析。
要決定混音時歌手要待在你耳邊呢喃,還是和樂手站在一起表演。
要適時切換時間管理大師模式,為才華洋溢的獨立音樂人省下預算。
要在所有人躊躇猶豫時做出決定,告訴他們:「你可以的。」
當製作人學會做好所有事情,才終於發現知識的來源是經驗;
發現人很容易高估自己的能力,低估事情的複雜性;發現容忍錯誤與創新的機率成正比;
發現不能過度迷信才華與風格,要在流俗套裝與離群孤高間小心拿捏;
發現原來
==「學會做好一切不喜歡的事情,才能讓你更喜歡自己正在做的每一件事。」==
這就是製作人的工作,在音樂和音響間
整合一切瑣碎與創意,用另一種匠人精神做到極致,做到無可替代。
......by公主
* 「幻想破滅並不是一件壞事,因為如果你的幻想破滅了,那就意味著你愈來愈接近現實。」 \- Sadhguru

* 「希望我們在繪畫的道路上逐漸明白自己究竟喜歡甚麼,市場需要甚麼。如果你發現你喜歡的和市場的需要是一樣的,那你是幸運的。如果你發現不一樣,就把這兩類分割,因為你總有一些繪畫是畫給自己看的,不然你對繪畫的熱情會持續地被削減,到最後形成一種厭惡。」
「沒有那麼幸運呢,是很正常的。這才是大多數情況。」
[如何画好形状(下) \- YouTube](https://www.youtube.com/watch?v=8jbH8mlivrA)
* 電玩遊戲設計與腳本創作法The Ultimate Guide to Video Game Writing and Design
1. 備案角色:如果你很不幸被砍戲或是砍角色了,需有某個角色可以很好的起到銜接作用繼續把劇情串起來的替代方案
2. 假設ABCD的流程,必須要意識到可以模組化到比方如果只剩ACD或是AD故事都能成立的寫法
* 站在巨人的肩膀是讓人看得更遠 不該貪圖那不屬於自己的榮耀
* 要去外面需要的東西很多,在出發前最少需要準備四樣東西。
許可、手段、資格、契約
這四樣之中,我連一樣都還沒拿到。
但是我並不心急,我正在享受旅行的過程
所以.....如果你的目的地將來會跟我一樣的話,記得要享受過程,盡情的享受

* 避免炎上的方法
1. 「預設LINE、私訊、通話紀錄全部都會流出」
2. 「不要創小帳」
3. 「要常把數位刺青的概念放在心上」
4. 「不要在網路上發表負面的言論」
5. 「不要理會黑粉」
6. 「不到有不特定多數人的地方去」
7. 「要常預設事情往最壞的方向走」

* 隨著年紀漸長,你並不會自然而然地看開很多事,你只是沒有精力去在乎他們而已

* 有人說,人類的性格是依據幼年時期放棄的事情累積起來之後所決定的,覺得這個說法還蠻正確的

* 一個故事的主角不用是特別強的 但她必須是特別的
* 嫉妒為何物?
自己不去努力不去付諸行動,揪著對方的弱點不放,
連自己也落得下作,這就叫作嫉妒

* 寬容是對自己涵養的修練,偶爾計較是告訴別人我不傻
前者是格局,後者是底線

* 問題可能在於你覺得這是問題,而你覺得這是一個必須解決的問題,以為自己必須克服自卑,進入到一個很自信舒服的狀況才能畫圖,所以不知道如何處理自卑、挫折的問題。
但其實,也許不用解決這個問題,拿起筆就能畫東西啊,工作還是要交出去啊為何不能一邊痛苦一邊畫


* 政治戰爭/數學哲學地理/藝術音樂創作

* 自律、自然和自願的關係
* 「自律」是一個被高估的詞,我們誤以為一個人必須保持自律,才能達成最終目標。我們誤把自制力和成功畫上等號。
* 「自然」是把你自願去做的事情,變成一種不需要自制力就能輕易執行的日常習慣。你的身心不會抗拒自然的好習慣。
* 「自願」是當你發現-件事情對你真的有好處、充滿樂趣然後發自內心願意去做。儘管偶爾困難,你仍會樂此不疲。
上面三項反著順序再看一次。那些你以為他們很自律的強者們,只是一直在做發自內心喜歡的事情。因為他們理解那件事情對自己的好處,所以自願去做、自然去做、自律去做。自願才是內在的驅動力,自律只是外在的表面結果。不要浪費心力強迫自己自律,你該尋找的是你發自內心想做的事。

* 寫在紙上整理問題才能抓住煩惱

* 如果你的產品的使用對像是一個“個體”,那你必須要拋開對個體角色化的刻板想像,而把對方當成一個完整的、鮮活的人,去做用戶研究。
* 人其實只有在壓力非常大的情況下,才會去扮演角色。除非你能給他的壓力非常到位,否則就不要對他做角色化預期。
人是因為訓練和壓力才成為角色的,而集體就是角色的聚集。
如果你希望用戶在很放鬆的情況下,毫無壓力地、自然地使用你的產品,或者你想找到在生活中可以放鬆愜意相處的伴侶,那麼你就要放棄對人的理想化、角色化預期,去認識並接納那個在“寄居蟹的殼”下面真實的人。角色化生存就是我們真實的生存處境, 但是只有去角色化地認識、 溝通、 交互, 你才能夠得到真正的感情。
* 用愚蠢來定罪過去的人士學不到任何教訓的

* 興趣真的很重要,為了避免讓自己變得空洞

* 一開始的違和感基本上是對的(真的QQ)

* 等到真的穩定下來的時候可能就來不及了

* 家父這次也有跟我提過,職業、志業的差別
養家活口、為五斗米折腰的狀況就叫職業,由不得自己
但是志業卻是因為自己”有興趣、想去做”的心境,才去投入
前提?什麼事情是自己想去做的?而做這件事的深度要到什麼程度?
光是這樣就能打臉不少心靈匱乏的人,怎不去充實自己的內涵呢?
然後也順便警惕自己
能夠充當職業的志業固然是最重要的
但是
有了個萬一,做不成了
那還剩什麼呢
[貓手阿瑋的噗](https://www.plurk.com/p/osdsds)
* 薛丁格的有空,在你說要幹嘛之前我都不知道我有沒有空

* 不想為了工作而減少晚上自己興趣的時間早點休息睡覺

* 如果創作時不是發自內心的,到頭來就會後悔

> 不過我覺得還是要區分,自己什麼時候是在「創作」什麼時候是在「工作」
* 「真正的對話,不是與自己有相同信念的人交談。」
~英國社會學家 包曼
* 所謂自信,它所走的路猶如一條直線
不卑不亢,堅持到底
而所謂的自戀
就像在轉圈,漫無目的地在轉圈

* 一個人變得最為殘酷的時候,就是當他以為自己代表正義的時候。

* 那女孩沒有變,變得是我的腦子

* 累積的經驗越多,知道的現實越多,我們就變得越膽小。
害怕敗北,在意他人的目光,變得算計要逃避……最後放棄向「不可能」挑戰。
可是,我覺得只要更直率、純粹地追尋目標就可以了。
─白鳥士郎《龍王的工作》
* 問:如何抓住轉瞬即逝的機會?
劉仲敬:那你就要有承受失敗的能力。
* 「優越感只不過是自卑感以倒立的姿態走路。」
~奧修
每個人都有自己自卑的點 這天經地義,很正常  最重要的是,要承認這個「自卑點的存在」
承認「自卑」也是自己的一部分,接納「自卑」的存在,自然而然也就不會用高傲態度去掩飾它
* 專業

* 工作,吃飯,睡覺 !
* 我祝您幸福健康
但我不能完成的旅程
我只是個過客
所有我受到的
都真實地讓我苦
而之後卻不屬於我。
總是有些人會說:
這是我的
我 沒有什麼是我的,
某天我驕傲的說
現今我知沒有就意味著
同樣我們甚至連個名字都沒有
並且知曉有時侯我們必須得去借一個
您可以給我一個眺望的地方
在海的那方忘我吧
我祝您幸福與健康。
------安哲普洛斯《鳥踟躕》
* 用你擁有的去定義你自己,別為你失去的感到抱歉- 貌似出自夜魔俠
* 第二次機會是很寶貴的,你應該好好把握機會

* 雖然有人認為說「年輕的時候不存錢也沒關係」但建議還是準備好「3個月沒工作也沒關係」的存款吧。沒有存款的話、「沒錢!」這件事會消掉大腦超過一半的能源、影響日常生活的表現。請大家記得錢就是人生的HP
ぱやぱやくんさんはTwitterを使っています-「「若いときは貯金しなくてもいい」と いう意見もありますが「3ヶ月無職でも大丈夫」ぐらいな貯金はしましょう。貯金がない と「金がない!」ということに脳のリソースが半分以上消費されるので日常のパフォーマ ンスが下がります。お金は人生のHPなので覚えといて下さい。」-Twitter

* 有時候對的時間點表態才能正確的傳達意思
* 「優點在你眼中是缺點的話 就沒有沒有討論釐清的必要」
* 區分內向和外向,不是看一個人是否擅於和人交流,而是看社交對於一個人而言是【充電】還是【耗電】
* 「請不要叫失落中的人祝福別人。」
* 「碳要經過高壓才會變成鑽石」,而麵團要靜置一陣子才烤得出鬆軟的麵包
請別忘了人人皆為不同的個體,能激勵你的東西或許會徹底壓垮另一個人。

* 你所看到的驚豔,都曾被平庸歷練
* 「中華文化哲學思想談到永遠是你是主角」
所謂放下、所謂包容、所謂一切修養**都不是要你用別人的角度看自己,活在他人的期望之中**
* 如果你所認定的價值,多數是靠他人的肯定而來,那不過是符合了別人的價值。
或許人生最糟糕的是,你活成了別人喜歡的樣子,卻討厭了自己
試著先喜歡自己吧。不管你今天有人陪伴,或是一個人,都別忘記要快樂,對自己好一點,自己珍惜自己。

* 「一次只要先做好一件事情就好了,貪心的想要一次矯正所有事情,會很容易失敗,如果伴隨著"所有事情都失敗了",這種挫敗感,下一次將會很難再帶給自己動力。」
* 我總認為,在世間,有些人、有些事、有些時刻似乎都有一種特定的安排,再當時也許不學的,但是在以後回想起來卻都有一種深意。我有過許多美麗的時刻,實在捨不得將他們忘記
--席慕蓉<透明的哀傷>
* 「你為什麼拍照呢?」
「因為改變的唯一方法,就是放慢速度、重新檢視一切」

* 其實,了解一個人並不代表什麼,人事會變的

* 別讓任何人使你以為你不配擁有夢想

* 在「做得到」與「做不到」之間還有很多「做得到但是會很累」的事

* 我自己是儘量訓練,除了可愛類型的文章;煽動憤怒的、煽動興奮的、煽動同情的,都先緩緩~
一段時間等情緒過了後再來檢視議題,而且尤其是私人的事情,各執一詞最後也只是在選邊站。如果是身邊的人,自己是傾向根本別去攪混水
* 只要有一個還在努力著想要變強,那些已經放棄什麼都不做的人麼就會更加覺得自己悽慘,一旦知道了自己做步道,就透過嘲笑他人來為此畫清界線,這麼一來又可以避而不見自己的淒涼

* 世界上最大的勇氣,是壓力下的優雅
--- 海明威

* 如果你覺得現在的手機看起來都長得一樣,很明顯你沒有鑽研手機。
如果覺得成功的人不過是遵循某個原則就能做到,很明顯沒有想要成功
* 以獨立之心,坐合群之事。
* 不要低估你的能力,不要高估你的毅力
* 我在研究所學到的重要一課,就是去面對「==在很聰明的人面前,問可能很簡單的問題==」的恐懼。我想要知道問題的解答。他們可以覺得這樣的我很蠢,這是他家的事,但我就是想要知道

* 人類各種行為中,最為卑劣無恥的是什麼?
權力的擁有者和諂媚權貴的人藏身於安全的場所,歌頌戰爭的偉大,
用愛國心和犧牲精神的名目,強制將與自己無關的人送往戰場,這種行為最是無恥。
* 幸運不是因為比較多好事發生,幸運是因為你注意到好事的發生。
* 我們如何陳述事情,不僅影響我們的思考,也影響我們的情緒狀態。
* 當我們誤把情緒解讀為訊息時,負面決策效應就可能會進入我們的思考過程。
* 被動有一種虛假的安全感,你會覺得自己不會惹上大麻煩。但事實上,每一個被動的決定都慢慢導致失去籌碼。被動等待只是看起來像容易的對策。事實上,可能是更大問題的種子。
* 絕不要因為別人期待你去做就感覺非做不可,就算那個期待的人是你自己。知道何時該後退,知道何時該重整,知道何時該重新評估自己的策略,之前的計畫作廢。
* 你把性格交給星座,把努力交給雞湯,把運氣交給錦鯉。
然後對自己說:聽過那麼多大道理,卻仍然過不好這一生。
這就是積極廢人的真實寫照。
《從拖延到自律:超級自控力訓練計劃》
* 不要試圖幫助別人,真正想解決問題的人會自己找辦法,他們會帶著答案前來,你唯一需要做的就只是,當他來到你面前時給予引導跟建議。
* 鐵則。
「==誇獎的時候要以人為主語、警告的時候要以事為主語==」
誇獎的時候『OO剛剛的發表真的很不錯』要把名字放在前面。
相對的,在警告的時候『這個資料的輸入有錯誤需要修正』對象並非人而是有錯的資料。
意識到點後人際關係就會更加的豐富。

* 曾經有人告訴我,當有人出錯的時候,該責怪的不該事人,而是該質疑整個組織架構

* 第一句 - 免費服務,你就是產品。
第二句 - 免費的東西最貴。
我想補充第三句 - ==其實你做為產品沒有那麼貴,你的價值比你想像的便宜多了==。
* 在書的出版裡,
千言萬語是作者的事,
三言兩語是編輯的事,
一語道破是行銷企劃的事。
---赫明義
* **你的自律裡,藏著你的勇氣**
* **比起世俗宗教的傳說或是神明的信仰,人們想要的或許只是一個值得託付信念的真實存在**
* **比起你喜歡誰,更重要的是你喜歡跟誰在一起時的自己**
* 精神醫院的醫生偶爾會寫一些論文,讀了一下「和喜歡之人的分手在與那個人分別的同時,也是與**和他在一起的自己**、**被他愛著的自己**這樣如此珍貴的自己本人做訣別。正因為是與自己的分手,人類才會這麼痛苦的」

* **「我不認為做一件事情唯一的目的就是就是要做到很優秀。==我覺得你從這些不同的技藝裡獲得了很多美好的經驗,這些經驗教了你很多事情,讓你變成一個非常有意思的人==,無關乎你有多厲害。」**
* 萬事起頭難,中間難,到最後都難
* 被奪走了也不覺得不甘心,說明本來就不是自己的

* 「覺得自己太重要了,又覺得別人不夠尊重我們的時候,就會痛苦難過。
「其實一直要求別人尊重,表示自己非常自卑,自我意識強烈;老覺得說你不尊重我是因為我不如你,但是我們的慢心起來,又覺得你有什麼了不起?!所以永遠擺不平自己。」
* **不枯燥**的其中一個變因是在達成一個目標時的==最短的選擇手段與操作方式夠多==
* 真愛不是一個對象,而是兩個人有同樣的方向
* 直播真的是一個很能及時得到反饋的手段呢,不論是鼓勵或是詆毀,會很直接的在毫無防備的狀況下接受到這些
* 以前仰賴天橋底下說書的,現在仰賴影音平台上說書的
* 可以被當時代的眼淚也是好事,更多的人是被不留意的狀況下像尿液一樣被排掉
* 「如果你喜歡你所做的那就不是工作,那是種享受,是你活下去的方式」
* 關於小朋友自殺增加的新閒,說是因為「抗壓性不足」的關係。
那就不要壓啊 ! 大人。對小孩。

#### 信用的失去與回復
* 被以前曾把事情搞砸的人罵說「為什麼都要翻那麼久以前的舊帳呢?」我來直接圖解說明算了,大家以為的恢復信用與實際上的恢復信用

* 人生的地圖與道路

* 一旦性騷擾者不得不解釋他們不當笑話的笑點在哪裡時,他們就不會再繼續大笑了。我父親只是告訴我「永遠不藥效,他們會將你緊張的笑聲誤解為屈從。相反的,==假裝你什麼都不懂,然後看他們向你解釋為什麼你應該笑==」

* 在球場上打球的人,都一定會嚐到屈辱的滋味,這是世上不可能會有不曾敗陣過的選手
但是一流的選手會盡全力讓自己再次站起來,普通選手再次站起來的速度比較慢,而拜醬則是會一直躺在球場上

* **「不要為了還沒支持你的人,而忽視了正在支持你的人。」**
* Work hard in silence,Let your success make the noise

#### 錯誤的代價
* 當錯誤的代價由別人承擔時,犯錯是很容易的,堅持錯誤也是很容易的

* **「只要時間夠久,每個人都會升職到自己無法勝任的位置。」**
* **記得流程才有流暢。要知道自己下一頁是什麼,不要每次都對自己簡報很陌生**
* 聽好了,真正的戰爭就是每天努力的活下去,跟無聊奮戰,學習如何工作,就像你的父母那樣

* 種族並不代表榮耀,對於與自身不同的存在,不要輕易的給出結論
我見過有的獸人·他們像最高貴的騎士那樣可敬
也見過有些人類,他們像最卑劣的亡靈天災一樣邪惡

* 負責任是優點,但若沒有專業支持,你的事事參與就會是別人的災難
* 跟別人比較就是不幸的開始
* **「太多時候,人們處於羨慕與嫉妒的情緒中,感到不平,日夜難安,如同承受著刑罰。別人不一定在天堂,自己卻走進了地獄。」**
* 談錢傷感情
現在開始我們就來互相傷害吧
#### 休息
* 休息這件事,只的不是要你一直睡,而是要你做些喜歡的事情,讓你的生活步調得到喘息的機會,如果要一直睡的話,會換個說法要你靜養

* 當一個人在掙扎,那意味著他很強大,因為弱者不會掙扎,他們就直接死掉了

* 「相信陰謀論,讓人們對他們意識到的困境有個具體的譴責對象,而不用怪罪到一個非人格或抽象的社會力量上。」
* 《俗女養成記》的最後說:「==一輩子的時間很長,長到我們可以跌倒了再站起來,做夢再醒過來;一輩子的時間也很短,短到我們沒有時間再去討厭自己、再去勉強自己。==」
* 「其實有時候對方根本不是生你的氣,但大部分的時間你仍需要檢討,檢討你幹過的每一件蠢事、每一件可能錯的事。
檢討的過程通常相當難受,其實很多時候你根本不知道自己做錯了什麼,只知道對方突然生氣了。
直到有一天對方突然不生氣了,或是告訴你根本沒事,正常開始跟你講話之前,只要想跟他說話,只要看到他相關的任何一個字,那個胃痛的感覺都會一直存在著。
時間確實可以沖淡傷痛,但是我不想用時間平撫一切,而且那個傷痕,一直都在。」
* 為什麼我畫了幾十年還是個渣渣?
聽了太多別人的東西了,缺少自己的實踐
* 「機會是留給有機會的人」
* 「對不起。」
『為什麼道歉?』
「因為我試著要把你當成那個答案。這不公平。」
* **教小孩這個任務,成功之道虛無縹緲;肯定會搞砸的方法倒是一籮筐**
* 世上有不可思議的成功,但沒有不可思議的失敗
--野村克也
* 之前被一起去吃飯的男要求交往、我問他說「你說的『交往』是什麼呢?」他馬上就回說「互相認可對方對自己來說是很特的存在吧…」

* 「無聊是非常有必要的,一個人在空白時間所做的事,決定了這個人和其他人根本的不同。」
—— 寧遠《遠遠的村莊》
* **溫柔是建立在知識與理解之上**
* 所謂的“善良”,是一種有限度的、在我所能給予的程度裡給予的東西——過了就會被當成軟柿子,誰都要從你身上貪點便宜,還總覺得你什麼都會原諒,因此把你放在最末位;太少又會疏遠原本可以得到的好運和貴人⋯⋯而且想要當一個“好人”,==如果不是天生運氣好沒被傷害過,就必須要先深刻知道壞人是什麼模樣,他們壞起來有可能用什麼方式傷害你,要明白後,才能不讓自己的好被他人利用==。
* 我覺得,每個人願意付出的“善意”都是不可多得的寶藏,所以要把這麼珍貴的東西給那個你想過之後,覺得是“好”的人,而不是來者不拒,誰靠近都能掠奪。
當然,有時候還是會看走眼,但是至少看走眼只會是特別案例,不會一而再再而三地傷害你,以至於心灰意冷。**善良不容易,所以當過了某個年紀後,還能遇到願意對你釋出善意的人,一定要特別珍惜。**
* 之前我告訴-個朋友,如果別人對我有太大的期望,我會感到很困擾且焦慮。沒想到他說「==那是因為大家都可以看到你真正的能力,而不只是你以為的樣子==」這句話-直在我心裡迴響。如果你也有冒名頂替症候群,不妨也試著思考看看這句話的含意

* "不喜歡"是個人的自由、不過要注意"表現的方法"。
有的人是無法完全接受其他人所說的話的、根據說話對象調整說話內容是很重要的

* 
* **不能靠做出來的東西維生 就沒有資格叫做職業**
**我管你上過幾次新聞 粉絲有多少人 沒人買得商品就是吃錢的垃圾**
* 「為什麼別人敢在你身上做壞事,是因為你讓人覺得,在你身上做壞事可以不付出任何代價。」
《諜海黑名單》(The Blacklist)
#### 硬撐與努力
* 努力不會背叛人,硬撐也不會背叛身體,一定會把身體弄壞之後再還給你

* 「知道要說什麼要靠知性,知道不說什麼要靠品性」

* **It is better to be violent if there's violence in our hearts than to put on the cloak of non-violence to cover impotence**
* 水泥跟c4一樣萬用

* 「拒絕,不是壞事。懂得拒絕,讓你的承諾更有價值。」
* 我媽名言佳句,覺得應該世界上所有人都該學習一下我媽的智慧
* 「別人幫你做事時,要心懷感激,因為那是你自己不想做的事。」
* 「如果你覺得對方辦事不力,可以自己來,然後不要抱怨對方為什麼做不到。」
* 「要懂得表達感謝,你不說出來別人不會知道。」
-紅花的偷偷說
* 我不想活在,認為善良是弱點的世界裡

* 我覺得最糟糕的是還沒成為優秀的大人就生下小孩,結果只是大一點的孩子養小孩
* 謹以阿姨的論述作結:「選擇都是這樣做出來的。你只要往省力的方向去走的話,你以後不可避免地就會往下走。實際上==所有能夠讓你和你的後裔往上走的方式都是費力的==,尤其是危險的,危險比費力更重要。歸根結底,階級地位是路徑積分的結果,是你祖先路徑積分和你自己的努力的路徑積分的結果。而路徑積分的主要標誌就是你承擔風險的能力,上等人就是承擔風險的能力高於一般的人。==如果你堅持每個星期都要領到工資的話,那你就是一個臨時工;如果你願意死在戰場上的話,那麼你就是一個貴族==。基本的階級結構都是這樣產生的。」
* 「我想跟你多些時間相處和一起生活,你目前的空間接近完美,我並不是想把我的人生放進這個空間,也不是要你把你的人生投入我們未來可能會有的空間⋯⋯這麼吧,你們社區還有沒有空屋要出租,我來當你的鄰居,你來當我的鄰居女友如何?」
*
* 莎士比亞說得好,==撒謊是一個多麽可怕的蜘蛛網,織到一定程度就把自己纏進去了,你再後退是不可能的了==。所以基督教强調說是,謊言是撒旦的工具。哪怕是無關緊要的謊話,你也不能撒。

* 『問你個問題』
「請說」
『你是怎麼克服恐懼的』
「我從來都沒有克服恐懼過,面對恐懼我什麼都不能做」
『任由恐懼肆無忌憚』
「所以我從來都沒有解決過他,可以說是讓自己深陷這種狀況」
「但他過了之後就過了」
* 孤獨從不值得驕傲。
也不值得同情。
但它是我們最穩定的棲身之所。
你用盡你所有去點綴它,饋贈它,你也不用擔心或害怕與他共處,因為它也永遠不會拋下你
#### 自我厭惡
* 你的每一次自我厭惡都是在保護自己。
* 創作者尤其如此。
* 深信自己擁有才能,卻又不願意接受才能伴隨而來的自我質疑,一邊不斷地做、不停嘗試,再反覆痛恨自己做過的一切,因為這樣相對輕鬆,真的,彷彿對自己的作品感到滿意像崇拜中共般不人道且難以令人忍受。**但其實你是相信自己能做得好,並且曾經因為做得好而擁有成就感與自信的,只不過以往發生任何事率先否定自己的防衛心理,已經是引導大腦思考的習慣方向,無論你要不要試著肯定自己,大腦都會優先讓你討厭自己。**
將來你必定還要千百萬次地承受這種自我厭惡帶來的痛苦,也很簡單來說,**自我厭惡的你,是從過去到現在都有好好正視著你的人**。
---
* 臨場反應,不會憑空發生
當你敷衍,你在敷衍的是你自己
* 「 **我覺得在認識自己之前,要先習慣自己。**」那樣的時間累積,你陪伴自己走過,沒有輕易把摸索的過程,讓渡給標準,你建立自己的美學脈絡,它因此生根,長成你身體與個性的一部分,便會牢牢地跟著你。
* 你不能因為跟某某人使用相同符號,就自認為跟他們是同一種人。也不能因為有人為某某主義者做過整理、介紹,就認定他們是某某主義者(江宜樺)。==看一個人願意付出、打算付出的代價還不夠判斷,只有看他付出的和他做到的事,才能判斷==
* 阿得勒認為,決定自我的不是「經驗本身」,而是「賦予經驗的意義」
> 取決於你怎麼定義那個「經驗」
* 錯了就是錯了,事實交代清楚以後,就不用多說什麼了。出了問題,就查清楚,找到根源,然後改變它。
* 無論是在學校、團體、網路、出社會後在公司,這世界上總是有很多看起來金光閃閃瑞氣千條的「大大」,宣稱自己認識很多人無所不能。
但務必用自己的思考力與判斷力,搞清楚這些人究竟是本質是什麼。
一件法律上、道德上、人格上有問題的事,不會因為那是大大,就自動變得沒有問題。即使對方這麼宣稱也一樣。碰到自己無法當下無法確定或無法判斷的事情,千萬不要輕言答應。==「我再回去想一想」「下次再告訴你答案」是最基本的自保方式。==
另外,一個人有沒有能力、是不是真貨,與朋友的數量和人脈的密度一點關係都沒有。
重點是==與這個人最頻繁接觸的都是什麼樣的人,才是能夠反應那個人本質的明鏡。==
認識的人可以有很多,但長期來往的人才是會互相反應價值觀的集合,觀察這部分可以看出非常多的事。
* 許多話語在你親身經歷過之前都不會理解其意義。
有的人經歷過也無法理解。但有的人卻有辦法拿他人經驗借鏡。
* 我爸告訴我,沒那種不知道該怎麼辦的事情,其實蠻好用的
馬鈴薯而已
* 愛呀愛呀,認真,但要學會輕輕的。那些成為枷鎖,成為壓力的,以愛為名卻不是愛呀,大人們的嘴巴最會冠冕堂皇的說人生道理,跑火車似的,不經心卻愛拿來教訓人, 我努力做到不要成為這樣的大人,也請你不要用愛包裝你的期待跟自私,愛你所愛,==希望你能在戀愛的每一天多發現一些對方的可愛,而不是拿自己的期待去當濾鏡。==
* 「沒有什麼經驗是沒有用的」賈伯斯先生的一句話一直在我腦裡
書到用時方恨少,所以要幹你娘ㄉ學爆
* 『怎麼可以為了錢出賣靈魂』
「你以為靈魂是多高貴的東西」
* 「你跟BOSS合作這麼久比我還久,當你遇到他的堅持時你是怎麼突破他的堅持的」
『我的突破就是』
「就是」
『妥協』
「好喔」
* 這就是活人拳的精髓
“即使如此他還是不會死啊!”
> 沒甚麼好懷疑的 基本上不少YOMI都感嘆過兼一受的訓練強度有多不人道
> 畢竟武者幾乎喜愛麼鍊自身而非培養弟子 在暗之中也只有本鄉真的有心落實在培養弟子 因而教出了葉翔,其他大多都要弟子自己看著辦 偶爾丟丟考驗而已
> 但梁山泊則是五位不輸本鄉的教學鬼日夜輪番伺候,還時不時有當代無敵的超人傳授奧義心法,這樣才勉強追平那些天才真的還好而已
> (而且武田給不喜歡教人的拳擊達人練沒幾個月就幾乎追上兼一...)
> 那些天才就像是易燃的柴火 跟在營火(師傅)旁沒多久順利點燃了起來
> 而兼一就像塊點不起來的石炭 但被師父們直接用6盞高溫噴燈直接硬噴到點燃
* 御門:「所謂天才不過是一種畸形,能力上的畸形,激情上的畸形,精神上的畸形。」
法山:「畸形?人生來本來就誰都是獨一無二的異形啊。」
* 最近在翻譯乙一的訪談,發現乙一和米津有個共通點,就是童年到青少年時期過得不順利,長大以後他們都說,現在的創作是為了安撫過去的自己。
乙一:「我的十幾歲是在茫然的不安中度過的,現在的我帶著一種為了安慰那時的自己的心情在寫小說。如果有人看了我的小說而有所共鳴,我想告訴十歲的我。」
米津:「在我的腦袋和體內有著過去的自己,那個非常不安的自己,所以我想,我應該有些什麼想告訴過去的我吧。⋯⋯國中生和高中生時的我,有著現在的我看來不值一提的煩惱,做的音樂也只是些技術上很粗糙的東西,即使如此,我也絕對不想成為那種會覺得過去的自己是笨蛋的大人。我覺得這是國中生和高中生時的我,傳達給現在的我的訊息,好比時光膠囊一樣的東西。是因為接收到了這樣的訊息,才有現在的我。我想要肯定過去的自己,同時也覺得過去的自己做的東西很美麗,就是因為有他才有現在的我。所以如果要我對過去的自己說些什麼,我想對他說『你沒問題的』。」
⋯因為我完全沒有這種感受 (不過也因為我稱不上在創作啦),所以好奇之下就去問了有在創作的朋友。得到的答案是:
「會欸,因為想對小時候的自己做些什麼。」
「但要怎麼對他做什麼?現在做的事要怎麼影響他?」
「是不能啊,就是一種彌補心態。應該說是,覺得以前的自己太不堪了,所以想要用現在的自己去照亮以前的自己,就算只是微微的微光。」
「喔那我好像反過來,想要過去的自己照亮現在這個破爛ㄉ我 (爛」
有時候也是透過這種方式,去跟過去的自己對話,可以慢慢整理出現在的自己想要的、想向這個世界或人群傳達的事:原來我想怎麼做、為什麼當時會這樣想、而現在我會怎麼做、我希望中的藍圖是什麼樣子,有點像上面有噗友講的想讓有共鳴的人或是當時的自己知道自己並不是那麼孤單。
* 「首先,你要接受正在憂鬱的事實。病識感是最重要的。我們總是太執著於要開心的生活,但其實承認自己不開心也不會怎樣。或許這是你擅長的事。多跟其他人溝通,不要一個人偷偷憂鬱!接受你的憂鬱,就像接受一頂帽子、一件夾克,你的感受都是真的。
其次,反覆提醒自己:儘管你的感受是真的,但事情未必像你覺得一樣那麼壞。舉個例子,你可能覺得生命毫無意義。這是你的真實感受,是你至關重要的感覺。但…生命真的沒有意義嗎?這不是我或你說了算的事情。事實與感受,都一樣重要,但不是同一件事情。
最重要的是,千萬不要一個人面對自己的憂鬱。有一個神奇的方法可以把負面情緒暫時趕出去,就是『說出來』。即便在紙上寫下『我好想死』然後把那張紙燒掉,你會覺得好一些,怎樣都強過自己悶著頭一直想。說出來是很神奇的。
黑暗的思緒會在你的頭蓋骨裡迴盪,它們會扭曲放大。但是當你開口(或者寫個日記、匿名部落格、隨手塗鴉),它們就會消失。當然它們還會再回來,但你一定要再趕走它們。釋放它們、分散它們,我知道你不想但你非嘗試看看不可。」
* 「你知道人類社會運作的準則其實並不是競爭(competition)嗎?」
「噢,那是什麼?」
「是交易(commerce)。」
* 當你徬徨的時候
可能整個宇宙都會聯合起來給你更多的徬徨
* 「現實跟小說最大的差別?那就是小說必須要合情合理才行啊。」
─ Tom Clancy,美國諜報小說家,《獵殺紅色十月》作者。出自1997年接受賴瑞金採訪
* 我的生命裡真是充滿了貴人
和自以為貴人的婊子
* 工作5年以來我最大的感想就是:
所有的行業間都隔層紗,所以不要亂想像別人的工作內容長怎樣,
換言之,如果有(值得我解釋的)人對我的工作有錯誤的想像,我也應該耐著性子向他解釋。
-助手望NiQ
* 連國王都有人能替代,所以世上沒有無可替換的工作
但就算是坐在相同位置上每個人還是會做出不同結果
* 鄧布利多在〈死神的聖物(下)〉裡告訴哈利:
「不要同情死去的人,同情還活著的,
尤其那些活著卻沒有愛的。」
* 沒有你的時間做遍所有事,不如和你一起甚麼也不做。也說不準哪一樣才是浪費。
* 大家都只在意你不能死;沒有人會在乎你怎麼活。
* 「每件促使我們注意到他人的事,都能使我們更好地理解自己。」
* 「孤獨並非來自身邊無人。而是來自一個人無法與他人交流對其最要緊的感受。或是持有一些他人不予理會的觀點。」榮格
* 其實後來回去翻第一部時就發現,沈洛年真是專業折旗,
把狄純和吳佩睿的旗一股腦兒通通折光光,
簡直就是玩GAL GAME時,
妹妹爬上床同寢時會選擇把她踢下床的玩家ww
* 然而老。時間是給每一個人的詛咒,然而時間,這試煉,往往也是能夠坦然接受它的人,所能得到的最大祝福
#### 做自己
* ==「做自己」應該以「不侵犯別人」為前提==;但現在我們發現,其實「做自己」的人什麼也不用做,只要在眾人面前晃來晃去,爭取自主的權利,別人就會覺得被侵犯了。但這是不是搞錯了什麼?——其實別人沒有侵犯你,而是你自己沒有包容心。
為什麼一個人會缺乏包容心?==因為他從來沒有勇氣「做自己」,從來不曾為自己而活,所以他實在不能容忍其他「做自己」的人==。
你以為「做自己」很簡單嗎?你以為「做自己」就是任性妄為嗎?不是的。任性的人不是「做自己」,他只是被過度膨脹的「自我」或「欲望」所奴役而已,他眼中沒有別人,也不曾深思熟慮,凡事只會想到他自己。
但是,如果我還在乎別人,那又怎麼能說我是在「做自己」呢?其實這是一個有點吊詭的問題:==「做自己」的人通常都經歷過「非常在意別人眼光」的階段,是在察覺這樣不對勁之後,才逐漸摸索出自己真正想走的路,但這不表示他就要完全漠視別人的感受==。他仍然在乎別人,對別人的痛苦感同身受,但是他知道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所以他不涉入別人的人生課題,也盡量不讓自己的人生課題被干涉。
一個人的人格若不能獨立,不能忍受孤獨的滋味,他就不能設身處地為別人著想,無法給別人合理而誠懇的建議,總是會想要用自己的情緒或善意去綁架別人,尤其是與自己關係親密的人。
所以,下次不要再說「我這都是為你好」,而是說「請告訴我,你是怎麼想的」。
設身處地去觀察別人的處境,了解他所面對的問題,用心聽他本人是怎麼想的;如果你發現他有思考上的盲點,就指出來,讓他重新思考,並尊重他最後的決定。在這樣反復思考的過程中,他才能找到自己的路。
要記住,「做自己」之所以困難,就是==因為「做自己」不完全都是為了你自己,同時也為著別人==——不為什麼,只期盼他人也能「做自己」,期盼他人也能學會獨立自主而已!
* 「翱翔於高高雲抹間青空的候鳥們/為什麼能全然信任著看不見的路徑呢?
總是擔憂著遙遠未來的我們/明明付出總是失落、為什麼仍愛戀不捨呢?
明明有著被孤獨與痛苦折磨得粉身碎骨的時候
卻不曾改變、照舊生存下去的我、一邊為如此的自己感到羞恥……
即便如此我們依然不帶一絲迷惘地邁步走下去
依然愛戀著誰又眷戀著何物
我們不帶一絲迷惘地走下去」
* "道理我都懂為什麼還是畫不出一篇漫畫啊!"
偶然看到這一句。
那是因為你不過只是看得懂別人在教什麼而已啊。
* 如果有一個人,有一家人,讓妳越來越不知道自己的價值,讓妳懷疑起自己在世上存在的意義,
那麼,叫他滾吧!一起滾!
#### 吃苦與努力
* 所謂的吃苦,都是因為你在從事違背本心的活動。
當你是自願「吃苦」的時候,就成為了努力,而不是吃苦了
(吃苦和努力本質上是有區別的,不要把他們等同起來)
從這個角度來看,主動吃苦這句話,根本不成立。
* 人是一種會騙自己的動物。我們吃了很多無益的苦,虛擲了不少年華,所以有人就想說,這種經歷是崇高的。
苦難不是成長所必須的,它不值得追尋,我們沒必要去感謝苦難。
如果你因苦難而成長了,感謝你自己。
* 此刻的社會,慾望必須在當下被滿足,那意味你失去『渴望』的力量,你的幻想之力正在消失。這也是人類史上頭一遭,人際關係有如此大的變動。」
* 跟某人說,你房間的角度看起來有會長鬍子的人工智慧
* 「如果上帝只因為我信的人不是祂而將我打入地獄,那不論祂是否存在,我都不會想要祂成為我生命的一部份。
任何理由都不能將虐待的行為合理化,祂也因此不值得受人敬仰或參拜。
如果祂是慈悲的,我會坦然地道歉。而如果我是對的,祂實際上並不存在,我的一生會是自由自在的。」
* 弗洛伊德對受虐狂有過如下的解釋:
「假如人生活在一種無力改變的痛苦之中,就會轉而愛上這種痛苦,把它視為一種快樂,以便使自己好過一些。
* 「妳什麼事都做不到呢」
「沒有那種事呦」
「沒關係的,每個朋友擅長的事都不一樣呢」
* 狡猾的君主才有善良的本錢。
就算觀世音菩薩再世
泥塑的身軀,終難敵紅塵江水
* 閨蜜可能會與妳反目成仇,情人之間的感情終會淡薄
只有肌肉,是永遠不會背叛妳的。
肌肉太棒了!
* 返校
見仁見智,故事中只是借用白色恐怖的歷史來建立一個反烏托邦社會下的恐怖舞台
一群"反社會知識分子"僅僅因為再正常不過的人性,卻在最悲哀的時代落到最殘酷的下場
加上裏頭的台灣、中國文化元素運用之巧妙,讓所有人都有為之一亮的感覺
我原本以為我會很討厭比較沒有恐怖元素的後半段,但我不得不承認我一看再看的反而正是後半段
正是後面的劇情昇華了整個遊戲,讓它從嚇人的東方恐怖遊戲變成了感嘆人性的悲情故事
這究竟算不算政治正確?我覺得要看你認不認同裡面講述的東西
許多對岸實況主不是為之動容,就是吱吱嗚嗚、有苦難言
誠然言論自由絕不是毫無限制,但連當下自己最有感而發的話都不當說也不敢說時
沉默就是最真實的答案
* 濕婆拉住她的手,說出了一句最最浪漫的話:從死到生的殘酷輪迴,一萬年的等待,三千年的苦行,從今天起,我就是妳用苦行買下的奴隸
斬首刀、滅世弓箭、三叉戟、法螺鎚、短戰斧鉞、聚火盤、奪魂鈴、困縛光輪
杜爾伽的原意是「難以抵抗者」,中國古籍還曾給祂一個十分貼切的譯名就是「難近母」
* 自重有教養的歐克
並不會想和精靈交往
我對妳 沒 興 趣
* 道德從修身的工具變成指控他人的武器、
正義感變成排他和不寬容、
價值判斷變成非黑即白的簡單邏輯、
情操變成非理性的激情和盲動等。
* 茶道是絲毫不差地重演相同的動作,和重複相同的品嘗,茶道能讓人體會到既簡單又真實、又文雅的感受,茶道以最微小的消費,讓每個人獲得解放, 變成品味上的貴族,因為茶是富人的飲料,但也是窮人的飲料。茶道的特殊優點,就是替我們荒謬的生命帶來一股寧靜的和諧。
* 如果用個粗略比喻來說明的話,理工知識的累積比較像是蓋大樓,蓋完第一層才能再蓋第二層,循序漸進,而現在有許多都已經蓋得像高樓大廈了。文科知識就比較像聚落,由許多不同的門庭、房舍所組成,發展至今也已經是很大的群聚。但是逛大樓跟逛聚落的方式跟視角不盡相同,各有各自的情調及功能,實難有優劣之分
* 蒸汽龐克精神:機械無力量無限的發想 風格限於工業革命時期
蒸氣龐克主要元素:
物件→蒸汽機原理的機械、精密機械、各種天馬行空誇張的機械
建築、背景、衣著→維多利亞時期風格、風鏡、皮件
更廣義的物件→手錶、熱氣球、飛船、特殊火槍
屬於蒸汽龐克的風格的作品有哪些?
日本→天空之城、風之谷、霍爾的移動城堡、蒸汽少年等
歐美→地獄怪客系列、福爾摩斯系列(小勞勃演的)、天降奇兵等
最重要的就是「風格」 不是有超現實的機器就算
* 讓日本社會有著"不對他人欠因果情債"’"全面架構本我領域",並以此完善的自我場圈建立由彼此場域互相架構的完美大社會場域秩序
也就是『完人自我』+『完善社會』的雙重變態完美主義對應下
形成了日本人過度偏執的『自我-空間-群體』的絕對平衡秩序要求
雖然過去日本社會的傳統文化架構,在現代社會已經消散
但使之不過是以現代的價值觀重新定義這『完美循環』而已
這就是日本人的性格結固來源-不是來自他人,恰巧全都是來自於自身,是因自身價值觀牽連到群體價值觀,才經由群體饋到自身自己上
所以如果日本人改不了那奠於佛學並以儒道式包裝呈現的完美主義價關
那無論這社會個人價值處境如何改善
都無法解決那種堅持『要嘛就是完美,要嘛就是一個全爛』思維所帶來的壓力
* 說明排灣族善於使用「紋樣」或圖紋來記錄生活,例如:電影《海角七號》中受人注目的琉璃珠、傳統衣飾上的十字繡、木雕、石雕、紋手等,都可看見這些「紋樣」;但這些「紋樣」,不單單只是圖案,更象徵了部落的社會階序與生活型態。
在過去,「部落」其實是一個以家族為單位運行的生活型態,其運作與規劃如同一個國家,由一位「當家者」(俗稱頭目)(註2)來帶領與分配族人工作,而每個當家者的家族都有專屬「紋樣」(如同家徽、國徽);若當家者誕下子嗣,在子女們成家之時,當家者會特別賜予一個專屬「紋樣」來代表這個分化出去的家族,而這也就是「社會階序」的象徵。
也因此 Idis 老師說,每一個「紋樣」都有自己固定名稱(因為這代表家族、階級),族人們藉由「紋樣」來告訴後代子孫:你是誰、從哪個部落來、祖先是哪個家族,也甚至是部落曾經發生過哪些重大的事件,這是那琉璃珠或繡在衣服上的一塊「紋樣」為何對排灣族人如此重要的原因。
很多人可能覺得某個『紋樣』或圖紋很好看,就拿來放在商品上變成一種酷炫的裝飾;還有一些在製作傳統服飾的師傅,會因為客人的要求,而隨便使用特殊的圖紋,其實不是不好,只是不夠恰當
* 人生奇妙的地方就在於,往往你以為自己選好了方向,偏偏某種力量又會把你送到另外一個 你從來不敢奢想的路途,只因為你都往正面的地方看去,你知道,即使前途一片未知,只要心懷希望,勇敢走下去,一定會到達想去的地方
* 親愛的 - 我原諒的越來越多,不過說明我在乎的越來越少。
* 了解人的方法只有一個──
等待,而不急於下判斷,
和他生活在一起,
聽他暢言所思,
任他一天過一天,
一直等到他自己畫出自己的肖像來為止。
* 請不要用工作的忙碌來逃避你的人生
* 妳現在覺得毫無價值而拋棄的事物,正是妳在奔向的未來哦,自己會成為自己覺得可笑的樣子,這難道不可悲嗎?我們的周圍有很多詛咒,妳的想法就是其中之一,不要這樣對待自己,趕快從那種可怕的詛咒裡逃脫出來吧。
* 有一天你可能會發現,那些遺忘的夢境、那些錯過的相遇都是一種追尋的動力,它們默默地推動你,讓你不甘於只有現在的你,讓你在揮汗淋漓之後更喜歡自己。就像不斷奔跑、不斷跌倒、又重新爬起來的三葉,打開手掌之後看到的那三個字,或許真正重要的並不是記得那個遺忘的自己的名字,而是去練習喜歡上自己的影子。
* 你可以後悔受人欺騙,但不應後悔成為一個正直的人
* 「堅強起來,才不會丟失溫柔」---切.格瓦拉
* 我現在這樣活著到底是為了什麼?我的下半輩子難道就只有這樣了嗎?」你有沒有曾經有一天早上爬起來,看著自己的手掌發呆,嘆一口氣問過自己這樣的問題?如果從存在主義大師Frankl的觀點,當你在詰問並探尋自己人生意義的問題的時候,才是你真正活著的時候(Frankl,2012)。
* 其實,那個你渴望的、默默引導你的、甚至讓你不安於現狀、焦躁的、在你心裡的小聲音,就是你的「第二人格」(sub-personalities)(阪本未明,1900)。當你願意靠近那個你所嚮往的、不熟悉的自己,也就現在「更了解自己」的路途當中。
* 「牛頓說,他能放眼未來是因為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而閱讀,就是我們的立體機動裝置,承載著我們朝巨人的頸間前進。」
* 世上有塵垢.然後有拂塵.身外有不捨.然後有失落
* 如果方向錯了,停下來就是前進
* 想要做自己也要先知道 作為你自己該有些怎樣的模樣
* 沒錯。我們武人真的很沒用。但是我們可以保護那些有用的人。
* 一個人可以走的很快,但是一群人才能走的很遠。
* 「幸福的關係,需要雙方都有寵愛對方的能力,而不是兩個討愛小孩的家家酒。愛應該是『我的訊號被你仔細讀取,而且你針對我的訊號給了回饋。』」
* 在成就一件事之前,你的存在感是被人隨意踐踏的
* 你們這些前浪不能死在沙灘上,因為沒有後浪了
* 清楚的去表達想要被記住的樣子
* 之前的我想化身為風,去推動風車轉動;可是時間久了,耐心等待不知何時颳起的另一陣風,也是樂趣所在。
* 破慣子破摔並不是壞事,有意識的執行「斷、捨、離」才能在已經隨年紀增長不斷減少的機運中,擠出更多可能性。
* “Do or not do. There is no try.
* 要無懈可擊很難,但要雞蛋裡挑骨頭卻出奇的的簡單
* 「啊,年輕時站在閃閃發光的河畔,相信夢想,是件多棒的事;但更棒的,是在人生奮鬥過後能夠說出,這個夢是真的!」– 愛德溫‧馬爾侃
* 心是很脆弱的,要時常安撫它。
* 所謂的成熟,是指從蝌蚪變青蛙,而不是從小蝌蚪變大蝌蚪
* 一句話有沒有份量,完全是看說的人,那怕是聽起來胡說八道、不切實際的東西,只要說話的人展露足夠的實力,贏得大家的尊重,「白日夢」自然就成了「理想」。
* 比起你那麼做的理由,你的存在價值在於對人留下了什麼。我認為,與其對某個人的行動說三道四……不如在和那個人的相遇過程中,思考自己獲得了什麼、留下了什麼比較重要。
* 如果對白自己站得起來,用別的東西去支撐它,只會讓它顯得軟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