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cel 非常複雜,不僅是功能面的,也是情感的!
長期對系統開發各領域廣泛學習,從架構定位,使用者,管理者或開發者觀點,職場職缺等多種角度去分類,與使用者直接接觸的應該可以泛指為「前端」,雖然現在職缺上開出的「前端工程師」主要是指網頁前端,其實 App 也可以算是前端的一種,另外觀察到 Line 或 Messenger 等通知介面近年來佔據了使用者的注意力,也可以算是另類前端。那後端呢?商業邏輯和資料庫儲存等功能為主體,提供 api 給前端呼叫,再加上複雜的系統整合,串聯,大量數據蒐集分析,在背景偷偷運行的建模,訓練,預測,累積商業智能的,應該就是後端的後端!那 excel 是甚麼端?
上篇文章在測試 nodejs 過程把 google sheet 當成小型資料庫,很合理阿,關聯式資料庫不就是一堆很像 excel 的表組成的嗎,那就是當後端使用囉?文章寫出去之後發現這樣真是太大才小用了!幾乎所有在企業工作的都是人手一堆 excel,除了「極高階主管」,他們只要 email 就可;或是「極初階的勞力工作者」,其餘中間人士大概很難擺脫 excel 的魔咒 (或說享受到 excel 便利性的恩賜)!就此觀點,excel 是前端無誤。又有一觀點,當一堆程式小白學了幾行 python 之後號稱資料科學家,劃出的紅紅綠綠的圖表出來吹噓時,也有一群「老派」學者並不以為然,以不變應萬變,玩弄 excel 到爐火純青,回測幾十年資料驗證策略,甚至來點 machine learning 也無不可,這樣看來它甚至是後端的後端!
在個人資管生涯中也有很多有趣的體驗,甚至我參與過的幾個主要案子,其主軸竟然是「取代 excel」!從事過資管工作的人可能會會心一笑,excel 是我們最大的敵人阿!哈哈。原來企業裡用最兇的就是管理「運籌」相關的人,從客戶,需求預測,訂單交期,生產計劃,產品結構展開,成本估算,物料採購,Lead time 推算,…族繁不及備載;當然財務會計匯集所有營業活動那當然也是重中之重。excel 不僅可以參照檔案內試算表任何一格串成複雜的公式,還可以跨越檔案外部串聯,因此檔案數目也會誇張的變多,到數以十計個檔案大概算是基本的,到最後企業公用資料夾就是幾 G 幾 G 的備份,互相檔案鎖定也難避免,最後也會變得非常緩慢,但對營運主管最大的問題是,當要求資管單位給出一個整合報表時!糗了,只能兩手一攤,資料庫沒資料阿。原來企業花費巨資購買的 ERP 軟體只儲存一些最終結論東西,不可能把日常作業細節都一一輸入系統,太費時了!excel 複製貼上一秒完成,誰會願意開啟笨重緩慢的系統慢慢輸入表單?
一些聰明的廠商想的好,打不過就加入它!甚至很多世界級知名軟體直接提供 excel add-in,就整個系統執行在 excel 裡面的概念,搭上近年來後台整合技術的進步,用 excel 的皮拉取豐富的雲端運算資源也變得越越順暢,甚至我們自己就正明之為「excel-client」!就是與 web-client,native-client,app-client 等分庭抗禮,現在我覺得此想法,…,酷斃了!
寫了那麼多 excel 後再澄清一下,所謂 excel 意指「試算表」說的,並無對其他廠牌試算表有不敬之意,實在是這名稱太普及了,現在我個體戶一個,沒了企業的授權自然不會刻意花錢去訂閱 office 365,倒向 google 大哥提供的 google sheet 是很合理的,在大致了解了其 api 之後非常滿意,雲端資源就是個人開發者最強的後盾了,可以把程式寫在 sheet 裡面,也可以用任何程式語言在任何地方操作雲端的試算表,雲端試算表可以嵌入網頁,也可以用任何瀏覽器直接開啟,後台在更新資料時也會即時更新畫面,若我自己寫網頁還要搞 socket 即時通訊之類的東東很累,真是感謝 google 大哥了。
看這 rawData 複製貼上就幾秒,將近六年的資料:
搞一個 process 分頁設公式,拉一拉每日報酬率就出來:
經過幾個轉折計算,Sharpe and Sortino 直接算出,過程直覺不易錯,若有 missing data 也可輕易檢查出。
這個 google sheet 超級前端計畫,將以「投資組合管理」為第一個應用案例,加入更多資產類別每天試算最佳配置比例,這是「量化」技術比較有用的題目,因為「預測」類的題目都被我丟在垃圾桶了。此模式系統配置太靈活了,預期將會生產出五花八門的應用,就讓我們玩下去。
By Newman Chen 2022/12/2